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了解人生,了解自己

  了解人生,了解自己

  賢崇法師講課,石瑩同學整理

  記得在一次分享課上,我問大家,怎麼樣才能將自己的心變得柔軟,大家的回答有很多,比如忍耐、愛心、包容、奉獻、利他、大度、安息、放松、放下、不計得失、讓自己開心、關愛他人……大家的回答都很好。心如何才能真正的柔軟呢?把心打開,因爲打開的心才能感受到燦爛、和諧、自在的生活。可在很多人的生活中,處處充斥著拘謹、約束和不寬容,那樣的生活一定不是快樂的。

  其實,要想生活快樂只有從自己做起。你的心有障礙,不能打開,任何人都幫不了你。這就說明,心之柔軟,關鍵在于自己。

  當別人從你眼中看到的是真誠、接納、喜悅時,你的眼神就是柔軟的。當你講出口的話不是赤裸裸的、僵硬的時,你的話語也是柔軟的。當你的身體語言是自在、從容和灑脫的時候,你就是柔軟的。這些都代表著你的心是柔軟的,因爲我們的心可以由外在的一切展現出來。身體上的點點滴滴告訴了別人和自己,你的心已經柔軟了。

  《故道白雲》中寫道佛陀走在路上時,他的神情是慈和、自在、超脫的,有幸目睹其風采之人全都爲之震撼和感動了。這就是柔軟的心帶來的力量。有時候,話語代替不了神情舉止的力量。真正的感動源自無聲,你的一千言遠不及佛陀的一個眼神。佛陀能做到,正是因爲其心早已甯靜和柔軟。沒有憎恨、沒有敵對、沒有排斥,在他的神情和舉止中只有超然的安甯。

  大家可能已經了解了禅修,禅修就是通過不斷地自我反思和轉化,讓我們身心靈達到柔和的狀態。當你的身心真的達到了柔和,你會發現一切都將變得美好。與客戶的交流、跟團隊的協作、和上司的相處、以及同家人朋友的聯系,你都能自然的做到最好。

  曾經,你與一個同事怎麼也處不好。有沒有想過到底是爲什麼?因爲你覺得他這也不好、那也不是;他也覺得你這也不是、那也不對。大家誰也看不慣誰,都在互相指責和抱怨對方。人和人之間,矛盾越來越深,這種敵對就在時間中有增無減的循環。可是當你能夠把自己的心修得像水一樣沒有狀態,像空氣一樣的沒有任何障礙的時候,你所遇見的所有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問題不再是問題,矛盾就此化解。

  柔軟就是一種清安,柔軟就是一種放下,柔軟就是一份愛,柔軟就是人和人之間的接納與包容。它就是正面的力量,它能幫助你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從現在做起,把自己從裏到外做一次徹底的大掃除。把以前做事情的觀念,把以前看待問題的方法,把以前思考問題的方式,通通改變。

  到今天爲止,每個人的生活都已經經曆過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你從前的一個好朋友和你分裂,或是你一直想得到的東西總是與你擦肩而過的原因是什麼。那是因爲自私自立在心裏作祟,這些黑暗勢力總是左右著我們的一切。那麼,考驗的時刻到了。我們該如何去面對它?如何去接納它?如何去解決它呢?解決了之後,你又該如何放下它呢?我們必須學會,在哪裏拿起來就要在哪裏放下。你放不下,只會讓你身上的包袱越來越重。最後,當你背不動了、走不了了,你就會倒下。

  可是,拿起什麼,放下什麼?把事情本身拿起來處理,結束以後把執著和障礙的心放下,這就是我們要做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活得輕松寫意。學佛就是這樣簡單,學會把真正要做的事情拿起來,把不該有的心理障礙放下。得到身心靈的自在,喜悅地面對每一天。如果做不到這個,我們就會有很多事情做不好、很多事情放不下,這樣怎麼會有真正喜悅呢?

  一切都是靠自己用心去感受,不是一種習得的知識。特別是佛法,沒辦法用傳授的方式讓你體會到。正如禅,它也是個沒辦法用語言來表述的東西,只有靠你自己去體驗它。

  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天生就盲了的人,他從來不知道白色是什麼。如果你告訴他,白色就像一條白布,他就會去摸摸那些柔軟的布匹;如果你告訴他,白色就像潔白的鴿子,他就會去摸摸那些帶體溫的鳥兒;可是你又告訴他,白色應該像白雪,他去摸後就認定白色是冰冰冷冷的。你無法理解,他怎麼一直曲解你的意思。可是你忽略了一件事,你了解是因爲你本來心中就清楚白啊。他沒有這樣的概念,任你怎麼解釋也是無補于事的。

  禅就像這個故事裏的白。沒辦法用言語說清楚,沒辦法用比喻解釋明白,理解和融合它全憑你自己。讓自己的心靜下來,用自己的內心去感受,這就是禅。

  禅的境界其實離我們很近。下班回家,將心沈靜下來把一天的疲憊趕走,此時此刻的甯靜、舒展和放松就會給予你快樂與祥和,這就是禅了。禅就是把我們分離在外的心找回來,然後讓它安靜,從而方便我們更好的自我覺察和提升,這就是禅的境界。

