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首本然淨心地
——蘇州本草人生開示
2014.04.22
佛教界聖賢輩出
我們蘇州,不僅是人家天堂,也是我們佛門的重鎮。最主要的,古代有道生說法、頑石點頭。虎丘,還有這“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西園寺的五百羅漢呐,天下著名。靈岩山是淨土第一模範道場。
印光大師離開我們,從地居天看來才一天多。地居天,人間五十年地居天是一天嘛,對不對?所以從地居天看來,印光大師離開我們才一天多,時間也不是真實的。印光大師而且在我們蘇州城內報國寺住了七年。在靈岩山只住了四年多。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蘇州這裏是一個我們佛教界的聖賢輩出,非常殊勝的地方。包括我們慧日寺的,我們的“首屆梵呗音樂會”也是在美麗的太湖之濱舉行的。我們本草是最主要的承辦單位。
每次我們只要來江蘇弘法,我們都會在蘇州這裏,雖然有很多時候不是公開的法會。他們很有心啊,安排我休息,在休息當中,也是管弦絲竹,梵呗供養。我也是替他們回向叁寶,回向我們的祖先。所以這個地方無形當中製造種種的吉祥,我們祥瑞。産生了很多天堂效應哦,製造很多天堂的氛圍。
所以這次也是,作爲這次弘法的最後一站,在本草人生與大家見面。以前那上面有一塊牌子,現在搬到叁樓去了,我都給本草人生寫過藏頭的這四句話:“本是萬法人,草草不識舉。人人回光照,生佛乃同體。”
稽首本然淨心地
本是萬法人呐,本是什麼?在我們《地藏經》裏所開顯的,“稽首本然淨心地”對不對?所以你看,本,本然淨心地。這個本然是不是就是萬法之源?但是我們衆生呢?叫迷已,迷掉這個本了。隨境流轉呐。隨境流轉之後。境是生滅的啊。所以叫草草不識舉啊,就是不知道正確的方法啊。輪回在萬象之中啊。
所以《金剛經》所講啊“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但是衆生迷已認物。所以草草不識舉啊。
人人回光照。我們學佛就是,通過佛教的指引,然後我們知道,各個皆具本來佛性,本來佛性在哪裏?回光返照即是了。所以人人回光照。生佛乃同體啊。佛性在生不減,在佛不增。不僅與佛同體,與萬物皆同體啊。故所以要憐憫它的命啊,因爲它命即我命啊。同一四大,過去父母未來諸佛。
所以吃素的原理,最高境界就是這個境界。吃素,爲什麼吃素?因爲一切生命同一體性,業報不同,佛性相同。愛惜它,就是因爲我們是自尊自愛。一個自己愛護生命的人,有佛性他就會愛護其他的生命。
這個藏頭詩其實包含了我們吃素的一個最高境界。我們爲什麼吃素?從利益,我剛才是講的那個佛性的。佛性裏一實相印的角度來講本草人生這四個字的;那也可以從中醫的角度,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來講;養身的角度也可以來講,闡述它;也可以從我們這個人道的角度來講它,都可以的。
但是呢,我那個藏頭詩講的是,從佛教的一實相印的角度,一實相印的角度,大乘角度。這個悲憫蒼生這種角度。
這次講《地藏經》也是就圍繞著這樣主題。地藏啊,各個都有的心地寶藏。只不過呢,覺悟了之後,諸佛菩薩是什麼樣?戒惡修善。然後心地得清淨、得莊嚴。
所以“無盡佛藏”,覺悟了之後,像佛陀一成道時候講的《大方廣佛華嚴經》一樣,那個心地就是大方廣。然後呢,華嚴,是讓祂無盡的把祂莊嚴成無盡的寶藏,這就是佛了。我們衆生因爲迷惑顛倒,所以呢,那個就不知道這個心地寶藏。然後只認賊爲子啊。
明明我們這個人是個業報,但是他不知道是業報,他認爲他是主人翁。認爲是主人翁就會起貪嗔癡,造身口意的惡業。這一造了之後,倒黴的是我們的地藏啊,我們的這個心地寶藏被染汙了。
所以就有目犍連就看到了,一個天人呐,在給一個屍體供養啊,供養這個屍體,鮮花撒啊,天花降下來啊。這個天人在供養這個屍體。然後這個尊者就去問了,他說:“你爲什麼要供養這個屍體呢?”他說:“這個屍體是我的前身,因爲我這個前身戒惡修善,所以死了之後我升天。享福啊。我所有享的福都是因爲我前身所修來的。所以我這個屍體,啊呀,我要感謝它啊。我要感謝它。”
結果目犍連尊者有一次又看到一個鬼啊,在抽打那個屍體。他又去問了,他說:“你爲什麼抽打這個屍體啊?”他就說:“這個屍體就是我自己啊。我前世造種種惡業啊,就是這個身體貪嗔癡造種種業啊。害得我現在墮在地獄中受苦啊。”我們這身體都是帶不走的。不管是吃葷、吃素,都是爲了要肚子飽嘛。然後要碳水化合物,能夠維持我們的健康,就是這個目的。
但是就爲了這個身體,明白的人,用它來修善;不明白的呢,爲這個身體造惡。所以,這個迷和悟就差很多很多的。迷的時候,以自我爲中心,起貪嗔癡,造諸惡業。到時候這個身體不會跟著走的。
