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们一年有半年都在休假,无论我工作不工作,上不上课,照样是国家发工资、奖金都不会少,我觉得我的人生好像没有特别需要再努力的了;我的学历背景、家庭背景,姻亲背景,自己也没有任何努力就得到了,所以我觉得我人生好像意义不是很大,没有一个人生目标,别人都可能是忙得很累,每天夜不能寐,而我是闲得无聊夜不能寐,我觉得是不是有什么方法可以指引我,能够让我灵魂充实一些,不像现在这么空虚,我个人对人情世故的兴趣也不是很大,我希望法师能够拯救一下我的灵魂,给予我一些提点,谢谢!包括我上这种类型的课,基本上属于蹭课形式,这次又是蹭江南地产的陈瑞生会长的课,因为这样,我实在是自身太无聊了,我认识这些朋友,希望能够进入到他们的世界,了解一下,也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点充实,但是,又是没有经过任何努力就随随便便得到大家经过努力才得到的东西,我不知道是我的幸运呢?还是我人生的空虚,请法师给予我指点,谢谢!
师父:我们很多人听了会觉得,真好羡慕你喔!你却会觉得大把的时间作为一种空虚去解读这个时间,就好像我们现在坐在这里,有这样一个机会来接触佛教的文化,接触之后发现佛教文化是有内涵的,如果你“肠胃”很好,这个佛教文化是够你消化的;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生命能在时间里萃取精华的话,时间是很宝贵的,是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我们讲每一个人虽然都有佛性,但是,你要想让他圆满却是需要很精进、很努力的。就像普通的水,科学家可以把他变成“氢”、“氧”分化出来,水还能变成能量。佛教里面有一句话:“修行要像鹅王”。鹅王的嘴在水里噼噼噼噼,能提出油来。鱼在普通水里,水是他的宫殿。鸭子说:水是我的高速公路。大家都看到很普通的水,鹅王能从水里提出油来。有的人觉得时间不够用,有的人觉得时间很富裕。时间是什么?时间也是宇宙能量。如果我们能够学佛;能够了解我们的生命;能了解时间和空间;能生命在时间、空间里面。讲到时间、空间,我们“凡人是活在有限的时间里,有限的空间里”。
什么是圣人呢?“圣人就是超越了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空间”。凡人在“空间”和“时间”面前是束缚的,无奈的,被动的。什么是圣人呢? “圣人”就是在“时间”和“空间”面前是自在的,是超越的。大家知道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吗?“南无阿弥陀佛”又是印度话,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句话是很深奥的。中国话是什么意思呢?就叫“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的现代语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时间和空间”。“光”是代表“空间”,“寿”是代表“时间”,“无量”就是“无碍”。“凡夫就是有障碍的时间,有障碍的空间”。“圣人是时间没有障碍,空间没有障碍”。凡人是束缚的,不自由的。不管是你寻求经济,寻求财富,寻求官位,钱赚多些,官当得更大,其实所有这些需求、努力,都是来自于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克服我们凡夫的一种困境。我钱多一点就自由一点,官大一点,管的人就多一点,管我的人就少一点,但实际上都来源于我们生命的一个本能;对时间、空间的一个挣扎。为什么说凡人获得的那些名利,我们佛教却看黄金如粪土。出家人又不挣钱,为什么看不上钱呢?钱在他眼里像粪土一样呢?世间财富也好,官位也好,所谓的一些成功,在佛教的眼里,他的本质是一样的。在获得时间、空间自由的圣人眼里,看一个没有突破时间、空间束缚的一个凡人,不管你是皇帝还是个乞丐是一模一样的。你有钱,你是富甲天下的比尔盖茨,你跟一根毛都拿不出来的穷人,在圣人眼里一模一样的,都是个贫穷者,所以才说有钱的穷人很多。虽然他拥有钱,但是他没有改变生命的本质,这是我们要思考的。
我们这几年,各个北大、清华,各大学都在办这样班,确实也有很多人以各种目的来参加这种班。但是,我们来到佛门里了,就来俯瞰人间,我们为什么要奋斗?我们现在讲的时候,像今天昆山发生爆炸,很多人在加护病房里了,有的甚至已经死亡了。有一些人虽然没有什么天灾,但是有人祸。世间人不管你怎么奋斗,你跳不出时间、空间的障碍,修行人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你看简单,我们听到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他的意思就是说:我要追求这样的状态。什么状态?“超越时间、超越空间”,时间没有障碍,空间没有障碍,“阿弥陀佛”是这个意思啊!但是很多人不懂,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啊?通过修行“戒、定、慧”,这个生命开始越来越高、越来越高;让我们的理智、我们的佛性做主人了,能够掌控我们自己了。
