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七、般若爲導 總持爲法 淨土爲歸——紀念當代佛教大德徐恒志老人示寂六周年
師尊徐恒志老人,1916年1月30日(農曆1915年12月26日)生人,原籍浙江鎮海。少年即受其父親影響歸信佛教。25歲到能海上師處受叁皈五戒,法名定真。親近太虛大師,與大師書信往來,函示顯、密異同,慧照觀心用功要旨,獲益良多。同時,得王骧陸上師蒙示以般若要旨,並函授觀心方法。1945年,隨王骧陸上師學無相密乘心中心法,潛心修持;自覺念寂心空,而見聞仍了了不昧,並不斷滅,頓悟諸佛心要非此而何!經師慈悲鉗鎚,截斷葛藤,悲欣交集。20世紀50年代,在清定上師座下受瑜珈菩薩戒。
早在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師尊與鄭頌英、陳海量、方世藩、李行孝等居士協力上海之佛教青年會會務,並爲當時《覺訊》月刊撰稿,同時協助清定上師的金剛道場事。1953年師尊受心密阿阇黎灌頂位後,開始爲上海佛教青年會講授佛法。以明心見性爲主旨,顯密圓通、導歸淨土。1990年夏師尊與鄭頌英、倪維泉居士根據《瑜伽師地論》和《虛空藏菩薩經》,編輯了《瑜伽虛空藏菩薩戒本及誦本》,便于如法誦持,由清定上師作序。1992年1月任《上海佛教》編委會編委。1996年徐老與清定、隆蓮、照通、智敏、觀空、興法、清涼、宗順等法師及任傑、劉明淵、張繼寅、徐伯榮、鄭建邦、倪維泉、溫光熹、朱泠、馮定戡、李鴻、馬慶雲、周滌民等居士同寫了《能海上師永懷錄》。恩師與陳海量、鄭頌英、蔡惠明、郭大棟等大德弘揚佛法,數十年不遺余力。曾與鄭頌英、孫文淼一起補充編輯了《覺海慈航》,此書廣泛流通,利人無數。多年來在國內各道場、學府宣講佛法,提倡明心見性,弘揚淨土念佛法門,宣講《金剛經》、《六祖壇經》、《楞嚴經》、《彌陀要解》、《無量壽經》、介紹佛教教理、人生價值觀、佛七開示、講演等,受到信衆的熱烈歡迎。上海佛教居士林、甯波佛教居士林、臥龍山普淨寺、高旻寺、蘇州靈岩山寺、叁門的“多寶講寺”、奉化的“雪窦寺”、閩南佛學院、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美國萬佛城、美國舊金山、洛杉矶法印寺、洛杉矶法鼓山道場等,海內外很多禅宗寺院、淨土道場、高等學府都留下了師尊弘法的足迹。
師尊與趙樸初、陳海量、元音老人、黃念祖、鄭頌英、郭大棟等大德居士是至心道友,弘法數十年,佛門歸望,海內欽仰,得到本煥老和尚、佛源老和尚、德林老和尚、智敏老法師、隆蓮老法師、惟賢老法師、圓霖老和尚、紹雲老和尚、昌明老和尚、明學老法師、隆蓮老法師、智正老法師、道生老法師、淨空老法師、白光大法師、戒忍大和尚、妙靈大和尚、臺北海明禅寺悟明長老、化來老和尚、無相大和尚(排名不分先後)等高僧大德的高度評價,被尊稱爲“當今維摩诘”,譽爲一代耆宿,誠法門砥柱、續佛慧命者。著名學者陳兵教授、王雷泉教授在著作中均提及受教于師尊。
師尊法幢高懸,傳佛心印,與元音老人一起弘揚心中心法。二老互相推崇,提攜後進。元音老人複齊志軍的信中說:“閣下如一心求心中心法,不畏辛苦,不怕艱難,可請徐恒志老師傳授。徐老師住“上海某某路某弄某號”。徐老師與余同一師承,功夫、道力均較余優深,如得伊指授心中心法,當不能有誤閣下也。余因年邁力衰,早已不再傳法收徒,不情之處,深望原宥!”牧牛老人複沈洪的信中說:“師公王骧陸、師父元音老人,還有徐恒志師叔,皆是當代大德,是荷擔佛的事業——心中心大法的傳人,所以他們的著作是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有事有理,理事圓融,是大菩薩的品位,要作爲必讀的“論藏”來看。因爲光讀經,往往會忽略真實意義,通過菩薩的論文,一解釋,一分析,就可深入了。”恩師雖九十高齡,仍不遺余力,言傳身教,書信答疑,受法弟子遍于全國各地及海外。許多學生師從于師尊和元音老人兩位老師,深受教益。元音老人圓寂後,心密弟子共尊徐老,在弟子們的心中,兩位老人家是無二無別的。
爲搜集王骧陸上師的著述,與同門元音老人、曹崇芳、潘家瑞、王變章、朱宜佐合力,協助王骧陸上師的後人王科祥、趙曉梅完成《王骧陸居士全集》。應元音老人之請的校閱《佛法修證心要》、《中有成就密笈》、《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恒河大手印》等著作書稿並作序,2000年3月恩師續筆、修正勘定完成元音老人《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一百零六條以後部的最終校勘工作。
