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第20課

  《入菩薩行論》第20課

  現在學習第五種妙香供養。

  

香遍叁千界,妙香塗敷彼,

  

猶如純煉金,發光諸佛身。

  按照堪布根華仁波切的講法,在二樓浴室裏供養佛陀沐浴,擦拭幹淨並供養妙衣飾品之後,我們就觀想把諸佛菩薩請到第叁層樓,那裏是請諸佛菩薩應供的大廳,我們開始供養其他的供品。

  首先是妙香供。我們要觀想所供妙香遍滿叁千大千世界,以此妙香塗敷佛和佛子的身體,佛和佛子的身體塗敷之後,猶如純煉金一般發出奕奕光芒。本來佛菩薩的身體就非常莊嚴,因爲他們的身體是通過修持殊勝善業引發的,能讓衆生看到後産生信心、歡喜心,再加上塗敷了非常好的妙香,使得佛身如純煉金一般顯得更加光明。

  “香遍叁千界”:什麼是叁千大千世界呢?五、妙香:《俱舍論》中雲:“四大部洲與日月,須彌山王及欲天,梵天世界一千數,許爲小千之世界,彼之千數承許爲,二千中千之世間,彼之千數叁千界。”首先我們要對叁千大千界有一個大致的概念,然後再觀想香遍叁千世界這個總相。叁千大千世界是由很多世界組成的,什麼是一個世界呢?“四大部洲與日月”:按照佛經的說法,一個世界有四大部洲,我們所在的地球屬于南瞻部洲,此外還有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四大部洲共有一個太陽和一個月亮,四大部洲的中央是須彌山王。在須彌山王之上有六欲天,六欲天的一部分——四大天王天位于須彌山的山腰,第二欲天是叁十叁天,在須彌山的山頂,四大天王天和叁十叁天屬于地居天,因其依靠地而住的,故稱地居天;叁十叁天以上是空居天,因爲它們並不依靠大地而住;叁十叁天之上有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化樂天可以隨心所欲地幻變種種妙欲供自己享樂,故稱化樂天;欲界天的最後一層天——六欲天是他化自在天,自己不去幻化,但是奪取別人的幻化自己享受,故稱他化自在天;六欲天之上屬于色界天,把色界的第一層——梵天界包括在內,加上前面所講的四大部洲、須彌山、欲界天,就是一個世界的範圍,一千個這樣的世界稱爲小千世界。

  “彼之千數承許爲”:即是說一千個小千世界,成爲一個中千世界;再以一個中千世界爲單位,累計到一千個數量:“彼之千數叁千界”,就成了叁千大千世界。所以說叁千大千世界的範圍是非常巨大的,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在這樣的所有叁千世界等無量刹土中恒時飄散著陣陣的芳香,遍及各處,在所有叁千世界等無量刹土中,恒時飄散著陣陣的芳香,遍及各處。雖然我們平時供佛只有一根香,香氣很弱,但是我們要觀想這個香如周遍我們的房間一樣,周遍整個叁千世界,對叁千世界所有諸佛菩薩做供養,這就是“遍及各處”。

  以如此殊勝的妙香塗敷宛如純金般奕奕發光的佛身。以這樣的妙香塗敷奕奕發光的佛身。“純煉金”:金礦剛挖出來還帶有雜質,必須在爐火上冶煉去除雜質,冷卻之後再熔化,反複做十六次之後基本上除淨雜質,即可稱爲純煉金。佛身就好像經過十六次冶煉的純金一樣奕奕發光。因爲佛陀在因地時候修了很多殊勝的善根,積累了廣大的福德,不僅獲得廣大的智慧,而且在顯現十二相成道的時候,身相可以說是十全十美,毫無瑕疵之處。我們把妙香塗敷在佛身上,然後發願:願自他一切衆生都能生起殊勝的菩提心。

  下面是第六妙花供養。

  

于諸勝供處,供以香蓮花,

  

曼陀青蓮花,及諸妙花鬘。

  我們觀想:在一切具有殊勝功德的所供之處,供上最好的香蓮花、曼陀羅花、青蓮花,以及各種花串成的花蔓。供花的功德非常大,一般供塑料花,若有條件,最好是供養鮮花。尤其是供養蓮花,有非常善妙的緣起。當然也不是除了蓮花就不能供了,只要自己非常喜歡,香氣濃郁,形狀和顔色非常美妙,就可供養給諸佛菩薩。

  供花的功德是非常大的。上師在講記中引用《法華經》的教證,在佛前供一朵花,逐漸能見到無量佛。[1]我也看過一個公案,說明供花有很大的功德:印度有一個貧窮的女人,一次在野外得到一朵很美麗的花,她想:我的身體很下賤、低劣,把花插在自己的身上或頭上沒什麼利益,還不如供養佛塔。于是她就找到一個寺廟,把這個花供養給佛塔,然後發願:“願我和像我一樣的女人罪業都能清淨!”發完之後心裏感到非常歡喜。(如果我們做了善根:如放生、聽法等,內心會感到很高興,法喜是一種非常殊妙的功德。)女人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想知道功德有多大,就去問寺裏的僧人。僧人說:“我剛出家道行很淺不知道”;又找住持問,住持是四果阿羅漢有智慧有神通,他入定一會兒說:“我還觀察不出究竟,等我去兜率天問彌勒菩薩。”阿羅漢用神通到了兜率天請問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怎麼回答的呢?他說:“等我成佛後再回答你。”彌勒菩薩顯現上是十地菩薩、佛的補處(釋迦牟尼佛是賢劫第四佛,彌勒菩薩是第五佛)。他的意思是:我現在是十地菩薩,但以十地菩薩的智慧,都衡量不到這個善行的功德邊際,只有等成佛之後,成了遍智才可以回答。

