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辭舊迎新(2014年臘月二十九日)▪P2

  ..續本文上一頁我大開眼界了,天堂這個美沒法說了。”佛說:“天女美不美啊?”“哎呀,太美了!”佛問他:“天女跟你老婆比,誰美啊?”他說:“這怎麼比啊?天女跟我老婆比,就像我老婆跟母猴比一樣啊。”

   天宮回來後,他想:這下要好好修行了,天上有五百天女等著我呢。他修行是爲了享天福,佛陀就跟衆比丘說:“你們不要理他,他出家修行不是爲了了生死,他是爲了升天享天福。”我們在座的你想過嗎?如果爲了求人天福報,佛陀會喜歡嗎?大家不理難陀,他覺得很苦悶:我好不容易想出家了,你們又都不理我了。他要去晾衣服,別人就把衣服拿開了,看到他就走開,都不跟他在一起,我們佛教這叫“默擯”,大家沈默不理你。他就去找阿難尊者說:“他們爲什麼不理我啊?”阿難就彙報給佛陀:“大家不理難陀,他很痛苦啊。”

   佛陀就跟難陀說:“我們今天再出去散散步,這次我帶你去地獄看看,好不好?”他有點怕,但好奇心很強,好吧去地獄裏看看。喔,那個簡直恐怖不得了啊,到處刀山劍樹,火海油鍋,到處都是嘶嚎的聲音,臭氣熏天、慘痛呻吟,地獄衆生非常醜陋。佛陀說:“你自己看看吧,我坐在這兒等你。”

   難陀看來看去,哎呀,覺得太恐怖了,千萬不能下地獄啊。他看到很多大油鍋,那些羅刹獄卒拿一個大鋼叉,一叉就把人挑起來,往油鍋裏一放,就像街邊炸油條的,一聲慘叫一股青煙,馬上這個人就炸得酥脆酥脆的。浮上來以後又活過來,獄卒再一叉子摁進油鍋,死去活來,慘不忍睹,每口油鍋都在行刑。想想我們做人再怎麼苦,也有停的時候,24小時,你總能睡幾個小時覺,歇一歇對吧?如果你24小時睡不著覺,你說痛苦不痛苦?有人睡不著覺也很痛苦的,何況他們在地獄裏受折磨?沒有一刻停止。

   他看到有一口油鍋停在那裏,爐火也是小小的,獄卒在旁邊打瞌睡。他有點奇怪就問:“爲什麼這口油鍋是空的呢?”獄卒說:“我們這油鍋還早著呢,我們等的那個難陀,現在跟著佛出家,然後升天,天福享盡墮落下來,這口油鍋是他的。”難陀一聽趕快跑,千萬不能讓它知道我就是難陀。他嚇得面如土色,趕快跑回來跟佛陀說:走吧走吧,太恐怖了,這地方我一秒都不能呆了。從此之後,佛陀講法他才認真聽,才知道叁界輪回都是苦,修行是爲了超越生死。

   修行、菩薩

   我們在座的能熬到這一世,能做人也是不容易的,做牛做馬多少世才能來做一次人啊?好不容易換來這一點福報,我們又很快把它耗費完了,人啊,消福很快的。所以大家要思考啊,生命就這麼幾十年,每年都是一樣,過年喽,過年喽,去年春節還在眼前呢,一晃一年就過去了。現在想想,就像我們讀書啊,一年級學兩位數的加減法,越學數字越大。以前從家門口到學校都覺得路遠,現在好了,從這裏到北京也不覺得很遠,地球反而越來越小了。

   但是叁百六十五天是經不起算的,乃至百年叁萬六千日好了,算算也沒有多少的。說是百年,有多少人能活到一百歲的?如果我們現在以百年倒計時算算,還剩多少時日?有人或許還有一萬六千日,有人可能只剩六千日了,對不對?所以規劃好我們的生命,學佛這個重點不要忘掉。

   修行一年的人在修行,修行十年的人也在修行,修行一百年的人還在修行,阿彌陀佛西方叁聖也在修。所以我們修行這個路上不能驕傲,不能自以爲是。否則的話,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十年佛在天邊。修行一年有一年的知見,兩年有兩年的知見,十年一百年都有自己的知見,這個知見都是暫時的,不能有定見,什麼時候沒有知見了,大概就差不多了。

   《法華經》裏說:一切資生産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很多人想見觀音菩薩,觀音菩薩不是坐在那兒喝喝茶之類的,我們很難想象觀音菩薩在忙什麼。像高旻寺百歲高齡的德林老和尚,你到那個廟裏去看看,100歲了,他還在工地當總指揮呢。

