..續本文上一頁贊淨土佛攝受經》中講到,極樂世界的八功德水,澄淨、清冷、甘美、輕軟、潤澤、安和,一喝就能遣除饑渴等無量過患,而且還會增長種種菩提善根,有這樣不可思議的功德。我們想想看,到了極樂世界天天可以喝這麼殊勝的八功德水。這個世界的飲食哪裏好呢?相比之下,實在是百千萬億不及一分。
還有,愛光明勝過愛自己的衣服。如果現在修得好,修得很清淨,你在念佛的時候,也可以直接得到佛光加被。如果你的業障太重,就不會有什麼感受。只要生入西方淨土,時時都會沐浴在阿彌陀佛的光明之中。只要蒙受佛光照觸,就像大願中所說那樣,當下就能身心柔軟,破除無明,開智慧眼。
而且,愛共命鳥勝過愛自己的寵物。不像這個世界的鳥,那裏的共命鳥都是佛的智慧所變現的,能夠隨衆生的心自在地說各種法。像這樣可以從各方面舉例。
總之,要這樣想:具足一切善妙功德,極其殊勝的極樂世界,是由法藏菩薩的大願、大智慧、大慈悲、無量菩薩行等攝集而成。淨土的一塵一毛,圓明具德,都是美妙無比,無一不是從佛的大願海中流現,極其不可思議。只要往生到西方淨土,從此之後,我的眼耳鼻舌身都能觸到阿彌陀佛無漏智慧變現的妙物,完全處在加持的海洋當中。不像我們這個世界完全是由煩惱、有漏業形成,周遍是苦。只要稍微想一想,就知道極樂世界無數倍的勝過這個世界,下至一個微塵都遠遠勝過娑婆世界最好的事物,所以我不愛娑婆就愛極樂世界。除非智力不正常,或者有極大的修行能力,否則有心識的人誰會不想往生呢?
培養淨土情感
發出離心——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簡單來說就是培養淨土情感。
打比方說,一個人雖然還沒有去過美國,但是在他周圍,有很多人給他講,美國各方面是怎樣的,有多麼多麼好,包括去過的人也會講一些美國的具體情況。他自己也會常常看很多這方面的資料。這樣他對美國的情況了解的越多,就越是覺得美國超過中國。無論是整個國家的文明程度、知識程度、發達程度、所擁有的財富、開展事業的程度等等都遠遠超過中國。在他的心裏,美國高,中國低。隨著這種心念的不斷滲透,他內心當中就會逐漸生起一種很深切的渴望,盼望著能早一點到美國去。不必說真實去美國,一談到美國,他心裏的狀態都不一樣。這樣日積月累起來,只要有機會他就會去。相反,如果沒有那種很深切的向往之心,一提到美國,心裏什麼觸動都沒有,這樣就算有機會也是不會去的。所以說,希求心是可以培養的。像那個人天天想美國的事,在那種氛圍下熏陶久了,自然會有強烈的渴望,會心心念念去追求。
同樣的道理,雖然你還沒有去過極樂世界,但是釋迦佛在經教中做了很多如實的介紹,祖師大德們也是再再地稱歎極樂淨土,你也看過一些像《淨土聖賢錄》這樣講述很多人真實往生的記錄。諸如此類,通過不斷地熏習淨土經教,你心裏會對那個世界很熟悉,會逐漸地出生淨土情感。
熏習淨土氣氛
要想成功的往生極樂世界,就要把這個業識心最終熏習成光明心。如果你懂得唯識就會明白這一點,一切都是唯心變現。我們現在就是要在自己的業識心中熏下淨土的境相。具體就是要對于淨土經教行持聽聞、思維、讀誦、講解等的十法行。這不能只在小範圍裏進行,我們對“淨土五經一論”,像《彌陀疏鈔》《彌陀要解》《圓中鈔》《淨土十要》《淨土聖賢錄》等,都應當學習,至少達到一定的量。如果你能完全投入,不斷地串習法義,就會從內心當中啓發出清淨的信心、歡喜心、求往生心。這樣經過多年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生起信、願,依靠成百上千次的積累,就會串習成一股強大的力量。這個時候,會在你的心中熏滿了淨土的氣氛。我的經驗就是這樣的。
我們看過去往生的大德,比如善導大師一生當中自行化他,都是以淨土爲歸。大師30年常坐不臥,每次念佛都是在佛堂長跪合掌,即使是冬天也一定要達到流汗才肯休息。一生中圓滿畫完300壁淨土變相圖,書寫了10萬卷《阿彌陀經》。道綽大師從不背對西方,每天至少念誦佛號7萬遍,一生中講了200多遍的《觀經》。像他們做的這種示現,並不是高不可測,而是在每個人身上都能做到的。我們就要隨學他們,心系淨土,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熏習,這種習氣串習到量,逐漸就熏成了淨土的氣氛。
