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無有障礙。
五、知見未來無有障礙。謂諸如來,以智慧力,知見未來世一切,無有障礙。
六、知見現在無有障礙。謂諸如來,以智慧力,知見現在世一切,無有障礙。
七、所爲無有錯誤。謂諸如來,戒定慧慈悲等諸功德具足,無明已盡,身有所行,無有錯誤。
八、言無漏失。謂諸如來,具無量智慧辯才,所宣說法,隨衆機宜,方便開示,令衆皆得證悟。
九、意無忘(應爲妄字)念。謂諸如來,得甚深禅定,心不亂不著,得第一安隱處。
十、無別異想。謂諸如來,于一切衆生,平等普度,心無揀擇,是名無別異想。
十一、常在叁昧。謂諸如來,行住坐臥四威儀中,常不離甚深勝定,是名常在叁昧。
十二、無不知已舍。謂諸如來,于一切法,悉皆照知方舍。無有一法,不了知而舍之者。不像其余衆生,于一切法,多有存疑。
十叁、意欲無減。謂諸如來,具足衆善,常欲濟度衆生,心無厭足,名意欲無減。
十四、精進無減。謂諸如來,身心精進,常度一切衆生,無有休息。
十五、禅定無減。謂諸如來,智慧相應,禅定無有退轉。
十六、智慧無減。謂諸如來,智慧無邊無際,不可究盡。隨宜說法,亦無有盡,是名智慧無減。
十七、解脫無減。謂諸如來,遠離一切執著,具二種解脫。一者有爲解脫,謂無漏智慧相應解脫。二者無爲解脫,謂一切煩惱淨盡無余。是名解脫無減。
十八、解脫知見無減。謂諸如來,知一切衆生之解脫。于一切解脫中,知見明了,分別無礙,是名解脫知見無減。
賢護!是爲如來十八不共法。彼菩薩摩诃薩,當應修習,具足成滿。
于此可知,不但修習如是叁昧,可生諸佛淨土。若諸菩薩摩诃薩修習之,可以究竟佛道。
【複次賢護。若菩薩摩诃薩。成就具足甚深難見攝受正法。即欲宣說是叁
昧者。應當更受十種勝法。何等爲十。所謂如來十力。雲何十力。賢護
。是中如來是處非處力者。如來于諸處非處事。能以正智如實知故。賢
護。如是處非處事。如來能以正智如實知者。此則如來處非處力。如來
得此力已知真實處。于大衆中作師子吼。轉大梵輪昔所未轉。若有沙門
婆羅門若天若梵若魔若人。一切世間終無有能如是轉者。賢護。是爲如
來第一智力。菩薩摩诃薩應當修學具足成滿。】
複次賢護!若菩薩摩诃薩,成就具足甚深難見攝受正法,即欲宣說是叁昧者,應當更受十種勝法。
正法者,般若是爲正法,以般若出生叁世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故。實相是爲正法,以實相即佛法身故。進而言之,念佛叁昧是爲正法,以可致諸佛現前故。
應當更受十種勝法,即佛十力也。佛具十種智力,以下便分別解說。
一、知是處非處智力。
處者,道理也。如來知諸法之道理與非道理。如來于一切事物,以正智慧,如實知其是處非處。如來得此力已,知真實無妄之道理。于大衆中作師子吼,宣說妙法。是昔大梵王,所未能轉者。佛轉*輪,若沙門婆羅門,若天者,欲界天。若梵者,色界天。若魔者,欲界第六天,及色界魔醯首羅天,均爲魔天。若人者,即世人也。一切世間,均不能轉。是爲如來第一智力,菩薩應當修學具足成滿。
【複次賢護。是中如來一切至處道力者。如來于一切處道差別。皆以正智
如實知故。賢護。如是一切至處道事。如來能以正智如實知者。此則如
來至處道力也。如來得此力已知真實處。于大衆中作師子吼。轉大梵輪
昔所未轉。若諸世間沙門婆羅門。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終無有能如是轉
者。賢護。是爲如來第二智力。菩薩摩诃薩應當修學具足成滿。】
二、知一切至處道智力。
如來于一切處道差別,以正智慧力,如實知之。例如受持五戒,可至人間。修行十善,可至天上。行八正道,可至涅槃。如是一切至處修道之事,如來以正智慧力,皆能如實知之。此即如來知一切至處道智力。如來得此力已,知真實處。于大衆中說法,若諸沙門婆羅門天梵魔及人,無有能轉者。是爲如來第二智力,菩薩應當修學,具足成滿。
【複次賢護。是中如來世間種種界力者。如來于世間種種諸界無量差別。
能以正智如實知故。賢護。如是世間種種界事。如來皆以正智如實知者
。此則如來世間界力也。如來得此力已知真實處。于大衆中作師子吼。
轉大梵輪昔所未轉。若諸世間沙門婆羅門。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終無有
能如斯轉者。賢護。是爲如來第叁智力。菩薩摩诃薩應當修學具足成滿
。】
叁、知種種界智力。
如來于世間衆生,種種境界無量差別,以正智慧力,皆悉如實知之。此則如來知種種界智力。如來得此力已,知真實處。于大衆中說法,諸世間沙門婆羅門天梵魔及人,無有能如是轉*輪者。是爲如來第叁智力,菩薩應當修學,具足成滿。
【複次賢護。是中如來心行力者。如來于諸衆生種種心行無量差別。皆以
正智如實知故。賢護。如是衆生種種心行無量差別。如來能以正智如實
知者。此則如來知心行力也。如來得此力已知真實處。于大衆中作師子
