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辭舊迎新(2014年臘月二十九日)

  辭舊迎新

  2014.01.29

   今天是臘月二十九,明天才是大年叁十。今天的法會,是對過去癸巳年的一個總超度,也是跟蛇年的一個告別。

   我看到很多人都在寫牌位,祈禱諸佛菩薩。那怎麼祈禱呢?要以一個虔誠的心來祈禱,虔誠就會有感應。因爲所有衆生都有佛性,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覺性,只要我們恢複正覺,就會跟諸佛相通。你看,我們“2014”這個“2”字做的是一個馬頭,象征以馬的精進,跨入新的一年。

   寺院、過年

  我看今天來了很多人,很多都是一家人一起來的,這個非常好。我也在思考,春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最是體現濃濃親情的一個最重要節日,大家義無反顧地都要回家過年,一家子大團聚。你們想到來寺院裏過年,真是要有很大福報的,至少也是全家信佛的佛化家庭才能做到。如果家裏就你一個人學佛的,你走了,家裏覺得不團圓,這個氣氛不好,也會對你有怨氣。只有全家學佛的才能達成這樣一個共舉,很歡喜地一起來寺院裏過年,體會別一種氛圍的喜慶,別一種感覺的過年,或許還會有意想不到的別一種收獲。

   我們這麼多人齊聚在慧日寺,生活上是有點艱苦的,不比你們在家裏那麼舒適。這裏是人多地方小,但是我們過年的內容跟你家裏不一樣,這裏空氣清新,陣陣的梅花香味,你們有沒有聞到梅花香?聞到了哦,好好。今天大家來看,已經有點過年的氣氛了。

   社會有很多層面,一個人也有很多層面。像剛才她唱媽媽的時候,我們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唱媽媽感覺親情更濃,有人唱媽媽的時候就哭了,即便是修行人,我們也會有感覺。我也在想,一年過去了,日曆一頁一頁翻過去了,曾經的每一天其實就是我們的生命,那對我們來說,過去的生命到底意味著什麼?

   思考、回歸

   學佛有很多理性的思考,這個思考主要決定我們怎麼活著。《金剛經》裏就探討這個問題,我們這個腳跟要站在什麼地方?每次過年都會有一些想來卻來不了的,或是生病,或者已經去世了。我們看去世的,就像一片枯葉飄落下來,回歸大地,它曾經的春天和夏天也是那麼真實的。

   今天我們做超度,我們還是要說,生命在于回歸自性啊,學佛修行,就是要明白這個問題,要在生老病死中找到那個不生不滅的。大家都會念阿彌陀佛,不管是念阿彌陀佛,還是真如、法界,還是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其實都是講這個,彼岸只有一個,沒有兩個。佛陀說無二亦無叁,只有一真實,所以叫“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我們不管學哪一門哪一派,念佛是要發明心地,明白那句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是什麼?參禅也是要參明心地,明心見性。學哪宗哪派,如果離開了心地,就不是佛教了,那就是外道。佛教八萬四千法門,講的都是一個真實的目的。如果能明了這個,就是我們生命的升華,生命如果能升華,是這一生最大的目的,無量劫來的輪回從此終結。

   反過來說,如果沒有達成這個目的,那你這一世間取得的成就再輝煌,都抵不過生老病死,到時候還不是等同于那片枯葉?枯葉落在地上還能當肥料,我們很多人不覺悟的話,下生甚至墮落得更深哦。所以我覺得,我們在寺院裏的唱歌跳舞,還是我們自己排得春晚節目,跟世間的娛樂還是不一樣的。我們是懷著對佛菩薩的虔誠心,以清淨心歌唱梵呗,供養佛菩薩。我們這樣子目的來到寺院,你就是打地鋪或者怎麼樣,都不會太計較的。

   放下、拿起

   我們寺院裏的塔很多,你自己可以去繞塔,或者發心做義工、幫忙裝光盤。反正這幾天放假,我們珍惜這個機會,這裏是有挖掘空間的,不像你外出旅遊那種平面的,只是看看風景拍兩張照片。我們來廟裏,就是一次精神上探索心靈之旅,享受一下佛教的氛圍,在師父的引導下,挖掘一下內心的珍寶。所以我們希望,今年慧日寺的春節假期,成爲我們心靈的一次精神之旅。

   我們或許沒有時間去青藏高原,也有可能你有錢有時間,但你的身體受不了高原反應。那就在這裏,稍微拿出一點吃苦的精神,但又不必受苦,然後去享受這份心靈的擴展、放飛、追求。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享受,然後思考一下生命的方向,以後你再讀《金剛經》,或許能讀出一點味道來;再念阿彌陀佛,或許能念出一點真谛來。

   這也是“有舍有得”嘛,人生的經曆是有限的,做了這一樣,就沒了那一樣。佛經裏有一個比喻:一個人背著一大捆稻草,背了好幾公裏。別人跟他說:我拿木頭換你這一大捆稻草吧?他想:稻草沒有木頭值錢,就換了木頭。再走了幾公裏,別人說:我拿鐵換你木頭吧?嗯,鐵比木頭值錢,他又拿木頭換了鐵。他是放下手裏的一個,換取更好的一個。另外一個人也背著一大捆稻草,他就不願意換:我都背了幾公裏了,讓我換?不換。結果一個人越換越好,鐵換成銅,銅換成金,最後帶回家的是黃金。而另一個就是舍不得換,一直背著那一大捆稻草,最後帶回家的就是一捆稻草。

