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燈之光十 四聖谛▪P12

  ..續本文上一頁>

  業的果報,可分爲叁種或四種。

  第一是現報:也就是即生造業,即生成熟的果報。但這並不意味著此生承受果報以後,就不再需要承受果報,而是從現世開始,直至下一世,再下一世,都要承受該果報,這往往是非常嚴重的罪業或極大善根的果報。比如,供養或傷害剛剛從修慈悲心、修四無量心的禅定中出定的人,其罪業和善業就是現報。此處所說的慈悲心與四無量心,是在四禅基礎上的標准四無量心。從這種四無量心的禅定當中剛出定的人,是非常嚴厲的對境。另外還有很多其他的類似果報,都屬于現世報。

  第二是生報:這一生當中不會受報,也不是第叁世、第四世或之後受報,而是下一世再投生的時候,一定會受的果報。五無間罪就屬于生報。

  第叁是後報:此生與下世不會受報,是第叁世或以後需要承受的果報。

  第四是不定報,下一章節將作介紹。

  (四)果報成熟的條件

  在以下六個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無論是做善事,還是造惡業,果報一定會成熟。

  1、強烈的動機。比如,殺生的時候,有強烈的嗔恨心;偷盜的時候,有強烈的貪心等等。造業的過程,都是故意而爲,就會完成第一個條件。

  如果在造殺、盜、淫、妄等罪業與布施、持戒等善業的時候,沒有那麼強烈的動機,只是在無記的狀態當中無意間完成了,果報就不一定會成熟。

  2、完成所做業。比如,殺生的時候,不僅僅是想殺和准備殺,而是確實結束了對方的生命;偷盜的時候,也不是想偷和說要偷,而是偷到手了。只要完成了任何罪業或善業,就會完成第二個條件。

  3、不後悔。如果殺盜淫妄都做了,卻一點都不後悔,就會完成第叁個條件。

  4、隨喜心。比如,殺生後不但不後悔,反而高興萬分、洋洋得意,就會完成第四個條件。

  5、沒有對治。比如,殺生後從來沒有後悔,也不去忏悔,就會完成第五個條件。

  6、有漏之業本身,就有成熟報應的能力,所以第六個條件也具備了。

  只要具備上述六個條件,就一定會成熟上述的前叁種果報。

  如果不具備六個條件,那就是上述的第四種果報,雖然造了業,卻不一定有果報,這稱爲不定報。什麼不定呢?首先是時間不定,第二是成熟的方式不定,第叁是不一定有果報。

  如果不想有果報,就要設法盡量消除其中的條件。只要其中一兩個條件不具備,果報就不會成熟。《大乘阿毗達摩》裏面講得非常清楚:任何罪業只要做過忏悔,即使沒有全部清淨,也不一定會有果報,所以,後悔、忏悔是非常重要的。

  雖然皈依能夠清淨罪業,菩提心就更不用說了,但五加行中還是有專門的忏悔修法——金剛薩垛修法,就是因爲忏悔實在太重要了。

  (五)果報成熟的時間

  有些對因果持懷疑態度的人經常說:有些人一生罪業累累,卻一輩子都很健康、有錢、有權、工作順利、幸福美滿;有些人很善良,信佛、學佛,經常行善,卻身體不健康、工作不順利、身世坎坷、命運多舛,所以因果不成立。這都是對因果缺乏了解的結果。我們都知道,種莊稼求收成,都需要等待。有些農作物只需要等幾十天,有些需要好幾個月才能成熟,有些水果的成熟,又需要等待好幾年。既然莊稼的成熟都有早晚,因果的成熟也是如此。

  打個比方,假如一個農民把家裏的大多數糧食拿來播種了,在莊稼還沒有成熟之前,他已經彈盡糧絕,面臨著餓肚子的境況。這時候,有些愚蠢的人也會說,你種了這麼多莊稼,爲什麼還沒有糧食吃呢?又有一個農民前一年獲得了豐收,雖然今年一點地都不種,卻依然倉廪豐實。這時候,又有愚蠢的人過來問,你今年根本就沒有種地,爲什麼有這麼多的糧食可以吃呢?道理都是一樣的啊!

  即使有神通的人,也有過這樣的懷疑。《梵網經》當中講過,有些外道有神通的人通過觀察發現,此生一直行善的人,死後卻投生到了惡趣,所以認爲因果不成立。外道的神通雖然超出了普通人,卻仍然不夠深廣,只能知道輪回當中的一個片段,無法了解更長遠的因果關系,更何況普通人。即使是阿羅漢,都無法了知最長遠的因果,更何況外道。這都不能說明什麼問題,更不能推翻因果學說。

  “欲問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今生幸不幸福,是由過去的業來決定的;今天的罪業與善業,又決定著來世的幸福和痛苦。殺生、偷盜的人這一生過得好,只能說明他前世做了一些好事,積累了一些資糧,但他現在做的壞事,一定會在來世成熟。同理,善良的人過得不好,也是前世惡業成熟的結果。今天所行之善,也必定會讓他在來世獲得幸福。從時間的角度來講,果報成熟規律就是這樣的。

