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自观为观音菩萨。若是不念这个仪轨也行,把自己观想为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大慈大悲,以此加持力去做布施。自己现在虽然发不出大慈大悲,但是可以随喜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去做布施,去度化有缘众生。
“舍
自身刹那三摩地,空性之中莲月垫”
这是自观为四臂观音。能这样观想是最好的了,最起码也是无上瑜伽以上的境界。无上瑜伽以下,比如事部和行部都是前观,在自己的前上方或是在头顶上方观圣尊。显宗里也有这样观的,但是少,主要是密宗里这样观想,但这种境界没有达到自观。到瑜伽部的时候,刚开始自己和本尊是分开的,中间自己和佛本尊是一体的,最后也是分开的。玛哈瑜伽、阿努瑜伽和阿底瑜伽中,自己和本尊始终是一体的。自己本来就是观音菩萨,这是自观,所以境界比较高。
“舍”:红色的“舍”字是莲花部尊众的种子字。阿弥陀佛、观音菩萨等都属于莲花部。这里观音菩萨的种子字也是红色的“舍”字。无论是自观还是前上方观,首先要有这个种子字。诸法的本性是空性,若是在空性中要显现出阿弥陀佛或是观音菩萨,必须要通过种子字红色的“舍”字。因为这个缘起,红色的“舍”字放在首位,仪轨的开头。
“自身刹那三摩地”:“自身”就是自己的身体,“刹那”就是瞬时间,“三摩地”就是指禅定。这种禅定力特别强,一瞬间就能观出来整个坛城及主尊,境界也是比较高的。它是没有过程的,一下子就能观出来。不是逐渐观,先观这个,再观那个。
“空性之中莲月垫”:昨天讲了三种三摩地,也就是三种等持。这个“空性”是真如等持。为什么可以显现?因为是空性。无论是属于涅槃的还是属于轮回的,一切法的本性是空性。因为都是空性、空的体相,所以这些显现都可以有。
这里显现的是白色的千瓣莲花,莲花上面是圆圆的月垫。为什么显现千瓣莲花?莲花出于水,但是它不沾水。同样,观音菩萨显现在众生面前,但是他不属于轮回。为什么是圆圆的月轮呢?它代表观音菩萨的智慧、功德没有丝毫的不圆满,彻底圆满了。
“白莲舍表已变成,大悲现主圣观音。”
“舍表”:莲花上面有“舍”字的标志。月垫上又显现了一朵很小的白莲花。白莲花上面有个红色的“舍“字,“舍“字很小。
然后莲花和“舍”字同时变成了“大悲现主圣观音”。为什么说“大悲现主”?他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大悲的象征,也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大悲的显现。“大悲”形成这样一尊菩萨。
“一面四臂身皎月,心间初手双合掌。
次下右持晶宝珠,左手持执白莲柄。
笑容睁眼鼻形高,深蓝发髻上旋绕。”
他是一面四臂,身色洁白明亮,犹如月亮。
“一面”是指只有一张脸,“四臂”是指有四只手。“初手”是指第一双手,合掌在心间。其他的仪轨里是合十,还拿着如意宝,这里没有提到如意宝。“次下”指另外一双手,右手拿着水晶宝珠,左手拿着白色的莲花柄。面带笑容睁眼看着,特别慈悲:“这些众生怎么这么可怜……”头上深蓝色的发髻往上旋绕。
“顶上部王无量光,自如明观其心间。
白莲盛开六瓣中,瓣上舍字住六字。
嗡玛呢呗美吽舍”
“顶上部王无量光”:四臂观音的头顶上方有无量光佛——阿弥陀佛。观音菩萨把阿弥陀佛视为部王,也可以说是部主,他们是莲花部的尊众。一般来说,在西方极乐世界,观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眷属,所以把阿弥陀佛视为莲花部的部主。我们将来成佛的时候,头顶上也可以有自己的部主。有以本尊为部主的,也有以上师为部主的。
“自如明观其心间”:把自己观想在四臂观音的心间。
“白莲盛开六瓣中,瓣上舍字住六字。嗡玛呢呗美吽舍”:心间绽放着白色的莲花。莲花共有六瓣,中间的花蕊上是红色的种子字“舍”字,周围六个花瓣上有“嗡玛呢呗美吽舍”六个字。
我们念观音心咒的时候,有时候念“嗡玛呢呗美吽”,有时候念“嗡玛呢呗美吽舍”。有的人不明白,是不是显宗念“嗡玛呢呗美吽”,密宗念“嗡玛呢呗美吽舍”?不是,有的仪轨带种子字“舍”字,有的仪轨不带种子字。这是仪轨上的区别,不是显密宗的区别。我们所用的这个仪轨是伏藏的仪轨,咒语里有“舍”字。
“如是观想身发光,诸现现空圣尊者。
当缘圣王大悲尊,咒语发光大声等。
诸声响空密咒声,念空离生灭住边”
“如是观想身发光”:自观为四臂观音,周身发光。
“诸现现空圣尊者”:“诸现”指清净不清净的一切显现。“现空圣尊者”,即上面的圣尊也是现空双运的。仅有显现就不是空性的,仅有空性就没有显现。
“当缘圣王大悲尊”:“当缘”指自己要这样观想。“圣王大悲尊”就是一切圣尊。“大悲尊”就是观音菩萨,他是大慈大悲的象征,大慈大悲的形象。
“咒语发光大声等”:自己一发光,不仅是自己,一切这些清净不清净的显现,都变成了观音菩萨。一切声音都变成了咒语“嗡玛呢呗美吽舍”。这个时候就体现出密宗的高境界了。
我们修法时,经常闭着眼睛,身边稍微有一点点声音就烦得不得了:“为什么不让我观想,为什么不让我修行呢?”其实那个声音就是观音心咒,也是金刚萨埵心咒。一切音声都是咒语,多好啊!再大的声音也不怕。我在这边打坐修行,他在那边唱歌跳舞也没事,也是观音心咒,也是金刚萨埵心咒。一切观为清净圆满了,有什么可烦的?“那我不用修行,不用打坐了?”不是不让你打坐,现在是给你对境,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他是来度你的,你为什么生气?“你看,我现在在认真打坐,在认真观修,他还在那边晃来晃去,不知道在干什么!”心里就生起怨恨了,然后憋不住就开始发火了:“哇!坐下来!”就完了。
“诸声响空密咒声,念空离生灭住边”:“念”是我们的念头。若是去控制念头,压着念头,怕念头起来,怕有分别,这样修能成就吗?!越怕有分别越分别,越想控制越控制不了。不管是分别念,还是念头,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如果直接想抓它,根本抓不到,只能让它自己停下来。为什么要再去增加烦恼,增加分别念呢?这不是火上浇油吗?
