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我一直不懂爲什麼了知空性後,人會更有追求· · ·

  問:頂禮法師!我一直不懂爲什麼了知空性後,人會更有追求。所謂的追求是因爲他了知了空性,不會太執著世間的事情,而更加抓緊時間,去做聞思之類的善法嗎?不光是了知,甚至證悟空性之後,也是這樣嗎?

  生西法師答:平時我們懈怠、懶惰,處在無明的狀態當中,看不到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弄不清爲什麼要發誓成佛,爲什麼要利益衆生。雖然投入這麼多的時間精力,但有時候被很多的分別念障礙束縛了,看不到問題的方方面面。

  如果證悟了空性,很多負面的東西,或者分別念,完全消失了,消失之後,執著就會少。如果我們的執著很強烈,就會只是盯著一個點出不來,鑽牛角尖。而我們放松之後,可以看到很多的可能性。

  世間的經驗是這樣,空性也是這樣的。沒有證悟空性,我們的實執很重,在看問題的時候,只是看到某一面,看不到很深的必要,也看不到方方面面的必要。當我們證悟空性之後,心更放松,智慧放開了。放開之後,以前看不到的必要,方方面面的利益功德,就會看到了。

  爲什麼佛陀是遍智,因爲佛完全證悟了空性,沒有任何的分別念,不會障礙他看清楚每個法淺層、深層的東西,所以佛能夠在一刹那之間,了知一切。當然證悟了空性的人,雖然比佛差,但是比凡夫人看的要深。凡夫人的執著很重,只能盯著一點的東西,完全沒辦法看到全面的東西。

  以世間的原理來講,當我們越執著,比如發怒,是很執著的時候,我們只是看到了一點,完完全全看不到其他的可能性;還有我們的貪欲心很強烈,比如男女熱戀的時候,也是頭腦不清楚的,看不到很多的可能性,注意力就在一個地方。當我們清醒過來的時候,從這個狀態當中出來之後,會看到很多很多的可能性。

  這說明什麼呢?當我們很執著的時候,我們的關注點,所能發現的東西是很有限的,當我們放松下來的時候,會看到很多可能性。實執和空性類似這方面的道理:有實執的時候,我們是看不到全面的;當我們放松的時候,證悟空性以後,這時候分別念不再對我們看清問題起障礙,可以看到很多的可能性,這就是菩薩和佛。當證悟空性的時候,因爲把成佛、度化衆生的必要,這些方面全部看的比以前更清楚,所以會更加的精進,大概是這個意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