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
上品下生者,第一坐金莲华,莲华即合。第二经一日一夜,莲华始开。七日之中,始得见佛。虽然见佛,然不能了了见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须经三七日,始能了了见。第三经三小劫,始得百法明门,住初欢喜地。
于此可知,上品下生者,等同三贤伏忍位菩萨。经三小劫,即同初地信忍位菩萨。一般古德,多依往生者之资格,判此段经文。谓往生者具四五六地菩萨之资格,始得上品上生。因为经云往生彼国已,见佛闻法即得无生忍故。据仁王般若经,地前三贤是伏忍位。初二三地是信忍位。四五六地是顺忍位。七八九地是无生忍位。十地及妙觉是寂灭忍。今行者生彼国已,即得无生忍,当然是顺忍菩萨始得往生了。
一般判上品中生者,为初二三地信忍菩萨。因为经云,经一小劫,得无生忍故。一般判上品下生者,为地前伏忍位菩萨。因为经云,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初欢喜地故。
若如此判,很明显与佛言「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一语不合。同时若据此判,则凡夫往生无分矣。焉得谓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呢?
故善导大师判九品生,皆是凡夫。理由是,往生非靠自力,而是仗阿弥陀佛之愿力。以佛愿力故,往生西方,即同七八九地菩萨。由此可见,净土法门是何等殊胜了。末法时期众生,若不仗弥陀愿力,焉有如此便宜事?
其余中品上生者,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苦。行者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坐莲华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莲华寻开。当华敷时,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中品三生,皆同小乘。故中品上生者,生彼国已,闻法即证阿罗汉道。得三明六通,八解脱。三明者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六通者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八解脱者一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二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三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四空无边处解脱。五识无边处解脱。六无所有处解脱。七非想非非想处解脱。八灭受想定身作证具足住。
中品中生者,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华,至行者前。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行者自见坐莲华上,莲华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七宝池中,经于七日,莲华乃敷。华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经半劫已,成阿罗汉。
中品上生者,生彼国已莲华寻开,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中品中生者,生彼国已,经于七日,华始开敷。先得初果,半劫以后,方成四果。此系中品上生与中品中生,不同之处。
中品下生者,命终生于西方,经七日已,遇观音势至,闻法得须陀洹。过一小劫,得阿罗汉。
总之,凡夫若生彼国,得上品生者,即证菩萨道,可得无生忍。得中品生者,可成无学,得无漏道。
下品上生者,命欲终时,有化佛化菩萨来迎。于彼国宝池中,经七七日华开见观音势至。为说甚深十二部经。闻已信解,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具百法明门,得入初地。
下品中生,往生的情形。临命终时,有化佛化菩萨来迎。生彼国已,于莲华内,经于六劫,莲华始开。观音势至,为说大乘甚深经典。听闻法已,应时即发无上道心。
下品下生者,命欲终时,见金莲华,如一念顷,生于彼国。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音势至为说实相法,应时即发无上菩提心。
何故下品生者,经多劫后,或证大果,或发无上菩提心。而中品生者,反证小果,得无漏解脱呢?须知西方极乐世界,纯系大乘,无有小乘。中品生者,皆回小向大之人。此等之人,勿须经过多劫,即可体证大道。而下品上生者,发无上菩提心后,须经十小劫,方入初地。下品中生者,于六劫方得华开,见观音势至。闻法始发无上菩提心。寻经文当知得大道之时劫,当更久远。下品下生者,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方华开见观音势至。闻法后方发无上菩提心,得大乘道果之时劫,当更久远矣。
前十三观,均须专观往生,故判为定善。十四十五十六三观,发三种心,修于三福,得九品生,故曰散善。
六、弥陀净土为报土
佛有报佛与应化佛,报佛居于报土,化佛居于化土。所谓「报」者,是指实报而言。地上菩萨,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性,可以分证实报。佛过尽德圆,是究竟实报之人。
佛为了未破无明未见法性之人,示现化身化土。未破无明未见法性之人,是没有资格生于报土的。凡夫与二乘,未破无明未见法性,故不能生于报土。
因为这种原因,便引出西方极乐世界,究竟是报土,抑系化土之诤。如果西方极乐世界为报土,则凡夫二乘应不能生。例如当时摄论诸师,便执此说。因而有「别时意」之说。
如果西方极乐世界是化土,那么阿弥陀佛,亦应是化佛。今凡夫二乘皆得往生,可见西方极乐世界应为化土。报土是净土,化土岂得真净土?
