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第26課▪P2

  ..續本文上一頁大菩薩,現在是祈禱觀世音菩薩救度我。觀世音菩薩具有圓滿的大悲心,是一切叁世諸佛大悲心的化現。“哀號力呼求”:哀號——內心非常痛苦、非常想得到救度的時候,自然而然會發自內心大聲地哀號。同樣,當我們真正非常想清淨罪業的時候,也會大聲哀號。“力呼求”:呼喚的對象是什麼呢?就是“不昧大悲行”——具有沒有造作的大悲心和行爲的怙主:慈悲的觀世音菩薩。我們呼喚觀世音菩薩的時候,都是稱爲:尋聲救苦、大慈大悲、廣大靈感的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救護衆生的事例非常多,這與衆生前生的因緣和今生的信心福德有一定關系。原因我們前面也分析了,有的人得到救度,有些人得不到救度,並不是觀音菩薩的大悲心有欠缺、有偏袒,而是與你的信心、前世的業力和正在承受的果報有關,所化的因緣條件不一定成熟。有些人沒有祈禱,沒有得到救度;有的雖然祈禱了,也不會馬上得到救度,原因也是如此。即便這樣,我們也要在忏罪的時候祈禱: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現在我是造了大罪業的罪人,一定要以您的大悲威神之力來加持我!救贖我!讓我迅速清淨罪業。

  

複于虛空藏,及地藏王等,

  

一切大悲尊,由衷祈救護。

  前面講了叁位菩薩,下面講“複于虛空藏,及地藏王等”菩薩。受過菩薩戒的道友都知道,前面講戒律時已介紹過虛空藏菩薩。一個大乘修行者如果犯了根本戒,要在虛空藏菩薩面前如理如法地忏悔,所犯的根本戒可以清淨,然後通過儀軌可以重新受戒。虛空藏菩薩在忏悔菩薩戒方面,是一位具有大願力的聖尊。菩薩成就的根本就在于菩薩戒,如果菩薩戒清淨,就說明你的菩提心、菩薩行,修得比較好,很自然會獲得解脫;如果菩薩戒有衰損,不清淨,雖然平常也做很多修法,但不能成就菩薩果位。菩薩戒並不是條條框框的教條,它有很多遮止的方面,沒有一條不含攝菩提心、不包括利益衆生。菩薩戒如果有衰損,說明你的菩提心和菩薩行有衰損,如果這樣,那麼你成就菩薩果位的條件就缺損了,就不能順利獲得菩薩的證悟。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小看菩薩戒,菩薩戒包括了菩提心和菩提行兩方面。我們既然知道了菩薩戒的重要,那麼對于能夠幫助我們清淨菩薩戒的聖尊——虛空藏菩薩,當然就應該産生信心了。虛空藏菩薩的功德、恩德、誓願力不可思議。我們對虛空藏菩薩也要祈禱,因爲我們所犯的戒律,不單是小乘戒,也有菩薩戒,所以要忏悔所犯的菩薩戒,當然要祈禱虛空藏菩薩。

  還有地藏王菩薩也要祈禱。地藏王菩薩是滿願本尊,通常我們覺得地藏王菩薩是專門救度地獄衆生的一位菩薩,是幽冥界的聖尊,實際上,這只是地藏王菩薩大願的一部分,只是他所有救度衆生行爲的一部分。按藏地的佛教傳統,在宣講地藏王菩薩功德的時候,並沒有把他作爲專職救度地獄衆生的一位菩薩,而是安立爲滿願本尊。地藏王菩薩能夠滿足衆生的一切願望,不管是你想得到世間的財富、地位,還是清淨的小乘戒律、圓滿的大乘戒律、清淨的智慧,只要供養、祈禱地藏王菩薩,全能滿願。地藏王菩薩就像如意寶一樣,所以稱之爲滿願本尊。在藏區,有些地方幹旱,需要降雨的時候就祈禱地藏王菩薩,因爲他是滿願本尊;而要止雨的時候也是念地藏王菩薩;有時莊稼要成熟也念地藏王菩薩;守持清淨的戒律也是念地藏王菩薩。所以地藏王菩薩是滿願本尊,他的功德、智慧、神通不可思議,我們一定要祈禱他。

  “等”字包括頌詞沒有提到的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從剛開始發心、修行,主要就是修持大慈心。彌勒菩薩修成菩薩果位之後,名字叫慈氏,彌勒就是慈氏的意思,乃至他成佛的時候,也叫彌勒佛。彌勒菩薩對衆生的慈心是不可思議的,所以我們要祈禱具足一切慈心的彌勒菩薩。還要祈禱遣除一切垢障、一切障礙的除蓋障菩薩。後面還有金剛手菩薩,加起來一共是八位菩薩。“一切大悲尊,由衷祈救護”:一切大悲尊者,我在這裏誠心誠意地祈禱。

