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日日是好日
上聖下嚴法師講于紐約臺灣會館
一、現實世閑
在現實生活中有可能「日日是好日」嗎?不,只有在內心的世界裏才可能有「日日是好日」的體驗。
一九六O年,我應邀到高雄鳳山鎮去講經。我從臺北搭車到鳳山,一下車就有人到車站來接我,在我的感覺上,這一天特別的好,尤其是鳳山人請我去講經,感覺上鳳山的人都很好,特別是我講經的地方,我想在佛教蓮社附近的人,一定都是要來聽我講經的菩薩,可以說人好、精神也好。
突然間,來接我的居士拉住我的手臂嚷著:「法師小心!」我直覺的想閃開,但已經來不及了!結果被一部摩托車撞上了,手表撞壞了,手臂也破了一塊皮,連長衫也刮破了一個洞。那位摩托車騎士非但沒有道歉之意,還罵說:「你這個和尚眼睛瞎啦!不會靠邊走!連我都沒看到嗎?」事實上我已經靠邊走了,他怕我找他算帳,就惡人先告狀,我只好稱了一聲「阿彌陀佛」,原以爲那將是個好日子的。心外的日子好與不好,實在很難說了。
二、平常生活就是禅
凡夫所見到的世間現像,都是讓我們産生貪心、瞋心、疑心、傲慢心、自悲心、嫉妒心……。人我之間,常有意見上的沖突,自然環境常令我們感到不舒服的時候,樣樣讓我們在乎,見到好的,讓我們起貪心,接著産生愛與執著;自己感覺不好的,就討厭或排斥,可是又無可奈何!有的要愛,想追,都追不到,有的想丟想逃也逃不了。事實上,這個現實世界是不是這樣的悲慘呢?
「禅者」–禅的修行者見到的現實世間,長是長、短是短、方是方、圓是圓,紅黃綠白,其色彩仍然一樣,紅是紅、黃是黃、綠是綠、白是白,方位也是如此,東西南北與中央,其方位也都存在;其中的不同,就是沒有把自已放進去裏面作衡量。把自己放在裏面去衡量便有問題,便不能稱爲「明眼照世間」了。
同樣的世界,兩種人便有不同的心境,一般人對于現實的世界是牽牽挂挂,患得患失,放不下。對禅修者或體驗到禅修經驗的人,世間對他們而言是自由自在的,他們隨順因緣而安身立命,譬如有人問我:「今天在臺灣會館的演講,如果只到叁個人來,您講不講?」我回答說:「來了一個人,我也照常講,不但講而且還可以和他對談呢!」他又再問我:「假若連一個人也沒有來,您會怎麼樣?」我說:「那我就沒有事了,我也很高興,我可以把准備好的稿子拿到雜志去發表,我還可以在上面注明這是在臺灣會館沒有講出的演講稿」。沒有人來聽是因緣如此,不須要患得患失,但是一定要促成因緣;因此我希望今天諸位來臺灣會館聽演講,如果大家「不來」,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叁、日日是好日,我分成兩個層次
(1)是一般人所見、所以爲、所想到的日日是好日:
一般人所見、所以爲、所想到的「日日是好日」就是希望每一天都活在吉慶有余,萬事如意裏。做先生的,每天遇到太太非常可愛,兒子非常聽話,做太太的希望先生每天都非常溫柔體貼,所遇到的朋友都很善良,所做的工作都是那麼順利,財源滾滾而來,人緣非常好,處處都能遇到貴人,每天都有喜事。請問在座的諸位,世間的每一天其有這樣多的好事嗎?世間沒有這樣的事,而我們卻期待每一天都有這種事,希望生活在這種環境裏,這都是一種期望。在凡夫眼裏,這種「萬事如意」的生活只是一種幻想和夢想,在現實世間,是不可能每一天都存在的,因此,要做一件事情之前就去翻閱「黃曆」,查到「黃道吉日」便說那一天是個好日子,請問:「黃道吉日那天,會不會死人,會不會發生車禍,或者那一天各醫院所有的病人全出院了?」
(2)介紹禅的修行者所體悟到的日日是好日:
在第九世紀,中國禅宗有雲門文偃禅師。有一天文偃禅師集衆開示,講完開示後他問:「十五日以前我不問你們,十五日以後,請你們告訴我會怎麼樣?」接著他自己答說:「日日是好日」。
大家一定聽不懂十五日之前和十五日之後有什麼不同?原來出家人每半個月要誦戒一次,把自己所持的戒律誦一遍,看看自己十五天之中有沒有犯錯誤?犯錯要認錯,要改。禅師不問弟子十五天之前的事,而是問十五天以後會怎麼樣。對現在而言,未來的十五天現在還沒有開始呢!因此弟子們都答不出來。禅師答:「日日是好日」,就是在未來的生活裏,每一天都會是好日子,不應該犯戒。這句原來是平常的話卻變成了話頭。日日是好日就是要他的弟子們每一天都保持非常清淨和安靜的心,過日子的時候就是天天都過著好的日子,沒有一天心裏有煩惱,也沒有造種種罪業的機會,這樣日日便是好日。
四、日日是好日的種類
(1)客觀環境的日日是好日
客觀環境的日日是好日就如同前面講的,開門所見都是好事,該刮風的時候就刮風,該下雨的時候就下雨,該出太陽的時候就出太陽,一切都風調雨順。中國人到廟裏燒香時所求的也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家中農作物豐收,既無天災也無人禍,在現實世間是不容易遇到的。
從小我們就常聽人說:「美國的月亮比中國的月亮圓」,又聽人說:「美國遍地是黃金,處處是樂園」,現在我們都踏上了美國的國土,今年的美國特別奇怪,飛機墮入沼澤,全機二百多人,無一人生還,快六月了還下大雪,龍卷風一吹,數州受害,這些都是好日子嗎?所以住在美國這塊土地也是如此而已!
