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善導大師與淨土法門▪P4

  ..續本文上一頁叁小劫,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

  上品下生者,第一坐金蓮華,蓮華即合。第二經一日一夜,蓮華始開。七日之中,始得見佛。雖然見佛,然不能了了見叁十二相八十種好。須經叁七日,始能了了見。第叁經叁小劫,始得百法明門,住初歡喜地。

  于此可知,上品下生者,等同叁賢伏忍位菩薩。經叁小劫,即同初地信忍位菩薩。一般古德,多依往生者之資格,判此段經文。謂往生者具四五六地菩薩之資格,始得上品上生。因爲經雲往生彼國已,見佛聞法即得無生忍故。據仁王般若經,地前叁賢是伏忍位。初二叁地是信忍位。四五六地是順忍位。七八九地是無生忍位。十地及妙覺是寂滅忍。今行者生彼國已,即得無生忍,當然是順忍菩薩始得往生了。

  一般判上品中生者,爲初二叁地信忍菩薩。因爲經雲,經一小劫,得無生忍故。一般判上品下生者,爲地前伏忍位菩薩。因爲經雲,經叁小劫,得百法明門,住初歡喜地故。

  若如此判,很明顯與佛言「如來今者,爲未來世一切衆生,爲煩惱賊之所害者,說清淨業。」一語不合。同時若據此判,則凡夫往生無分矣。焉得謂爲未來世一切衆生,爲煩惱賊之所害者,說清淨業呢?

  故善導大師判九品生,皆是凡夫。理由是,往生非靠自力,而是仗阿彌陀佛之願力。以佛願力故,往生西方,即同七八九地菩薩。由此可見,淨土法門是何等殊勝了。末法時期衆生,若不仗彌陀願力,焉有如此便宜事?

  其余中品上生者,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眷屬圍繞,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贊歎出家得離苦。行者見已,心大歡喜。自見己身,坐蓮華臺。長跪合掌,爲佛作禮。未舉頭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蓮華尋開。當華敷時,聞衆音聲,贊歎四谛。應時即得阿羅漢道,叁明六通,具八解脫。

  中品叁生,皆同小乘。故中品上生者,生彼國已,聞法即證阿羅漢道。得叁明六通,八解脫。叁明者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六通者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八解脫者一內有色想觀外色解脫。二內無色想觀外色解脫。叁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四空無邊處解脫。五識無邊處解脫。六無所有處解脫。七非想非非想處解脫。八滅受想定身作證具足住。

  中品中生者,命欲終時,見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放金色光。持七寶蓮華,至行者前。行者自聞空中有聲贊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隨順叁世諸佛教故,我來迎汝。行者自見坐蓮華上,蓮華即合,生于西方極樂世界。在七寶池中,經于七日,蓮華乃敷。華既敷已,開目合掌,贊歎世尊。聞法歡喜,得須陀洹。經半劫已,成阿羅漢。

  中品上生者,生彼國已蓮華尋開,應時即得阿羅漢道。中品中生者,生彼國已,經于七日,華始開敷。先得初果,半劫以後,方成四果。此系中品上生與中品中生,不同之處。

  中品下生者,命終生于西方,經七日已,遇觀音勢至,聞法得須陀洹。過一小劫,得阿羅漢。

  總之,凡夫若生彼國,得上品生者,即證菩薩道,可得無生忍。得中品生者,可成無學,得無漏道。

  下品上生者,命欲終時,有化佛化菩薩來迎。于彼國寶池中,經七七日華開見觀音勢至。爲說甚深十二部經。聞已信解,發無上道心。經十小劫,具百法明門,得入初地。

  下品中生,往生的情形。臨命終時,有化佛化菩薩來迎。生彼國已,于蓮華內,經于六劫,蓮華始開。觀音勢至,爲說大乘甚深經典。聽聞法已,應時即發無上道心。

  下品下生者,命欲終時,見金蓮華,如一念頃,生于彼國。于蓮華中,滿十二大劫,蓮華方開。觀音勢至爲說實相法,應時即發無上菩提心。

  何故下品生者,經多劫後,或證大果,或發無上菩提心。而中品生者,反證小果,得無漏解脫呢?須知西方極樂世界,純系大乘,無有小乘。中品生者,皆回小向大之人。此等之人,勿須經過多劫,即可體證大道。而下品上生者,發無上菩提心後,須經十小劫,方入初地。下品中生者,于六劫方得華開,見觀音勢至。聞法始發無上菩提心。尋經文當知得大道之時劫,當更久遠。下品下生者,于蓮華中,滿十二大劫,方華開見觀音勢至。聞法後方發無上菩提心,得大乘道果之時劫,當更久遠矣。

  前十叁觀,均須專觀往生,故判爲定善。十四十五十六叁觀,發叁種心,修于叁福,得九品生,故曰散善。

  六、彌陀淨土爲報土

  佛有報佛與應化佛,報佛居于報土,化佛居于化土。所謂「報」者,是指實報而言。地上菩薩,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性,可以分證實報。佛過盡德圓,是究竟實報之人。

  佛爲了未破無明未見法性之人,示現化身化土。未破無明未見法性之人,是沒有資格生于報土的。凡夫與二乘,未破無明未見法性,故不能生于報土。

  因爲這種原因,便引出西方極樂世界,究竟是報土,抑系化土之诤。如果西方極樂世界爲報土,則凡夫二乘應不能生。例如當時攝論諸師,便執此說。因而有「別時意」之說。

  如果西方極樂世界是化土,那麼阿彌陀佛,亦應是化佛。今凡夫二乘皆得往生,可見西方極樂世界應爲化土。報土是淨土,化土豈得真淨土?

