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做生命的主人——複旦提升班法堂心靈交流▪P5

  ..續本文上一頁任,能不能這麼做?所以我就想如何放下?第二個是該不該放下?該放下嗎?這是個問題。

  

   師父:她講的其實就是看破、放下。爲什麼放不下,其實問題就是在看破上面,是看破的功夫問題;功夫就是你看得越破、越透、越清,你的放下就越從容、自在。他後面又講到應該放下嗎?當你看清的時候,就會知道什麼該放下,什麼不該放下,你就會抉擇,拿捏好分寸;有一些是要放下的,有一些是要執著堅持的。很多人說,啊!這個佛教是消極避世的,出家人更是消極避世的,消極避世還要穿這身衣服啊,覺得很奇怪嗎?那要反過來說:出家人到底是消極避世的,還是積極向上的。

  中國有一個成語叫買山歸隱,買山歸隱是古代吳國王羲之那個時代,當時的吳國來說,南京太湖邊上已經很繁榮了。當時的越國,像我們這個地方,以前是很偏僻的,人煙荒無,有很多人就厭倦了那種熱鬧的人間生活,就想歸隱。當時在東晉時代,浙江這一片是一個很多人歸隱的地方。當時吳國有一個高官,他也想歸隱,就跟朋友說:我給你一點金子,你到那個地方給我買一座山,我以後也准備歸隱。我們講這個故事,就是爲什麼在中國文學上說買山歸隱成爲一個笑話。我們想想看,就好像有的人說我現在有錢選個風水好的地方蓋別墅,等我老的時候養老用,很多人都有這種想法。請問:你有了一個豪華的別墅你就可以好好養老了嗎?養老跟別墅有關系嗎?這是很多人要思考的啊!古代人很簡單的一個道理,現在人卻不知道,要動動腦子,也就是說,一個歸隱的人要買山嗎?不需要的。到處都是山啊!所以,小隱隱于山,大隱隱于市,要想隱的人,不需要買一個山,這山是我的。出家人並不是一種隱,並不是簡單的一個放下,出家人恰恰是一個社會承擔。你們在社會上有各種各樣的職業名稱,爲什麼我們社會說“富不過叁代”,財富的延續是很難的,但是我們佛教卻延續了叁千年,出家人一代一代,爲什麼他有這麼強大的生命力,就是因爲他不是爲自己,一個不爲自己的人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也解讀了大家對出家人的一個印象;出家人不是逃避,逃避還要穿個衣服,剃個光頭逃避啊?

  就像我有一次坐火車,火車上面的乘警來來去去看我,看了好幾次,終于跑過來坐下來跟我聊天來了,但是他聊天的語氣不懷好意,他明明就來打探好像你是不是壞人,跟我摸摸底細,就差要看我身份證了,所以講了幾句話,也不用等他問我了,我就直接跟他挑破了,我就說:如果是壞人也不會像我這樣剃個光頭穿這衣服啊,這壞人太惹人注目了吧!壞人要想掩護自己就會裝扮成你這樣的,戴個大蓋帽,穿個製服。其實出家人並不是說一個簡單的看破了,放下了什麼,一個出家人是深入學習佛法之後得到了一種生命的能量,然後確定自己的人生道路,要做一種奉獻,這是一種決定,是一種承擔;剃了光頭放下煩惱,不再想我個人的東西,怎麼去實踐佛法,怎麼把佛法的能量分享給大家,這是一個出家人的所想的,不是爲自己想的了。你們說,這個出家人到底是放下了?還是提起了,對不對?這個就是你看破了嗎?如果你真看破了,你就真會放下。如果真看破了,你就知道什麼是放下,什麼該提起,阿彌陀佛!

  信衆:師父您好!我也不知道該怎樣講,也不太懂,想請問您一個問題:關于《華嚴經》方面的,剛才我過堂之後在大殿前的千佛塔繞佛,上午聽那個師父講裏面供了一千部《華嚴經》。我想問師父,當時建這個佛塔的因緣以及您對當下或以後弘揚《華嚴經》的想法或關于他的修持;或者說對生活的作用或意義,或其它,請師父開示,阿彌陀佛!

  師父:這個《華嚴經》是我們佛教裏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字也多,卷數也多,《華嚴經》傳進中國的曆史也非常悠久了,昨天我們做功課的時候,後來念了一個比較長的就是《華嚴經》的一部分,這個經進入中國之後,受到曆代帝皇的重視,特別是在唐朝時期,甚至唐朝的鼎盛都跟《華嚴經》有不解之緣。唐朝的時候好幾位研究《華嚴經》和講解《華嚴經》的出家人被尊爲國師。西安邊上就有《華嚴經》主塔,我們佛教有一句話叫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佛家那麼浩瀚,那麼恢弘的宇宙觀,經典裏一打開,我們說開卷有益啊!特別是佛經,佛經一打開之後;整個時間觀、空間觀、宇宙觀展現在你面前。在中國,是《華嚴經》主要的保留地和弘揚地。釋迦牟尼佛在印度很早之前就對未來人宣說:以後佛法在“東震旦土”發揚,這一片國土,以後將是《華嚴經》主要傳承的地方。在印度來說“東震旦土”就是“喜馬拉雅山”以東,以前印度都稱爲我們中國叫“震旦”,震旦就是什麼呢?就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所以佛陀那個時候,雖然佛法還沒有來到中國,但是早就分配任務都分配好了。

  你們總裁班也一樣,佛才是董事長啊!佛下面當家的是觀音菩薩、文殊菩薩,他們才是總裁啊!你看這個企業做得大吧!叁千年下來,連鎖店這麼多,成功了啊!要遇到這樣的老板,你都開心,早就給你安排好的,未來會發生什麼,你們得注意什麼

  我們人類一萬年的曆史在佛經裏才知道我們人類文明將會有多少年、多少時間、什麼時間會發生什麼,佛經裏都有,所以說佛經是經典。不是在清華、北大、哈佛、牛津裏看得到的,它那些知識不具有對未來的預知,只是佛經裏才有。爲什麼他展現要“超越時間,超越空間”,如果佛經裏沒有這些特質,就變成空話、假話了。既然佛、聖人是超越時間、空間的,那經典裏也會展現出來;展示出來對未來的預知叫授記;裏面都有對他方世界的描述,這是用我們的天文望遠鏡沒辦法達到的,這就可以知道學佛是我們東方文明乃至整個地球文明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一環。學了西方文化之後,很多人忽略了這個,現在西方人都開始在重視東方文化,特別是佛教。我們中國人卻是對佛教重視不夠,我們僅僅把佛教當成燒香的地方,旅遊的景點。“我們怎麼樣從佛教裏獲得正能量,成爲一個真正的屹立于世界的一個中國人,這個營養確實是需要我們去攝取的”,阿彌陀佛!

  我們作爲社會現在的中間力量,社會精英,我們要怎樣的作爲,什麼樣看破,什麼樣放下,什麼樣提起。我們的社會責任是什麼?我們現在有孩子,有兒子有女兒,以後有孫子孫女,我們有子孫後代,我們給我們的子孫後代一個什麼樣的國土?怎麼樣的世界?阿彌陀佛!

  

《做生命的主人——複旦提升班法堂心靈交流》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修行指南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