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賦予生命正能量▪P2

  ..續本文上一頁能量了,因爲這是覺受,當你安然地接受的時候,他就變成正覺的力量,正覺的力量是陽的,那你陰的東西就化解掉了,所以你有病苦,你安住在正覺的狀態那叫消業障。那其他的人就不一樣,沒學佛的人那就叫痛苦、那就叫折磨,然後自己就變成像那個奴隸一樣,毫無還手之力。

  居士:其實病痛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個病痛所引起的恐慌。

  師父:對,恐慌,因爲你沒有一個正確的心態,如果你智慧的能量足夠大了,你完全不會受他影響了。爲什麼我們要持咒?爲什麼持一個咒打基礎至少要十萬遍、十萬遍、十萬遍,就咒持到熟到已經超越你的下意識的了,到這種就是咒存在,我生命不存在了,要到這個境界,才能破我執知道嗎?也就是說我的感覺沒有了,但DNA照樣在旋轉,你才會超越這個我。

  完全敞開,比如說一塊冰,他對著水說:“我願意向你敞開。”但是因爲冰的自生的溫度原因,他不能夠完全一下就融在水裏。在這個過程當中,所以我提醒大家要忏悔自己業障、積累資糧就是這個過程。把自己慢慢地融化掉,當你融化掉的時候你會發現,確實融化了之後冰就是水,水就是冰,但是這還是有一個物理過程的。

  我們完全想對這個光明敞開,“佛啊”我完全信仰您。但是實際上說當你開了智慧的時候,你再反過來看你以前說的“佛啊”,跟你叁年之後或者叁十年之後講的“佛啊”完全不是一個概念,那時候“佛啊”只是一個文字、只是一個名詞,後來說的“佛啊”祂是一個圓滿的生命,祂是那麼的豐富、那樣子的光明、那樣子的圓滿,但是之前講的“佛啊”只是一個文字、是一個名詞,所以當冰完全融化成水的時候,跟水融在一起的時候,那個時候他會發現,雖然冰就是水,但是冰的狀態跟水還是有很大程度的不同的。

  水是柔軟的、水是無孔不入的、水是沒有自己形狀的,但冰雖然也是水,但冰是有形狀的、是固體的、是有障礙的。我們現在就是那塊冰,我們雖然說對佛完全敞開了,但是還是要給它慢慢慢慢給它加溫加溫加溫,就是業障要消除,福德要積累。當你哪一天完全你這塊冰已經變成水的時候,你會發現太奇妙了,這生命太奇妙了,那個才是生命的勝利者。

  而不是說我讀了那個重要的大學、拿了一大疊文憑、把一大堆學士帽、博士帽戴在頭上,那都是沒有用的,死的時候一文錢不值。你不能抱著所有的裏程碑,但是只要你實踐過了,裏程碑對你就沒有意義,世間的人就走那個路,完全不是那麼回事,所以當你一個生命最大的成功是什麼?就是你突破了我執,真正的跟宇宙、跟佛融成了一體,你的生命就變成解脫的生命,這時候是最榮耀的生命。

  你或許以前學基督教的時候,他也就強調這個榮耀,主的榮耀,你怎麼享受到了他的榮耀,但是基督現在已經很明確了,耶稣學了佛教了十幾年的,他其實就是把佛教的道理,佛教的十戒、八關齋戒,以他們的文化語言形式告訴基督教徒了,如果你學了佛之後再看那些,你就能很好解讀他。反過來說你如果沒有學佛,他的真谛、真實義,有時候顯現不出來,都很模糊。你學了佛再看儒、你看道、看耶稣,看那些你就會看明白他們是什麼意思講的。

  居士:都通了。

  師父:是的,你像我又不排斥他們,我認爲他們也是菩薩,但是作爲理論體系來說,那真的是沒有比佛更完美的。

  居士:信佛才會對以前的信仰有更深的理解。

  師父:對對,會有更深的理解,知道他在說什麼。所以基督教裏面,他很虔誠的教徒也會有身體會飄起來、有神通。因爲他完全地就投靠主了,然後他享受到了主的聖靈的加持,但是他那個有危險性,比如說佛爲什麼有這些教理

