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儀軌解釋·火施(達真堪布)▪P2

  ..續本文上一頁自觀爲觀音菩薩。若是不念這個儀軌也行,把自己觀想爲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大慈大悲,以此加持力去做布施。自己現在雖然發不出大慈大悲,但是可以隨喜觀音菩薩的大慈大悲,去做布施,去度化有緣衆生。

  

   “舍

  自身刹那叁摩地,空性之中蓮月墊”

  

  這是自觀爲四臂觀音。能這樣觀想是最好的了,最起碼也是無上瑜伽以上的境界。無上瑜伽以下,比如事部和行部都是前觀,在自己的前上方或是在頭頂上方觀聖尊。顯宗裏也有這樣觀的,但是少,主要是密宗裏這樣觀想,但這種境界沒有達到自觀。到瑜伽部的時候,剛開始自己和本尊是分開的,中間自己和佛本尊是一體的,最後也是分開的。瑪哈瑜伽、阿努瑜伽和阿底瑜伽中,自己和本尊始終是一體的。自己本來就是觀音菩薩,這是自觀,所以境界比較高。

  

  “舍”:紅色的“舍”字是蓮花部尊衆的種子字。阿彌陀佛、觀音菩薩等都屬于蓮花部。這裏觀音菩薩的種子字也是紅色的“舍”字。無論是自觀還是前上方觀,首先要有這個種子字。諸法的本性是空性,若是在空性中要顯現出阿彌陀佛或是觀音菩薩,必須要通過種子字紅色的“舍”字。因爲這個緣起,紅色的“舍”字放在首位,儀軌的開頭。

  

  “自身刹那叁摩地”:“自身”就是自己的身體,“刹那”就是瞬時間,“叁摩地”就是指禅定。這種禅定力特別強,一瞬間就能觀出來整個壇城及主尊,境界也是比較高的。它是沒有過程的,一下子就能觀出來。不是逐漸觀,先觀這個,再觀那個。

  

  “空性之中蓮月墊”:昨天講了叁種叁摩地,也就是叁種等持。這個“空性”是真如等持。爲什麼可以顯現?因爲是空性。無論是屬于涅槃的還是屬于輪回的,一切法的本性是空性。因爲都是空性、空的體相,所以這些顯現都可以有。

  

  這裏顯現的是白色的千瓣蓮花,蓮花上面是圓圓的月墊。爲什麼顯現千瓣蓮花?蓮花出于水,但是它不沾水。同樣,觀音菩薩顯現在衆生面前,但是他不屬于輪回。爲什麼是圓圓的月輪呢?它代表觀音菩薩的智慧、功德沒有絲毫的不圓滿,徹底圓滿了。

  

    “白蓮舍表已變成,大悲現主聖觀音。”

  

  “舍表”:蓮花上面有“舍”字的標志。月墊上又顯現了一朵很小的白蓮花。白蓮花上面有個紅色的“舍“字,“舍“字很小。

  

  然後蓮花和“舍”字同時變成了“大悲現主聖觀音”。爲什麼說“大悲現主”?他是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大悲的象征,也就是十方叁世一切諸佛大悲的顯現。“大悲”形成這樣一尊菩薩。

  

    “一面四臂身皎月,心間初手雙合掌。

  次下右持晶寶珠,左手持執白蓮柄。

  笑容睜眼鼻形高,深藍發髻上旋繞。”

  

  他是一面四臂,身色潔白明亮,猶如月亮。

  

  “一面”是指只有一張臉,“四臂”是指有四只手。“初手”是指第一雙手,合掌在心間。其他的儀軌裏是合十,還拿著如意寶,這裏沒有提到如意寶。“次下”指另外一雙手,右手拿著水晶寶珠,左手拿著白色的蓮花柄。面帶笑容睜眼看著,特別慈悲:“這些衆生怎麼這麼可憐……”頭上深藍色的發髻往上旋繞。

  