“念空”,这些念头一经观察,无论是善念还是恶念,无论是分别念还是不分别的心,都是空性的。“离生灭住边”即远离生灭诸变,不住生边,不住灭边,不住有边,不住无边,不住一切边。所有的念头都变成智慧;所有的显现,这些色法、色相都是观音菩萨;无论是人的声音、其他乐器的声音,还是自然界中的风声水声等等,一切声音都是咒语。以心看心,这个时候没有实实在在的能看所看的分别,这也叫空。这个时候没有一个实有的,但是也是明明了了的状态,这叫缘起。在缘起性空的状态中安住,不用特意安住。其实这个时候,不安住也是安住,
“入定密意离思言,如是观想六字咒,
勿失音调诵六字。”
“入定”就是进入这样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离思言”,是不可言、不可喻的,那是诸法究竟的实相,也是甚深的法义。把自己观想为四臂观音,一切色相、音声、念头都是清净的,在这样的状态中观想六字咒,“嗡玛呢呗美吽舍”,不要落掉六个字中的任何一个字,要完整地念诵。念的时候要保持那种状态,提起那种正念。
我们念的这些都是观想的内容。念观音心咒的时候,应该保持什么样的状态,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念。保持这样的状态、这样的念头,然后再念观音菩萨,这叫念观音心咒。如果没有进入这样的状态,没有正确的发心和心态,心里胡思乱想,全是贪嗔痴慢疑,口里念“嗡玛呢呗美吽舍”没有用,这不叫念。念观音心咒了,十万遍念完了,四十万遍念完了,但是起不到作用,都是假的。塑料做的人,看起来是人,但那是假的,起不到人的作用。同样,你也在这里修观音,念观音心咒,但是若是不具备前面讲的那些心态、那些条件,都是假的,起不到作用。
修观音有功德,念观音心咒一定能解决问题,但是大家都怀疑。“上师,怎么办?”“没有事,一心念佛,一心祈祷吧!”“好!嗡玛呢呗美吽舍,嗡玛呢呗美吽舍……”念了一百遍,最多一千遍,又来电话了:“还是不行,怎么办啊?”那没办法。
修仪轨、念观音心咒的时候,念多少遍都行。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念得少,只念七遍或二十一遍,其实念得越多越好。现在我们是唱着念诵,不这样念也行。
快要结束了,要收坐了,这时先要做供养,然后赞叹。
“舍阿雅洛咯修日曼札拉萨巴日瓦ra班匝阿岗巴当布贝都贝阿洛给甘德纽微德夏达所哈”
“舍”是观音菩萨的种子字。“阿雅洛咯修日”是观音菩萨,“曼札拉”是坛城的意思。“萨巴日瓦ra”是供养的意思。水、水、花、香、灯、涂、食子、乐器,将外供、内供、密供等一切供品供养给观音菩萨以及坛城主尊。这是供养。
然后是赞叹。刚才有那么好的境界,有那么大的成就了,做供养了,现在应该赞叹了。
“舍
一切诸佛大悲藏,一念即能除诸苦。
一千零二尊作者,祈赞悲尊久视众。”
“一切诸佛大悲藏”:十方三世一切佛。“十方”包括所有处,“三世”包括所有时。“十方三世”一切处、一切时中的佛、如来。“大悲藏”即一切佛的大悲藏,就是大悲心的伏藏。观音菩萨是大悲心的伏藏,大悲心的宝藏。
“一念即能除诸苦”:功德和利益多大啊!真的。大家若是能懂得珍惜,若是能认真学修,从现在起就不痛苦了。“一念即能除诸苦”,这是佛讲的,这是无欺的真言。你是信佛的吗?不是,因为还是在怀疑。
“我学佛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啊?我到山上来参加法…
《仪轨解释·火施(达真堪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