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軌解釋·供燈香水
達真堪布講授
爲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爲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萬盞法會快要開始了。法會期間,我們主要是供燈,還有供水、花、香等八供。水、水、花、香、燈、塗香、食子、樂器,這叫八供。
無論是供燈、供香還是供水的時候,只有以正確的方式去做,才有功德。今年我們編了供燈、供香、供水的儀軌。大家跋山涉水到這裏也不容易,在這裏做任何的功德,都要盡量如理如法。
供燈的時候,首先念叁遍《金剛七句祈禱文》,迎請諸佛菩薩。
蓮花生大師曾經講過:念叁遍《金剛七句祈禱文》就能迎請到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一塵中有塵數刹,一一刹有難思佛”,其實佛菩薩是無處不在的,那麼爲什麼還要迎請呢?自己若是有這樣的境界,念《金剛七句祈禱文》叁遍的時候,要提起這樣一個正念,要安住于這樣一個境界當中,這是很重要的。我們經常講二谛,勝義谛和世俗谛。勝義谛主要是佛菩薩的境界,它是超越的。世俗谛是我們自己的境界,就是凡夫的境界。若是站在佛菩薩的境界裏,佛菩薩是無處不在的,哪裏都有。自己念叁遍《金剛七句祈禱文》的時候,若能夠提起這樣的正念,能夠安住于這樣的境界當中,就可以了。如果沒有這麼高的境界,那這個時候也可以迎請。佛菩薩在哪裏?佛菩薩在清淨的刹土裏。我們可以通過念叁遍《金剛七句祈禱文》迎請。大家要相信,佛菩薩是慈悲的,若是我們自己有虔誠的心,佛菩薩一定能到來。
念叁遍《金剛七句祈禱文》的時候,十方叁世一切諸佛都迎請到了,安住于我們所供養的場所裏面,作爲供養的對境。
然後是皈依和發心。
修任何法首先都是要皈依,發心。我們供燈時也是如此。
剛才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都迎請到了,然後在他們面前做皈依。以佛爲究竟的導師,以法爲究竟的道路,以僧爲究竟的道友,這叁種決心叫皈依。皈依的時候要得到戒體。什麼叫戒體?這叁種決心叫戒體。在諸佛面前皈依,皈依的時候,要下這叁種決心。
以佛爲究竟的導師。我們是要解脫,要成佛的,解脫成佛的方法只有佛有。我們把佛作爲究竟的導師,佛就能引導我們,讓我們解脫,讓我們成佛。
以法爲究竟的道路。我們要解脫,要成佛,要到達彼岸,就要修持正法。
以僧爲究竟的道友,就是把僧作爲榜樣。僧是在解脫成佛的道路上已經不退轉的。他們是一定能到達彼岸的。把他視爲究竟的道友、修行道路上的伴侶,也是我們的榜樣。若是跟著他們一起學修,我們也能順利地到達彼岸。僧爲究竟的道友,這個決心叫皈依僧。
首先要下決心,若是不下這個決心,就沒有這個動力了。
皈依也就是踏進佛門,有因皈依和果皈依。自己下決心,一定要達到佛法僧叁寶的境界,要具有這些功德,這叫果皈依。皈依有皈依的偈頌,念皈依偈頌的時候,心裏就要這樣下決心。
然後是發心,發菩提心。
皈依是踏進佛門。我們已經下決心了,以佛爲究竟的導師,以法爲究竟的道路,以僧爲究竟的道友。佛講了很多法,佛法有大乘、小乘,有顯宗、密宗。此處自己要進行選擇,是大乘還是小乘?我們要選擇大乘,爲什麼呢?我們是要成佛的。要成佛,就要修大乘佛法,就要進入大乘妙道。若要進入大乘妙道,首先就要發菩提心。菩提心是大乘一切修法的基礎。此處所講的菩提心是世俗谛的菩提心,主要指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我們今天供燈、供水、供香、修法,做這些善事,做這些功德是爲了什麼?是爲了成佛。成佛是爲了什麼?就是爲了度化衆生。就要發這樣一個心。什麼叫大乘佛法?最終爲衆生的,那都是大乘佛法。願菩提心,就是爲了度化衆生成佛的決心;行菩提心,就是爲了成佛修持這些善法的決心。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都屬于是世俗谛的菩提心。就要保持這樣的發心。
然後,下面是《供養儀軌》。
修《供養儀軌》的時候,主要是念《普賢雲供咒》。通過《普賢雲供咒》的力量,令我們所供養的東西——燈、香、花等等這些供品淨、增、變。淨,即變得清淨;增,即盡虛空遍法界;變,即變成佛菩薩所需要、所喜歡的供品。《普賢雲供咒》的加持力、功德力非常大。這個供養儀軌裏也有迎請,安住。通過念供養儀軌,加持供品。
供燈的時候,就開始念《供燈發願文》。
這是麥彭仁波切的意藏法。我們念《供燈發願文》的時候,也分兩個境界,前面四句講的也是勝義谛的境界,佛菩薩的境界。
如紮嘎美朗微瑪煤得,(覺力普照無滅此燃燈,)