    “頂上部王無量光,自如明觀其心間。

  白蓮盛開六瓣中,瓣上舍字住六字。

  嗡瑪呢呗美吽舍”

  

  “頂上部王無量光”:四臂觀音的頭頂上方有無量光佛——阿彌陀佛。觀音菩薩把阿彌陀佛視爲部王,也可以說是部主,他們是蓮花部的尊衆。一般來說,在西方極樂世界,觀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眷屬,所以把阿彌陀佛視爲蓮花部的部主。我們將來成佛的時候,頭頂上也可以有自己的部主。有以本尊爲部主的,也有以上師爲部主的。

  

  “自如明觀其心間”:把自己觀想在四臂觀音的心間。

  

  “白蓮盛開六瓣中,瓣上舍字住六字。嗡瑪呢呗美吽舍”:心間綻放著白色的蓮花。蓮花共有六瓣,中間的花蕊上是紅色的種子字“舍”字,周圍六個花瓣上有“嗡瑪呢呗美吽舍”六個字。

  

  我們念觀音心咒的時候,有時候念“嗡瑪呢呗美吽”,有時候念“嗡瑪呢呗美吽舍”。有的人不明白,是不是顯宗念“嗡瑪呢呗美吽”,密宗念“嗡瑪呢呗美吽舍”?不是,有的儀軌帶種子字“舍”字,有的儀軌不帶種子字。這是儀軌上的區別,不是顯密宗的區別。我們所用的這個儀軌是伏藏的儀軌,咒語裏有“舍”字。

  

   “如是觀想身發光,諸現現空聖尊者。

  當緣聖王大悲尊,咒語發光大聲等。

  諸聲響空密咒聲,念空離生滅住邊”

  

  “如是觀想身發光”:自觀爲四臂觀音,周身發光。

  

  “諸現現空聖尊者”:“諸現”指清淨不清淨的一切顯現。“現空聖尊者”,即上面的聖尊也是現空雙運的。僅有顯現就不是空性的,僅有空性就沒有顯現。

  

  “當緣聖王大悲尊”:“當緣”指自己要這樣觀想。“聖王大悲尊”就是一切聖尊。“大悲尊”就是觀音菩薩,他是大慈大悲的象征,大慈大悲的形象。

  

  “咒語發光大聲等”:自己一發光,不僅是自己,一切這些清淨不清淨的顯現,都變成了觀音菩薩。一切聲音都變成了咒語“嗡瑪呢呗美吽舍”。這個時候就體現出密宗的高境界了。

  

  我們修法時,經常閉著眼睛,身邊稍微有一點點聲音就煩得不得了:“爲什麼不讓我觀想,爲什麼不讓我修行呢?”其實那個聲音就是觀音心咒,也是金剛薩埵心咒。一切音聲都是咒語,多好啊!再大的聲音也不怕。我在這邊打坐修行,他在那邊唱歌跳舞也沒事,也是觀音心咒,也是金剛薩埵心咒。一切觀爲清淨圓滿了,有什麼可煩的?“那我不用修行,不用打坐了?”不是不讓你打坐,現在是給你對境,這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他是來度你的,你爲什麼生氣?“你看,我現在在認真打坐,在認真觀修,他還在那邊晃來晃去,不知道在幹什麼!”心裏就生起怨恨了,然後憋不住就開始發火了:“哇!坐下來!”就完了。

  

  “諸聲響空密咒聲,念空離生滅住邊”:“念”是我們的念頭。若是去控製念頭,壓著念頭,怕念頭起來,怕有分別,這樣修能成就嗎?!越怕有分別越分別,越想控製越控製不了。不管是分別念,還是念頭,就像脫缰的野馬一樣,如果直接想抓它,根本抓不到,只能讓它自己停下來。爲什麼要再去增加煩惱,增加分別念呢?這不是火上澆油嗎?