   我們初學佛的時候需要安靜,要收住心在靜中修,因爲靜中容易感悟,所以禅定很重要,很多人喜歡靜,靜也比較舒服,對不對?但是修到後來就要動中修,動中也能保持安靜,保持正念。就像舍利弗尊者在林中修禅定,維摩诘大師看到就說:你們不會禅定。爲什麼?因爲禅定不是坐在這邊才叫禅定。當然,他講的這個境界更高,舍利弗被他講得啞口無言。小乘認爲自己很會禅定,碰到一個大乘的說他:你不會禅定。那他就是不及格,所以佛陀也勸他們回小向大。

   體驗、充電

   但是對于我們來說,我們的修行腳步要放慢一點,一年當中要多花點時間來修禅定,體驗一下,能夠有一點小乘的禅定也好。人類社會現在發展的步伐太快了,這個太快,就是向死亡線的沖刺太快。放緩腳步,多拿出一點時間花在精神上。國家領導人也講:以中國的傳統文化來指導各項發展。許嘉璐解讀習主席的曲阜之行,他說:曲阜之行,要把它放到像鄧小平南巡講話一樣的高度,他還特別講到文化的重要性。我們要踏實一點,腳步放慢一點,散散步。

   你看難陀跟著佛陀散步,散出這麼多智慧來。我們也可以散散步,聽聽民族樂器,讀讀古聖賢之書,補充一些養料。我們學佛就是補習東方文化最快的一種方法,學佛兩年,講話就一套一套的了。因爲佛教它涵蓋面大,不僅涵蓋東方文化,也涵蓋全世界的文化,所有精神最頂端的研究佛教裏面都有。

   人天乘把其它的儒、道全部概括了,小乘教法把世俗間所有的精華都概括了,大乘佛教更不要說了。你去讀佛經好了,一讀你就覺得這宇宙世界很渺小,超越生死根本不在話下。打開經典“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一時”就是任何時;“佛在”就是佛永恒都在,我們的佛性是如如不動的,是大乘常住的。所以珍惜我們的佛緣哦,我們現在講正能量,佛教就是正能量中的正能量,對不對?我們唱大悲咒,它是印度的梵語,雖然一個字聽不懂,但是它來自于佛的咒,是佛的心啊,它傳遞一種大愛的聲音。

   我們老祖先有很多很好的文化,你們唱英文歌,日文歌,唱不同國家的歌,對這個法會來說也是一種莊嚴。但在人類文明當中,我們中華文明確實是非常優秀的一個文明,我們在座的首先要反省一下,自己有沒有好好繼承呢?以後多花一點時間來學習繼承。然後再放眼世界,看一看人類文化的精華在哪兒?你會發現東西方文化也是大同小異,西方他也覺悟到生命有很深的內涵,有靈感的人肯定也是保持生命的清靜,清靜才會有靈感。被業障壓著的人不可能有靈感的,所以我覺得這個業力是很厲害的。

   包容、放松

   這次大家到寺院來過年,要加入到佛的這個力量當中,沾點佛光,然後帶著這種清新的力量,回到你們的工作崗位,學習環境中去。明天我們會比較正式一點,今天這樣放松一點,我給你們這個機會,我們聊聊天,唱唱歌,這樣交流一下。有的人可能一輩子也不會登臺的,有的人一輩子登臺幾次,然後一登臺腿就哆嗦,有的話筒都掉下來,大家要有一個欣賞的心、鼓勵的心。

   多少年前,美國有一次歌唱比賽,最後那個五音不全的華人得獎了,說是流行五音不全,這其實就是西方人的包容。這個小夥子長得其貌不揚,身材什麼都談不上,聲音又是五音不全,結果他得第一名。英國那個音樂大賽,又出了一個蘇珊大媽,六十多歲了,真是要什麼沒什麼,結果世界給她很多的掌聲。就是說這個世界越來越包容了,這也是一種欣賞。看臺上別人在表演,其實自己的心也是一種表演,自己的心態自己知道,這是很重要的。

   我們這樣隨便聊,希望大家的心也放松放松,那地獄、餓鬼、畜生的衆生也放松放松,不要太斤斤計較。嗔恨心太強:我一定要報仇。它不知道爲什麼受苦?受苦就是它特別計較,明明無我,但它這個“我執”就特別強。記住:我執越強,痛苦越重。以後當你覺得煩惱痛苦來的時候,趕快,把這個我執放松、放松。我執放松了,痛苦馬上就會衰減下來,其實痛苦只是我執的一種表現。

   小鳥念佛

   昨天我還發了一個微信,是法鼓山那邊,有一只斑紋鳥會念阿彌陀佛,動物專家都不可思議。原來刮臺風的時候,這個鳥巢從樹上刮下來,爸爸媽媽都不知道哪兒去了,叁個小鳥還很小,廟裏的師父就收養了它們。師父拿針筒一點點喂它們食,就這樣叁個小鳥慢慢長大了。小鳥也不怕生,跟人很親熱,會落在人的手上肩膀上。因爲是在廟裏長大的,平時經常聽到念佛聲,沒想到其中一只小鳥,從“呷呷呷、呷呷呷”叫開始,慢慢地有點像念“阿彌陀佛”。