  佛教在任何問題上都講邏輯,而且這些邏輯都非常嚴密,加之因果本身非常複雜,想用簡單的邏輯去推翻因果,是根本不可能的。

  (六)果報成熟的方式

  果報成熟,有四種報應:

  1、異熟果。比如,殺生的異熟果,就是墮地獄受痛苦。

  2、等流果。也即感受相同的痛苦。比如,殺生墮地獄者在地獄的痛苦受完之後,如果再次投生爲人,也會一輩子感受壽命短促、體弱多病等痛苦,這就是等流果。

  3、增上果。增上果一般不會成熟在身體上,而是成熟在環境上。比如,殺生的人,就會投生到災害頻發的地方。環境也跟業力有關,哪怕在同一個地球,非洲、中東、北美等地方的環境有著天壤之別,有些地方有點像阿修羅的環境,有些地方又有點像餓鬼的環境,這就是增上果的作用。

  4、士用果。也即果報自身會不斷地增長。

  總的來說,果報主要是前叁種。

  爲什麼一個因有叁種不同的果呢?

  比如,殺生的時候,殺生的人已經給所殺的生命帶來了很大的痛苦,墮地獄是天經地義的,所以要成熟異熟果。同時,本來衆生可以活很長時間,因爲被殺,而使這個衆生縮短了壽命。冤有頭、債有主,殺生者來世壽命短促也是公平合理的。做什麼樣的事情就受什麼樣的果報,這在任何世界都無可爭辯。再者,在殺死衆生的時候,不但給所殺衆生帶來了痛苦,縮短了對方的生命,同時還摧毀了對方的生命尊嚴,殺生者來世投生到惡劣的環境中,也是理所應當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任何一個業,都會感召這叁種果,這是與外在的自然規律完全一致的。

  (七)共業和不共業

  共業。比如,地球上的七十億人口共同所造的業,就形成了地球這個人類共同的環境。具有共業的衆生一般會生活在同一個地方、同一個區域,共同的業會形成並改變他們的環境。

  不共業。雖然七十億人共處一個地球,但每個人的身體、貧富、壽命等等又都不一樣,這都是不共業所産生的結果。

  比如,一個人因殺生而墮入地獄,那地獄的環境,地獄衆生自己的身體、壽命與所受痛苦,都來自于殺生,否則也不會感受到地獄當中的一切。殺生的共同罪業,創建了一個地獄世界。

  除了地獄以外,六道輪回都是如此。有些人自作聰明地認爲,地獄是不存在的,因爲在宇宙當中沒有發現地獄。依靠先進的哈勃望遠鏡,沒有看到地獄;在地球的下面,也沒有找到地獄,所以地獄是一種神話,而不是確切的事實。這都是不了解佛法的信口開河。作爲佛教徒,我們一定要聞思,佛學裏面有很多深奧的智慧,學了以後會很有幫助。念“阿彌陀佛”當然非常好,但如果光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夠了,其它什麼都不需要,佛就只會講《佛說阿彌陀佛經》、《無量壽經》等幾部淨土經典,不可能有叁轉*輪了,這說明,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有必要的。

  另外,修禅定也非常好,但只修禅定而不聞思,就成了當年摩诃衍的擁趸了。摩诃衍認爲,善惡取舍是下等根機的修法,不思善、不思惡,才是真正的解脫。只要有念頭,就會把我們束縛在輪回當中。如果沒有念頭,就解脫了,所以不要思考,一切都放下,這樣就可以解脫。這種觀點聽起來很有道理,佛經、大圓滿都是這樣講的,但在沒有證悟之前,不修出離心、菩提心,也不聞思不學中觀,只是心靜下來,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頂多算是普通的禅定,這樣的禅定外道也修,有可能跟解脫根本沒有關系。所以,在修任何修法之前,通過聞思明白道理十分有必要。

  佛教在創立至今的兩千五百多年以來,與古今中外的無數宗教、哲學、科學發生過多角度的碰撞,卻不但沒有被打擊、被推翻,或有什麼真正的漏洞被發現、被揭穿,佛陀所講的空性、如幻如夢等理論反而越來越得到證實與承認。舉一反叁,我們完全可以間接地證明因果的存在,又怎麼能信口雌黃地否認因果呢?

  稍稍注意一下就會發現,哪怕在我們身邊,都時常會出現一些現世報的例子。很多人會說這是巧合,是“迷信”。當然,我們不排斥有巧合的可能,但我們又憑什麼說這是巧合不是因果呢?如果否定不了因果,就沒資格說這是巧合和迷信,這些觀點都是缺乏根據的,但大家卻習慣于人雲亦雲,自己沒有什麼邏輯,卻對任何神奇現象一概不認。

  其實,如果全人類都相信因果輪回,不但不會有什麼損失,而且會過得更和平、更幸福,家庭一定會更和睦。因果是全宇宙中最公正的法律,地獄是全宇宙中最殘酷的監獄,這都是有道理的。

  真正所謂的地獄,並不是在地下,也不是在宇宙的哪一個角落,而是像做夢一樣在衆生的心中。比如,夢者夢到…

《慧燈之光十 四聖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