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修中的認識論與價值觀▪P2

  ..續本文上一頁麼狀態。

  跟你們分享一下,我上個禮拜牙龈腫起來了,裏面化膿,我的嘴唇也腫起來,整個臉胖乎乎的。最後我到醫院裏面去看的時候,醫生不給我打麻藥,直接用刀把我的嘴唇劃破的時候,我一點都不覺得疼,說明原來的疼已經把我整個神經都麻痹了。晚上我爬起來的時候會被痛醒,但是那幾天剛好有事情,要去義烏、又要去甯波,沒時間去看病。我開始覺得可能是因爲火氣大,吃一點清涼藥就好了,吃一天沒好、吃兩天也沒好,最後吃止痛片發現還好不了,不行了,我到義烏出差的時候,還跑到醫院裏面去挂鹽水,後來神經都失去感覺了,連開刀都不會疼。那個醫生把我裏面的膿擠出來的時候,我發現整個人就像被人家宰割一樣。這時候你就發現什麼叫痛苦,什麼叫病苦。

  我今天跟宋老師講,我們現在能吃能睡,不用去擔心明天沒飯吃了,外面環境這麼好,我們此時此刻就活在天堂裏,內心當中充滿喜樂,你應當對眼前所碰到的事情充滿著感恩。

  如果我們內心不平衡,就是讓自己的生命活在饑餓裏面。饑餓是什麼?就是我們佛教裏面講的餓鬼,你雖然現在是一個人形人樣,但此時此刻你貪婪之心沒有滿足,你就永遠活在餓鬼的狀態裏面,吃的東西不夠飽,永遠要吃得撐。你一年有十萬塊錢收入,你還想著別人有二十萬,賺一百萬,十幾個億,那我就要想盡辦法拼搏,這時你就永遠活在饑餓的狀態裏,得不到幸福,他不會滿足,不會在知足而喜樂的當下生活。

  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有沒有滿足于現狀?有沒有用心用力地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呢?然後感恩身邊的每一個人,感恩你的家人、感恩你的公司、感恩你的屬下、感恩你的老板、感恩你身邊每一個給你工作、給你飯吃、給你掃地、給你種菜的人,我們能這樣時時感恩嗎?能感恩你就能得到喜樂,能感恩你就能知足于當下,能感恩你就在工作當中會找到無限的快樂,每天都笑呵呵地活著,即使生病了,你也感覺到這個病痛是來考驗我的。

  所以佛教裏面講如何讓自己解脫,從當下做起,不要去尋求很玄妙的東西,當下你可以讓自己解脫。解脫是什麼?就是得到清淨的內心,對萬世萬物充滿著喜樂。說白了,解脫是很簡單的,我們爲什麼在人世間當中會形成那麼多的困擾,就是因爲我們沒有一顆喜樂的心,總是在分別、在執著、在挑剔,在種種問題當中找不順暢的心態。真正好的管理就是老板有一顆欣賞衆人的心:欣賞這個人很樂觀,就讓他去接待客人;欣賞這個人做事情很細心,就讓他去管財務;欣賞這個人有一顆堅韌不拔的心,就讓他去做銷售,把每一個人都安放到最適合他的位置。這個公司就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你如果總是要求這個人要做到放在哪裏都行,做不到就去指責他,這個世界根本就沒有這樣的完人。

  我們如果一直有不息追求的心且永遠不能感到滿足,就永遠找不到快樂。你找不到適合爲你工作的人,你的人生伴侶也永遠得不到你的滿足。很多小姑娘不斷地問我,師傅,如何去找男朋友?我說你喜歡就好了,不要去挑剔對方所有的東西都要按照你的想象,要有車、要有房子,一年收入要多少,人要長到一米七八等。你如果堅持這個外化的標准,很多問題就在這裏面隱藏著,可能你只能找到中山狼也不一定,所以適合我們就是最好的。

  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我們如何讓自己得到解脫,就是你要有一顆欣賞的心,當你去欣賞別人的時候,你會發現他身上所有的地方都是最美的、都是最好的,當你如果用一顆挑剔的心去看待別人的時候,再完美的人站在你面前,也有一大堆問題。

  我們要欣賞人類,我們要欣賞生活,我們要欣賞世界,我們要欣賞一切的一切。所以我們要有這樣一個美好的心態去面對我們的生活,發現一切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佛教裏面講到的解脫就是一種觀念的解脫,把我們內心當中對物質世界的那一份苛刻之心解脫出來,把看待一切都從自身的角度出發的執著之心解脫出來。當你這份心解脫了,放下了,打開了,你就發現一切問題展現在你面前,你都能接受它,沒什麼大不了,因爲每個人都不一樣。你想想看,我們今天站在這裏,你能找到一個和你完全一樣的人?不可能。你走到街上再去找,都不一樣的。我們搞活動的時候,又一個扮演毛澤東的演員,怎麼看都像毛澤東,仔細跟他交談一下,發現思想離得太遠。

  所以我們不要去苛求這些東西,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只要我們的心打開,你碰到的一切問題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所以能不能解脫也在于我們自己,不是別人給我們的,不是別人教我們打坐我們就能解脫,不是別人跟我們說了兩句話你就能解脫,關鍵還是在于你自己內心的觀念、思維方式,要盡量擁有喜樂、欣賞、從容的心,當你做到的時候,發現原來困擾你的一切都迎刃而解。

