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第30課▪P2

  ..續本文上一頁雨。

  我們也要發願,願我今天修法的善根,或我今天講聞佛法的善根從這方面去成熟——爲饑渴者回向,然後願這些饑荒的地方因我的善根降下糧食雨,解除他們的饑渴。尤其是在饑馑劫的時候,“于彼災荒劫,願成充饑食”。饑馑劫就是七年當中沒有收成,不下雨,餓死很多人。菩薩發願在饑馑劫到來的時候,自己能夠變成充饑的食物。我們不要說七年當中發生饑荒,中國的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就發生了連續叁年的自然災害,當時很多人餓死了,如果連續七年幹旱沒有收成的話,很多人肯定沒辦法支撐,都會餓死。菩薩發願,在這種情況下,自己能夠成爲衆生充饑的飲食。有時候會變成一條大魚讓衆生食用,有時候會變成某種食物讓衆生食用,有時候也可以從天上降下飲食雨,用這樣的方式來解除衆生的痛苦。只要對衆生能夠起幫助,菩薩願意自己變成充饑的飲食。

  除了饑荒或饑馑劫,還有隱藏的、不太明顯的其他災難。刀兵劫是七天,疾疫劫是七個月,饑馑劫是七年。刀兵劫出現的時候,在七天當中,人們互相看到之後,猶如仇敵一樣,隨手一抓就是武器,相互砍殺,大部分人被砍死,少部分人跑到森林中留存下來,後來這些人出來之後,開始發願斷殺,逐漸逐漸身體長高,獲得安樂等,論典當中有這樣的記載。所以佛菩薩也祈願在刀兵劫中,能夠降下糧食雨,爲人們充饑,解決人們的困難。在《俱舍論》等經典中說,如果我們遇到了疾病劫、饑馑劫或刀兵劫,是一定不會存活的,那麼怎樣能夠避免呢?經典中曾經說,如果能夠給僧衆供養醫藥,因爲僧衆是修行的對境,哪怕是供養一點點醫藥,自己絕對不會轉生到疾病劫當中。如果能夠給僧衆供養哪怕一顆糧食,也不會轉生到饑馑劫當中。自己在世時,哪怕發願守持一天不殺生的戒律,通過這樣不造作的方式發誓,也不會轉生在刀兵劫,何況現在我們能夠長時間地守持五戒,是不會生在刀兵劫當中的。但是雖然我們不會生在刀兵劫、饑馑劫當中,整個輪回還是痛苦的,所以我們不能說自己給僧衆供養一點東西,自己守持一點不殺生戒律就足夠了,絕對不夠。如果實在沒有辦法的時候,發誓守持一天不殺生的戒律也可以,因爲刀兵劫實在太恐怖了。我們不能把這個補救措施當成一種圓滿方式,以爲這樣做就可以放心大膽地睡覺了,整個輪回都是痛苦,只有從輪回當中脫離,才是萬全之策。經論是根據某種情況宣講某種對治,而這個對治不是所有一切痛苦的對治,這個方面我們要分清楚。

  癸叁、爲貧窮者回向:

  

爲濟貧困者,願成無盡藏,

  

願諸資生物,悉現彼等前。

  世間很多衆生因爲前世缺少布施等善根的緣故,今生當中非常貧窮,爲了赈濟幫助一切窮困潦倒的衆生,菩薩發願變成無盡的寶藏,願一切能夠資生的物品都顯現在這些衆生面前。

  欲界衆生沒有物資沒辦法活下去,如果處于貧窮當中,沒有基本的生存條件,會相當痛苦,而且過于貧窮的人,非常可能因此而死。所以在菩薩看來,這是無法忍受的事情。菩薩除了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予貧困者幫助外,還發願在無窮無盡的世界當中,幫助無窮無盡的貧困者。這些衆生我們看也看不到,也沒辦法走過去幫助他們,這時我們就用回向,爲貧困者回向,願我的善根能夠如是地成熟,願我的善根能夠變成無量的寶藏利益他們。時時這樣回向,每天這樣回向,就會成爲利益衆生的殊勝方便。

  衆生因爲缺少財富所以很貧窮,菩薩就發願變成無盡的寶藏,能夠自然而然地出現在他們面前,讓衆生享用,成爲衆生安樂之因,這是菩薩的回向。還有一種方法:現在很多成就者在很多地方埋上寶瓶,裏面裝上金子銀子等很多珍寶,有些還要裝五谷糧食布匹等,然後如理如法地開光後把這些東西伏藏起來,等到災難發生的時候用來救度衆生。有位聖者這樣說過:一般人埋的寶瓶,你埋多少東西永遠還是這麼多。比如你在一個寶瓶中裝了一斤米或幾斤糧食,你埋下去多少就是多少,有可能挖出來已經腐爛了,或者你裝了一些金子,挖出來的時候還是那些金子。真正的成就者、真正的伏藏師,他們埋寶瓶,是要讓這個東西無窮無盡地增長,成爲一個真正用之不竭的寶藏。真正的成就者埋寶瓶是有這樣的作用,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菩薩的善巧方便是很多的,他可以通過這樣的方便來利益一些貧困者,菩薩所做的各種各樣的事業,也是爲了讓一切衆生擺脫各種苦難,不僅是回向。很多聖者也在通過他們的各種能力和方便利益衆生。我們凡夫現在還沒有這個能力,沒有禅定的力量,還不能做一些超乎想象的事情,但是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盡量修持自己的心,調伏自己的心,讓我們的心盡量地爲貧窮者做回向,讓善根盡快成熟,讓自己的相續盡快成熟,用一切可以運用的方法調整自己的相續。

  本課就講到這裏。

  

《《入菩薩行論》第30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