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助,人家問他你做的是什麼事情?他說我做主業是教育,輔業才是電器。寺院它也是一個教育的場所,如果這個人沒有按照你的期待把事情做好,我們就會跟他談話。一次談話,兩次談話,不斷地談下去,直到他改變爲止。如果不改變的時候,我們就把他放在一邊,大家都不要去理他,讓他自己去反思。懲罰,並不是最好的方式。我也了解過很多那些國外一些大企業,對人的管理應當還是要人性化。也就是說,一個員工做錯了一件事情第一次,讓他組長跟他談話;第二次又犯了事情的時候,由組長和班長找他談話;第叁次犯了事情的時候,組長、班長談話、部門經理一起談話一直到董事長找他談話,最終把這件事情改過來爲止。實際上古代的寺院都是以人性的教育爲主的。這就是中國傳統的管理方法,謝謝。
提問:請問師父,你們經營香海禅寺未來有什麼主要的方向?又有怎麼樣的理念在其中呢?
賢崇法師:現在我們佛教的傳承的有幾種方法,第一是旅遊,第二是辦佛事,第叁是培訓教育,第四可能有一些寺院也穿插一些商業模式,像辦素菜館,製作一些素食品這些産業也都有。但我們香海禅寺現在第一以教育爲主,第二以後我們也會以商業模式做一些事情,比如生産一些産品,然後通過我們寺院的影響,去銷售這些東西。商業目的並不是最終目的,因爲寺院的存在最主要是用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去感染更多的人。就像今年4月15日我們在上海慈善總會底下成立了一個專項基金,叫和基金,在上海香格裏拉舉行了啓動儀式。通過企業把應繳稅款裏的一部分交給慈善基金會,可以抵稅;然後我們把這一筆資金拿來做很多社會公益事業。這也是我們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我們還通過基金成立了一個義工銀行,成立義工銀行就是因爲老齡化越來越嚴重,以後可能一個孩子要贍養六七個老人,所以我們鼓勵現在這一代的中流砥柱,以後養老問題要靠自己,不要靠子女。現在你做一些善事,把這些善舉存在你的時間賬戶裏,以後老了,就會有年輕的義工來免費幫助你,這就是義工銀行。現在我們正在做這件事情。
我們寺院附近有一個養老院,老人從早上起來就坐在門口,看著太陽,一直看到太陽落山,然後回到房間裏去休息。我覺得這是社會資源的浪費,只要他健康,就可以幫助別人,即使不能幹重體力活兒,也可以拖拖地、掃掃地,可以先把健康的時間存起來,等哪一天生病了可以讓別人來幫助他。所以我們就想通過義工銀行,創造一個社會自我消化的系統來解決未來的養老問題。我想得很理想,但最後能達到一個的什麼樣結果,自己也不知道。反正就是一直告訴自己,這個方向是對的,那就努力、堅持,锲而不舍地去走下去,能走到哪裏就走到哪裏。我們這一代不能完成,下一代再接著完成,這是我的一個想法,謝謝。
提問:《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也不可得。既然現在心不可得,那我們又應該把心安放在哪裏呢?
賢崇法師:你這句話問得太好了。要讓我們的心安住,就要觀照它是“不可得”的,也就是真正認爲它是“空”的。如果越想得到它的時候就越難安得住。這就是“無住身心”,真正能觀照到“無住身心”的人,身心自然安住。當你竭力想做成一件事,或者竭力排斥一件事情,越想要沒有念頭、沒有妄想的時候,你的妄想就會越多,是不是這樣的?因爲這時你觀照的出發點是要“得”與“不得”,沒有真正地觀照到“不可得”。就好比說你想著“我不要想一只大象”,你頭腦當中就自然想起一只大象,是不是?越是這樣,你的妄想就會越多。你這個時候身體是怎麼樣,心理是怎麼樣,你就看住它,不要進行其它的妄想,安住于目下的那一個念頭就可以了。不要想過去是怎麼樣,未來是怎麼樣,也不要想現在,因爲現在是你所想象不到的,你想“現在”怎樣,“現在”一下子又成爲了“過去”。那麼你就不要去妄想這些範疇。餓了即食,困了即睡,這就是禅宗修行的境界了。
提問:請問師父,您現在對自己所經營的事業有怎樣的規劃呢?
賢崇法師:我們寺院後面要壘一座假山,差不多五十米高;山下中空,准備籌建一個生命紀念堂,可以安放骨灰。現在設置一百萬個位置。我們現在在跟一些企業恰談,如果可以的話,後面的這個假山由企業出資幫我們建籌建。一百萬個位置所得的利潤跟他去分成。有這一種想法,現在在設計過程當中,還沒有成熟。
第二,周邊的這些地皮,如果有企業願意來做養老這方面的産業,我們也會把他們引薦給當地政府,我們也願意跟他們做一些互動。
現在,香海禅寺有很多東西還沒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包括資金、影響,各方面還在成長的過程中。雖然有很多人有意向往這方面投入,但我有時候也會從各個方面給他們一些建議,請他們謹記投資的風險。包括生命紀念堂,可能開始不會特別好賣,要賣很長時間,你投入的資金什麼時候能回籠等等,提醒他們這種可能性。不然人家把錢投到寺院裏來,最後資金抽不回去,長期地陷入到這裏面,這不是我們希望的。即使沒有人來投資,我們寺院也會依靠自己的力量做起來。我的做法就是先把模型做起來,我們先賣概念,等籌集了資金,然後再去做它,這也是我的一個想法。不好意思,在你們面前班門弄斧了,謝謝。
提問:法師,現在又很多人仇富,也有很多人爲富不仁,您認爲財富是肮髒的嗎?它會使人性情大變,失去理智與人性嗎?
賢崇法師:佛學裏面有一句話叫做“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意思就是是邪法或正法,這是相對的,行法的人如果身正,則法正;反之亦然。所以,財富並不是衆善之門,也不是萬惡之源。關鍵看你如何求得財富,追求了財富怎樣用它?如果你追求財富同時能讓更多的人得到工作,那也是一個善舉。把賺得的錢分一部分去做一些慈善事業也是一個善舉,支持教育、支持科技、支持環保都可以。這樣賺錢有什麼不對呢?但是如果你一味求財,爲富不仁,那麼你就成爲了金錢的奴隸,長此以往,人性也會被泯滅。我們以前有一個師父,他看到素餐廳剛剛開起來沒人去吃,很難經營下去,所以他有事沒事就把他的弟子全部都邀到他素餐館去吃,吃了以後讓他的生意好一點,素餐館才能開下去。這個師父有人就覺得不可理喻了,怎麼他天天帶著弟子出去吃素呢?而實際上他是爲了拯救那個餐館,是另有深意的,謝謝。
今天就到這裏吧,謝謝大家分享,阿彌陀佛。
《修行諸法》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