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大,即大乘種生。由于不聞小,故曰二乘種不生。十方衆生修小乘戒行,願往生者,悉得往生。生彼國已,先證小果,證已即回小向大。一經向大,便不退生二乘之心。故名二乘種不生。
至于女人及根缺不生義者,因爲彼國無女人及根缺故。女人求生彼國,皆得往生。生彼國已,即轉丈夫身。十方根缺衆生求生彼國,皆得往生。生彼國已,當即諸根具故。
所以十方衆生,只要至心信樂,求願往生。上至盡形,下至十念,乘佛願力,莫不皆得往生。
七、稱名念佛爲正業
安樂集雲,諸佛以四種方便度化衆生。一、以相好光明度化衆生。此是以身業度化衆生。佛以神通大方便,于無相法,而現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及無量光明。令衆生起歡喜心仰慕心,而受度化。二、說法弘教度衆生。此是以口業而興度化。佛以神通大方便,于不可說法,而以言語宣說。令衆生聞法歡喜,而受度化。叁、以神通變化度衆生。此是意業度衆生。以神通變化,折伏剛強難調衆生,而度化之。四、以名號度衆生。此是以悲願功德力度衆生。佛秉大願,十方衆生,稱佛名者,皆蒙度脫。佛是萬德洪名,一經稱念,可滅無量罪。
善導大師立五念法門,一、禮拜門。身禮阿彌陀佛。二、贊歎門。口業贊歎阿彌陀佛。叁、觀察門。意業觀想阿彌陀佛。四、讀誦門。讀誦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五、稱名門。稱念阿彌陀佛名號,求願往生。
于五念門中,唯稱名一門,爲修行正業。其余禮拜、贊歎、觀察、讀誦等。皆是修行助業。有稱名願生之正業,輔以禮拜、贊歎、觀察、讀誦等爲助緣。如油之助火,火勢之借油,方能成就往生淨業。所以善導大師,獨以稱名一門爲正業。其余禮拜等四門,爲修行助業。
何以稱名一門,有如是大之功德?須知諸佛名號,萬德莊嚴。阿彌陀者,譯爲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光者,橫遍十方。無量壽者,豎窮叁際。所以稱一佛名,即稱一切佛名。一切佛名,皆不出乎一佛名。
叁藏十二部,無非贊歎于佛。若非贊諸佛德,則叁藏十二部便落虛妄。換句話說,若非贊佛實德,則叁藏十二部便無價值了。
諸佛之實德,在于自覺覺他覺滿。佛者十號具足,十號者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前五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是諸佛自覺之德自利之德。後四號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是佛覺他之德利他之德。如是自覺覺他覺滿,自利利他俱利,名之曰佛。
或曰此是十方諸佛通具之德,何故獨稱西方阿彌陀佛名號?此有二意,一者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爲度末法衆生。二者世尊爲令衆生標心有方,故獨贊稱念西方阿彌陀佛。其實諸佛是法界身,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也。
善導大師于往生禮贊偈中曾說,若稱念阿彌陀佛一聲,即能除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十往生經雲,若有衆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臥,若晝若夜,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
又如觀音經雲,若稱禮念阿彌陀佛,願往生彼國者。彼佛即遣無數化佛,無數化觀音勢至菩薩,護念行者。複與前二十五菩薩等,百重千重圍繞行者。不問行住坐臥,一切時處若晝若夜,常不離行者。
又如無量壽經雲,若我成佛,十方衆生稱我名號,下至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彼佛今現在世,當知本誓重願不虛。衆生稱念,必得往生。
又如阿彌陀經雲,若有衆生,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稱佛不亂。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衆,現在其前。此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彼國。
次下並有六方諸佛證明。經雲一一方如恒河沙等諸佛,各于本國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衆生,皆應信此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雲何名護念?若有衆生,稱念阿彌陀佛,若七日乃至一日,下至十聲,乃至一聲一念等,必得往生。恒河沙佛證成此事,故名護念經。又稱佛往生者,常爲六方恒河沙等諸佛之所護念,故名護念經。
故稱念佛名,求願往生,必得往生。稱佛名號,可滅重罪。所以念佛法門,功德無量。
依觀經等明般舟叁昧行道往生贊雲:
「一日七日專稱佛,命斷須臾生安樂,一入彌陀涅槃國,即得不退證無生。」故善導大師,特別重視念佛法門。往生彼國,縱下品下生,亦證不退,永不退墮凡夫位。證無生者,是指上品生人。上品上生,生彼國已,聞法即證無生。中下二生,亦必當證無生。故曰一入彌陀涅槃國,即得不退證無生。
