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益衆生的大善法上,我們就不會有怖畏。
因爲我們憶念善法,調伏自心,斷除了惡業,所以這本身就是大善法。有了這種調伏心的善法,結果必然是善妙的,可以獲得世、出世間的快樂。或者因爲自己的心處于善法中,必然是快樂的。這就是護心的功德。
按照我們心的特點,每個衆生都想離苦得樂,當了知了不護心的過患,護心的功德後,一個正常的人很自然的就會選擇護心,因爲護心能夠離開過患,讓我們得到利益。
癸二(廣說)分二:一、遣除怖畏;二、修持善法。
前面第叁、第四句講到“怖畏盡消除,福善悉獲至”,廣說的兩個科判分別對應前面第叁、第四句頌詞。
子一(遣除怖畏)分二:一、真實宣說;二、依據。
醜一、真實宣說:
虎獅大象熊,蛇及一切敵,
有情地獄卒,惡神並羅刹,
唯由系此心,即攝彼一切,
調伏此一心,一切皆馴服。
世間上有各種怖畏的對境。在旁生界,衆生害怕老虎、獅子、大象、熊以及毒蛇等,這些旁生由很強的惡業投生,比如毒蛇,投生毒蛇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嗔恨心很大,所以死後自然轉成毒蛇,有強烈嗔恨心的業的緣故。所以很多衆生看到它們之後,就自然而然生起強烈的恐怖心,這是來自旁生界的威脅、怖畏境。“一切敵”:可以理解成在人間怖畏境。在人間我們有很多的怨敵,比如因爲某個因緣,自己和某個人反目成仇,或者是通過宿世、父母上代留下來的恩怨導致的宿仇,還有現在的恐怖分子,社會上的不良分子等,都是引起我們産生不安全感的來源。
“有情地獄卒”,地獄是有情去感受痛苦的地方,所以叫有情地獄。在有情地獄中,有很多獄卒:牛頭馬面,閻羅王等,獄卒專門負責懲罰罪人,所以地獄的衆生看到獄卒時,也是極其的恐怖。“惡神並羅刹”:凶惡的鬼神和食人的羅刹,這些都是能夠讓衆生産生恐怖的對鏡。
頌詞中講到六道中讓我們産生恐怖的對境。前面提到虎、獅、大象、熊、蛇可以歸在旁生道;“一切敵”可以歸到人道中;“有情地獄卒”是地獄道;“惡神並羅刹”是餓鬼道。天道方面,倒不一定有很多怨敵。因爲天人一般都比較賢善,魔王波旬可算天道中的一個惡神,阿修羅道有很多羅刹。所以六道中所有怖畏歸攝起來就是這些,當然展開來講是無量無邊的。
這一切恐怖的來源我們怎樣消除呢?下面講“唯由系此心,即攝彼一切”。
“唯由系此心”:此句很有深意。有些人會想,如果出現這些恐怖的對境,我們消滅它就夠了。但這是不可能的:第一,一切恐怖的對境太龐大了,太廣、太多,無法消滅。第二,這些恐怖的對境實際都是由自己的心産生的,來自于自己的惡心,是我們心的一種投射,當內心的某種信息反映在外境上,就産生了恐怖的對境。所以說“唯由系此心”,如果放著自己的心不去觀察,不去調伏,而想要調伏外境,那是錯誤的方法,永遠調伏不了。
有些人說,是不是這些老虎、獅子等,都是自己的心産生的?按照佛教的觀點來講,這些都屬于有情,有情有自己的相續。這個相續不是自己産生的,但是這個恐怖的境本身是自己心的投射,是自己心所造的。我們不是把有情的相續消除掉,而這個有情以一個恐怖的方式出現:我害怕這條蛇,我害怕這個怨敵,蛇和怨敵對我而言成了一個恐怖的對境,它之所以讓我恐怖,實際上是我的心造的,而不是說這個有情的心是我造的。
所以“唯由系此心,即攝彼一切,調伏此一心,一切皆馴服。”這時,如果我們能調伏自己的心,一切就調伏了。恐怖的對境因爲它是從自己的心中投射出來的,所以要解決問題,也只是調伏這個心本身。就象我們的夢境,我們在做夢時,顯現很多的夢境:恐怖的事或美好的事,這些都是自己心的投射。所以我們想在夢中改變外境是做不到的,因爲它真正的源頭是自己的心,只要自己沒醒過來,因緣和合時,夢就會繼續下去。夢中的敵人不可能一個個殺幹淨,因爲心是源源不斷的創造者,是它創造出這種讓自己恐怖的東西來。只有自己從夢中醒來,知道這一切都是自己的心所造,根本就已經解除,外境的一切夢境亦隨之消散。以放電影的比喻來說明:在屏幕上面,出現了很多人物、山川或感人的畫面、讓人不舒服的畫面,這一切的人、故事、情節等從哪裏來?它有個根本,都是從放映機裏出來的,只要放映機中的膠片不結束,它就會源源不斷地出現在屏幕上。所以你想要把屏幕上的一個個人處理掉是很困難的,如果把放映機關掉,或者膠片放完了,屏幕上的影像就會消失。
