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應當凝神專注自己當下所作的事情。如果不能夠明白自己,時間就會在無形中浪費。在這幾年,我逐漸感受到,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財富,而是時間。時間如水流逝,一刻也不得停歇。它流動、不永恒,因而格外珍貴。但是,我們往往又會在各種場合浪費各種時間。所以,在我們的人生中,所謂不成功也就是把最珍貴的東西浪費掉,那就是時間。如果我們的精神和毅力不能夠堅持到最後,我們就會成爲芸芸衆生,一生碌碌營求而無所了悟。我們爲什麼有那麼多不幸、苦惱、憂慮、擔心?就是因爲不知道我是誰,更不明白自己能做什麼,在懵懂與無知中蹉跎一生,甚至臨終之時也不會明白自己一生的所爲。許多人終其一生,渾渾噩噩,就是因爲他不去思考自己是誰。這樣的人沒有過去、沒有現在,更沒有未來。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時時思考。
每個人都想形成自己的人生規劃,有目標去奮鬥,然而如果你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你怎麼會知道自己要什麼?該往哪裏去呢?國外的許多商業經理會注目于理解別人,然後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位置。這與《孫子兵法》所談到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內涵是一致的。如果敵人比你強大,你怎樣去保存自己的實力呢?如果你有自己的優勢,又該怎樣去戰勝敵人呢?這都以了解自己、了解敵人爲基礎。如果在市場中,我們對于別人所做的事情一頭霧水,那麼縱然你現在獲得財富,這財富也不會是持久的。因爲這個世界一直在變,市場在變,當一切如水流動,而你閉門造車出門合轍,一味地固守自己陳舊的理念,那麼終會被淘汰。
如果你是企業的掌舵人,我建議你去看看世博會。爲什麼呢?因爲你必須了解世界未來科技的發展。正如我在《2050年》一書中所看到的,人類的科技將在未來發生不可預估的變化,而你必須對未來的發展大勢有所思考。
了解自我、了解他人、了解世界,最終仍然還是要注目于“奉獻”。嘗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爲了他人積極奉獻自己的人生。
我有一個朋友的孩子在上海讀書,原本身體很弱,幾乎要休學。我告訴他說,你在學校裏,要想辦法當上學生會主席,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身邊的人。在兩年的時間內,他果然當上了主席,不但自己的身體好了起來,而且成爲了他們學校最優秀的學生之一。奉獻的力量是巨大的,被需要的力量也是巨大的。當你是爲了別人而活的時候,當有許多人需要你時,你的人生才真正地具有了價值。不要以爲幫助別人就會失去了自己的時間,失去了許多尋找快樂的機會,實際上,當你幫助別人時,受益最多的便是你自己,最快樂的也是你自己。
所以我今天一再與大家分享關于奉獻的箴言:“當你幫助別人,得到他想要的;你也必將得到一切你想要的。”
二、使命,締造成功
接下來,我要與大家分享今天的第二句話:“一個有使命感的生命,是人類最偉大的作品。”這句話出自于法國文藝複興時期的思想家蒙田。讓我們一起把這句話念誦兩遍。
如果一個人活著,他有目標,有願景,有偉大的使命感,那麼他的一生必然是輝煌的。周恩來總理講過:“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便是偉大的使命感。當我們做企業時,如果能夠想到我的企業實際上是整個社會的一粒螺絲釘;那麼你還會爲了工人的流失而感到苦惱嗎?還會爲了利潤的淡薄而憂慮嗎?還會爲了自己暫時的所得而沾沾自喜嗎?想必是不會的。
你應當要想到自己的存在是整個社會運轉的一個點,是全局中的一粒棋。你應當要有這樣的胸懷、氣度、感知,應當要有這樣的使命感。什麼是“使命”呢?你應當要想到,所謂使命,是要將自己的命都“使”掉。這樣所産生的力量才是無窮的。
日本的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最近出版了《活法》一書,他27歲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名京瓷Kyocera),52歲創辦第二電電(原名DDI,現名KDDI,目前在日本爲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訊公司),這兩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進入世界500強。他堅持以下幾個理念:厚德、正念、利他與堅持。他建議領導者的選拔標准是德要高于才,也就是居人上者,人格第一,勇氣第二,能力第叁。如果大家希望自己在未來的人生能按自己的願望活著,能達到自己理想的狀態,就請時刻記住稻盛和夫的這幾個字吧。
各位看過《康熙大帝》嗎?他剛登基時,曾經將他所要完成的宏願寫下來,日日參看,最後在他身上形成了巨大的能量,終于完成了自己的心願。我今天所說的話,大家可能在無數的場合聽到過很多次,但爲什麼許多人至今還在原地踏步、沒能産生力量呢?