   師父們發現之後,就給它錄像拍下來,然後一段時間、一段時間記錄它的成長。它慢慢“阿彌陀佛”念得越來越清楚,越來越清楚,念到後來它還會拉長調,一開始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後來它還會“阿——彌——陀——佛”,你看厲害吧?還會變調了。我那個微信,你們收到的話可以聽,非常清楚念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清楚得不得了,比我們甯波人念得還標准。

   這麼小小的一只小鳥,它也不是會發聲的八哥那種鳥。那些動物學家、院長什麼的去考察,記者采訪,他們說:“這種小鳥的聲帶,是發不出這種聲音的,這個真叫不可思議,真是奇葩。”他們也解釋不了,這種鳥它天性不會模仿其它聲音的,現在居然像八哥一樣會念“阿彌陀佛”。鳥的身子小小的,放在手上就跟麻雀差不多大,它會發出清楚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聲音,真是神奇,非常有意思。

   現在小鳥念佛,成了法鼓山安養院的一道新風景,所有到法鼓山安養院去的人,都要去看那個鳥,聽它念佛。人本來沒信心的,聽了鳥念佛開始有信心了,你說這是不是有點諷刺?法師講的話他不相信,鳥一講他相信了,這就是應以鳥身得度者,即現鳥身而度化啊,這就是人的根器不一樣。

   現在好了,有時候法師出去弘法,那只鳥也跟著一起出去,你看變小法師了,現場表演,念佛給大家聽。這只鳥真是菩薩啊,對不對?超越了它的極限。我們人會念阿彌陀佛很正常,它畢竟是鳥哎,就是從小跟著法師們,聽著念佛聲長大,然後就會念阿彌陀佛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小鳥念佛,真的很神奇。

   般若智慧

   《心經》是非常殊勝的,不好的事就用《心經》的空性來回遮。佛說般若說了二十多年,人間天上各處,印度最主要的幾大聖地,佛都在那裏講過般若。佛的身口意本身就是般若空性的,諸佛從般若而生,所以說般若是佛母啊。“般若佛母”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沒有通達般若,怎麼可能有大乘?特別我們漢傳佛教,主要就是以大乘爲核心的。有一次海濤法師問DB法王:“衆生學佛最關鍵的是什麼?”法王說:“智慧。”佛是智慧,佛教就是智慧的教。

   《心經》是佛陀般若智慧的一個精要,不管是小乘的,大乘的,金剛乘的,叁乘教法全部概括于般若。從物質世界來說,有情的五蘊,六根對外在的六塵,這是器世界。從修行境界來說,小乘苦集滅道,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大乘無智亦無得,金剛乘的無所得之心,沒有取舍,這個安住就是本然的狀態。這個本然的狀態,不是另外找出修出一個智來,所以“無智亦無得”。最後都歸到總持“般若佛母心經”上,短短的一個咒內涵豐富,佛陀的一代教法都在裏面了,《心經》側重了般若佛母的功德力。

   在藏地,每年年尾的時候要念九遍《心經》,開年的第一天也是念九遍,把那些不好的東西都回遮轉變掉。只要有智慧,就會有吉祥,吉祥就是智慧産生的,所以智慧非常非常重要。另外我前面也講了,我執越重,苦難越重。那怎麼照見我執是空的呢?就是靠智慧,智慧就是照見五蘊皆空,照見我執是空的,智慧越高快樂越多。

   所以我也提倡大家,每天早晨醒來,《心經》默默地念一遍,晚上睡覺的時候也是《心經》默念一遍,然後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著佛睡覺。除了憶佛念佛,求生極樂世界,最主要的還是要提起正念。有人不會提正念,那你就多念佛,念佛就與佛相應,就有正念;不念佛,你就會胡思亂想,心是散亂的。所以念佛的時候有定,念佛的時候就是戒惡修善,就是有戒,念佛的時候就會有智慧。平時也要多讀經典,佛號的意義在經典當中就開顯了。如果把佛號比作汽車的話,念經就是對這部汽車的加油充電,讓它能保持工作。

   另外我們也要注意,事物都是兩方面的,有正面能力,肯定會有反作用力。比如說我們慧日寺如果有一點如法,好了,馬上違緣就會來,給你打岔,讓你不要學佛,阻礙你。如果你意識不到,在廟裏因爲一點小事就生煩惱了,那你就是中計了。這就是告訴我們,這世界很神奇,我們像傻瓜一樣。爲什麼要學佛開智慧?你必須要知道我們很笨,我們很傻,我們無量劫來不單笨,我們還自以爲是,身口意造作了很多惡業,所以要謙虛,要忏悔,這樣才對。

  

《辭舊迎新(2014年臘月二十九日)》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