  祂通過你的邏輯思維建立起一個不偏的,你的知見不偏,你的修的方法不偏,那你的整個結果就不會偏。因不偏、緣不偏、最後果也不會偏的,如果不告訴你一個正確知見,不告訴你正確修法,你光是那樣祈禱,基督有可能沒來給你灌頂,有可能你的業障來給你灌頂了,因爲我們有業障的,我們生命當中生生世世來有很多不好的。我們所講的冤親債主,甚至天地之間有邪靈,你光盲目的那樣的話會著魔的,所以這個時候就覺得佛給我們這麼好的方法,因爲這個方法就是正能量的,那邪的東西就上不來的,因爲你放光的狀態他是上不來的。

  居士:這個就是說爲什麼要有師父

  

  師父:對! 所以要有叁皈依,這個就跟基督不一樣了,那佛教的話就從我們現在出家人,跟佛陀時代的出家人,就一脈相承的從沒有中斷過,就文革也沒有中斷過,那這兩個宗教體系那就差很遠了。

  居士:中世紀的時候還挺好,有很多修道院的。

  師父:對啊,還有修道院,還有修行,那個時候他還能降魔,那後來完全沒有了。他把信仰的部分、修行的部分都去掉了。

  居士:對。

  師父:弱化了,然後就變成一種概念,一種社會形勢,我們不管是去歐洲大陸、還是去美國,那爲什麼那裏鬼很多,就是因爲他沒有超度。光是一個信仰,那個信仰又沒有到很高的程度,他的生命還沒有跟耶稣手拉手,像我們阿彌陀佛伸手接引一樣的,他那個沒有接到,沒有接到怎麼辦?那亡魂就飄零的,一飄零好了,那個人間亡魂越來愈多,然後他們又殺生吃肉,然後結了很多負面的能量在那裏,其實就有很多的問題在這裏。

  那佛教就很清楚的,都能處理這些,有很多超度它們的方法,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用各種方法淨化他們,所以現在我們佛教還要幫助他們。像我去德國爲什麼一半的時間有彩虹,也是這個道理,去英國、去美國他們那些神都很高興,佛教來了!因爲在他們眼睛裏我們佛教的力量是很大的,佛教的力量沒斷過傳承,不管是小乘的、大乘的、金剛乘的,特別是像我有金剛乘的傳承,那還了得!在他們眼裏看到,哇!那簡直就是一個大富翁來了,貧窮有救了,所以我們現在就是跟他們是一種聯合。

  我也是覺得他們基督教文化裏面,他們的聖人可以知道我們是什麼,我們現在要把這個正能量聯合起來,來幫助人類。現在我們人類,不管是中國也好,西方也好都到了一個非常時期了。中國比如說教育有問題,那西方走的路線也是有問題的,全部就陷入了一個唯物主義的這樣一種狀況裏面,這樣一個科技的遊戲裏面。這個科技的遊戲是很狹隘的,整個人類如果陷在這裏面,這是很危險的,人類其實已經走入這樣一個狹隘的,一條單程的通道。那些聖賢都是很憂心的,我們從一個農業化的社會,進入工商業化,現在更進入一個信息化時代,現在這個概念人類越來越狹隘了。

  所以現在能來學佛是有福報的,有福的人,跳出來看這個社會,看人類文明,然後自己的生命活在這種自由的狀態,這是大福報的人。這是像那個很有錢很有錢,最後還又不被他那個有錢的機構套著的人才能夠做到的事情,因爲有的人有錢了,所以他的機構很龐大,他自己就在這裏面,比如說董事長一天都不能離開,離開了又不行,他都搭進去了,自己編了一個網,然後自己也被網在裏面,能夠超越出來的這很難的。

  就好像有一個人在沙灘釣魚一樣,另外一個富翁也在那釣魚,他說:“你怎麼能心無大志,你應該走出去,天下很大。”“走出去幹嘛?”“走出去賺錢啊!”“賺錢幹嘛?”“賺錢到最後能悠閑地來釣魚。”他說:“那我現在釣魚不一樣的嘛!”

