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十四課(十叁)摧毀正行善根之惡緣

  聖者言教 第十四課(十叁)摧毀正行善根之惡緣

  【總之,以方便攝持之善根——殊勝加行發心,應如上述調整發心。】

  正如我們前面所講述般,發心非常重要,要時時反觀自己的發心。但是否修行前做過一次發心,正行之中就不再需要發心了呢?當然不是。清淨正行做到圓滿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的心看不見、摸不著,不會隨順自己的意願,讓它不散亂它就不散亂,讓它不昏沈它就不昏沈,這是不現實的。即便短時間可以做到清淨,但是很快又會飄散,所以時時反觀自己的發心非常重要。

  【遇緣不壞之善根——殊勝正行無緣】

  這是講解正行,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令善根不被惡緣摧毀。如果修行過程中內心摻雜于煩惱,這樣的修法就會摧毀自己的善根。總的來說,摧毀善根的違緣有四種。

  第一種是摻雜嗔心。無論修學的正行是口中念誦還是身體勤作任何善法,一旦期間摻雜嗔心,你所做的這件善事以及四十劫當中不具備叁殊勝法的一切善根都已消失。即便看上去是在修法,實際上這種修法已經沒有功德了。

  當然,對于凡夫而言,想要完全斷絕嗔心恐怕還很難做到,尤其很多時候,座上的心態取決于座下的行爲。比如對一個性格很沖動的人而言,座下無論是對待金剛道友還是其他人,不是自己的言行令他人起煩惱就是自己見到他人的言行而心生煩惱,這些煩惱可能不會即刻停止,會在座上繼續困擾自己的內心。因此,修行期間無意識當中就會起現嗔恨心。一旦産生嗔心,即便當時是在閉關修頓超,修法也只剩一個形式而已,並不具有解脫之功德。因此應時時反觀自己的修法是否具有摻雜嗔恨心的過失。

  曾有一位居士問我,座上爲什麼會反複糾結于一些微不足道的世間小事呢?比如前一天剛剛把電費水費都交了,座上的時候就會忍不住想,這次交了多少,是多了還是少了,下次什麼時間交費等等。當然,對凡夫而言,無意當中産生這樣的顯現是很正常的。因爲我們的心還很不聽話,雖然我們希望它能靜下來,但有時卻很難做到。這時候要記住,在修學正行的過程中,提起正念很重要。因爲一旦有了正念,在起現妄念的第一時間就能知道,契同著善巧運用,相信你的妄念就會自地消失。若不配同方便,即便前期身要七支坐法、語要排除九節佛風以及眼神等看起來都做得很好,但自己的心已經完全在另一個世界中飄蕩,這樣的修法對于解脫沒有絲毫之利益。若平常打坐期間,有這種心念者,或者爲了打發時間,甚至有些雖沒有摻雜嗔心,但是內心會起現爲何別人有神通、自己沒有神通等妄念,我想還是盡可能早點起座,不要繼續造業比較好。

  修法若不懂得這些道理,只是執著自己已經修了多長時間的法,實際上完全是一種自我欺騙。例如在座的弟子,平常無論早上幾點起床開始修法,只要打坐的時候是在打各種各樣的妄想,這樣的修行就已經沒有解脫功德。比如出家人可能想,今天在高原地方修行,過兩天回到漢地可能要接管一個寺院,我該如何接管?在家居士可能想,這兩天能來藏地特別不容易,回去以後該如何交代呢?這樣一來,雖說是在打坐,實際上就是在打妄想。我想類似這種事情在座下的時候可以去想,座上的時候還是盡可能護持正念,不要打妄念。

  總的來說,修法若摻雜于嗔恨心,所做一切善事不僅沒有功德,四十劫中不具備叁殊勝法的一切善行都會消失。所以修行時要時時提起正念。

  第二種惡緣是贊歎自己的功德。無論功德大小,只要見到他人就贊歎自己的功德,就是摧毀善行的第二種惡緣。當然,贊歎自己的功德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有些是直說,有些是繞著彎說,但只要站在傲慢心的立場之中,在另一個人面前誇耀自己的功德,就是摧毀善行功德的第二種惡緣。

  第叁個惡緣是對所修之法生起後悔心。對一個真正對法生起信心而想要成辦解脫者而言,生起後悔心不太可能。這裏主要針對其他一些因緣,比如修法時間長短、供養數量多少等,只要産生後悔心,也是一個惡緣。

  第四大惡緣是摻雜貪嗔癡煩惱。在修的過程中,無論是摻雜貪嗔癡還是嫉妒、傲慢等叁毒或五毒煩惱,當時的修行已經沒有絲毫之利益。

  總之,令善根不被外緣摧毀,爲清淨之正行,也就是我們剛剛所說的,遇緣不壞之善根,叫殊勝正行無緣。這些都要銘記于心,非常重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