至于念佛滅罪,行道往生贊亦雲,「利劍即是彌陀號,一聲稱念罪皆除。」所以稱名功德無量,可以往生,可以滅罪。
依無量壽經,稱佛名號畢命爲期。依阿彌陀經,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亂,即得往生。依觀經所說,十念即得往生。此是說明,念佛法門極爲方便。若能盡形壽持念佛名,亦得往生。但持念佛名,必須至誠懇切。以持名爲正業,並以禮拜、贊歎、觀察、讀誦,及一切余善而資助之。雲何以爲資助?凡禮拜贊歎觀察讀誦,及一切余善功德,悉皆回向願生西方,願見彌陀。如此念佛,畢命爲期,必得往生。
依阿彌陀經,若不能盡形壽持念佛名,一日二日乃至七日勇猛精進,念至一心不亂,亦得往生。
如果無暇七日進修,或平時不信不念。臨命終時,至誠歸命願生西方。十稱南無阿彌陀佛,便蒙佛及聖衆,現前接引。釋迦無虛語,彌陀無虛願,若人起淨信,便應信受佛語,依教奉行。
所以依觀經等明般舟叁昧行道往生贊雲:「隨順釋迦如來教,佛教多門八萬四。正爲衆生機不同,欲覓安身當住處,先求要行入真門。門門不同名漸教,萬劫苦行證無生。」
可知其余八萬四千法門,要須曠劫修行。如此久遠,凡夫衆生,難修難證。
「畢命爲期專念佛,須臾命斷佛迎將。」
此說念佛求生西方,直捷易行。不勞經曆多劫,勿須難行苦行。一旦生至彼國,聞法即得無生忍。
「一食之時尚有間」一食之時雖短,尚生煩惱間隔佛道也。何況多生多劫,而不生惑造業呢?所以接著說:「如何萬劫不貪瞋?貪瞋障受人天路,叁惡四趣內安身。」
衆生經曆多劫,難免起惑造業。所以不但求得無生忍遙遙無期,甚至叁塗惡報亦複難免。
「欲到彌陀安養國,念佛戒行必須回。」念佛持戒,必須回向願生西方也。故曰念佛戒行必須回。
「戒行專精諸佛贊,臨終華座自來迎。一念之間入佛會,叁界六道永除名,叁明六通皆自在,畢命不退證無爲。」
十方諸佛,皆化衆生,何故偏念西方阿彌陀佛?同時極樂世界,去此十萬億佛土。十萬億佛土,相距不謂不遙,何故偏求往生?行道往生贊有雲:
「誓願今生順佛教,行住坐臥專念佛,一切善業並須回,一切時中望西禮,表知凡聖心相向。佛知衆生心雜亂,偏教正念住西方。」
佛教衆生偏念西方阿彌陀佛者,欲令衆生標心有方也。娑婆世界衆生心多雜亂,雖有十方諸佛,難攝衆生散亂之心。故教衆生專念西方阿彌陀佛。故世尊告阿難及韋提希曰:「汝及衆生,應當專心系念一處,想于西方。雲何作想?凡作想者,一切衆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見日沒。當起想念,正坐西向,谛觀于日欲沒之處。令心堅住,專想不移。見日欲沒,狀如懸鼓。既見日已,閉目開目,皆令明了。」
所以念佛人,行住坐臥,應想望西方。知西方有佛,不敢向西方吐痰及大小便利。應知西方雖去十萬億,然不出我之恭敬心。若能至誠懇切念佛,便可彈指之間入寶池也。
持戒念佛功德無量,勝過一切財施功德。贊雲:
「相續念佛報佛恩,雖舍錢財造功德,不如持戒斷貪瞋。普敬衆生常念佛,自他功德並須回。安心定意生安樂,獨超叁界出煩籠。臨終見佛華臺至,須臾即入寶池會。蓮華大衆皆歡喜,即與天衣隨意著。菩薩聲聞將見佛,禮佛一拜得無生。彌陀告言諸佛子,極樂何如彼叁界,新往化生俱欲報,合掌悲咽不能言。得免娑婆長劫苦,今日見佛釋迦恩。」
八、叁心
觀經雲:「若有衆生願生彼國者,發叁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爲叁?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叁者回向發願心。具叁心者,必生彼國。」故所謂叁心者,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也。
善導大師觀經疏謂,此叁心既具,無行不成。願行既成,必得往生。所謂願行者,求生願行也。願即求生西方求見彌陀,行即持念阿彌陀佛名號。如此願行既成,若不往生者,無有是處。
又此叁心,亦通攝定善之義。換句話說,此叁心雖出于散善文中,但亦通攝于定善。凡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者,此叁心不可缺少也。
以下依觀經疏第四,申述叁心之義。
一者至誠心。所謂至者真也,誠者實也。所以至誠心即真實心。念佛第一要有真實心,不虛僞心。一切衆生身口意業,必須要于真實心中作。不得外現賢善精進之相,而內懷虛假。甚至貪瞋邪僞,奸詐百端,惡性難調,事同蛇蠍。如果這樣,縱起叁福淨業,亦是雜毒之善。縱使苦勵身心,日夜辦道如救頭然。總名雜毒之善,不名真實修行。
若以此雜毒之行,求生淨土者,必不可能。因爲阿彌陀佛因中行菩薩道時,乃至一念一剎那,叁業所修,皆是真實心中作。故行人修行若不真實,便與阿彌陀佛不相應也。
又真實有二種,一者自利真實。二者利他真實。自利真實者,複有二種。一、要以真實心斷除諸惡。行住坐臥,觀想自己同一切菩薩,斷除諸惡。二、要以真實心勤修衆善。
同時于真實心中,贊歎阿彌陀佛,及彼佛依正二報。以真實心厭離娑婆,厭離叁界六道自他依正二報。亦贊歎一切衆生叁業所爲之善。如果衆生有作不善業者,應敬而遠之,亦不隨喜彼行。
于真實心中,身業合掌禮敬四事供養阿彌陀佛,及彼佛依正二報。于真實心中,身業厭離娑婆,生死叁界自他依正二報。
又真實心中,意業思想觀察憶念阿彌陀佛,及依正二報。于真…
《善導大師與淨土法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