佛性是不生不滅
所以現在,有的微信上都會發這個嘛。說一個有錢人呐,他討了叁個老婆。他最喜歡那個小老婆,寵愛她得不得了。他對二老婆也不錯啊。他對大老婆是最一般般了,帶、愛理不理的。結果他有一天病倒了。他握著小老婆手,他說:“你一定要陪我啊,我快死了啊。你會不會陪我一起去死呢?”那小老婆把他手一擺丟開了,她說:“我才不陪你死呢。”
然後,就看第二個老婆,說:“你肯不肯陪我一起去死啊?”二老婆也跟他搖搖手:“唉,這不行的,我最多照顧照顧你啊。“照顧照顧你啊,不會陪你去死的。
大老婆這個時候對他百般的照顧啊,她說:“我願意陪你死啊,陪你生、陪你死啊,我願意。”
這叁個老婆誰啊?我們在座的都有這叁個老婆啊。你說:“我是女的,我哪有這叁個老婆啊。”我們每個人都依靠的金錢財富就是那個小老婆,你愛不愛?你是不是天天求它?那個金錢財富會不會陪你死啊?不會的。你愛它,它對你沒感覺的。
這個二老婆只是我們的感情啊,我們的子孫,你雖然愛他,你生病的時候他會照顧你的,他能替代你去死嗎?他會跟你一起去死嗎?朋友、愛情、子孫,不會的陪你一起死的。
那大老婆是誰啊?大老婆就是我們的佛心啊。它天天陪著你,但是你就不愛它的,你根本不關心它。
我們學佛的人,才:“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哦,把這個大老婆找回來了。平時人不知道的。它天天跟著你,隨你生隨你死,但是你不關心它的。只關心你的事業啊、你的感情啊、你的子孫啊,你就關心這個。最愛的就是財富啊、名譽啊、地位啊、財富啊,但是你愛它,它愛你嗎?它會跟你嗎?不會跟你的,影子都沒有的。
我們每個人都有這叁個老婆啊,現在要覺悟。所以學佛只不過把這個關系擺順了。知道,心是第一位的。我這個人,這個身體我都是帶不走的。但是我的心會跟著我一起走的。所以不能做虧心事。人忍忍就過去了,心不能虧。
能舍能得福報大
我常講那個故事,我小時候我們家門口,西藏北路有個百貨店。那天去買東西,我記得很清楚啊,那時我很小,可能快四十年了。但是我還記得,爲什麼?占了便宜了嘛,記憶特別深。
我給他兩塊錢買東西。結果東西給我了,又找了我四塊多錢。這個服務員那天心不在焉,他以爲我給他的是五塊錢。你說這小孩子,看到四塊多錢,東西又給我了,特別激動。偷偷摸摸拿著錢、拿著東西,趕快跑跑掉了。
那個就是醜陋的我。請問:那四塊多錢有沒有花完?這早就花完啦。你占得那便宜是不是早就花完啦?但是你虧了良心,你是不是都記得啊?我就記得,啊呀,你看做過一次壞事。我自己就會譴責自己啊。
錢早花完了,不要說四塊多錢,四十塊也花得完,四百塊也花得完,四千塊也花得完,四萬塊也花得完,四十萬,四百萬,四千萬,四個億都花得完,但良心會跟著你啊。錢不會跟著你的。四個億啊、四千億啊、四萬億它都不會跟你的。你如果在錢上寫你名字還犯法,不是你的。流通貨幣,不是你的。暫時只有你有使用權。用得好有福,用不好還有罪。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虧了心,就真永遠是你的。啊呀,所以我小時候做過一次虧心事。後來,就覺得,這小孩你看貪便宜,這心靈就是黑暗的嘛。這黑暗的業報,將永遠追隨著我。
所以我就覺得吃虧就是占便宜呢。有時候吃虧,那你心量大。舍得舍得,會舍的人福大,明明別人都喜歡得,你恰恰會舍,這舍的人肚量大,那量大故福大。
所以能舍的人,必然會得,他得到的是什麼?有時候不一定我舍出的黃金,然後就給我的反饋的黃金,不是這樣的,得到是自己的心量。自己的心靈的境界,這就是當下得到的。沒有什麼黃金白銀能夠超過這個東西的。
所以我們布施出黃金,你別指望著:我也回報黃金。那就小氣了,那就叫有目的的。甚至儒家的修養裏說,叫有心爲善便是惡啊。因爲有心爲善的話,你這個樣子,心靈還是有黑暗的,有汙點的。甚至我們慢慢戒惡修善,修到什麼?修到的不認爲這個是在做善事,善事是人本該做的事情。
就像那個小月月事件一樣,那十八個人呐,看著小孩子都沒有去扶,最後一個撿垃圾的老人家,她去扶了。後來,把她評爲什麼廣東省模範,好人啊,好多的名譽加在她身上,記者都紛紛去采訪她。這老人家就覺得“這是我應該做的啊!”你們認爲我是好人,這是每個人就該做的事。我不認爲這是個好事啊。所以一個人就是要,就自然而然的,就會去做的。
所以,我們作爲佛教徒就是覺悟這個,慢慢修複我們的心靈。爲心靈負責。什麼是修行人呢?就是心靈的衛士。要保護你心靈的那方淨土。不要讓它被染汙掉。這場戰爭而且是不簡單的。在修行人裏面說,古人古代祖師說,叫:“一人與萬人戰啊。”你要成爲自己的心靈衛士是很不容易的。所以這樣的修行者又稱爲叫大丈夫,是生命的勇者。
慈悲…
《稽首本然淨心地——蘇州本草人生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