  這個公案我看後觸動很大,我們不能小看一些善法的功德,像這樣供一朵花的功德,連十地菩薩都衡量不出來。所以我們要經常積累善根,像這個女人一樣,在供花的時候有一種善妙的作意:她沒有想通過供花我的相貌會怎麼莊嚴(因爲供花的緣故會長得很漂亮,這是一種緣起),而是想到很多女人都很苦、很可憐,就發願以此功德消盡她們的罪業,因爲這個善妙的作意就導致了此善行的功德沒有辦法衡量,否則以阿羅漢的智慧,或者彌勒菩薩的智慧,對一般善行的功德應該可以看到邊際。

  所以我們就知道了:如果我們在供花的時候,能夠善妙作意:願一切衆生離苦得樂究竟成佛,願一切衆生産生殊勝的菩提心。能夠在每天供水、供花、供香的時候都如是作意,念念之中就獲得了無數無盡的功德。這對我們來講非常重要,因爲我們想要成道,功德的累積必不可少。要累積最善妙的功德,必須要抓住核心:什麼是它的方便善巧?如果有了方便善巧,我們在修行的時候,就能夠以最少的付出獲得最多的功德。因爲我們的壽命有限,修行的時間有限,怎樣能夠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獲,就必須使用大乘經論中的提到的菩提心、空性慧等等方法。如果能夠經常串習,一方面能讓自己的心逐漸變得寬廣,另一方面也能夠讓自己的心與大乘道和實相完全相應。實相是一個開放的狀態,菩提心也是開放的狀態,這個心和實相是可以相應的。很多大德開悟的時候,都是在串修大悲心之時,突然悟到了諸法實相,因爲二者之間本來就有相通之處,當他放棄自己的時候,實相就現前了。所以我們做任何功德的時候都要想到衆生。上師在講這堂課的時候,前前後後提了好多次:不要忘記衆生!此處我們通過供養鮮花,以此緣故能夠讓自他都能夠生起殊勝的菩提心

  六、美花:在堪爲殊勝福田的一切佛像等前供上令人感到惬意、香味沁人肺腑的曼陀羅、蓮花以及青蓮花等所有天花,還有用這些美花及珍寶等精心穿成五顔六色悅意的花鬘、寶鬘曼陀羅花是一種美妙的天花,佛經中經常有這種描寫,佛陀講完法之後“天雨曼陀羅花”,天人會撒花供養佛陀。蓮花和青蓮花:上師在講記中說,蓮花是太陽出來的時候開放,太陽下山就閉合;青蓮花是月亮出來的時候開放,太陽出來的時候閉合,此處是指天界的蓮花和青蓮花。還有用天花串成的花鬘,用珍寶串成的寶鬘。印度現在也有這樣的傳統,去迎接大人物的時候,用花鬘挂在脖子上表示祝願,代表吉祥。我們用這些花鬘、寶鬘供養上師諸佛,也願自他衆生相續中都能産生殊勝的菩提心。

  

亦獻最勝香,香溢結香雲。

  

複獻諸神馐,種種妙飲食。

  除了前面的供品,我們還在諸佛菩薩面前獻上最好、最殊勝的妙香。“香溢結香雲”:香騰起來之後結成各式各樣的香雲、圖案,旋轉于虛空中供養上師叁寶。“複獻諸神馐”:而且把種種的神馐——神馐就是指神的飲食、佛菩薩的飲食。“種種妙飲食”:妙飲食就是我們覺得非常好的種種食物,也獻給上師諸佛。

  第七、香雲:殊勝合意的妙香洋溢各方,結成香雲,旋繞遍布空中,這些也都供養佛菩薩。我們觀想燒很多悅意妙香,妙香燒起來之後結成巨大的香雲,有時顯現爲各色各樣的圖案:八吉祥、八瑞相,七輪寶等,把這些香雲獻給諸佛菩薩。

  九十年代末的時候,在我們佛學院,有一天早上在護法臺上燒了一些柏樹枝,柏樹枝冒出來的煙就結成了八吉祥的圖案。當時法王仁波切從窗口看到了,就用大喇叭通知僧衆:今天可能是很善妙的緣起,因爲從護法臺冒出來的煙是八吉祥的緣故,可能是非常好的緣起。在功德很增勝、很吉祥的時候,的確會有這種現象。

  很多的香氣結成香雲,一般人是很難接受的。法王在世的時候,每天要供叁千燈、叁千水、叁千食子、叁千香。有時候輪到我們燒香,就把幾千根香放到一起燒,煙特別濃,燒香的人根本受不了:眼睛睜不開、嘴巴張不開、鼻子也很難受。最後我們就開玩笑說,肯定這是供佛的緣故,一般凡夫人根本受不了這樣大的香雲供養;佛菩薩的功德很超勝,他們可以接受這樣的供養。我們也把香雲觀想成不同的吉祥圖案,全部供養諸佛菩薩。

  第八、神馐:又敬獻上白糖、核桃汁等花樣繁多、味道鮮美的神馐。神馐也叫朵瑪,或叫天飲。供護法有專門的神馐,修本尊法也有專門的神馐。神…

《《入菩薩行論》第20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