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稽首本然淨心地——蘇州本草人生開示▪P2

  ..續本文上一頁心珍重生命

   雖然是女的,信了佛了,就叫師兄。就好像這兩天我轉發的那個微信一樣,有一個叫葉曼女士。葉曼女士在我們中國大家都尊她葉曼先生,喊她先生。她今年一百歲了。1914年出生的,到2014年正好一百歲。她從十歲的時候開始吃素。她說:“我吃了九十年的素了,爲什麼我會吃素呢?”

   爲什麼會吃素啊?因爲那個時候,她爸爸媽媽有一次帶她去飯館,那個時候的飯館,不會像現在規模那麼大,有個羊肉館,正要去吃的時候,她聽到羊的這個掙紮的哀嚎聲。她看到大家牽著那個羊往那個屠宰的那個房子裏去,但是那個羊掙紮的不敢往裏去。那別人用繩子拽,後面用人推啊。那個羊掙紮的蹄子,蹄子硬撐著地,撐不住了,腳跪下來,腳跪下來也不願意進去。裏面都是羊血啊。請問:生命怕不怕死亡啊?都一樣啊。

   這兩天你看,消息出來了一個黑社會老大對不對,審判的時候當場失控,痛哭流涕對不對。他黑社會老大,他做黑社會混江湖的時候有可能他殺別人、幹嘛,他都不眨眼,對不對?但真得要審判,要審判他真的是黑社會老大,結果是什麼?就是槍斃啊。當他自己覺得要被槍斃的時候,真的會失控。

   我和海濤法師經常會談論這個問題。因爲我們經常會去監獄弘法。也會有那種死囚犯。社會上再硬的漢子,往死囚犯的房間裏一關,就硬不起來了。有的人上刑場不是自己走去的,腿早就軟掉了。

   人是這樣,狗也是這樣。我們寺廟救的那個狗其實就是這樣,別的人當著這條狗殺另一條狗的時候,那一條狗就已經身如篩糠。你看那狗平時很凶,但是你當著它殺另外一個同類的,剝皮的時候,它就嚇得整個就身如篩糠。就癱軟在地上。我們高價買了把它抱回來。一個成年的狗,不會走路。放了寺廟裏,至少放了叁天,才會慢慢慢慢站起來,站起來還晃,怕的嚇的啊。眼眼神黯然無色的。一直在顫抖。就是嚇的。

   但是我們去菜場你看那些雞呀鴨呀被殺,被倒挂、被開膛破腹,五髒六腑扒出來,我們人看了好像無動于衷,這就代表我們心靈麻木了。

   這個葉曼女士,她就那個小時候十歲哦,她就看到這一幕。後來她爸爸媽媽給她吃什麼肉,她都不要吃。什麼肉她都拒絕。她說:“當嘴饞的時候,想到要吃肉的時候,我耳邊就響起了那個羊哀嚎聲。我就看到那個羊就跪在地上,被人家往裏推的那種掙紮。我腦子裏一想到這個,就再也不吃肉了。”

   所以葉曼女士是一位菩薩。只有一個菩薩在看到這些,深深地刺激到她的良知。她的佛性就被喚醒了。我們這娑婆世界是個苦難的世界。我們的良知有時候是在別人的苦難的當中,會被喚醒。

  菩薩承擔衆生苦難  

  新加坡的那位許哲老居士也是這樣。許哲老人家活到一百十叁歲,前幾年圓寂的。大家知道許哲是新加坡的一位菩薩。她二十六歲的那一年,跟著朋友們大家都是,青春美麗的時候,穿得很美啊。然後去飯店裏也是去吃飯。在一個冬天呐,氣溫蠻低的,他們是那個時候還算蠻幸福的蠻有錢的。結果就在飯店門口看到一位老人,一個老人在那裏乞討。但是其他的年輕人開開心心、嘻嘻笑笑的走進去了。這位許哲老居士,她就看到這個老人之後,這一下就印在她心裏面,衣不遮體的坐在飯店門口,在那裏乞討。

   所以她進去了之後,大家拿著玻璃杯啊,杯光斛影,這個你來我去應酬的時候,外面老人的這個身影在許哲的腦海當中。所以她就一直沒有這樣的心情跟大家吃。她就想著,我們在裏面滿桌喝的飲料,吃著這些豐盛的飲食的時候,我們有一位長輩,一位老人家,在外面乞討啊。在寒風之中乞討。所以她就一直沒有好心情。