今天下午这个见面,应该说是大家这次来“慧日禅寺”比较主要的一个交流。有人问我:“师父你来跟大家讲课,主题是什么呢”?我这两天也在想:我们下午的主题是什么呢?我们这个班是总裁班,不管怎么样也代表社会主流。我讲的就是:“一个能够做自己生命的主人的人”。我们都是这个潮流当种的一个漂泊者,有一句话叫“苦海无边”,都是在这个苦海里载浮载沉的人,怎么样做一个生命真正成功的人?这是要规划的,这是一个理智的结果,不是本能的。我想好,我想发财,我想做官,我想快乐,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快乐是一个结果,这个结果是需要理智,需要有方法的。所以,佛教就是“智慧的教育”。“法”是成功的规律;“僧”是引领我们成功的伴侣、向导,所以构成了“人生三宝”。我们说皈依三宝;“佛宝、法宝、僧宝”,如果没有这样深入的去研究、去学习是不可能明白的。
为什么佛经“浩如烟海”?说明佛经讲得清楚。你看世界上哪一个宗教经典有佛教这么多?我们中国有一句话叫“言多必失”,难道释迦牟尼佛不怕讲错话吗?我们佛教已经两千多年,现在二十一世纪科学这么发达了,就拿现在科学观念去看佛教;释迦牟尼佛有那句话讲错了?梵蒂冈天主教,他们专门有各种各样做学问的人,其中也有研究其他宗教的;要研究其他宗教他就要指出你的缺点,为什么天主教最高级?哪个教不好。其中有一个牧师他就是专门研究佛教的,他说要来指出佛教缺点的,结果研究了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最后你知道吗?他加入佛教了,自己出家做比丘了。他说本来我是想找佛教缺点的,找到后来找不到。
不仅他这个宗教徒找不到,现代的科学家,人类科学已经分到很细很细了,在他这里都是很权威的,用他的高度,用他的权威再来看佛教,一看佛教里也分到很细的,用现在科学还是找不到缺点,找不到错误;不仅找不到错误,反过来会显得“相形见拙”。某一科学的权威,他看了佛教之后,发现自己太渺小了。他没看佛教的时候,还认为自己在这个领域已经是权威了、老大了,但是到佛教里再一看才知道自己是那么渺小。
所以,这一次我们来到寺院至少要认识这个“文化现象”,对这个“文化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一种价值判断,你有正确的判断了,这两天就成功了,社会上有一句话:“不在于你在什么位置,而在于你是朝什么方向”位置不重要。你现在是个乞丐还是比尔盖茨?是普通老百姓还是当权者?这些都不重要,方向很重要!如果方向对了,我们就会好因必有好果。方向对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总有达到目标的一天。哪怕没有达到目标,但是,你已经是走在这个目标的路上的人了,是正确的人。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没有读经、念经,就这样讲讲你们也打瞌睡的,因为现在这个大脑停下来了,一停下来不工作了就开始犯困了,这也是好现象,知道吗?这是学佛的一个瑞相。
信众:师父,虽然我没有完全听懂您给我的开示,但是我觉得好像对我是特别大的困扰,可对您来说只是很小的事情,就是用佛学的方法解决的话,好像已经不成任何问题,我也相信我自己能够在您的引导下处理好自己的问题。谢谢您!
师父:首先恭喜你很有福报,因为你有时间你知道吗?时间太尊贵了,比钻石还尊贵。
信众:对。我尝试过用我的时间去环游世界,甚至尝试过其他生活方式;去部队里玩真刀真枪,或者玩一些别人可能没有的,除了吸毒、犯法的东西,我基本上很多东西都去尝试过,但是我仍然感觉越尝试越空虚。
师父:是的。因为大家都向往成功,但是最后呢?能成功的人是很少的。成功的人来学佛,我就问他:“你现在又有钱,什么都有,事业成功,你为什么会学佛呢”?他说“我之前是以为我成功了就会快乐了,后来发现我成功了更不快乐。他是为了寻找成功来学佛的”。社会上很多人,特别是一般性的普通人,他觉得我成功了我就会快乐了,现在苦是因为我没钱,我有钱了肯定就快乐了,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也不是因为你有钱了,或者你有权了你就快乐了。我们寺庙门口有一块牌子,牌子写着什么?“幸福是精神范畴”,这个很重要,幸福是精神快乐,快乐是一个精神范畴,他不是物质的,他跟物质没有关系的,甚至我们的心灵如果被物质占据的得更多之后,我们的快乐会下降,所以才需要放下,就是把心里的垃圾放下。讲心灵垃圾的时候,有可能我们的物质、占有欲,这些都属于垃圾,那怎么合理处理好它,这个对于很多人就会更深度地去思考。
信众:法师,我有一个问题,佛曰:“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我发觉看透都是蛮容易的一件事情;能看透,就像我们大家都能知道我们有一天都会走到那个地方去,但我觉得放下确是很难的,如果是能放下的话,那自在、随缘就容易了,所以,如何能做到放下,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我又觉得放下是对的吗?该不该放下呢?比如说我们现在大部分人都是做企业的,我们能不能说为了自己的心就可以把所有的一切都放下;对员工不负责任,对社会不负责任,对企业不负责…
《做生命的主人——复旦提升班法堂心灵交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