吼。轉大梵輪昔所未轉。若諸世間沙門婆羅門。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終
無有能如是轉者。賢護。是爲如來第四智力。菩薩摩诃薩應當修學具足
成滿。】
四、知衆生種種心行智力。如來于諸衆生,種種欲樂善惡之不同,其心行無量之差別。以正智慧力,如實知之。如來得此力已,知真實處。于大衆中說法,諸世間沙門婆羅門天梵魔人等,所不能轉。是爲如來第四智力,菩薩應當修學,具足成滿。
【複次賢護。如來知衆生諸根差別力者。如來于衆生諸根種種差別。皆以
正智如實知故。賢護。如是衆生諸根種種差別。如來皆以正智如實知者
。是則如來諸根差別力也。如來得此力已知真實處。于大衆中作師子吼
。轉大梵輪昔所未轉。若諸世間沙門婆羅門。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終無
有能如是轉者。賢護。是爲如來第五智力。菩薩摩诃薩應當修學具足成
滿。】
五、知衆生諸根種種勝劣差別智力。
如來以正智慧力,如實知衆生根性種種勝劣差別,以及得果大小,是爲知衆生諸根差別智力。如來得此力已,知真實處。于大衆中說法,諸世間沙門婆羅門天梵魔人等,無有能如是轉者。是爲如來第五智力,菩薩應當修學,具足成滿。
【複次賢護。是中如來禅定力者。如來于一切禅定解脫叁昧。生起煩惱及
以滅除。斯以正智如實知故。賢護。如是一切禅定解脫叁摩跋提生起煩
惱乃至清淨。如來皆以正智如實知者。是則如來禅定力也。如來得已知
真正處。于大衆中作師子吼。轉大梵輪先所未轉。若彼世間沙門婆羅門
。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終無有能如是轉者。賢護。是爲如來第六智力。
菩薩摩诃薩應當修學具足成滿。】
六、知諸禅定解脫叁昧智力。
叁昧者,譯爲正定。禅定與解脫,略有不同。解脫者,斷煩惱。而有的禅定,並不一定斷煩惱,例如凡夫禅及外道禅。如來于一切禅定解脫叁昧,生起煩惱(例如凡夫外道禅)及以滅除煩惱(例如聖人禅),如來以正智慧力,皆如實知之。叁摩跋提者,即叁昧也。
如來得是力已,知真實處(真正與真實相同)。于大衆中作獅子吼說法,諸世間沙門婆羅門天梵魔人等,無有能轉者。是爲如來第六智力,菩薩應當修學,具足成滿。
【複次賢護。如來業力者。如來于彼一切諸業種種差別。及彼未來和合得
報亦無量差別。如來斯以正智如實知故。賢護。如是諸業種種差別。未
來得果亦複差別。如來皆以正智如實知者。斯則如來知業力也。如來得
已知真實處。于大衆中作師子吼。轉大梵輪先所未轉。若彼世間若沙門
婆羅門。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終無有能如斯轉者。賢護。是爲如來第七
業力。菩薩摩诃薩應當修學具足成滿。】
七、如來業力者,即知過現未來業報智力。
如來于一切衆生業報種種差別,及未來和合得報(即得報生處也),無量差別。如來以正智慧,皆能如實遍知。斯即如來知業力也。如來得是力已,知真實處。于大衆中作獅子吼,諸世間沙門婆羅門天梵魔人等,無能轉者。是爲如來第七業力,菩薩應當修學,具足成滿。
【複次賢護。如來天眼力者。如來常以清淨天眼過于人眼。見彼未來諸衆
生輩死此生彼。其所受身或美或醜或善或惡。所得諸色或好或惡或妙或
。或生善道或生惡趣。又見衆生所作諸業或善或惡。有諸衆生。具身
惡業具口惡業具意惡業。诃罵聖人誹謗正法壞和合僧。具足如是諸惡業
故。身壞命終生于惡道。又諸衆生。具身善業具口善業具意善業。恭敬
聖人尊重正法供養衆僧。具行如是諸善業故。命終得生人天善趣。如是
等事皆如實知。賢護。如來以淨天眼見諸衆生死此生彼。乃至命終生于
天上。是則如來生死智力。得是力已知真實處。于大衆中作師子吼。轉
大梵輪昔所未轉。若彼世間若沙門婆羅門。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終無有
能若斯轉者。賢護。是爲如來第八智力。菩薩摩诃薩應當修學具足成滿
。】
八、天眼無礙智力。
天眼通可知未來一切。故如來常以清淨天眼,見未來衆生死此生彼。其所受身或美或醜或善或惡,其所得諸色身,或端正,或醜惡,或妙或。即如實知,衆生所得六道身也。
有諸衆生,具身口意惡業,以惡業因緣,身壞命終,生于惡道。又諸衆生,具身口意善業,以善業因緣,身壞命終,生人天善趣。如是等事,佛皆如實知之。
是則如來,知衆生未來生死智力。如來得是力已,知真實處。于大衆中作獅子吼,諸沙門婆羅門天梵魔人等,所不能轉。是爲如來第八智力,菩薩應當修學,具足成滿。
【複次賢護。如來宿命智力者。如來能以諸宿命智。知于過去諸宿命事。
所謂衆生生此死彼。或于一處初受一生或二或叁或五或十或百或千。乃
至或受無量百生…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通義卷第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