   當她出來之後,她又看到這個老人還在那裏。印象更深。她回去之後她照著大衣鏡,看著自己穿著美麗的衣服。她覺得我穿了這麼漂亮的衣服,但這社會上還有老人衣不遮體啊。她說,我從那年開始,就不再爲自己買衣服了。你看,這個許哲,這位居士,從二十六歲開始,她不再爲自己買衣服。那她後來穿衣服怎麼辦?她都是到那個垃圾桶,別人丟掉的衣服,她拿來洗幹淨,洗了又洗,幹淨之後再改裝了穿。

   所以那天我們在新加坡跟她見面的時候,她也是穿的那種衣服,她那個時候一百零七歲啊。穿著非常樸素的衣服。衣服都是她垃圾桶撿來改的。當你花錢去買衣服的時候,這世界上很多人吃飯的錢都沒有。

   所以一個菩薩,他就會被這個世間的這種這些苦難喚醒他的佛性。然後她後來就到英國去學醫,讀書。她送我《有愛不老》那本書。是她親自給我的。我一回來,那個弟子到飛機場接我,我當場那本書就給他,我說:“交待你一個任務,去印這本書。”然後一直印,印了第一版、第二版、第叁版。印了好幾批,前兩年她圓寂之後,我又印了一版她的紀念版。《有愛不老》。這是非常感人,她的書非常感人的。她自己講,她的人生一些經曆。邊上給她幫助她的人就把它記下來了。

   這個娑婆世界有很多人間的苦難。這些苦難有時候恰恰是對我們的心靈的一種喚醒,喚醒我們的佛性。也就是說我們麻木得太久了。無量劫來輪回到今天,我們怎麼樣把我們的佛性找回來。“稽首本然淨心地”,我們每個人都有佛性。但是祂沈睡啦。所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呐。我們睡得太深啦。爲什麼到客船呢?因爲我們每個人都是百年的過客啊,對不對?你早一點醒那你早一點賦予生命正式終極的意義;如果沒有喚醒的話,這個生命已經處在一種相對的意義裏面。在你眼前看來它是有意義的,對你名、利是有意義的。但是從長遠來說,恰恰是輪回的因。所以喚醒了呢,就會爲生命的終極意義去奮鬥。

   你說,你也活著,你也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每個人都覺得爲自己的生命價值的價值而活著,體現自己的生命價值。但是,有短暫的價值,有究竟的價值。所以這個人生是非常寶貴的啊。不能就換一點點啊。

   所以《地藏經》這個一上來,大家讀過《地藏經》都知道,一上來祂不是先讀《地藏經》,祂先是什麼?《覺林菩薩偈》,《大方廣佛華嚴經》當中的一段文字。祂說我們每個人呐,就像一個畫家一樣,像那畫家啊,你看,一個白紙上可以畫東西、畫東西,添加色彩。人能畫這個畫,畫完了之後這個畫呢,這個畫又不認識你這個人了。

   就像我們造了這個輪回的世界一樣。你造了之後,它這個輪回的世界認識你嗎?不認識你。就像我們造了地獄,地獄是我們造出來的,但是你還要到地獄去受苦。這地獄還不認識你,還折磨你啊。要死去活來的,讓你受苦啊。

   地獄哪裏來的?地獄是我們造出來的。但地獄最後還不認識你。各各不相知啊。請問天堂是不是人造的?到時候天堂去享受的也是我們啊。我們造的人然後自己去享受啊。地獄也是我們造的,我們自己造了然後我們自己去受苦啊。

   那請問我們要不要決定自己的行爲啊?我們要造天堂,不要造地獄。對不對?這個就叫戒惡修善。都是那個心,心就是主人。地獄也是人畫出來的,天堂也是這個心做出來的。那爲什麼我們不畫天堂呢?這個很重要的。

   覺林菩薩用畫畫的來比喻給我們聽,來比喻我們人生應當怎麼樣把握自己的那支筆。怎麼描繪出天堂而不要製造地獄。這就叫修行。那人要不要找到這支筆呢?要不要找到呢?要找的啊。這叫明心見性啊。要明心見性啊,要找到這個生命的主人翁是誰啊!