再拿去美國來說,最開始通過別人的介紹,對美國的大致情況了解一點,也會産生興趣,但這還遠遠不夠。只有經過不斷地了解,再再地熏習,最後發自內心地認爲:美國真好!不僅是在心裏想,口頭上也這樣贊歎。那麼這個人就很有那種氣氛。就像在一些發達城市長大的人,他從小生活、學習的環境裏,人人都崇拜美國,他會不斷地從父母、同學、老師等方方面面接受到這方面的信息。而且自己也會看到很多這方面的畫報、影視等的資料。從上學的時候起,跟同學聊天也會重點談這個話題。在他的心目中,什麼都是美國的好:只唱美國流行歌曲;只看美國電影;只談美國的新聞,無論是服裝、手機、電腦,所有東西都只選美國品牌……他一直這樣串習,裏裏外外都熏成了美國味道,凡是認識他的人都說他有個“洋味”。這就是以長期、持續地熏習培養出來的氣氛。
佛法的道理也是一樣的。就像他熏習美國那樣,我們就是要常常熏習西方淨土的一切:坐的時候朝向西方;天天不斷地看淨土方面的書;唱歌只唱阿彌陀佛;給自己取名字也只取西方淨土方面的,像蕅益大師給自己取名爲“西有沙門蕅益”,蓮池大師也是自號“蓮池”。娑婆世界的事想多了、說多了,怕生愛染,對這方面都沒興趣,講話只談極樂世界方面的,別的不談,心心念念只關注西方……如果懂得唯識,就知道要把這一切都作意成極樂世界:喝水的時候要想到,我喝的是極樂世界的八功德水;吃飯的時候要作意,這就是西方淨土的百味飲食;自己住的房屋也定義爲極樂世界的七寶宮殿;看到一切人,都作意成西方淨土的佛菩薩……總之你要時時作西方想,把整個世界觀爲極樂淨土,一切萬事萬物都作意成極樂世界的器情莊嚴。要這樣不斷地在自己的心上熏淨土習氣,從身口意叁方面去強化它,強化到念念唯是西方淨土。
確定往生西方
只要往生到極樂世界,之後就能遍入十方刹土,見到阿彌陀佛,不久就能面見無量諸佛。所以你只要完成這一點,就一了百了,成佛的大事就是以這個方便門來完成的。
學過《往生論》就會很清楚這一點。論中安立五門,說明入淨土和出淨土的具體情況。也就是你只要往生到西方淨土,出來的時候必定是大菩薩。具體來說,首先“近門”,意思是一往生就獲得不退轉,趣近無上菩提;其次“大會衆門”,是說一入淨土就進入如來大會衆的行列,成爲蓮池海會中的一員;之後“宅門”,意思是入于殊勝寂止的舍宅;此後“屋門”,說的是進入勝觀的房屋裏;最後“園林遊戲地門”,表明修行成就後,就像在花園裏遊戲一樣,任運地在生死輪回中度化衆生。這就是通過往生極樂世界來成就自他二利的步驟。
所以,你的心裏一定要確定:我就要依靠這個方法成佛。如果這時你還是猶猶豫豫的,不能下定決心,那就說明你對淨土法門了解得不夠,認爲它不是最殊勝的,心裏還想選擇別的修法。實際上,這就是你對于佛法不能融會,其實所有的顯密佛法本來就融合在這裏。
打比方說,我們要去北京,既可以坐飛機去,也可以坐火車去,或者坐汽車,怎樣都可以。關鍵是你一定要有想去北京的心。因爲北京是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國際交往中心,到了那裏辦什麼事都很方便。
同樣,無論你修哪種法門,參禅也好,修密也好,持名也好,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依靠哪種方便方法都可以。關鍵是你要對阿彌陀佛有信心,要希求往生極樂世界。因爲一往生到西方淨土,就是到了一個成佛的國土,依靠阿彌陀佛無上的威德力就能迅速地圓滿自他二利。
念念不忘西方
確定完修行方向,培養好淨土情感後,還需要隨時警策。也就是不論在哪種情況下,心裏都要警醒自己:我人生最大的目標就是去極樂世界。時時不要忘記。這一點非常關鍵。由此一來,所有長遠的規劃都在西方淨土,而不是在娑婆世界。雖然暫時由業力還在這裏居留,但不會再爲這個世界做很多長久的打算,這種心態很重要。
就像那個要去美國的人,他雖然目前還在中國生活、工作,還需要處理各種的事務,但是他心中的趨向已經確定了:我人生的目標就是要去美國。所以,雖然他的身體還在中國,但心已經在美國了。也就是他所有長遠的計劃全部在美國,他不會在中國作任何長久的打算,不會想我要在中國完成很多事業,置辦很多房産等等。