今天我引用稻盛和夫的話,並非是要賣弄學問,而是因爲這些話真正觸動我的心靈,于是我記錄下來,日日參省與踐行它。在稻盛和夫看來,管理企業無疑是簡單的,僅僅就是小時候母親對我們說做人要有德行,用德行去管理你的企業,盡量地利益他人、奉獻自己,然後即是堅持、堅持、再堅持。
我們學習了許多的理論,但是如果沒有切身的實踐,一切的理論都只是空談。
正如同我國古代《中庸》一書中所提到的“學問思辨行”,從學習到實踐的過程不就是如此的簡單嗎?管理企業的過程不也是如此嗎?學習他人,追問其成功的要旨,思考它的精髓,辨識它、理解它、消化它,最終化爲自己的實踐。聽上去非常的簡單。但是爲什麼許多人就是做不到呢?其實,最關鍵的就是——行動。很多時候,都不是“不能”,而是“不爲”罷了。怎樣區別“不能”與“不爲”呢?正像老子告訴我們的:“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 “不能。”是誠不能也。爲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爲也, 非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所以我們要把自己的行動與自己的使命結合起來,以使命爲綱領,將自己所懂得的道理付諸于行動。只要使命確定了,就應該按照使命,堅持做下去。
我以前在普陀山佛學院教書時,一個年長的老師父圓寂以後,人們一起描述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最後發現,他所做的事情,歸結起來,可能只有四到五件。這時候我深有感觸,我想,人生那麼短暫,我的一生不一定能做那麼多事情,可能一生只是完成一件事,人生就不算白走一遭。
現在有許多企業,今天做超市,明天做房産,後天做美容,什麼賺錢就去做什麼,結果呢?往往一事無成。
因此,我想告訴各位,一個有使命感的生命,他的人生理想是清晰的,他的人生信仰是堅定的,他不會隨波逐流,無端地改變自己的心志。
叁、快樂人生的座右銘
最後,我想說解十六個字:“打開心量,放下自我,活在當下,奉獻真愛。”這是我自己的座右銘,與在座各位分享。這幾年來,我們在複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電信、中國銀行、王老吉、華立集團、奧康集團講過許多課,這就是我這個特別的出家人所一直做的事情。今天在這裏講課,也是因爲我對一些問題有自己的感受,而“獨樂樂不如衆樂樂”,所以我願意與大家一同分享。
而這十六個字就是我自己對自己的總結,也是我未來修煉還要繼續努力的方向。
先說“打開心量”。當我們的心量很狹小時,即使今天出現了一件很小的事,我們也爲爲之難過、爲之憂愁、爲之起恨。就是因爲你不斷地放大今天所發生的事情,以至于覺得這事情無限大,無限重要,結果度日如年。而正確的做法呢?我們應當不斷地把今天所發生的事情縮小。試想,如果你的一生可以活八十歲,那麼今天所發生的事情在你的一生中又算得了什麼呢?簡直是不值一提的。那麼爲什麼我們要不斷地放大它,因爲一件事,而不再去想過去,不再去想未來呢?爲什麼我們要爲了一件事而與自己的親人、至交發火呢?不就是因爲人生的心量不夠開闊嗎?所以,我希望大家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把自己的心量修得如同“虛空”一般開闊,那麼你的人生必是快樂的、輝煌的。
再說“放下自我”。認爲什麼不快樂呢?就是因爲我們總是考慮自己的利益和得失。當我們總是在考慮自己時,許多的行爲就會受到限製。正如同是將被關在鬥室之中蒼蠅,它飛不出四圍的牆壁,因而打亂了自己的步伐,它不再能夠尋找到生命的縫隙。而人呢,如果不放下自我,也就是給自己設置了很厚重的心牆,讓自己處處受限。我們應當記住,幫助別人、利益他人,得到最多的會是你自己。反之,一味著眼于一己私利,結果往往是適得其反的。今天在座的各位,如果大家都能夠力所能及地幫助周圍的人,你周圍的人將會喜歡與你相處,最後反而可能成爲他們的領袖,未來的人生更可能達到理想的狀態。所以,盡量用真愛去幫助別人,不要把自己的“利”字看得太重。
第叁句“活在當下”。正如今天大家前來聽課,如果你今天來到這裏聽課,心卻不在這裏,你就會感到十分痛苦,沒有一點收獲。你會一味地抱怨、一味地排斥,認爲一切都是味同嚼蠟。當下是人生中最特殊的時刻,當你攬鏡自照,當下的自己永遠比下一刻的自己要年輕、要美麗,這就是當下的奇迹、時間的奇迹。它是過去與未來的轉折,你要明白從哪裏來,要明白到到哪裏去,更重要的是明白你在哪裏。從前我們在企業講課,會要求企業的員工每五個人分爲一組,每組推選出組長。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看到,有的員工在積極地爭取,而有的則抱胸坐在一旁,一語不發。作爲領導者應該明白,那些不能夠積極融入當下的人,他們在做事的積極性上必不會很強,你交給他十分,他可能只會完成叁分。活在當下,這是對于生活態度的基本考量。在人生的道路上,學會激發自己的能量,是十分重要的。
最後,就是“奉獻真愛”。我們要把自己的陽光、能量、包容、真愛不斷地奉獻出去,奉獻的越多,人生就越輝煌。自不待言,這就是人生的至理。我一直堅持這樣做,所以能夠在叁年之內完成四千萬的工程。之所以能被邀請到各個企業、大學去進行分享,也是因爲我們的這一理念得到了認同。我們的禅修班也因爲這種理念,倍受歡迎。
今天的分享很簡單,但是我認爲,有緣一面就足夠了,無論是今天所說的任何一句話,甚至兩個字,如果能夠堅持運用到生活當中,相信你的生活就會有很大的改變。但是記得時時審問自己:我做了多少?生活中要有改變不是靠別人,就是依靠自己。如果你們真的認同我的觀點,你們就請從身邊做起,今晚離席時,請把身邊的垃圾都帶走。
謝謝大家。
《快樂人生法則叁種:奉獻 使命 心量》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