  真的,天堂實際上在我們身邊,西方極樂世界也在我們身邊,地獄也在我們身邊,餓鬼還在我們身邊。你選擇天堂就可以遠離地獄,你選擇喜樂的人生、知足的人生,你就會遠離餓鬼。我有時候在想,實際上我們人的智商有時候差不了多少,除非極個別由畜生轉過來的那種人,木疙瘩一樣,實在說不通之外,一般的人我覺得智商都差不多。但是你們知道唯一不同的是什麼嗎?是思維方式,有的人看問題就是一根筋,從一面去想問題,不會換個角度去思考,不會從各種方面去理解問題,所以他智商就受到極限。佛教的思想就要求我們把自己內心當中對物質的片面的認識打開。

  你們知道嗎?我們看問題往往只從自己習慣的一面去認識,所以會産生很多錯誤,就像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總認爲自己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身體所摸到的、嘴巴裏所嘗到的、鼻子所嗅到的世界就是這樣,大家也跟我一樣地這麼認爲。其實人跟人之間的認知差得遠呢。識見不同的人容易發生摩擦,所以明智的人只會希望能夠“求同存異”,在差異中求得生存,而不會去強求別人要和你的看法完全一致。

  我們這個世間還有多少東西是我們不知道的呢?很多人認爲宗教裏面講人死掉了會變成鬼是不可能的。因爲他看不到,然而看不到就等于沒有嗎?很難講,我們現在用的手機,可能一百年前也沒有人相信這是可以用的,甚至現在有一些人到美國印第安那邊去的時候,那邊的人也不相信它可以用。然而我們現在就是可以,當下就可以跟美國人通話,而且現在用3G手機還可以同時看到對方,可能嗎?接下來隨著未來科技的發展我們可能會發現,我們身邊有很多很多鬼,跟我們同時坐在同一個空間裏面,你會不會嚇到晚上睡不著覺呢?

  這裏有一個小姑娘,她每天在誦地藏經,她發現在誦讀的過程中身邊有很多很多東西,但是她一點都不害怕,她認爲這些人是來聽經的,得到了她的度化,很多人誦地藏經的時候都有這種感覺。有一個人誦的特別好的時候,他發現茶杯在空中飛了起來,有人端著它到處跑,他就跟那個小鬼講,你們不要搗亂,搗亂我就不給你誦經了,真的沒什麼的。

  所以我們不能一味的用我們看待世間的這種思想去認識世界,真的這個世界有無量無邊的東西在我們身邊存在。我們眼睛所看到的真的只是這個世界上的多少萬分之一的一還不到。

  以前的科學家會爭論,這個地球是平的,天比地球大一點而已,海的盡頭就是萬丈深淵等等。我們發現是不是這樣?不是這麼回事。所以靠我們有限的知識去認識無限的世界,是沒辦法做到的。既然沒有辦法做到,我們爲什麼要一味地去找第一因呢?是雞蛋孵化成雞,還是雞生雞蛋?就像佛陀打的一個比喻一樣,一個人突然間被一支毒箭射中了,旁邊的人要把他身上的箭拔出來趕緊救他,他就是不讓救,他說要找找這個箭是哪裏射過來的,這個箭是什麼東西造的,它爲什麼要射我?不斷地把原因全部找清楚的時候,這個人也死掉了。

  所以我們佛教裏面就強調不要一直去尋找這個世界的第一因,它不重要。我們認爲重要的就是循環,這邊死掉,那邊生起來,然後活活活到又死掉了,就是這麼一個循環,萬物也是個循環體,地球也是個循環體,外在的太空還是一樣,因果相系、輪回不息。那麼重要的是什麼?重要的是當下,重要的是現在的心態,重要的是如何去以喜樂的心去欣賞你眼前所碰到的各種問題,讓我們時刻都快樂。

  佛學的思想,解脫的思想,就是教我們在當下如何去打開自己那一份對事物的執著,在目前的基礎上,如何讓我們身邊的人因爲我們的影響而讓他們得到喜樂,要做到這點不是那麼容易,但是只要我們持之以恒、堅持不懈,也都能夠做到。我們要想教育別人,首先要自己做到,我們如果要達到某種境界的時候,你首先要悟到、理解到,甚至實踐到這樣一種精神,不然的話你就不能影響別人。

  所以我們跟寺院的每一個義工都說,如果我們在辦禅修,你們自己先要有禅修的體驗,有了這種體驗則你的言行舉止、你的一言一行,自然而然能感動別人。當你自己都做不到的時候,你想去教育別人,那是不可能的。  

  叁、如何處理家庭關系

  很多在家的朋友結婚了之後,我經常會送給他們幾個字,第一是包容,第二是尊重,第叁是理解,第四是喜樂。兩個人生經曆不同的人走在一起,如果你要按照你的設想做到所有的東西,這是不可能的。就像《亮劍》裏面的李雲龍,他的老婆出自書香門第,結婚前她對這個英雄很崇拜,跟他結婚了之後,發現他經常不洗腳就上床,有時候一邊坐在那裏講話一邊在摳腳丫。他還竟然把她家裏的一個很好看的油畫扔掉,把她放在家裏的鋼琴也搬走了。前面有一塊土地他竟然用來種菜,他老婆簡直郁悶死了,最後要想跟他離婚。可見兩種不同的觀念走在一起的時候,肯定會有很多很多碰撞,即使你談戀愛叁年五年也一樣會出現問題,所以這裏就要包容,包容對方的缺點。你既然喜歡這個人,…

《禅修中的認識論與價值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