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好的事情,遇到不好的事情時,你也能運用它,以另外一種角度來調整自己的心態。這也是心靈環保的一種,觀念一轉,自能轉變環境,能夠接受環境的,就能改善環境。
做一個樂觀積極永遠不失望的人,有句成語講「船到橋頭自然直」,船未到橋頭之前窮擔心又有何用?以今天我在臺灣會館演講爲例,假定有人跑上臺來搗蛋,或找我辯論時,我該怎麼辦?在還沒有出現搗蛋的人之前,我緊張擔心,自然我就不敢上臺來演講了。「既來之,則安之」,要有情況到來時再說吧!也就是說,當事情還沒有發生之前,這種緊張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只要我們努力向前,自然就有路能通達。又有句成語講「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許你看到的是一條絕路,實際上它也許是一條很好的路。以「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觀念來面對,就不會怕遇到挫折或倒黴的事。西方有位詩人講「黑夜來臨時,離開天亮的時候也不會太遠了」,中國的哲學家老子,他常抱持著和一般人相反的看法,老子在道德經中說:「曲則全(彎彎曲曲的地方總是安全的),敝則新(有舊就有新,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枉則正(被人冤枉了,自然想伸冤),水落石出(水位降低了,石頭自然就露出來),窪則運(低窪之處,能夠讓我們儲存雨水),少則得(少了才有得),多則惑(多了就困惑)」這些觀念對今天生活在美國的人而言,是不太容易接受的,遇到事情一定會去爭取,想辦法滿足自己,想和他人比個勝負高下,否則自己就走頭無路了,老子的這種觀念,並不是要我們故意的不要全、不要新、不要正、不要得、不要多,而是要我們遇到困境的時候不要失望。因此老子又講「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禍事是福之所倚,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當我們遇到倒黴的事情時,不妨想一想:「我不必難過!已經倒黴了,再難過也沒有用!」倒黴再加上難過,如同雪上加霜!一個倒黴的人,人已經倒黴了,加上頭發不剪,胡子不修,衣服也不洗,全身髒兮兮,懶洋洋的,更顯出一付潦倒的氣息。人在倒黴的時候,更應該顯出一付精神抖擻的樣子才好,衣服雖然舊一點,但幹淨整齊,胡子刮得幹幹淨淨的,頭發也洗得幹幹淨淨的,如能這樣,人家見了,至少不會討厭。
五、禅悟者如何體驗世間:
(1)參禅的開悟者,用什麼來體驗世間?
用佛眼看衆生,衆生都是未來佛,用菩薩的眼光來看待一切衆生,則所有衆生都是菩薩化現出來幫助我們的,所有的衆生都是菩薩;用狗眼看人,人都是畜牲。
有一位菩薩到寺裏去拜佛,途中皮包被搶了,她一進門就嚷著:「師父啊!我的皮包被搶啦!」師父回答說:「搶你皮包的人也是菩薩啊!你被搶是有原因的,你每次來都沒事,爲什麼獨獨今天被搶?再說來廟裏拜佛的人那麼多,爲什麼別人不會被搶,而你會遭搶呢?他是來幫助你修行菩薩道的。」
不久前有位美國人來禅中心打禅七,說了一個故事:有一天,他把錢放在夾克的口袋裏,進入室內,他隨手把夾克脫了,挂在椅背,結果要回家時他發現錢不翼而飛,于是向老板報告說:「老板,我的錢被偷了!」老板問:「怎麼被偷的?」他回答說「很好啊!錢被偷了。」老板聽後罵他:「這還得了!你自己的錢都不在乎了,你還會在乎我的錢嗎?」
當這位美國人告訴我這個事情時,我也同樣告訴他:「你的錢被偷,是你有罪!」他一臉茫然的問爲什麼?我說:「因爲你有機會讓人家偷,多余的錢拿來布施或供養,不就沒有事情了嗎?現在偷你錢的人可能把錢拿去買毒品或其他壞事了!」
這也是菩薩,運用機緣來感謝這個偷東西的人。這是一種轉,只要一轉變,把對待自己或他人的方式、心態或觀念轉變,壞事就能轉變成好事,那個壞人就成了幫你忙的菩薩,因此叫「搶人菩薩」。「搶人」的「人」本身並非菩薩,因此在我們自己的內心世界裏不要恨他。
每個廟的山門都供一尊大肚子的彌勒菩薩,其實彌勒菩薩是一個人,他是中國五代梁武帝時的人,當時的人稱他爲「布袋羅漢」,他的四句話極富哲理,于此介紹諸位
我有一布袋,虛空無障礙,
展開遍十方,如實觀自在。
「布袋」指彌勒菩薩自己所看到的及所體會到的內心世界,這個世界和衆生合而爲一。彌勒菩薩所看到的世界是沒有障礙,沒有牽挂的!十方所有一切衆生都在我的內心,我的心不離開十方所有的衆生,衆生跟我同在,而非對立。「如實觀自在」指向內看的時候,內心是非常的自由自在。這是一種開悟的人的心態對外面的世界,一切沒有障礙;對內心世界,一切都很自在。一般人對外看一切都是障礙,對內看一切都是牽挂、
矛盾!因此我們要練習、要體驗。
(2)內在的自心是主人
我們的心是最重要的,自己的心才是自己的主人,這個主人要作得了主,不被外在的環境所動搖,做到「心不隨境轉,境隨心轉」。
缺少自主力及自信心的人,常常會六神無主,心猿意馬。忙的時候,心力不能集中,所以逃避繁重複雜的工作。閑的時候,心思無所寄托,所以閑得無聊,心中驚惶,老是要製造一些問題,困擾他人,麻煩自己。要不然成天找東西吃,吃了就昏睡。
具有自信心及自製力的人,于一帆風順時,雖不表現出得意忘形,也會暗自高興;失意落魄時,雖不公開怨天尤人,也會偷偷的自責自歎。
一般人在好運當頭時,認爲自己的能力強、智慧高,所以沾沾自喜。禅修者好運來時,歸功于因緣,感謝衆多的助緣,所以不會居功;一般人失意時,認爲造化弄人,懷才莫遇,世界的風氣太壞。禅修者沈潛時,除了有「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孔明胸襟,更有「菩薩道當在學習體驗受苦受難之後,方有能力救苦救難的悲願」。一般人的內心世界是:憂愁、忿怒,混混屯屯、渾渾噩噩,心花怒放等的起落。
禅定中的內心世界是:喜悅、光明、安甯。解脫者的內心世界是:喜悅、光明、空靈、自在。
唯有大解脫的人,才會真正體驗到「日日是好日」。平常凡夫可能體驗到的是,心隨環境而動那就是跟著魔鬼的音符跳舞。心與環境和諧,可以少些煩腦錯誤,可以享受禅定的安樂,最終可以獲得禅悟的解脫。
《禅–日日是好日》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