  

  “念空”,這些念頭一經觀察,無論是善念還是惡念,無論是分別念還是不分別的心,都是空性的。“離生滅住邊”即遠離生滅諸變,不住生邊,不住滅邊,不住有邊,不住無邊,不住一切邊。所有的念頭都變成智慧;所有的顯現,這些色法、色相都是觀音菩薩;無論是人的聲音、其他樂器的聲音,還是自然界中的風聲水聲等等,一切聲音都是咒語。以心看心,這個時候沒有實實在在的能看所看的分別,這也叫空。這個時候沒有一個實有的,但是也是明明了了的狀態,這叫緣起。在緣起性空的狀態中安住,不用特意安住。其實這個時候,不安住也是安住,

  

    “入定密意離思言,如是觀想六字咒,

  勿失音調誦六字。”

  

  “入定”就是進入這樣一種狀態。這種狀態是“離思言”,是不可言、不可喻的,那是諸法究竟的實相,也是甚深的法義。把自己觀想爲四臂觀音,一切色相、音聲、念頭都是清淨的,在這樣的狀態中觀想六字咒,“嗡瑪呢呗美吽舍”,不要落掉六個字中的任何一個字,要完整地念誦。念的時候要保持那種狀態,提起那種正念。

  

  我們念的這些都是觀想的內容。念觀音心咒的時候,應該保持什麼樣的狀態,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念。保持這樣的狀態、這樣的念頭,然後再念觀音菩薩,這叫念觀音心咒。如果沒有進入這樣的狀態,沒有正確的發心和心態,心裏胡思亂想,全是貪嗔癡慢疑,口裏念“嗡瑪呢呗美吽舍”沒有用,這不叫念。念觀音心咒了,十萬遍念完了,四十萬遍念完了,但是起不到作用,都是假的。塑料做的人,看起來是人,但那是假的,起不到人的作用。同樣,你也在這裏修觀音,念觀音心咒,但是若是不具備前面講的那些心態、那些條件,都是假的,起不到作用。

  

  修觀音有功德,念觀音心咒一定能解決問題,但是大家都懷疑。“上師,怎麼辦?”“沒有事,一心念佛,一心祈禱吧!”“好!嗡瑪呢呗美吽舍,嗡瑪呢呗美吽舍……”念了一百遍,最多一千遍,又來電話了:“還是不行,怎麼辦啊?”那沒辦法。

  

  修儀軌、念觀音心咒的時候,念多少遍都行。因爲時間關系,我們念得少,只念七遍或二十一遍,其實念得越多越好。現在我們是唱著念誦,不這樣念也行。

  

  快要結束了,要收坐了,這時先要做供養,然後贊歎。

  

    “舍阿雅洛咯修日曼劄拉薩巴日瓦ra班匝阿崗巴當布貝都貝阿洛給甘德紐微德夏達所哈”

  

  “舍”是觀音菩薩的種子字。“阿雅洛咯修日”是觀音菩薩,“曼劄拉”是壇城的意思。“薩巴日瓦ra”是供養的意思。水、水、花、香、燈、塗、食子、樂器,將外供、內供、密供等一切供品供養給觀音菩薩以及壇城主尊。這是供養。

  

  然後是贊歎。剛才有那麼好的境界,有那麼大的成就了,做供養了,現在應該贊歎了。

  

    “舍

  一切諸佛大悲藏,一念即能除諸苦。

  一千零二尊作者,祈贊悲尊久視衆。”

  

  “一切諸佛大悲藏”:十方叁世一切佛。“十方”包括所有處,“叁世”包括所有時。“十方叁世”一切處、一切時中的佛、如來。“大悲藏”即一切佛的大悲藏,就是大悲心的伏藏。觀音菩薩是大悲心的伏藏,大悲心的寶藏。

  

  “一念即能除諸苦”:功德和利益多大啊!真的。大家若是能懂得珍惜,若是能認真學修,從現在起就不痛苦了。“一念即能除諸苦”,這是佛講的,這是無欺的真言。你是信佛的嗎?不是,因爲還是在懷疑。

  

  “我學佛能不能解決這些問題啊?我到山上來參加法…

《儀軌解釋·火施(達真堪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