   佛經裏這個比喻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們學了小乘的知識,是用來突破我們對世間的執著,小乘就是要生起出離心,就是告訴我們:這個世間是虛僞不真實的,所受是苦的,身體是不淨的,心是無主的,諸法是無我的,小乘佛法就告訴我們這個道理。懂得這個道理有什麼好處呢?就是佛把我們從輪回裏救出來,等于換了一個頻道,明白了之後我們就願意換。

   天堂、地獄

   也有不願意換的,佛陀有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叫難陀,他就不願意換,他等著要做皇帝。佛陀覺得應該度他出家修行,就親自到他門口去化緣。難陀聽說佛陀來了,親自到門口迎接,把佛的缽拿到裏面去盛飯。他太太孫陀利是迦毗羅衛國最美麗的女人,難陀非常愛她,夫妻倆感情特別好,形影不離。孫陀利跟他說:“你把這缽飯送給佛陀,馬上就回來哦。”她把唾沫弄到他身上說:“唾沫未幹之前,你就要回來,我受不了跟你分離。”

   難陀把飯送給佛陀,佛陀不接,身體往後退。佛陀不接,他就只好往前送。佛陀以神通力就這樣退退退,難陀捧著缽就這樣送送送,一直送到佛陀住處。到了住處他就想:“管你接不接,我把缽放在桌上我就回去。”結果佛陀跟他說:“你不要回去了,你應該在此出家。”因爲佛陀的威德力,他不能對佛說“不”,佛陀有這個威德力,佛陀說你應該出家,他就心裏完全不願意的,他嘴裏也沒辦法拒絕,因爲沒有人能夠拒絕佛。

   佛陀有四十二顆牙齒,舌頭伸出來能遮住整個臉,這叫廣長舌相,所以佛陀講出來的話,沒有人能夠拒絕,佛有這個威德力。佛就叫侍者給他剃度,他還小聲說:“你們千萬別跟我剃啊,我以後是要做皇帝的,你們要給我剃了,我以後找你們算賬的。”佛陀說:“給他剃”,就這樣把頭剃了,然後出家人衣服就穿上了。他想:這糟糕了,我送一缽飯來,怎麼就變出家人了?我太太不要想死我啦?要發瘋了啊?他的心一分一秒也不願意在寺院裏,但是佛陀的眼光一直看著他,他又不能當著佛陀的面跑。

   以前佛陀他們吃飯都是外出托缽的,我們現在很享受啊,你看共産主義啊,板一敲就吃飯去了。泰國、緬甸到現在還保持著托缽的傳統,你到他們寺廟裏沒飯吃的,到寺廟去只有自己家裏做好飯,開著車到廟裏來供,供過以後,剩下來的自己吃。佛陀時代,有時候別人會到佛的精舍來供齋,佛陀享受這樣的級別。我們大乘佛教有一些改變,我們現在享的福就是佛的級別,甚至超過了佛陀的級別,這都是佛陀加持給我們的。

   所以佛陀要去托缽了,難陀就想:這下我跑的機會來了。佛陀知道他要跑,就派一個任務給他:你在家把廟裏掃幹淨。佛陀走了,他就在那裏掃地,他想趕快掃好了就走,但是剛把樹葉掃到一塊兒,一陣風就吹散掉了,他只好再掃、再掃。怎麼回事?算了,我不掃了,等我回去做了皇帝之後,我派人來掃。他把掃帚一丟,心想佛陀從大門走的,我從後門跑。誰知剛跑到後門,佛陀就從後門過來了,他趕快躲到樹後面。結果這個樹神很生氣,樹都不讓他躲,樹讓開,把他讓出來了。佛陀一眼看到他就問:你在這兒幹嘛?他又不好說我要跑,只好乖乖地跟著佛回來了,但他沒有一天不想著要回去。

   有一天佛陀跟他說:“我看你好像內心很痛苦,我帶你到後山去散散步,好不好?”他說:“好的,我就是要散散步。”到了後山,看到一群猴子蹦上蹦下的,裏邊有一個老母猴,皮也癞了,毛也掉了,眼也瞎掉了。佛陀指著這個老母猴問他:“你看,這個老母猴漂亮,還是你家太太漂亮啊?”難陀說:“這個老母猴跟我太太怎麼好比啊?我太太是印度出名的美女啊。”佛陀說:“這樣子啊,那你不會喜歡這個老母猴吧?”他說:“肯定不會喜歡的,我太太那麼漂亮。”佛陀帶他轉了一圈回去了。

   第二天佛陀說:“我帶你去天堂散散心,好不好?”他說:“好啊!”這個有點興趣了,比去後山高興。佛說:“你拉著我的衣服,閉上眼睛,我叫你睜眼再睜眼哦。”他就拉著佛陀的衣服,只聽到耳邊“呼呼”風響,過了一會兒,佛說可以睜眼了。他睜眼一看,哇,全是金碧輝煌,什麼都那麼美,天堂一切都放出淡淡的光明,飄著天香,天樂鳴空。佛陀說:“你自己走走吧,我坐在這裏等你。”

   他走到裏面一看,天子英俊享福,五百天女服侍他,歌舞伎樂種種欲樂。他羨慕得不得了,看這裏看那兒,最後來到一個宮殿,裏面空空的沒有天子,天女們都在打瞌睡。他覺得好奇就問:“其它宮裏都有天子,你們這裏爲什麼沒有天子啊?”她們說:“我們的天子還沒來天堂呢。”“你們天子是誰啊?”“我們的天子是人間的難陀,他現在跟著佛出家,死了之後就升天堂了,我們是准備服侍他的。”他一聽高興壞了,那不是我嗎?他又不好跟她們說:我就是難陀。高興壞了,馬上回來找佛陀。佛問他:“你看了什麼?”他說:“這下…

《辭舊迎新(2014年臘月二十九日)》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