  所以我們現在有時候出國,要跟這個人類優秀的文化接軌,要跟這些聖賢手挽手,把這個正能量聯合起來救人類。佛教你看對生命有那麼強大的力量,這是佛的悲願力。

  居士:就是佛的形象豎在那裏,就會引起人的渴望。

  師父:對啊,那你想想佛教的內在的力量多大。這就是我們爲什麼要皈依佛,但是一方面我們要皈依佛,一方面我們要得到真實的東西,不是表面的。你像我們有智慧的,所以我們修行要受五戒,第一不殺生,仁慈的人尊重生命,不傷害所有的生命,不剝奪它的生命;第二不偷盜,我們人除了生命最重要之外依靠物質,所以不去破壞別人的物質,就是不與取,偷盜叫不與取,別人不給你,我把它占爲己有,我們不但尊重他的生命,也尊重他擁有的物質;第叁不邪淫,人除了依賴物質,人也依賴感情,所以人也不去破壞別人的感情;第四不妄語,人也在社會上要有信譽,語言要誠實,不妄語;所有前面的這四個,都是一個人應該有的這個狀態,但是如果一旦喝了酒之後人就會失去理智,所以說第五個就是不飲酒,不摧毀自己的理智的狀態、理性的狀態,不飲酒包括不吸毒、不抽煙,就是不損害自己的大腦,這就是信衆的戒律。

  這五戒佛告訴我們:人的這五條戒律,是我們一個幸福人生的保證,甚至下一輩子能做人、甚至能升天、能夠往生極樂世界的這種資格,這就産生正能量,否則這是變成生命最大的漏洞。殺生,自己是生命,同時摧毀別人的生命,這本身就造成了自己生命的一個劫。你也喜歡財物,但是又侵犯別人財物也不好。然後破壞別人的感情、或者語言沒人聽的話、社會上沒有信譽度、還有就是摧毀自己的理智大腦,這都生命不應該的狀態,所以遠離不應該的狀態,豎立起正確的生命狀態這就叫五戒,五條生命規矩一般性都可以做到的。

  我第一次叁皈依我也是十二號,圓明講堂每個月是十二號,因爲明旸老法師就是爲了紀念自己的師父,每個月就是十二號那天叁皈依。我也是那天叁皈依的,今天也是十號,叁皈依受五戒,這五戒是一個人應該做到的,那我就一起做了,其實五戒很簡單的,都屬于門檻級的。只不過受叁皈依只代表我有信仰,我是叁寶弟子,那五戒呢

  那我不僅僅只是有信仰,我還去實踐了,這是一個可操作的,就是一個生命的承諾,我是佛弟子了,我願意承諾佛所規定的這五條,比如說我若幹年以後,多少時間之後我再來做這個,再來實踐佛教,你說我是不是佛教徒

  我是,我皈依過了,但是並沒有去實踐,也可以說我今天是佛教徒了,從今天起就可以去實踐佛陀的教法,告訴我們人類其實佛陀跟我們講的這些,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

  你說怎麼開智慧、怎麼開悟

  那是雲裏霧裏的,那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戒律是最可以實踐的,距離我們最近的程序,我們馬上一個凡夫就可以做到的。雖然成聖人的標志是智慧,但是智慧是沒有形象、沒有顔色、沒有味道,是很難觸摸到的,但是戒律是可以觸摸到的,是可以實踐的,所以佛學有戒、定、慧,這叁個學問。

  戒是我們每一個凡夫都可以做的,定不是說坐在這裏就是入定,馬上就開智慧,那兩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這個戒律可以,我想做到我現在就可以做到,那你做到了之後,你早做到就早得利益,所以戒定慧又稱爲叫叁無漏學。就是在生命的這個過程當中不會讓自己後悔,不會産生生命能量漏失掉的,所以稱爲叫叁無漏學。你戒有了,這個無漏了,你的生命能量就增長,就會得定,定的又把你的生命能量又升華了,然後就可以開出智慧的花朵來,所以戒定慧是叁位一體的,是有著內在因果關系。

  

《佛教賦予生命正能量》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