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燈之光十 因果學說與現代文明社會▪P2

  ..續本文上一頁欲望或嗔恨心等煩惱的無聊之語。

  意識所造的罪過,就是貪心、嗔心、邪見。

  貪心:不是平時我們所說的貪欲、欲望,而是想通過搶、偷、欺騙等不正當手段,把別人的東西據爲己有的想法。至于貪吃、貪睡等等,屬于普通人的習氣,沒有傷害到別人,所以還算不上是罪過。

  嗔心:看到某個生命的時候,不但心裏發火,而且想去打、罵、殺,就屬于嗔。

  邪見:故意曲解真理,胡亂解釋,欺騙他人,就屬于癡。

  以上十種罪,會給其他人帶來痛苦,會讓其他人受到傷害,所以佛教稱爲十不善。與十不善相對立,就是十善。

  (二)因果——最平等、公正的法律

  因果與世間法律不同的是:只有犯罪行爲被人發現了,犯罪人被抓到了,罪犯才會受到世間法律的懲罰。如果一輩子都沒被人發現,法律就不會起到懲罰的作用了。但因果卻不是這樣,無論是被抓到也好,沒有抓到也罷;有人發現也好,沒人發現也罷,只要做了事情,能量就已經儲存到藏識當中,將來一定會有相應的果報。還有就是,世間法律所管轄的範圍,只是語言和行爲,基本上涉及不到精神世界。而善惡因果,卻與精神有著密切的聯系。

  同時,因爲因果是自然法則,所以不會偏向于人類或任何一個生命群體。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都只能遵守因果法則,無一例外。所以,因果是最公正、最公平的,所有生命共同的法律。

  從釋迦牟尼佛創建因果學說直到今天,經曆了兩千五百多年的漫長歲月。其間,很多的觀念、規定、法律、傳統、習俗,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以上十種罪過,仍然是大家公認的禁戒。不會有任何人認爲,殺人、偷盜、搶劫、拆散別人家庭,讓別人的家庭成員承受莫大痛苦不是罪過。其他語言與意識所造的罪業也是一樣,相信再過一萬年之後,這些觀念仍然不會更改,這些都是與信仰無關的原則性問題。

  同樣,十善業的規定,也與世間人的衡量標准完全一致,沒有什麼神秘玄乎的內容。比如,與殺生相對的,是拯救生命,在海嘯、地震的時候去救人等等;與不與取的剝奪別人財産相對的,是扶貧、救助、濟困,其他以此類推,這些都是公認的善事。無論人們是否有信仰,都會支持理解。

  佛教的戒律,都符合世間道德標准,很容易讓世間人接受。而有些宗教的戒律,世間人就不一定願意接受。比如,猶太教規定,從星期五日落(Erev shabbat)到星期六日落(motsaei shabbat)的二十四小時當中,不允許用任何現代化、機械化的東西,包括手機、電器等設備,不允許談工作、談生意等等,這就有點勉爲其難了。

  另外,佛教曆來主張遵守戒律:發誓不殺生、不偷盜,不破壞別人的家庭等等。這樣可以在犯錯誤之前,起到預防的作用。

  (叁)信因果,得幸福

  如果想遠離痛苦,首先就不能做壞事。因果關系,真的是一種蝴蝶效應。現實生活當中一件根本不起眼的事情,或許會導致將來在肉體或精神上的巨大打擊。

  人人都不願意面對痛苦,卻在不知不覺之間,造作了痛苦的因,而使自己不得不面臨痛苦。不了解佛教的人,會說命運不可改造,但佛告訴我們,盡量回避、遠離負能量,多創造正能量,就能遠離痛苦,獲得幸福。這一切,與任何神靈、造物主都沒有關系,都掌控在每個生命自己的手裏。

  “凡夫畏果,菩薩畏因”,也即是說,聖人是怕因不怕果,所以處處謹小慎微;而普通人卻怕果不怕因,做任何事情都不考慮後果。一旦遇到痛苦,就想盡一切辦法去逃避,可種子已經播下,因緣已經齊全了,又怎能妄想果實不成熟呢?自然規律原本如此啊!

  既然已經形成了果,就要以開放的心態去面對它,逃避是沒有用的。佛教有很多面對痛苦,化解負面情緒的方法。有了這些方法,就能及時調整情緒,不至于讓人走到絕望崩潰的邊緣。這樣也就不會發生在大街上摔死嬰兒,或者在車裏掐死嬰兒等慘絕人寰的事情了。

  如今的科技這麼發達,物質這麼豐富,我們理應成爲最幸運的人。但事實上卻有很多人的內心非常空虛、非常痛苦。倫理道德標准已經下滑到沒有底線的程度,地溝油、毒奶粉等有毒食品橫行于世。

  很多企業上至老板下至員工,個個都壓力很大,白天脾氣暴躁,夜晚不是煩躁、失眠,就是噩夢不斷。很多人都感受不到關愛,孤獨症、焦慮症、抑郁症大行其道。

  所有問題的出發點與源頭不在外面,而是在我們的內心當中。外在的法律法規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根。如果能有一些因果觀念,如果能接受一些佛教理念,如果能從內心建立起新的價值觀念、價值體系,哪怕這些負面現象不能完全杜絕,但一定會有所減少。

  很多佛教徒會說,這些理論我都懂,但在具體面臨問題的時候,卻經不起誘惑,仍然會犯錯誤,那怎麼辦?這都是因爲沒有接受過心理訓練,用佛教的語言來講,就是沒有修行的表現。

  如果一個人做到了相信因果,並經過一定的心靈修煉,就可以在消除自身煩惱的同時,影響更多的人,更多的家庭,乃至整個社會。

  叁、釋疑

  (一)爲什麼某人一輩子殺盜淫妄做壞事,卻還是健康、富有、幸福呢?

