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親友書》科判中甲叁、論義中分爲初善首義、中善論義、末善尾義;其中初善、中善、末善分別代表何意?
生西法師答:宣講的時候是根據次第而宣講,“善”當然爲善法之意;但有時候分了初、中、後,即第一講什麼、第二講什麼、第叁講什麼;只是又因全部是善法,所以叫做初善、中善和後善。
問:《親友書》科判中在“禅定”部分中,此處爲何唯把“棄惡從善”的部分放在“禅定”中講呢?棄惡從善不是包括在所有的六度當中嗎?
生西法師答:在講禅定的正行時,對善法的所緣和對寂止的修行,後行是指正行修完之後:比如我們修正行是修四禅定,起座之後就是禅定的後行,那麼後行起座後的行爲必須相合于因果,相合于取舍,此時棄惡從善的意義就比較明顯,比較重要,所以可以放在此處後行當中講。
問:棄惡從善不是在前行中也很重要嗎?
生西法師答:對,是很重要。但根據衆生根基的不同,在《親友書》中的安排是有自己的考量,或者是說前行、正行、後行是從不同的角度而如是的安排。當然把棄惡從善放在前行、正行、後行中講都是是可以的,但原因就是因爲針對根基不同的衆生,調伏相續的必要性而言,都是可以的。只要我們理解禅定的本體、前行、正行、後行,然後去實修,則會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