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會,能不能祛除我這些艱難困苦啊?”也許很多人就以這種心態上山的,以這種心態信佛的。其實你這個心態是不正確的,但是沒有事。這裏說了“一念即能除諸苦”,你學佛了,你到山上參加法會了,心到位了,修行就到位了。若是心到位了,一切就OK了。“除諸苦”,一切痛苦立即能除掉。
“一千零二尊作者”:“一千零二尊”就是賢劫千佛。賢劫千佛都來自于觀音菩薩。若是沒有觀音菩薩的大慈大悲,賢劫千佛都不能顯現。其實可以說觀音菩薩是作者,也可以說大慈大悲是作者。以“賢劫千佛”做比喻,意指大慈大悲是一千零二尊以及所有佛尊的因。所有佛尊都是由它來製作的。你們想成佛嗎?若是想成佛,就要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才可以成佛。這是成佛的料,要做佛就要有大慈大悲的料。有這個料,才可以把你做成佛。
賢劫千佛都是觀音菩薩的化現,也可以說是大慈大悲的自現。“大悲藏”是指觀音菩薩,“除諸苦”也是指觀音菩薩,“一千零二尊作者”也是觀音菩薩。
“祈贊悲尊久視衆”:此處祈禱和贊歎的對境也是觀音菩薩。“久”指永恒,“衆”指衆生。觀音菩薩時時刻刻都不閉眼,雙目沒有閉上的時候。時時刻刻都這樣垂視著衆生,哪個衆生快樂了,哪個衆生痛苦了,哪個衆生投生善道了,哪個衆生墮落惡趣了,哪個衆生應該怎樣去度化,哪個衆生應該怎樣去護佑。
觀音菩薩無處不在,觀音菩薩的雙目無處不在。無論在大殿,還是在禅房;無論在山上,還是在家裏,觀音菩薩時時刻刻都在你身邊,他的雙目時時刻刻都在看著你。你稍微能做一點點善事,相續中稍微能生起一點點正見的時候,觀音菩薩就很高興,對著你笑一笑。你在那邊起煩惱、造惡業的時候,觀音菩薩就很失望,很難過地看著你。說一些花言巧語沒有用,你要這樣思維。觀音媽媽時時刻刻都在你身邊,看著你在幹什麼,你會怎麼樣。就像剛會走的一歲的孩子,父母親,尤其是母親的雙目是不會離開這個孩子的,她一定會看著他,時刻想去扶他。觀音菩薩也是一樣,她一直在我們身邊,也像母親一樣地看著我們。觀音菩薩時時刻刻都在關照著我們,時時刻刻都想扶我們,想救度我們,但是我們有點太淘氣了,也許難以被救度了。
念誦《四臂觀音修法儀軌》之後,如果不繼續做火施,就直接回向。若是繼續做火施,仍然是要把自己觀想爲四臂觀音,然後發慈悲心,以慈悲感召這些衆生。只有這樣,這些衆生才敢來,因爲是大慈大悲,普照一切處,普照一切衆生。然後開始做火施。
做火施時,念“嗡啊吽”、“嗡嘛呢呗美吽”是最關鍵的時候。“嗡啊吽”代表一切佛的身口意,“嗡”是淨,“啊”是增,“吽”是變。點食子是個緣起,主要是通過我們所念的咒語的力量,所打手印的力量,尤其是禅定的力量。
“嗡”是淨,即清淨,也是指空性。這個時候要有空性見解,不能有分別和執著,否則就達不到效果。有些人總想占點便宜,總想走點捷徑,不可能。
“啊”是增,即增長。我們所准備的供品盡虛空遍法界,哪裏都有。不需要到你家裏求,不是到你身邊來搶你手裏的碗,你想錯了。供品已經盡虛空遍法界了,哪裏都有了!那些鬼神惡魔到你家裏幹什麼啊?搶你手裏的碗幹什麼啊?不是這樣的。以後不要這樣想。這麼殊勝的法,這麼圓滿的法,不要以那種狹隘的心態、凡夫的心態念誦。
“吽”是變,盡虛空遍法界的東西都變成了他們所需求的東西,應有盡有。什麼叫虛空藏?整個虛空就是我們裝供品的容器了,這就是虛空藏。那麼大的容器、寶庫裏,什麼東西都有,天界的、人間的、其他道的……要什麼有什麼,想什麼有什麼。就這樣做布施、做供養,才是圓滿的,才叫境界!
若是你還分別,“他們能不能來啊,能不能拿啊,我的供養他能不能滿意啊?”若是以凡夫的心態念,沒有圓滿的時候。你以凡夫的心態念,你念什麼啊?修什麼啊?這叫修嗎?還是增加分別心嘛!還是增加妄念嘛!還是造業嘛!真的,不要以這種心態念。如意寶已經拿在你們手裏,卻連個饅頭都不如。饅頭還能吃,若你這樣念修,就只能造業了,有點太可惜了。
“嗡啊吽”最少念一百零八遍。念“嗡嘛呢呗美吽”的時候,自己是觀音菩薩,給衆生發大慈大悲心,要提起這樣的正念,要增加這些念頭。大慈大悲,拔除一切衆生痛苦,給予一切衆生安樂!這時要想衆生的痛苦,想輪回的過患,想解脫的利益。修行就要這樣修,要不斷增長、訓練和串習相續中的正念。
喝酒吸煙也是一種串習。剛開始喝不了酒,再喝再喝就能喝了,並且放不下了,沒有還不行。剛開始不習慣抽煙,今天抽可能挺難受,明天再抽也許就好一點了,再抽再抽……哦,最後就放不下了。
我們修行也需要這樣串習。在相續中串習善念,串習正念,給衆生發大慈大悲心。這樣才能感化衆生,也能化解怨恨。若能如理如法地去做,效果就不一樣了。你今天做,也許明天你身邊衆生的態度就轉變了,孩子開始聽話了,家人也開始有些想法了,不再像以前那樣了。一到單位,同事也高興了,自然跟你打招呼了,領導也不再罵人,也許還給你發獎勵了。相信嗎?若是相信,真的會這樣。火施最關鍵的要點就是這些。今天我們要全部詳細講沒有時間,所以給大家簡略地講了一下。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叁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衆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儀軌解釋·火施(達真堪布)》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