  下面講第八尊菩薩,金剛手菩薩。

  

皈依金剛手,懷嗔閻魔使,

  

見彼心畏懼,四方速逃逸。

  現在我也皈依金剛手菩薩。金剛手菩薩的能力很超勝,他是一切諸佛能力的化現。能力大到什麼程度呢?“懷嗔閻魔使”即是地獄中的閻羅獄卒,他們看到金剛手菩薩馬上心生畏懼,不由自主地向四方逃竄。金剛手菩薩具有這樣的功德、能力,不但能威懾地獄中的閻羅獄卒,平常我們在修行、生活中遇到違緣、障礙、疾病時,如果能夠皈依念誦金剛手菩薩,也能得到巨大的加持。以前我們遇到違緣的時候,法王如意寶和上師都讓我們念誦金剛手菩薩的心咒“嗡班匝兒巴熱吽”。經常念誦這個心咒,能夠遣除一切障礙、違緣。因爲金剛手菩薩是叁世諸佛能力的化現,諸佛的威德力就是如此。

  還有一種說法是:從衆生開始發心之時,金剛手菩薩就會跟隨他了,乃至衆生成了菩薩、成了佛,金剛手菩薩都會一直跟隨護持。在金剛手菩薩面前,佛沒有秘密可言,爲什麼沒有秘密可言?因爲佛從初發心開始,金剛手菩薩就開始跟隨他、完全了知他的修行經曆,所以佛在他面前沒有秘密可言。因此金剛手菩薩是秘密主,是一切衆生成佛道的護持者。

  八大菩薩各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平時我們都要皈依、祈禱。當然,有些衆生與觀世音菩薩有緣,有些對金剛手菩薩有信心,有些對文殊菩薩有信心,種種因緣不同,但是八大菩薩都是我們需要共同祈禱的。我們念誦的《八吉祥頌》中,八位佛陀之後就是八大菩薩,他們是能賜予吉祥的八位聖尊,所以對這八位菩薩應該經常供養皈依。

  子叁、如何皈依:

  

昔違尊聖教,今生大憂懼。

  

願以皈命尊,求速除怖畏!

  前面講了皈依的必要和皈依境,現在來講如何皈依。怎樣皈依呢?如是思維:以前我違背了聖尊、佛陀、上師的教授,現在産生了很大的畏懼心。爲什麼會生起畏懼心呢?是不是像一些外道的教法中講的: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或者皈依我的上天堂,不皈依我的下地獄?表面上看也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事實上,違背尊聖教是一個墮地獄的因,因爲尊聖教完全是按照因果規律來製定的,如果遵守聖教而行、守持戒律而行,相當于隨順了因果之道。所有戒律、聖教都要求取舍因果,所以修持聖教就是隨順因果,違背聖教就是違背因果。違背因果之後,該做的沒有做,不應該做的已經做了,造了罪業,果報一定會成熟在自己身上。所以違背聖教就相當于違背了世間規律、因果規律。了知此理之後,自然産生很大的畏懼心。

  “願以皈命尊”,“皈命”是皈依的極致,是發自內心地以生命來皈依。生命都可以拿出來皈依,何況其它呢?以生命來皈依這些聖尊,“求速除怖畏”!祈禱你們、以你們的能力來遣除我的怖畏。這些聖尊是很大的助緣,他們具有這樣的能力,我自己也有皈命的決心,這時救度的條件就非常圓滿。一方面聖尊完全是有能力的;另一方面,我們是以皈命的決心來祈禱,兩方面的因緣一和合,很快會成就。

  第叁句“願以皈命尊”的“皈命”就是通過生命皈依,表示了內心很大決心;“皈命尊”的“尊”是聖尊——上師叁寶,或者八大菩薩,他們是具有能力的。所以,我們以生命來皈依了具有很大能力的聖尊做爲助緣,那麼我們內心的罪業爲什麼不能清淨呢?

  罪業也是有爲法,罪業再大也是有爲法,沒有遇到違品之前,罪業的力量很強大,成熟之後帶來巨大痛苦;但是一旦令它清淨的因緣具足了,也能很快清淨。所以就怕我們自己不具足這樣的條件,如果我們自己具足條件,能夠皈命聖尊,找對了皈命的對象,罪業再大也不足畏懼。因爲讓罪業清淨的條件、因緣已經圓滿了,還有什麼罪業不能清淨呢。

  頌詞要一個一個好好地去思維、回味,裏面講了很多修行的要訣。在講現行對治力的時候,我們應該認認真真觀察、思維,能夠對自己的修行起到很大的幫助。本課就講到這裏。 

  

《《入菩薩行論》第26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