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就应当凝神专注自己当下所作的事情。如果不能够明白自己,时间就会在无形中浪费。在这几年,我逐渐感受到,人生最重要的不是财富,而是时间。时间如水流逝,一刻也不得停歇。它流动、不永恒,因而格外珍贵。但是,我们往往又会在各种场合浪费各种时间。所以,在我们的人生中,所谓不成功也就是把最珍贵的东西浪费掉,那就是时间。如果我们的精神和毅力不能够坚持到最后,我们就会成为芸芸众生,一生碌碌营求而无所了悟。我们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幸、苦恼、忧虑、担心?就是因为不知道我是谁,更不明白自己能做什么,在懵懂与无知中蹉跎一生,甚至临终之时也不会明白自己一生的所为。许多人终其一生,浑浑噩噩,就是因为他不去思考自己是谁。这样的人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更没有未来。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时时思考。
每个人都想形成自己的人生规划,有目标去奋斗,然而如果你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你怎么会知道自己要什么?该往哪里去呢?国外的许多商业经理会注目于理解别人,然后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位置。这与《孙子兵法》所谈到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内涵是一致的。如果敌人比你强大,你怎样去保存自己的实力呢?如果你有自己的优势,又该怎样去战胜敌人呢?这都以了解自己、了解敌人为基础。如果在市场中,我们对于别人所做的事情一头雾水,那么纵然你现在获得财富,这财富也不会是持久的。因为这个世界一直在变,市场在变,当一切如水流动,而你闭门造车出门合辙,一味地固守自己陈旧的理念,那么终会被淘汰。
如果你是企业的掌舵人,我建议你去看看世博会。为什么呢?因为你必须了解世界未来科技的发展。正如我在《2050年》一书中所看到的,人类的科技将在未来发生不可预估的变化,而你必须对未来的发展大势有所思考。
了解自我、了解他人、了解世界,最终仍然还是要注目于“奉献”。尝试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为了他人积极奉献自己的人生。
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在上海读书,原本身体很弱,几乎要休学。我告诉他说,你在学校里,要想办法当上学生会主席,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身边的人。在两年的时间内,他果然当上了主席,不但自己的身体好了起来,而且成为了他们学校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奉献的力量是巨大的,被需要的力量也是巨大的。当你是为了别人而活的时候,当有许多人需要你时,你的人生才真正地具有了价值。不要以为帮助别人就会失去了自己的时间,失去了许多寻找快乐的机会,实际上,当你帮助别人时,受益最多的便是你自己,最快乐的也是你自己。
所以我今天一再与大家分享关于奉献的箴言:“当你帮助别人,得到他想要的;你也必将得到一切你想要的。”
二、使命,缔造成功
接下来,我要与大家分享今天的第二句话:“一个有使命感的生命,是人类最伟大的作品。”这句话出自于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蒙田。让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念诵两遍。
如果一个人活着,他有目标,有愿景,有伟大的使命感,那么他的一生必然是辉煌的。周恩来总理讲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便是伟大的使命感。当我们做企业时,如果能够想到我的企业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的一粒螺丝钉;那么你还会为了工人的流失而感到苦恼吗?还会为了利润的淡薄而忧虑吗?还会为了自己暂时的所得而沾沾自喜吗?想必是不会的。
你应当要想到自己的存在是整个社会运转的一个点,是全局中的一粒棋。你应当要有这样的胸怀、气度、感知,应当要有这样的使命感。什么是“使命”呢?你应当要想到,所谓使命,是要将自己的命都“使”掉。这样所产生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日本的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最近出版了《活法》一书,他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52岁创办第二电电(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他坚持以下几个理念:厚德、正念、利他与坚持。他建议领导者的选拔标准是德要高于才,也就是居人上者,人格第一,勇气第二,能力第三。如果大家希望自己在未来的人生能按自己的愿望活着,能达到自己理想的状态,就请时刻记住稻盛和夫的这几个字吧。
各位看过《康熙大帝》吗?他刚登基时,曾经将他所要完成的宏愿写下来,日日参看,最后在他身上形成了巨大的能量,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我今天所说的话,大家可能在无数的场合听到过很多次,但为什么许多人至今还在原地踏步、没能产生力量呢?