  這個疑問其實前面已經回答了。就像有些蔬菜十天、半個月就長出來了;而稻米、豌豆之類的糧食,卻要等四五個月才成熟;而水果的結果期,至少是一兩年一樣。因果的成熟,也有四種不同的時間。

  如果造作了罪過,即使叁五年沒有發現什麼報應,也不表明因果不存在。現在的健康、富有,是過去世救命、放生、布施、扶貧等善業的福報,與今生所做罪業沒有關系。

  同樣,一輩子行善,卻工作不順、身體不好、兒女不孝順,也可以用上述道理來解釋。

  (二)有些人爲了健康、發財,而去做一些善事,卻爲什麼一直沒有見效呢?

  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來自于兩個因素:一個叫近因,另一個叫遠因。

  近因,也即眼前的客觀因素;遠因,則是過去世積累的福報。近因相同,遠因不同,也會産生不同的結果。

  比如,同一個父母的兒女,哪怕是雙胞胎,接受了同樣的教育,具有同樣的機會,但二者的命運卻迥然各異,身體、智力、性格、品行等等都完全不一樣。這就是近因相同,遠因不同的結果。

  爲了發財去做善事,是在積累一種看不見的遠因,但因爲過去世的遠因,與今生的近因,也即客觀條件的限製,也不一定立即就能看到果報。

  (叁)雖然佛教講因果,但也有一部分人認爲,命運是不能改變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該如何解釋?

  漢傳佛教中流傳很廣的《了凡四訓》,講的就是命運可以改變。佛教認爲,命運完全是可以改變的。雖然前世造善惡,後世一定會承受相應的果報,但前提條件,是中間沒有發生什麼意外。

  意外是什麼?就是造業的人通過其他方式去改變業力。比如,雖然造了罪,但若能盡力彌補、忏悔,果報就不一定會成熟。

  釋迦牟尼佛稱贊過兩種人:第一種人,是根本不造罪的人;第二種人,是雖然造了罪,卻懂得改正、忏悔的人。

  比如,過去殺了人,現在忏悔並去救人或挽救其他衆生的生命,就可以徹底彌補罪過,不再承受果報,就像衣服上的汙垢可以徹底清洗幹淨一樣。

  再比如,本來水稻的種子灑在水田當中,在溫度、空間、時間等條件完全具備的時候,稻芽一定會長出來。但如果遇到了一些外來的幹擾,稻芽就不一定會長出來了。

  佛告訴我們:命運掌握在每個人自己的手裏,而且完全可以改變。這種改變,不是通過討好佛陀來改變,而是通過善惡之業來改變。

  同樣,做了善事,按理說也會有好報。但如果在果報現前之前發生意外,就可能會影響乃至毀滅善的種子,將來也不一定有好報。所以,佛教一直強調,在每次行善完畢以後,一定要回向。

  回向的意思,就是分享。誠心實意地把善的能量給予、分享給所有的生命,願天下所有的衆生都能得到這個善根,暫時擁有健康的身體,幸福的日子,愉快的心情,最終早日成佛、解脫。從此以後,這個善根就不僅僅是自己一個人的,而是天下所有生命的。

  回向所起的作用,就像電腦保存文件。在回向之後,所有的善根都不會受到破壞,一定會成熟善果。

  命中注定的說法,最早起源于印度的古老宗教。他們認爲,人在這一生當中的所有奮鬥都是沒有用的,因爲你的痛苦或幸福都在上一世就已經決定了。

  但佛教認爲,所有的因緣法,都可以隨因緣而變化。哪怕是定業,也僅僅是指在沒有其他幹擾的情況下,業力的種子一定會發揮作用。並不是說任何力量都不能改變它,所以也不是命中注定、不可更改。

  釋迦牟尼佛有一句很出名的話:“吾爲汝說解脫法,解脫依己當精進。”我已經把解脫的方法、理論、原理、路途給你們講得很清楚,走不走、怎麼走、都只能靠自己。我不是萬能的,我無法讓你們解脫,只有精進修行才能解脫。

  雖然佛教有時候會說釋迦牟尼佛是全能、全知,但這僅僅是指釋迦牟尼佛可以教育、引導我們生起最高的智慧。無論如何,釋迦牟尼佛不能改變因果,不能改變我們的命運。如果釋迦牟尼佛是萬能的,那他不可能坐視衆生的無盡苦難而不管,世界上也絕對不會有這麼多的災難和痛苦。所以,改變命運,只有靠我們自己。

  佛教不但不會有失客觀地神話佛陀的能力,而且也非常開放。佛教講的內容,都經得起推敲、考驗與懷疑。佛教不主張盲目接受,而是鼓勵弟子要智信。

  釋迦牟尼佛曾給阿難尊者講述了一個人投胎的整個生命過程,之後一再告誡阿難:你不要因爲我是你的老師,也不要因爲我們的感情,就盲目地相信我,接受我的觀點。你要到安靜的地方,去自己思考,推理,看看我說的是不是真理。在深思熟慮、判斷驗定之後,再接受也不遲。

  如果能進一步去思考這些問題,也許會發現更多的真理,而且這些真理,都可以跟我們現實生活結合起來。面對一些重大決策的時候,或者是猶豫不決的時候,或許在佛的人生哲理當中,我們能找到一些答案。從此以後,我們的生活質量會越來越高,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有意義,我們也會更加懂得生命的價值。

  

《慧燈之光十 因果學說與現代文明社會》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