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十三)摧毁正行善根之恶缘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十三)摧毁正行善根之恶缘

  【总之,以方便摄持之善根——殊胜加行发心,应如上述调整发心。】

  正如我们前面所讲述般,发心非常重要,要时时反观自己的发心。但是否修行前做过一次发心,正行之中就不再需要发心了呢?当然不是。清净正行做到圆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的心看不见、摸不着,不会随顺自己的意愿,让它不散乱它就不散乱,让它不昏沉它就不昏沉,这是不现实的。即便短时间可以做到清净,但是很快又会飘散,所以时时反观自己的发心非常重要。

  【遇缘不坏之善根——殊胜正行无缘】

  这是讲解正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令善根不被恶缘摧毁。如果修行过程中内心掺杂于烦恼,这样的修法就会摧毁自己的善根。总的来说,摧毁善根的违缘有四种。

  第一种是掺杂嗔心。无论修学的正行是口中念诵还是身体勤作任何善法,一旦期间掺杂嗔心,你所做的这件善事以及四十劫当中不具备三殊胜法的一切善根都已消失。即便看上去是在修法,实际上这种修法已经没有功德了。

  当然,对于凡夫而言,想要完全断绝嗔心恐怕还很难做到,尤其很多时候,座上的心态取决于座下的行为。比如对一个性格很冲动的人而言,座下无论是对待金刚道友还是其他人,不是自己的言行令他人起烦恼就是自己见到他人的言行而心生烦恼,这些烦恼可能不会即刻停止,会在座上继续困扰自己的内心。因此,修行期间无意识当中就会起现嗔恨心。一旦产生嗔心,即便当时是在闭关修顿超,修法也只剩一个形式而已,并不具有解脱之功德。因此应时时反观自己的修法是否具有掺杂嗔恨心的过失。

  曾有一位居士问我,座上为什么会反复纠结于一些微不足道的世间小事呢?比如前一天刚刚把电费水费都交了,座上的时候就会忍不住想,这次交了多少,是多了还是少了,下次什么时间交费等等。当然,对凡夫而言,无意当中产生这样的显现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的心还很不听话,虽然我们希望它能静下来,但有时却很难做到。这时候要记住,在修学正行的过程中,提起正念很重要。因为一旦有了正念,在起现妄念的第一时间就能知道,契同着善巧运用,相信你的妄念就会自地消失。若不配同方便,即便前期身要七支坐法、语要排除九节佛风以及眼神等看起来都做得很好,但自己的心已经完全在另一个世界中飘荡,这样的修法对于解脱没有丝毫之利益。若平常打坐期间,有这种心念者,或者为了打发时间,甚至有些虽没有掺杂嗔心,但是内心会起现为何别人有神通、自己没有神通等妄念,我想还是尽可能早点起座,不要继续造业比较好。

  修法若不懂得这些道理,只是执著自己已经修了多长时间的法,实际上完全是一种自我欺骗。例如在座的弟子,平常无论早上几点起床开始修法,只要打坐的时候是在打各种各样的妄想,这样的修行就已经没有解脱功德。比如出家人可能想,今天在高原地方修行,过两天回到汉地可能要接管一个寺院,我该如何接管?在家居士可能想,这两天能来藏地特别不容易,回去以后该如何交代呢?这样一来,虽说是在打坐,实际上就是在打妄想。我想类似这种事情在座下的时候可以去想,座上的时候还是尽可能护持正念,不要打妄念。

  总的来说,修法若掺杂于嗔恨心,所做一切善事不仅没有功德,四十劫中不具备三殊胜法的一切善行都会消失。所以修行时要时时提起正念。

  第二种恶缘是赞叹自己的功德。无论功德大小,只要见到他人就赞叹自己的功德,就是摧毁善行的第二种恶缘。当然,赞叹自己的功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些是直说,有些是绕着弯说,但只要站在傲慢心的立场之中,在另一个人面前夸耀自己的功德,就是摧毁善行功德的第二种恶缘。

  第三个恶缘是对所修之法生起后悔心。对一个真正对法生起信心而想要成办解脱者而言,生起后悔心不太可能。这里主要针对其他一些因缘,比如修法时间长短、供养数量多少等,只要产生后悔心,也是一个恶缘。

  第四大恶缘是掺杂贪嗔痴烦恼。在修的过程中,无论是掺杂贪嗔痴还是嫉妒、傲慢等三毒或五毒烦恼,当时的修行已经没有丝毫之利益。

  总之,令善根不被外缘摧毁,为清净之正行,也就是我们刚刚所说的,遇缘不坏之善根,叫殊胜正行无缘。这些都要铭记于心,非常重要。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