于是其说不一,诤论纷纷。摄论诸师,便执着西方极乐世界是报土。凡夫二乘不能往生,凡夫二乘往生者,只是别时意。于是当时净土行人,多有退心者。
然而别时意,与佛语相违。佛于无量寿经,明了宣示「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观经亦说,下品下生者,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令声不绝,十念即得往生。由此观之,别时意是不正确的。
于是有人提出「事净土」之说。谓西方极乐世界,是事净土。所以凡夫二乘,皆得往生。
事净土是净影寺慧远大师所立。净影慧远,与庐山慧远大师非为一人。庐山慧远,系东晋时人。净影慧远,系北魏时人。
净影慧远大师著作甚多。大家所熟知者,如无量寿经义疏二卷,观无量寿佛经义疏一卷,大涅槃经义记二十卷,维摩经义记八卷,大乘起信论疏二卷等。另外还有大乘义章二十卷。
净影慧远大师,颇关心于净土。于大乘义章中,特别着「净土义」一章。大师将净土分为三类,一、事净土,二、相净土,三、真净土。事净土是凡夫所居之净土。相净土是二乘及地前菩萨所居之净土。真净土是初地以上菩萨乃至妙觉佛,所居之净土。
既然西方极乐世界为报土,当是地上菩萨及佛所居之土。凡夫没有资格居住,凡夫只能往生事净土。于是有人便主张西方极乐世界为事净土。总之,大家都认为凡夫是无法往生报土的。
另外还有诸师主张,西方极乐净土,是通于报、化二土的。初地以上的菩萨,生于报土。地前菩萨及二乘凡夫,生于化土。
如此说法,固然很有道理。但总觉此论,有故圆其说之嫌。似不能令我们服服贴贴,坚信不移。
善导大师出,力排群议,独彰正说。善导大师,着眼于文义并显。大师主张,第一阿弥陀佛是报佛。西方极乐世界是报土。而凡夫之人,皆能生于报土。其所以生报土的原因,是仗阿弥陀佛强大的愿力,而非众生自力所致。如果忽略了弥陀大愿,只着眼于往生者之资格而论凡夫能否往生,其说是不正确的。
善导大师,依大乘同性经,确定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报佛报土。观无量寿佛经疏卷一有一段话,有问:弥陀净国,为当是报是化也?答曰:是报非化。云何得知?如大乘同性经说,西方安乐阿弥陀佛,是报佛报土。
大乘同性经卷下,海妙深持自在智通菩萨问佛,世尊!佛身几种?佛言,善丈夫!略说有三,一者报,二者应(化),三者真(法)。
菩萨又问何为报、应、真身?佛答报身者,如我今日现诸如来清净佛剎,现得道者当得道者。如是一切,即是报身。
是故当知,凡于清净佛土成佛者,无论现在得道者,或是当来得道者,皆是报身佛。
佛复回答应身说:善丈夫!如今日踊步揵如来,魔恐怖如来,大慈意如来。如是等一切如来,秽浊世中,现成佛者当成佛者。如来显现从兜率下,乃至住持一切正法,一切像法,一切末法。汝今当知如是化事,皆是应身。
所以我们知道,凡于秽浊世成佛者,凡示现八相成道者,皆是应化身佛。
佛回答真身说:如来真法身者,无色无现无着不可见,无言说无住处无相无报,无生无灭无譬喻。如来不可说身,法身智身,无等身,无等等身,毗卢遮那身,虚空身,不断身,不坏身,无边身,至真身,非虚假身,无譬喻身,是名真身。
而大乘同性经说,阿弥陀如来,莲华开敷星王如来,龙主王如来,宝德如来等,皆是清净佛剎成佛者。故知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为报佛报土。
既然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为报佛报土,那么凡夫二乘,焉能得生报土呢?善导大师说明凡夫得入报土者,系由托佛大愿,以为强缘。所以能令五乘齐入,得生弥陀净土。
有人问曰:「若言凡夫小圣得生者,何故天亲净土论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是何道理?」
善导大师斥责曰,子但诵其文,不窥其理。况加以封拙怀,迷无由启。
于是引观经下品三生,证明凡夫得生清净报土,用却众疑。下品三生,皆是罪恶凡夫尚得往生,况二乘圣人乎?
观经下品上生人,或有众生,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如此愚人,岂非凡夫?然临命终时,犹得化佛菩萨现在其前,金光华盖迎接往生。生彼国已,闻法即发无上道心。
下品中生,及下品下生,亦系罪恶凡夫,蒙佛接引往生。生彼国已,闻法即发无上菩提心。此即凡夫仗佛愿力,往生报土之明证。
或问,二乘种不生,所谓种之与心,有何差别?善导大师回答说,种之与心,义无差别,不过取方便而言罢了。凡夫既生彼国,因为身器清净故,正堪闻法。闻已便能生信,并不简别大小。但是当时观音为说大法,不为说小法。因为彼国众生,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故。彼人闻大欢喜,即发无上道心。如是便名大乘种生,亦名大乘心生。正由闻…
《善导大师与净土法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