師尊應佛教界高僧大德妙靈老法師、常濟·乘一法師、鄭頌英老居士、張秉全、聞妙老居士、鮑翔麟、李銳鋒、林克智、林凡音、金慨夫、劉東亮(排名不分先後)等之邀,爲他們的著作校閱作序。應金慨夫之請,師尊出面聯系上海佛學書局,出版了牧牛老人著作《心經體會》,並將書名改爲《心經蠡測》,正式的版本得以公開流通。應範業信居士之托,兩次校對修改《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箧印陀羅尼經、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自度度他(它)簡捷法實施法要》書稿,並支持印可,簡化了中陰救度法,利生無數。經恩師校對、作序、題簽的佛教書籍不計其數。
師尊爲各道場寺廟如廬山東林寺、上虞的“普淨寺”題聯、詩、記,叁門的“多寶講寺”、奉化的“雪窦寺”等各寺廟均有師尊的題匾、木質的楹聯。“普淨寺”的寺名、雙龍亭碑也是師尊所題,石刻楹聯多數也是恩師手書。爲法師、居士書寫的墨寶更是數不勝數。
恩師與當代大德黃念祖老居士的一段校經因緣,更是讓我輩後學敬仰。1986年黃念祖老居士完成了《大乘無量壽經解》,師尊受鄭頌英老居士和黃念老之托,校對原稿,細爲校閱,曆時一年,校正七次。編者聽一位老師兄講,恩師爲此敖紅了雙眼。並與黃老居士往返通信二十次,慎思明辨,共同切磋。1986年11月19日,黃老來信說:“拙著蒙大德發無上菩提之心,獨力校對改正,既以所提之四項原則,修改印刷錯誤,複重審拙稿,親校古籍……念祖贊佩感歎,無以複加,惟有頂禮、頂禮、再頂禮,以表感謝之忱……對念祖所下文,內中如有欠妥之處,敬祈一並校正,因當前正是良機。敬請大德把住此關……”至誠懇切,感人肺腑!師尊在1986年12月曾寫信給黃老,對他的道德文章表示敬仰:“素聞大德乃久修大士,戒德嚴淨,定慧圓明,顯密融貫,宗說俱通,愍衆生之沈溺,作苦海之慈航,發願釋經,冀廣弘化,今複得鄭頌英老居士之贊助,付之梨棗,時節因緣信不可思議也。行見《大經》重光,澤被含靈,蓮公與大德剖心瀝血,功在萬世!後學德薄慧淺,難副厚望,愛語相攝,彌增惶恐!”1987年《大經解》印成,流通海內外,使法界有情,普沾法益。據劉志強老居士講,黃老曾贊揚“徐恒老是娑婆世界般若第一”。嗣後,黃老又以通俗筆調撰述《大經白話解》,亦由徐老精心校對,終告印行于世;可惜此書只寫到叁輩往生品的開始部份,未及全部,惜化緣已盡,未能完成。由師尊對黃念祖老居士未竟之作《大乘無量壽經解白話解》,加以整理補充,恰到好處;並承臺北市佛陀教育基金會施資印送,廣結法緣。2001年恩師應邀爲果晨居士整理的黃念祖老居士遺著《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座》作序。
師尊的著作《般若花》由上海佛學書局印行,多次在全國各地再版,還被譯成英文流傳至美國、新加坡及港臺等地區。1995年1月香港中華佛教圖書館釋暢懷法師和上海胡慧鳳居士發心捐資增印《般若花》。上海佛教居士林講師陳妙麗居士建議把《靜坐入門》編入《般若花》。正值此書叁版付梓之際,收到北京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會長的手書及題簽《般若花》書名。當代高僧大德本煥老和尚、佛源老和尚、昌明老和尚、惟賢老和尚、圓霖老和尚、道生老和尚、戒忍大和尚、紹雲老和尚等老和尚及鄭頌英、俞德蔭、張秉全、翁宗慶等大德居士爲《般若花》題詞,這些珍貴的題詞墨寶都收入2006年印行的《般若花》中。
2007年3月5日(農曆正月十六),徐老化緣已畢,在上海寓所“幻齋”,手結彌陀定印安祥示寂,享年九十二歲。徐老半年前就預知時至,遺囑安排周詳。臨終前神態自若,手結彌陀定印,仰望虛空,微笑念佛叁聲,聲音響亮,念佛聲落,安祥西逝,走得相當潇灑自在! 6日早給老人換衣服時,老人的身體柔軟而且仍是溫暖的。遺體停放于居室內,數日異香不散。
3月17日“徐恒志老居士往生西方淨土追思法會”在上海益善殡儀館隆重舉行。當日淩晨2點,來自全國各地及海外的弟子們便陸陸續續趕來追悼上師,大家恭送恩師法體往殡儀館。此時雖然已是後半夜,來瞻仰上師的人卻越來越多,達數百人。令我們感動的是有許多老年人、還有許多帶著小孩的居士全家來給上師頂禮。瞻仰過上師遺容後,我們發現恩師相貌比在世時更年輕了,頭發也黑了許多。大家由法師帶隊,衆人排成長龍在寂靜的廣場上繞佛念佛,表達對徐老的緬懷。燈火映照下的上海夜空祥雲朵朵。肅穆的殡儀館,佛號聲聲,連綿不絕。
早晨8點30分,追悼儀式正式開始。徐老的親屬和生前友好以及衆多佛教界人士約兩千人參加了此次追思法會。教界大德以及徐老的親友、弟子爲徐老題寫的挽聯挂滿了整個追悼廳,花圈、花籃一直從大廳四周擺到了門外。
深圳弘法寺方丈本煥老和尚及常住大衆、廣東雲門大覺禅寺方丈佛源老和尚、揚州高旻寺方丈德林老和尚、重慶慈雲寺方丈惟賢老法師、南海普陀白光大法師、蘇州靈岩禅寺方丈明學老法師、上海真如寺方丈妙靈大和尚、普淨寺方丈智正法師等,他們爲徐老的圓寂,特意派代表送來了花籃;澳洲淨宗學會、淨宗學院、淨空老法師和全體僧衆、臺北海明禅寺悟明長…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