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者細。佛又問,如來在燃燈佛所有得菩提之法否?世尊,以我所解,一切法空,並無法得無上菩提。佛印可其說,實無有法如來得無上菩提,若如來有法得無上菩提,燃燈佛就不與我授記:“汝于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因我是無法得菩提,燃燈佛才與我授記作佛。爲什麽這樣呢?因爲“如來者即諸法如義”,真如理體遍一切處、遍于一切法上,是“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雖諸法隨緣生滅,而真如卻如如不動。離一切法差別之虛相,便證一切法平等之真性。譬如金器形狀種種不同,但金體則完全一樣。所以一旦證悟,則一切諸法與真如無二無別,性即是相,相即是性,性相不二,色空一如。也象全鏡即影,全波即水,煩惱即是菩提,妄心即是妙用了。佛對須菩提說,若有人說,如來得無上正覺,實際上,如來所得無上正等正覺,于中“無實無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就是無實;“一切法皆是佛法”就是無虛。所謂“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一切法成爲妙有了。所謂“一切法”者,是假谛;“即非一切法”,是空谛;“是故名一切法”,是不即不離的中谛。佛又比喻說,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如報身。須菩提馬上插語,所說的大身,非是大身,乃是法身,不過假名大身。佛說:菩薩亦是這樣,如果說我當滅度無量衆生,就不能稱爲菩薩。爲什麼呢?一切法緣會而生,畢竟無性,能度所度,都不可得,實無有法可名爲菩薩。所以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菩薩若認爲我當莊嚴佛土,這就不稱爲菩薩。因爲所謂莊嚴,其性本空,不能執著,但可名爲莊嚴。須菩提,如菩薩能證悟無我無法,如來才說他真是菩薩。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須菩提,于意雲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甯爲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衆生,若幹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爲非心,是名爲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須菩提,你認爲如來有肉眼嗎?是的,如來有肉眼。又問,如來有天眼否?是的,如來有天眼。又問如來有徹見我空之理的慧眼嗎?是的,如來有慧眼。又問如來有徹見差別之法的法眼嗎?是的,如來有法眼。又問如來有“五眼圓明”的佛眼嗎?是的,如來有佛眼。又問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嗎?是的,如來說是沙。須菩提,假如一沙一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一沙一佛世界,多嗎?須菩提說:甚多,世尊。佛就告訴須菩提:那麼多佛土中,所有衆生的種種心念都在如來真心裏顯現,如來悉知。爲什麼呢?因爲這諸心念皆本非實有,當體即空,假名爲心。這又是什麼原故呢?因爲過去、現在、未來叁心都是不可得的呀!從前禅宗二祖慧可大師,在達摩初祖處,請求安心,說“我心未甯,乞師爲安。”初祖便說將心來與汝安!但心是幻生幻滅的,怎麼拿得出來,二祖半晌說:“覓心了不可得”,初祖便說:“與汝安心竟”。二祖言下大悟,真是幹淨利落。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須菩提,于意雲何,若有人滿叁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佛說,須菩提,若有人把滿叁千大千世界七寶用來布施,這樣以離相布施的因,七寶布施的緣,你認爲得福多嗎?須菩提說:“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佛告須菩提,但若福德有實數可計,不算得福德多。若不住著于福德,得福離相,福同虛空,如來才說得福德多。有些大德說,這次不是較量之文,重在說明“以是因緣”。
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須菩提,于意雲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佛又問須菩提,您以爲怎樣,佛可以從完全、圓滿的報身上來見到嗎?世尊,法身不應以具足色身來見到。爲什麽呢?如來所說的具足色身,是指報身。法身無相,空無自性,假名“具足色身”而已。前面“具足色身”是指報身佛的總相,“具足諸相”是指報身佛的別相。佛有無量相、無量隨形好。是否可以在這諸相、諸隨形好上見到如來法身呢?答說:不可以從具足諸相上來見到法身。爲什麽呢?報身能說諸相具足。但法身無相,無相即非具足,但能悟到非空非有,即空即有,是假名爲“諸相具足”。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有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爲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衆生,于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衆生,非不衆生。何以故?須菩提,衆生衆生者,如來說非衆生,是名衆生。
須菩提,你不要認爲如來有這一念:“我當有所說法”,不要這樣想,爲什麼呢?如果有人說,如來有所說法,他是在謗佛,因爲他並不了解我的意思。須菩提:“說法者,是無法可說”,說而無說,不生執著,這樣才假名說法啊!這時,能續法身慧命的須菩提問佛,未來世可能有衆生,聞此法要生信心否。佛說,這樣般若大法,末世不無生信的人,此等衆生已明了離相無住,本來無我執、無法執,這就不是衆生。但是解悟雖圓融,修證未臻終極,故又非不衆生。爲什麼稱這些衆生還叫衆生呢
如來說實非凡夫衆生,名爲菩薩衆生,能荷擔如來無上菩提。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爲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須菩提對佛說,世尊,佛得無上菩提,是無所得嗎?須菩提這時已深入悟證,以反問的口吻,表白他自己體會的境界。佛便同意他“如是如是”,說得很對。我于無上菩提,甚至沒有微少的法可得,不得而得,名爲得到了無上正等正覺。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叁
複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以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還有,須菩提,是法——無上正等正覺的理體,是人人平等,個個不無的,沒有高下之分。要以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遠離四相,修五戒、十善、六度、萬行一切善法,就能得無上菩提。但是須菩提,不能住著在善法上。所謂善法,如來說即非善法,因緣所生,當體即空。處處修善法,而處處不著相,這才名爲無漏的善法。
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須菩提,若叁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爲他人說,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這是第六次較量功德。佛告須菩提:若叁千大千世界所有諸須彌山王,這樣多的七寶,有人用來布施,若人受持讀誦此般若波羅密經乃至四句偈等,並爲他人解說,前面所說福德的百分不及一分,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亦所不能及。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須菩提,于意雲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衆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衆生如來度者。若有衆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衆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爲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須菩提,你以爲怎樣,你們不要以爲如來有“我當度衆生”的念頭。須菩提,不要起這個念,爲什麼呢?如來實沒有度衆生。如來若有我度衆生的念頭,即有“我等四相”。須菩提,如來所謂“有我”者,乃是方便度生,並不執著我相。但世間凡夫,卻處處執我,佛隨立隨掃說,所謂凡夫者,也不可執著,即非凡夫,不過假名爲凡夫而已。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須菩提,于意雲何,可以叁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叁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叁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叁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佛對機說法,過去對二乘人說過“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話。因此對須菩提說:你認爲可以叁十二相觀如來嗎?須菩提認爲過去佛曾說過,便說對的,可以叁十二相觀如來。佛說,如果以叁十二相觀如來,轉輪聖王亦是如來了。須菩提當下領悟,改變所說觀點,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