仁珍慶博斑馬炯涅確,(供養大成持明蓮花生,)
如比嘎巧森金瑪理巴,(覺性遍滿無余諸有情,)
如冬去給洋司卓瓦學。(覺空法身界中願解脫。)
“覺力普照無滅此燃燈”:“覺”是覺性,“力”是覺性的智能,就是本能,也就是覺性這樣一個作用。這個覺性是不生不滅的,遍布于整個法界。我們現在點燃的這盞燈,是覺性之燈,也是智慧之燈。這個燈也是覺性的幻化和遊舞,不離覺性。
“供養大成持明蓮花生”:此處所講的蓮花生大士,也是我們的覺性。
“覺性遍滿無余諸有情”:這個覺性遍滿無余諸有情。“有情”指衆生。一切衆生都有覺性。這裏講的也是覺性。
“覺空法身界中願解脫”:這裏講的也是覺性。覺性和空性不二的法身界,願在此當中獲得解脫。
我們點燃的燈也是覺性之燈。供養的對境——蓮花生大士也是我們的覺性。衆生都具有覺性。現在我們發願,當我們點燃此覺性之燈時,能令衆生都醒悟,並在自己的覺性當中獲得解脫。
當初在五臺山我們發心供燈也是。衆生不是煩惱就是痛苦,這是因爲什麼呢?就是因爲沒有智慧。若是有智慧,就不會痛苦和煩惱了。若是沒有智慧,即使有再大的權力、再多的財富,也一樣會煩惱,一樣會痛苦的。我們煩惱痛苦的原因是什麼?不是因爲沒有錢,不是因爲沒有權力,而是因爲沒有智慧。若是有智慧,有錢也快樂,沒有錢也快樂,有權力也快樂,沒有權力也快樂,都是一樣的。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我們在那裏發心供燈,燈是代表智慧,我們點燈就相當于點智慧。當時發心的時候也是這樣發心的,我們點燈就是點燃每一個衆生心中的智慧,本具的覺性。一切衆生都具有覺性,只是現在沒有醒悟而已;一切衆生都有本具的功德,只是沒有顯現而已。通過我們發心、點燈這樣一個緣起,讓衆生醒悟,讓衆生具有智慧。若是有智慧了,就行了。
大家信佛、學佛,是沒有錯的。佛法裏講的就是智慧。讓你尋找智慧,讓你開啓智慧,讓你顯現本具的智慧。所謂的佛就是覺,就是智慧的意思。覺悟也好,智慧也好,這都是佛的含義。要成佛就要有智慧,就要覺悟。
我們供燈的時候,就要發這樣的一個心。我們供燈不是爲了治病,不是爲了發財。你開啓智慧了,那病自然就好了,福報也自然就有了,都是自自然然的。火點上了,灰自然就有了。
所以大家這樣發心:點燈的時候,你點的不是一盞油燈,而是覺性之燈,是每一個衆生心裏的智慧之燈,點燃了衆生本來具有的覺性。自己若是真正能夠發出這樣一個心,真正能夠保持這樣一個狀態,保持這樣一個境界,你自己也就當下解脫了。這也是自己讓自己解脫,讓自己圓滿的最殊勝的方法。
也許很多人想,“我爲什麼不能爲自己點一盞燈啊?我的智慧、福報也不夠啊。我應該先爲自己點一盞,然後開啓自己的智慧,增長自己的福報。”盡管你現在智慧不夠,福報不夠,但若是你這樣自私自利地去點燈,以這樣狹隘的心態去點燈,沒有功德。你的心量永遠打不開。爲衆生其實也是解脫自己的一種方法。這個境界比較高。我們現在很多人沒有這麼高的境界,但是我們也可以保持相似的境界。若是這樣去供,也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和力量。
下面是世俗谛的、我們凡夫境界裏供燈的一種方法。
虛空邊際浩瀚刹土中,稀有佛法僧寶及所依,
一切積累資糧勝福田,彼等無余現量慧眼前,
敬奉明顯燃燈此供養,我及無量普天諸有情,
無明愚癡黑暗皆消除,願見遍知光明大智慧。
“虛空邊際浩瀚刹土中”:“刹土”就是佛所在的地方,佛的刹土。其實這個清淨的刹土也是盡虛空、遍法界的,哪裏都有。我們求生淨土,其實淨土就在眼前,就在當下。就如這裏講的,整個虛空遍滿了佛的刹土,到處都是淨土。
“稀有佛法僧寶及所依”:這麼多的無邊無際的刹土當中,也有稀有的佛法僧叁寶,以及叁寶的所依,比如佛像、佛塔、經文。經文代表佛的語,佛塔代表佛的意,佛像代表佛的身。世上有很多的如意寶,佛法僧才是真正的如意寶。我們靠佛、法、僧叁寶,能夠獲得暫時或究竟的一切利益,所以是無價之寶,無上的如意寶。
“一切積累資糧勝福田”:一切積累資糧的殊勝的福田。
“彼等無余現量慧眼前”:顯現在佛菩薩、上師叁寶面前。
“敬奉明顯燃燈此供養”:盡虛空遍法界的這些刹土當中,有無量無邊的佛菩薩、上師善知識。我們供養的這盞燈——智慧之燈,在每一位佛菩薩、每一位上師善知識面前都有無數盞,不是一盞、一千盞,也不是一萬盞,而是無量無邊!這裏也有普賢雲供。
向佛菩薩、上師善知識供養明燈,供養智慧之燈了,供養之後,我們要祈禱,要發願。
“我及無量普天諸有情”:我及無量普天這些有情衆生。
“無明愚癡黑暗皆消除”:願通過我們供燈的這樣的善根、功德的力量,遣除我等一切衆生心靈上的無明愚癡。
“願見遍知光明大智…
《儀軌解釋·供燈香水(達真堪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