  禅修就是希望我們學會自我覺性。覺性什麼?不是覺你的工作,而是覺生命的本質。覺悟的覺,性格的性,合之爲覺性。覺性之人,在生活中無所畏懼,遇到任何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面對一切都可以坦然從容。因爲當你站在覺性的角度看待問題的時候,你已經具足了智慧。而當我們具備這無量智慧的時候,你就會發現生活中沒有任何問題能障礙你。

  不管你是誰,只要存在于這個世界一天,你就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事情。它們會打擾的你生活,影響你的心情。比如你覺得今天中午的飯不好吃,今天某個人對我不好,今天我還沒睡夠就得起床……這麼多無法使你稱心如意的事一直在你身邊出現。就算是沒有遇到什麼明確的事,可是潛在的不安一直都沒有消失。因爲今天的健康不代表明天的疾病不會來臨,今天和睦的人際關系始終不能擔保明天的和諧,今天順利的工作有可能無法延續至明天……如此多的問題總在纏繞著你,你要如何應對?用一顆智慧、平和、接納的心去解決問題吧。

  你是不是真的了解自己的身體?你是不是真正清楚如何認識世界?你每時每刻産生的心理活動是怎樣出現的?可能你從未清楚過。首先,讓我們了解“五蘊”,即色、受、想、行、識。有顔色、固態的東西,就像我們的身體、形象,都叫做色。色包含了男色和女色,也包括了生命、障礙、變化這些色法。我們了解了一切色與色法,就能了解屬于我們身體的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和意識了。

  了解到眼睛看顔色,耳朵聽聲音,鼻子聞香氣,舌頭嘗味覺,身體所接觸的一些東西。好像說我穿什麼衣服,衣服的跟我身體的感覺,或者說我摸這個凳子什麼感覺,就叫身體跟外界的接觸。我們的意識所分別千差萬別的各種法,叫做六根對六塵産生六識。我們耳朵聽到的聲音好聽,我們就會信奉,耳朵聽到的聲音不好聽,或者說被人家詛咒,被人家辱罵,心裏就産生抵觸,甚至會産生報複的心理。我們聞到好聞的味道,好聞的味覺,就會産生貪婪之心。你們看電視上說出家人六根不淨,就是講眼、耳、鼻、舌、身、意,就是這六根。六根不清淨我們所有的行爲和思想就在這樣的一種錯誤的狀態裏面産生出來。不該貪的東西你去貪,不該看的東西你去看,不該吃的東西你去吃,所有不好的思想,錯亂的問題都是在這裏産生的。

  在生命的過程中,什麼叫做修行呢?把不該有的東西它修正過來,不該看的東西也修正過來,不該聽的東西同樣修正過來,一直這樣慢慢地從自己的身心靈中去轉化和調節。那麼首先要關注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和意識,能把這些東西修正過來就行了。如果你不去管理自己的思想,肆意地讓它跟隨感覺亂行,那麼問題即會隨之而來。所以,朋友之間的矛盾、工作之間的問題、客戶之間的不和諧都是由于我們的六根不淨而産生的。

  人總是這樣,當自己還很健康的時候從來不知道珍惜,直到失去。可是大家忘記了,有血有肉的軀體是有時限的,它會壞會消失。也可以說,它隨時都會壞滅。佛理中講生命的存在只在呼吸之間,如果呼吸突然停了,你的生命也就真的走到終點了。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個當下、每一個健康的時刻。

  珍惜活著的每一天。常常提醒自己活著的意義,問問自己,通過我和我的團隊的努力工作,我們可以爲這個社會和世界貢獻出什麼?要活得有意義,所以要培養自己的柔軟心、愛心、包容和奉獻精神,盡力去把身邊的每一件事情做好。否則,我們來這個世間一遭,如此匆匆地來,不知所以的存在一番以後,卻又匆匆離開了。此時,把握當下、珍惜現在就顯得尤爲重要了。

  意識到自己的肉體只是有色之身,它是刹那生滅的。它的存在就是一個過程,從生下來到發育、長大,最後到死亡。明了了這樣一個誰也逃不過的過程,我們就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去體現生命的價值了。找到幾個問題的答案,生命真正的意義是什麼?我如何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生命的價值?然後,看看自己有沒有用柔軟心與朋友、家人相處。是否尊重、理解、接納了每一個人。

  要知道,每個人來到世間的人所得到的福報都是有限的,當你的福報消耗殆盡的時候,你的生活就一團糟了。所以,在我們的有生之年要不斷地去種福田,這樣才能讓福報不至于枯竭。種植福田,就是不斷地付出。誰都有這樣的經曆,當你只知付出不求回報時,你得到的時候反而更多。同樣,你的付出少,回報也就少可憐。說白了,就是一種愛的普及和反饋。當我們將自己的愛毫不吝啬的發射給別人的時候,我們得到的反饋往往是最多的。就算是身邊的事和物,只要你用愛去跟它對話,你一樣可以得到它的回應。你的內心因此而變得柔軟、接納和包容,你的生活也將變得妙不可言。

  世上存在的每件事物都是有聯系的,它們跟我們的心靈也是相通的。以前我的房間花瓶裏養著百合,我總是用心跟這支百合交流,用柔軟心來對待它。每逢朋友來做客總是會誇贊它,說它開得燦爛、長得鮮豔,看上去就覺得美。這也就是用心去…

《了解人生,了解自己》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