現代人說:「美國是青年人的戰場,老年人的天堂!」天堂與墳墓,只看自己怎麼去享受,怎麼去面對、去接受和處理,以爲它是墳場或戰場、或天堂地獄的,它們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客觀環境中的日日是好日,是沒有這一回事的,再看看自己的內心世界是如何!
(2)再講主觀的內心世界中,日日有好日
這句話也許有人聽不懂,但可以體會的,這要分成幾個層次來談,一般人如果有能力有信心,有錢有地位,他的內心也許可以保持比較平靜歡喜及振作的精神、樂觀奮鬥努力的毅力,他們對未來都抱著無限的期望和憧憬,但也是有波折的。這個世界上,能力再強,運氣再好的人,完全沒有波折是不容易有的事。另外有一種人如樂天派、厭世派、哲學家、隱山的修行人,他們不管現實世界多麼混亂,只管藏在夢幻般的象牙塔中,享
受他的安逸和逍遙,或在禅定中,進入沒有幹擾的自我內心體驗的情況中,即所謂聽而不聞,思而不見,食而不知其味,眼不見爲淨,耳不聽爲靜,這種人不管外在現實的環境如何,自己過自己的日子,這是世界上少有的人。他們可以享受到內心世界的安定和喜悅,他們逃避現實世界,現實世界的人也忘記了他們,世間也有很多人向往這種生活方式,可是這不是正常的人。
解脫的人打開智慧之門,這種人就是悟後的人,這種人所見的凡夫世界和凡夫所見是不一樣的,他們把現實的世界當成人間淨土。人間的淨土不是一種夢想,而是一種體驗和努力,我們同樣能夠見聞覺知客觀環境中所發生的種種不愉快的現象,如自然災害、人與人之間的沖突、內心世界的矛盾等,他們都能夠練習,甚至不需練習,就能隨時隨地用慈悲心來包容這些讓自己麻煩的人和事,用智慧來處理這些讓自己或他人困擾的問題,他們隨時隨地和人群生活在一起,卻不會受到客觀環境所給予的刺激或誘惑,而引起內心各種煩惱的反應。例如錢在眼前讓您貪,有名在前叫你貪,權勢名位都會使我們産生貪,毀謗打擊讓我們感到痛苦。有一位美國女士來禅中心上課,有一天我問她:「你今天來禅中心上課,你能不能不受環境的刺激,別人刺激你,叫你生氣,你能不能不生氣?」她回答說:「假如真的要我生氣,我當然會生氣!」
我說:「對方一定要你生氣,你何必上當呢?對方越要我生氣,我就越不生氣,問題是一般人做不到。」
貪吃的人,當眼前擺滿豐富的各類食品時,你能不能不動心?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很多年青人,甚至中年人也是如此,當他們聽到非常動聽的音樂時,身體總會禁不住的隨著音樂搖晃,這就是心受到外在環境影響而動的表現,對一個解脫的人來講,當他們聽到音樂時,他們清清楚楚的聽到,但心卻不會受到影響。能做到這樣就是平常心。能夠用平常心來看待世間的人和事,就能體會到日日是好日,時時都是吉時,進而能肯定人人都是好人。
最近在「紐約時報」上報導一位壞透的殺人犯,被關在監牢裏還常想壞點子,監牢裏的看守都很討厭他。有一天他心理很難過,向看守人要了一本聖經,看守人看他可惡,不肯給他聖經,順手丟給他一本佛書Dama
Pada(法句經),犯人翻了翻,覺得這本書好像是針對他而講的,非常有道理,他不但看,還把整本書背下來,結果這個殺人犯仿佛脫胎換骨,判若兩人,一改前非。一個殺人犯竟改過向善,成爲好人,這是誰都沒有想到的。
「殺人」本身是一件壞事,但「人」絕對不會永遠都是「殺人」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因此能夠肯定人人都是好人,這是解脫者或菩薩的心腸,這樣就能看到日日是好日了。
(3)如何體驗日日是好日
首先要說明,客觀的環境是一種工具,同樣是一把刀,屠夫拿刀來殺豬,劊子手拿刀來殺人,醫生拿刀來救人,再說廚房的水果刀可以拿來削水果,壞人卻拿它來威脅人、來殺人,因此「工具」本身並沒有一定的善或惡,好或壞,而是看我們如何去運用它。我們把客觀環境每天所看到的人事物,都當成工具就好。一般人看到的環境無非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也就是自然的環境並不是任何一個人所能掌控的。
有毅力、有智慧、有遠見的人,必能化腐朽爲神奇,轉危機爲轉機,遇到倒黴的事,就能運用這樁倒楣的事做爲轉捩點,做爲一個關鍵或契機,或一個開頭,這樣就能體會到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吉時了。好事對您而言,當然…
《禅–日日是好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