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發殊勝菩提心的時候· · · 國王之發心和如舟子之發心是否還有自私自利的心呢?

  問:發殊勝菩提心的時候,從心力來講分爲如國王之發心、如舟子之發心、如牧童之發心,其中如牧童之發心稱之爲無與倫比的發心,完全斷除了自私自利的心,是利根者的發心。那弟子想問一下,其中如國王之發心和如舟子之發心是否還有自私自利的心呢?

  生西法師答:對于這部分的內容,首先來看這叁種發心都承許是菩提心,故其爲叁種發菩提心。從發菩提心的大原則上這叁種已經確定是菩提心了。那麼,就可以按照叁種方式來發,只不過利他的方式不同,如何利他呢?比如,首先成佛,然後利他。這裏的重點還是利他,方式是我先成佛,然後利他,但重點還是利他的,所以這裏沒有自利心。舟子的發心也同樣,我和衆生一起成佛,也是利他的,即爲了利他,我和他一起成佛。不同的發心就是衆生先成佛,我再成佛,其實也是利他的。

  在這裏只不過在叁種利他的菩提心當中,衆生先成佛,我再成佛的心力是最強的。所以在講發菩提心的時候講我要發心利他,但我要利他的前提是首先要有能力才能夠利他。比如“爲利衆生願成佛”,我們很多時候都是這樣念、這樣發心的,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發心有強弱之分,但是其中並非有自私自利的。當然從我們凡夫人的角度來講,我們剛剛才修菩提心,可能在自己的心中有“我發國王的心”“我發舟子的心”,其中可能有自己的自利在裏面。但單純從這叁種發心的本體而言,它就是菩提心。

  菩提心肯定具足兩個體相,否則不能成爲菩提心。因此,叁種發心的本體上是沒有自利之心,但從我自己的角度,即便我現在發牧童之心,但內心的自私還是存在的,還是沒有辦法真正發起牧童之心。所以,這裏只是針對叁種根基,有些根基可以直接發牧童心,有些根基就發不了,但可以發國王心。然而這都是菩提心,既然都是菩提心,雖然剛開始發心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有自私的範圍沒有清淨掉,但是無論怎樣都是讓我們趨入菩提心的一種方便。當我們內心中真正生起菩提心的時候,其中的差別就不重要了,肯定是以利他爲主的。修行的時候,可能你修行的快先成佛了,但都是趨入菩薩道而發菩提心的叁種方便,叁種根基都有找得到自己發心的方式,但都是菩提心所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