  于是其說不一,诤論紛紛。攝論諸師,便執著西方極樂世界是報土。凡夫二乘不能往生,凡夫二乘往生者,只是別時意。于是當時淨土行人,多有退心者。

  然而別時意,與佛語相違。佛于無量壽經,明了宣示「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觀經亦說,下品下生者,稱念阿彌陀佛名號,令聲不絕,十念即得往生。由此觀之,別時意是不正確的。

  于是有人提出「事淨土」之說。謂西方極樂世界,是事淨土。所以凡夫二乘,皆得往生。

  事淨土是淨影寺慧遠大師所立。淨影慧遠,與廬山慧遠大師非爲一人。廬山慧遠,系東晉時人。淨影慧遠,系北魏時人。

  淨影慧遠大師著作甚多。大家所熟知者,如無量壽經義疏二卷,觀無量壽佛經義疏一卷,大涅槃經義記二十卷,維摩經義記八卷,大乘起信論疏二卷等。另外還有大乘義章二十卷。

  淨影慧遠大師,頗關心于淨土。于大乘義章中,特別著「淨土義」一章。大師將淨土分爲叁類,一、事淨土,二、相淨土,叁、真淨土。事淨土是凡夫所居之淨土。相淨土是二乘及地前菩薩所居之淨土。真淨土是初地以上菩薩乃至妙覺佛,所居之淨土。

  既然西方極樂世界爲報土,當是地上菩薩及佛所居之土。凡夫沒有資格居住,凡夫只能往生事淨土。于是有人便主張西方極樂世界爲事淨土。總之,大家都認爲凡夫是無法往生報土的。

  另外還有諸師主張,西方極樂淨土,是通于報、化二土的。初地以上的菩薩,生于報土。地前菩薩及二乘凡夫,生于化土。

  如此說法,固然很有道理。但總覺此論,有故圓其說之嫌。似不能令我們服服貼貼,堅信不移。

  善導大師出,力排群議,獨彰正說。善導大師,著眼于文義並顯。大師主張,第一阿彌陀佛是報佛。西方極樂世界是報土。而凡夫之人,皆能生于報土。其所以生報土的原因,是仗阿彌陀佛強大的願力,而非衆生自力所致。如果忽略了彌陀大願,只著眼于往生者之資格而論凡夫能否往生,其說是不正確的。

  善導大師,依大乘同性經,確定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報佛報土。觀無量壽佛經疏卷一有一段話,有問:彌陀淨國,爲當是報是化也?答曰:是報非化。雲何得知?如大乘同性經說,西方安樂阿彌陀佛,是報佛報土。

  大乘同性經卷下,海妙深持自在智通菩薩問佛,世尊!佛身幾種?佛言,善丈夫!略說有叁,一者報,二者應(化),叁者真(法)。

  菩薩又問何爲報、應、真身?佛答報身者,如我今日現諸如來清淨佛剎,現得道者當得道者。如是一切,即是報身。

  是故當知,凡于清淨佛土成佛者,無論現在得道者,或是當來得道者,皆是報身佛。

  佛複回答應身說:善丈夫!如今日踴步揵如來,魔恐怖如來,大慈意如來。如是等一切如來,穢濁世中,現成佛者當成佛者。如來顯現從兜率下,乃至住持一切正法,一切像法,一切末法。汝今當知如是化事,皆是應身。

  所以我們知道,凡于穢濁世成佛者,凡示現八相成道者,皆是應化身佛。

  佛回答真身說:如來真法身者,無色無現無著不可見,無言說無住處無相無報,無生無滅無譬喻。如來不可說身,法身智身,無等身,無等等身,毗盧遮那身,虛空身,不斷身,不壞身,無邊身,至真身,非虛假身,無譬喻身,是名真身。

  而大乘同性經說,阿彌陀如來,蓮華開敷星王如來,龍主王如來,寶德如來等,皆是清淨佛剎成佛者。故知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爲報佛報土。

  既然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爲報佛報土,那麼凡夫二乘,焉能得生報土呢?善導大師說明凡夫得入報土者,系由托佛大願,以爲強緣。所以能令五乘齊入,得生彌陀淨土。

  有人問曰:「若言凡夫小聖得生者,何故天親淨土論雲,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是何道理?」

  善導大師斥責曰,子但誦其文,不窺其理。況加以封拙懷,迷無由啓。

  于是引觀經下品叁生,證明凡夫得生清淨報土,用卻衆疑。下品叁生,皆是罪惡凡夫尚得往生,況二乘聖人乎?

  觀經下品上生人,或有衆生,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如此愚人,豈非凡夫?然臨命終時,猶得化佛菩薩現在其前,金光華蓋迎接往生。生彼國已,聞法即發無上道心。

  下品中生,及下品下生,亦系罪惡凡夫,蒙佛接引往生。生彼國已,聞法即發無上菩提心。此即凡夫仗佛願力,往生報土之明證。

  或問,二乘種不生,所謂種之與心,有何差別?善導大師回答說,種之與心,義無差別,不過取方便而言罷了。凡夫既生彼國,因爲身器清淨故,正堪聞法。聞已便能生信,並不簡別大小。但是當時觀音爲說大法,不爲說小法。因爲彼國衆生,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故。彼人聞大歡喜,即發無上道心。如是便名大乘種生,亦名大乘心生。正由聞…

《善導大師與淨土法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