  高僧的修持

   我們高旻寺以前的老禅師來果老和尚,開始他的師父叫他說:“你念阿彌陀佛”,他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連做夢都會念了。然後師父又跟他說:“念佛的是誰?”誰在念佛呢?哎,你看是不是?甚至禅宗裏就是這樣說啊:“你這個身體是爸爸媽媽生的,我哪裏來的?”“我,爸爸媽媽生的”,然後說:“爸爸媽媽沒生你之前,你是什麼樣子的呢?”他就要想了,爸爸媽媽沒生我之前是什麼樣子的呢?像佛說《般若經》一樣的,把那個芭蕉葉一層層剝,剝到最後,看到真相。《地藏經》裏說,那些業障障故,我們不見自己本然的心地啊。這個業障是什麼呢?“能障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那怎麼樣把自己的業障,把我們的自以爲是的這些假相一層一層把它剝掉,見到我們的真實面目,真實面目就是我們生命的主人。

   像我們虛雲老和尚教那位弟子一樣,那個具行禅師對吧,這兩年大概這些文字你們都有看到。具行禅師本來是來做苦工的,那個時候天災啊,生活很艱苦,虛雲老和尚在建造祝聖寺,他就來問:“老和尚,這個祝聖寺有沒有需要打工的,我很勤勞啊,能不能收我在這裏給你打工啊?讓我有口飯吃啊?”虛雲老和尚把他收留下來了。收留下來之後,師父們做早晚課,他就很早也起來,只要一打板了,師父們做早晚課,他也起來幹活,劈柴劈柴,刨土刨土,種菜就種菜,很努力。後來他家裏老婆也來了,爸爸、媽媽、孩子都來了。當家的就覺得我收留你一個,還來一家人了。這當家的本來不想收留了,虛雲老和尚聽說了之後,他說:“哎呀,我們山上地方大啊,後面菜地給他搭一個棚子吧,給他們家裏收留下來吧,外面兵荒馬亂的,能收留就把他收留吧。”所以這一家人特別感恩老和尚,這個小夥子來說也是對老和尚感恩戴德。那個時候,虛雲老和尚修祝聖寺的時候已經七十多歲了,所以他非常地用功,而且對老和尚特別地恭敬。有一次跪在老和尚面前就問:“師父啊,我怎麼修行啊?”師父說:“你就念阿彌陀佛”。他就開始念“阿彌陀佛”,哎呀,像這樣老實的人,念阿彌陀佛很快就會專心的,一邊挖地一邊念阿彌陀佛, 不久就念得心很純了,一句佛號就提得很純了。然後他又來跟老和尚彙報了,他說:“師父,我現在已經白天、晚上念阿彌陀佛。那還要怎麼修呢?”然後這個時候,他就跟老和尚要出家,老和尚給他剃度起法名叫“具行”。他剛來寺廟的時候法名也沒有的,光有他自己家裏名字,後來起了法名叫“具行”。師父就跟他說:“你名字也不叫具行啊,你在家的名字也不是你的名字啊,你看你有這麼多的名字,哪一個名字是你啊?”“你念佛你就想這個問題吧,哪一個名字是你具行呢?所有名字都是被取出來的,那到底你叫什麼名字啊?”後來,這個具行禅師悟得之後跟師父彙報,他說:“是啊,具行是您給我取的,我家裏名字是誰給我取的?我小時候小名是怎麼來的?”但是這些名字都不是,那知道“阿彌陀佛”到底是什麼了。

   請問你念的阿彌陀佛是不是你的名字啊?是不是我們的名字?無量光、無量壽才是我們的真名字啊。其它的姓“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那都不是真的啊。如果你生在趙家,後來繼度給李家了,你姓李了,對不對?後來你又嫁給姓王的了,好了,你又叫“王李氏”,對不對,又改掉了,到底哪個是你名字?所有的名字那都是方便,對不對?是因緣、是假合,我們真的名字都叫“阿彌陀佛”,對不對啊?所以連觀音菩薩都念。別人說我們念觀音菩薩,那您老人家念誰啊?您觀音菩薩拿著念珠念誰啊?觀音菩薩就念“阿彌陀佛”啊。這個具行明白了之後,更加用功。老和尚看他不錯了,已經有定了,但是不能在境界裏框死啊,境界裏框死有時候會著魔的。你要走走,四大名山走走,善知識去參學參拜啊。他不想走,師父叫他走,“走走、走走”。他阿彌陀佛境界念得很好,這個修行裏叫“奪人不奪境”。 那你明白了什麼姓都是假的,你真實的姓你找出來了,就要“奪境不奪人”。善知識有這種手眼呐,佛陀叫“調禦丈夫”,善知識他有這個手眼呐。弟子修行到什麼程度,應予什麼法,不一樣的。

  

《稽首本然淨心地——蘇州本草人生開示》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