今天我引用稻盛和夫的话,并非是要卖弄学问,而是因为这些话真正触动我的心灵,于是我记录下来,日日参省与践行它。在稻盛和夫看来,管理企业无疑是简单的,仅仅就是小时候母亲对我们说做人要有德行,用德行去管理你的企业,尽量地利益他人、奉献自己,然后即是坚持、坚持、再坚持。
我们学习了许多的理论,但是如果没有切身的实践,一切的理论都只是空谈。
正如同我国古代《中庸》一书中所提到的“学问思辨行”,从学习到实践的过程不就是如此的简单吗?管理企业的过程不也是如此吗?学习他人,追问其成功的要旨,思考它的精髓,辨识它、理解它、消化它,最终化为自己的实践。听上去非常的简单。但是为什么许多人就是做不到呢?其实,最关键的就是——行动。很多时候,都不是“不能”,而是“不为”罢了。怎样区别“不能”与“不为”呢?正像老子告诉我们的:“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 “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 非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所以我们要把自己的行动与自己的使命结合起来,以使命为纲领,将自己所懂得的道理付诸于行动。只要使命确定了,就应该按照使命,坚持做下去。
我以前在普陀山佛学院教书时,一个年长的老师父圆寂以后,人们一起描述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最后发现,他所做的事情,归结起来,可能只有四到五件。这时候我深有感触,我想,人生那么短暂,我的一生不一定能做那么多事情,可能一生只是完成一件事,人生就不算白走一遭。
现在有许多企业,今天做超市,明天做房产,后天做美容,什么赚钱就去做什么,结果呢?往往一事无成。
因此,我想告诉各位,一个有使命感的生命,他的人生理想是清晰的,他的人生信仰是坚定的,他不会随波逐流,无端地改变自己的心志。
三、快乐人生的座右铭
最后,我想说解十六个字:“打开心量,放下自我,活在当下,奉献真爱。”这是我自己的座右铭,与在座各位分享。这几年来,我们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电信、中国银行、王老吉、华立集团、奥康集团讲过许多课,这就是我这个特别的出家人所一直做的事情。今天在这里讲课,也是因为我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感受,而“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所以我愿意与大家一同分享。
而这十六个字就是我自己对自己的总结,也是我未来修炼还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先说“打开心量”。当我们的心量很狭小时,即使今天出现了一件很小的事,我们也为为之难过、为之忧愁、为之起恨。就是因为你不断地放大今天所发生的事情,以至于觉得这事情无限大,无限重要,结果度日如年。而正确的做法呢?我们应当不断地把今天所发生的事情缩小。试想,如果你的一生可以活八十岁,那么今天所发生的事情在你的一生中又算得了什么呢?简直是不值一提的。那么为什么我们要不断地放大它,因为一件事,而不再去想过去,不再去想未来呢?为什么我们要为了一件事而与自己的亲人、至交发火呢?不就是因为人生的心量不够开阔吗?所以,我希望大家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把自己的心量修得如同“虚空”一般开阔,那么你的人生必是快乐的、辉煌的。
再说“放下自我”。认为什么不快乐呢?就是因为我们总是考虑自己的利益和得失。当我们总是在考虑自己时,许多的行为就会受到限制。正如同是将被关在斗室之中苍蝇,它飞不出四围的墙壁,因而打乱了自己的步伐,它不再能够寻找到生命的缝隙。而人呢,如果不放下自我,也就是给自己设置了很厚重的心墙,让自己处处受限。我们应当记住,帮助别人、利益他人,得到最多的会是你自己。反之,一味着眼于一己私利,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的。今天在座的各位,如果大家都能够力所能及地帮助周围的人,你周围的人将会喜欢与你相处,最后反而可能成为他们的领袖,未来的人生更可能达到理想的状态。所以,尽量用真爱去帮助别人,不要把自己的“利”字看得太重。
第三句“活在当下”。正如今天大家前来听课,如果你今天来到这里听课,心却不在这里,你就会感到十分痛苦,没有一点收获。你会一味地抱怨、一味地排斥,认为一切都是味同嚼蜡。当下是人生中最特殊的时刻,当你揽镜自照,当下的自己永远比下一刻的自己要年轻、要美丽,这就是当下的奇迹、时间的奇迹。它是过去与未来的转折,你要明白从哪里来,要明白到到哪里去,更重要的是明白你在哪里。从前我们在企业讲课,会要求企业的员工每五个人分为一组,每组推选出组长。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看到,有的员工在积极地争取,而有的则抱胸坐在一旁,一语不发。作为领导者应该明白,那些不能够积极融入当下的人,他们在做事的积极性上必不会很强,你交给他十分,他可能只会完成三分。活在当下,这是对于生活态度的基本考量。在人生的道路上,学会激发自己的能量,是十分重要的。
最后,就是“奉献真爱”。我们要把自己的阳光、能量、包容、真爱不断地奉献出去,奉献的越多,人生就越辉煌。自不待言,这就是人生的至理。我一直坚持这样做,所以能够在三年之内完成四千万的工程。之所以能被邀请到各个企业、大学去进行分享,也是因为我们的这一理念得到了认同。我们的禅修班也因为这种理念,倍受欢迎。
今天的分享很简单,但是我认为,有缘一面就足够了,无论是今天所说的任何一句话,甚至两个字,如果能够坚持运用到生活当中,相信你的生活就会有很大的改变。但是记得时时审问自己:我做了多少?生活中要有改变不是靠别人,就是依靠自己。如果你们真的认同我的观点,你们就请从身边做起,今晚离席时,请把身边的垃圾都带走。
谢谢大家。
《快乐人生法则三种:奉献 使命 心量》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