他人生的重點全部在美國,所以在中國的事都是次要的。他已經計劃好了自己未來的人生,從25歲到40歲的黃金階段全部在美國發展事業,所以現在這叁年專門爲出國做准備。像是准備留美的考試,籌備資金,辦簽證,各方面的聯系等等,所有的精力都用在這方面。至于在中國謀什麼職業,發展怎樣的事業等等,這方面的想法完全沒有。當然暫時在中國,還需要穿衣吃飯,跟別人交流,處理一些眼前的事,但這些都不是重點。
同樣我們就是要去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娑婆世界的事都是次要的。現在我們就要規劃自己的未來,也就是想:我該如何實現普賢行願呢?那麼,我要選擇的就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獲得阿彌陀佛願海的加被,由此來成辦一切出世間的功德。所以我現在要每天抓緊時間,全力以赴地在信、願、行上面下功夫,否則到時候去西方的考試通不過,就去不了了。當然暫時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家庭,工作,各種世間的瑣事,但這些都不是重點。萬不得已必須得應酬,或者說以業力所牽一定要完成的事,也就隨緣做一點。但是心裏不會想,我在娑婆世界還要發展幾十年的事業,還有各種的夢想,各種的計劃等等。也不會去大搞吃喝玩樂,做很多無意義的瑣事。不願意在這上面再花費什麼時間。因爲自己的心已經不在這上面了,對于一切世間的事能減則減,能無則無,是這種態度。
這樣之後,你的心已經在極樂世界,你跟別人已經不一樣了。他們會覺得:這個人很怪,大家喜歡的他都不喜歡,他怎麼這樣消極?當然,別人看不懂你也很正常,畢竟他們沒有求生西方的心。但你自己心裏要清楚,我就是要對這個世界消極,才能對西方淨土有百分之百的積極;我對娑婆越是放得下,對極樂就越能提得起;我對這個世界的感情越淡,對極樂世界的感情就會越來越深。
日日培養往生潛勢力
我們日常的時候,就要培養往生的潛勢力。這股勢力,它會潛滋暗長,到臨終時就像離弦之箭一樣,會直接射入西方。所以我們現在就要積聚這種潛勢力。俗話說“功夫不負有心人”,世界上一切事業的成功都是如此。我們只是看到射箭錦標賽上的賽手一箭射中靶心的成功,要知道爲此他平時經曆了多少次的苦練,流了多少汗水,做了多少努力。同樣,正所謂“冰凍叁尺非一日之寒”,往生西方也不是單憑臨終那天就能成辦的事。
如果平時一點准備都沒有,天天抱著僥幸心理,夢想著到臨終的時候,突然超越自己,具足信願,就順利往生了。這樣一天一天地空過,完全沒有在培養信願上下過功夫,到時候慌慌張張的,極有可能一敗塗地。一切事情都要有因才會有果,不是到往生的時候才突然出現一朵蓮花,而是在你生起真信、切願的時候蓮花出生,經過平時不斷增長信、願,再加上持名、修法、回向等的滋潤,蓮花會不斷地繁茂、鮮豔,這樣到臨終時才會順利登上九品蓮臺。
如果平時能准備好,不忘記自己的方向,能夠有意識的在這方面積聚因緣,讓信、願從猶豫不決轉爲毫不動搖,行持從薄弱逐漸到達穩固。這樣的人臨終時就會有十足的把握。因爲那時這種往生的潛勢力已經相當成熟了。首先說信心,經過成千上萬次的積累,信心不斷地增長,已經到達毫無懷疑的地步。願力方面,也是通過不斷地串習、提升,已經有了極懇切的願。至于行持,更是依靠念念不斷地修淨業,對于每一個善法都非常認真地做回向,這方面也齊備了。像這樣往生的資糧已經修集圓滿,所以到了那一天必然能夠穩穩當當,安然自在地順利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
因此,有智慧的人應當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備,這是每一個想對自己負責任的人都必須去做的事。
《往生之路 第一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