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会,能不能祛除我这些艰难困苦啊?”也许很多人就以这种心态上山的,以这种心态信佛的。其实你这个心态是不正确的,但是没有事。这里说了“一念即能除诸苦”,你学佛了,你到山上参加法会了,心到位了,修行就到位了。若是心到位了,一切就OK了。“除诸苦”,一切痛苦立即能除掉。
“一千零二尊作者”:“一千零二尊”就是贤劫千佛。贤劫千佛都来自于观音菩萨。若是没有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贤劫千佛都不能显现。其实可以说观音菩萨是作者,也可以说大慈大悲是作者。以“贤劫千佛”做比喻,意指大慈大悲是一千零二尊以及所有佛尊的因。所有佛尊都是由它来制作的。你们想成佛吗?若是想成佛,就要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才可以成佛。这是成佛的料,要做佛就要有大慈大悲的料。有这个料,才可以把你做成佛。
贤劫千佛都是观音菩萨的化现,也可以说是大慈大悲的自现。“大悲藏”是指观音菩萨,“除诸苦”也是指观音菩萨,“一千零二尊作者”也是观音菩萨。
“祈赞悲尊久视众”:此处祈祷和赞叹的对境也是观音菩萨。“久”指永恒,“众”指众生。观音菩萨时时刻刻都不闭眼,双目没有闭上的时候。时时刻刻都这样垂视着众生,哪个众生快乐了,哪个众生痛苦了,哪个众生投生善道了,哪个众生堕落恶趣了,哪个众生应该怎样去度化,哪个众生应该怎样去护佑。
观音菩萨无处不在,观音菩萨的双目无处不在。无论在大殿,还是在禅房;无论在山上,还是在家里,观音菩萨时时刻刻都在你身边,他的双目时时刻刻都在看着你。你稍微能做一点点善事,相续中稍微能生起一点点正见的时候,观音菩萨就很高兴,对着你笑一笑。你在那边起烦恼、造恶业的时候,观音菩萨就很失望,很难过地看着你。说一些花言巧语没有用,你要这样思维。观音妈妈时时刻刻都在你身边,看着你在干什么,你会怎么样。就像刚会走的一岁的孩子,父母亲,尤其是母亲的双目是不会离开这个孩子的,她一定会看着他,时刻想去扶他。观音菩萨也是一样,她一直在我们身边,也像母亲一样地看着我们。观音菩萨时时刻刻都在关照着我们,时时刻刻都想扶我们,想救度我们,但是我们有点太淘气了,也许难以被救度了。
念诵《四臂观音修法仪轨》之后,如果不继续做火施,就直接回向。若是继续做火施,仍然是要把自己观想为四臂观音,然后发慈悲心,以慈悲感召这些众生。只有这样,这些众生才敢来,因为是大慈大悲,普照一切处,普照一切众生。然后开始做火施。
做火施时,念“嗡啊吽”、“嗡嘛呢呗美吽”是最关键的时候。“嗡啊吽”代表一切佛的身口意,“嗡”是净,“啊”是增,“吽”是变。点食子是个缘起,主要是通过我们所念的咒语的力量,所打手印的力量,尤其是禅定的力量。
“嗡”是净,即清净,也是指空性。这个时候要有空性见解,不能有分别和执着,否则就达不到效果。有些人总想占点便宜,总想走点捷径,不可能。
“啊”是增,即增长。我们所准备的供品尽虚空遍法界,哪里都有。不需要到你家里求,不是到你身边来抢你手里的碗,你想错了。供品已经尽虚空遍法界了,哪里都有了!那些鬼神恶魔到你家里干什么啊?抢你手里的碗干什么啊?不是这样的。以后不要这样想。这么殊胜的法,这么圆满的法,不要以那种狭隘的心态、凡夫的心态念诵。
“吽”是变,尽虚空遍法界的东西都变成了他们所需求的东西,应有尽有。什么叫虚空藏?整个虚空就是我们装供品的容器了,这就是虚空藏。那么大的容器、宝库里,什么东西都有,天界的、人间的、其他道的……要什么有什么,想什么有什么。就这样做布施、做供养,才是圆满的,才叫境界!
若是你还分别,“他们能不能来啊,能不能拿啊,我的供养他能不能满意啊?”若是以凡夫的心态念,没有圆满的时候。你以凡夫的心态念,你念什么啊?修什么啊?这叫修吗?还是增加分别心嘛!还是增加妄念嘛!还是造业嘛!真的,不要以这种心态念。如意宝已经拿在你们手里,却连个馒头都不如。馒头还能吃,若你这样念修,就只能造业了,有点太可惜了。
“嗡啊吽”最少念一百零八遍。念“嗡嘛呢呗美吽”的时候,自己是观音菩萨,给众生发大慈大悲心,要提起这样的正念,要增加这些念头。大慈大悲,拔除一切众生痛苦,给予一切众生安乐!这时要想众生的痛苦,想轮回的过患,想解脱的利益。修行就要这样修,要不断增长、训练和串习相续中的正念。
喝酒吸烟也是一种串习。刚开始喝不了酒,再喝再喝就能喝了,并且放不下了,没有还不行。刚开始不习惯抽烟,今天抽可能挺难受,明天再抽也许就好一点了,再抽再抽……哦,最后就放不下了。
我们修行也需要这样串习。在相续中串习善念,串习正念,给众生发大慈大悲心。这样才能感化众生,也能化解怨恨。若能如理如法地去做,效果就不一样了。你今天做,也许明天你身边众生的态度就转变了,孩子开始听话了,家人也开始有些想法了,不再像以前那样了。一到单位,同事也高兴了,自然跟你打招呼了,领导也不再骂人,也许还给你发奖励了。相信吗?若是相信,真的会这样。火施最关键的要点就是这些。今天我们要全部详细讲没有时间,所以给大家简略地讲了一下。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仪轨解释·火施(达真堪布)》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