這個世間有很多讓自己恐怖的東西,但恐怖的根源,一般人認爲是在外境中,但真正深究起來,來自于自己。外境本身只是單純的一個顯現而已。比如:張叁,我很害怕他,因爲他是我的怨敵。在張叁的法上,他本身是不是一個實實在在怨敵的自性呢?他並不是。張叁的朋友看到他就會很高興,不會是怨敵。所以這個所謂怨敵的想法,是我心的投射,是我心的一種反映。再比如:黃昏時,我把一條繩子看成是條蛇,這條蛇的感覺是我心的一種反映、一種投射。所以調伏了自己的心,就能夠調伏這一切。所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要讓心認清楚這是一條繩子。自己的心認清楚之後,這個事情就解決了。
我們要解決讓我們恐怖的事物,主要是調伏自己的心,當然調心有很多層次,比較粗大的調伏方法,或比較基本的調伏方法就是:我們對于世間産生出離心,這樣很多的恐怖自然而然就會消失;或者把我們的心調伏成菩提心,當一個菩薩産生了菩提心,在這個當下,一切的怨敵就會消失,因爲他把一切衆生看成了自己親人一般,不會再有敵對情緒,所以一切怨敵就會消失;如果把自己的心調伏到實相狀態中,安住在空性中,一切恐怖當下就消失了。
從業因果的角度來講,我們認爲,這個人是我們的怨敵,一定有前因,就是自己造過這樣的業,所以把張叁當作自己的怨敵,或虎獅大象熊等等才會讓自己很害怕。如果我們要想不害怕,就不要造惡業。如果我們造了類似的惡業,我們一定會感受這樣的果。調伏心的一個方法,或調伏恐怖外境的一個方法,就是止惡修善。這是因果的緣起規律。如果修持善法,善法本身絕不可能引發恐怖的境,恐怖的境出現,一定是因爲內心當中有負面的業存在,所以它投射在外面,變成讓我們恐怖的事物。所以我們要消除這個恐怖事物的第一個方法,就是要終止惡業、修持善業,忏悔已經造過的罪業,沒有造過的罪業堅決不做,已經修過的善法繼續修,沒有修過的善法開始修。
以了知業因果的方式來調伏自己的心,把我們的心安住在善業的狀態中。從長遠的角度來講,一定可以調伏自己的怖畏。一切的對境都是自己修行的對象,通過菩提心可以調伏自心;了知一切法無自性、全是空性的,安住在這樣的實相當中,也可以調伏心。通過各種方式調伏心之後,一切就調柔了。因爲前面講了,一切都是自己心的反映,一切都是心的投射。
還有個方式消除怖畏,也就是用慈悲心感染對境,感染對方。象有些菩提心修得非常純熟的菩薩,因爲他真正對一切衆生發起了強烈的慈愛心,所以虎、獅、大象、熊、蛇等受其感染之後,它們也跟隨産生善心,所以根本不可能去危害這個修行者。曆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上師也講過很多。
總而言之,消除怖畏有兩個方法:第一個是調伏自心。一切都是心的投影,只要調伏自心,一切的投影也就消失了。第二是心和心之間相互感染。如果有時對某個人很不舒服,很不高興,這樣的情緒就可以感染對方。如果真誠待人,這種真誠的心也可以感染對方。所以菩薩用強烈的菩提心去對待一切衆生,一切衆生也能接受到來自于菩薩的慈愛,自然而然對這個菩薩生起慈愛之心。這就是調伏自己的心,安住在菩提心上,也就調伏了外境。“真實宣說”就講到這裏。
《《入菩薩行論》第47課》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