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性殘酷,他從智慧女神缪斯那裏學了許多謎語,所以守在大路口,等每一個行人經過。這些過客必須猜謎,猜錯了,它就把他們統統吃掉。由于謎語很難,因此蒙難者不計其數。有一次,一位國王的兒子被司芬克斯吃掉了,國王憤怒極了,發出懸賞的命令:“誰能把司芬克斯製服,就把王位禅讓給他!”勇敢的青年俄狄浦斯,應國王的征召前去報仇。他走呀走,來到了司芬克斯把守的路口。“小夥子,猜出謎才讓通過。”司芬克斯拿出一個最難最難的謎語給他猜。“能發出一種聲音,早晨用四條腿走路,中午用兩條腿走路,晚上卻用叁條腿走路,這是什麼?”“這是人。”聰明的俄狄浦斯很快猜了出來。俄狄浦斯勝利了,他揭開了謎底;司芬克斯原形畢露,立即跳崖自殺以贖回自己的罪孽。在這個謎語中,我們看到,人的本質無非就是從爬行的嬰兒長成青年、壯年,最後衰老而死的過程而已。這個過程中的財富、名利都不是人生本有的東西,也終歸都會消失殆盡。
我們想要得到什麼果,就自然要種下什麼因,緣木求魚當然不會得到任何的果報。比如說你想讓一個人留在你身邊,那你的身上就要有值得他留下來的理由,你不斷地給他他所想要的東西,他就自然會留下來。相反,如果他需要的是良好的工作氛圍,而你的企業內部總是勾心鬥角,那他怎麼會留下來呢?自己種下什麼因,就必須接受什麼果。只有當你得到一些報應的時候,這才是醍醐灌頂、恍然大悟的時刻。所以人生中的苦難更多的是曆練自己意志的良方,它幫助你更好地成長,所以我們不要去抱怨它。
四、智慧斷煩惱 奉獻增善緣
接下來我們來分享怎樣斷除煩惱。
佛家說人世間有一百零八種煩惱,所以念珠就有一百零八顆,撥動一顆念珠,念一句佛號,就斷除一個煩惱。我們出家人天天撥動佛珠,就是在不斷修行,以求斷除煩惱。
如同前面的主題說到的那樣,當我們能夠正確認識事物的時候,我們就能夠正確地看待現在所發生的每一件事情。
那麼佛教中所說的根本煩惱有哪些呢?佛教把一切痛苦的根源歸納爲“叁毒”,也就是貪、嗔、癡。貪爲餓鬼之源,嗔爲地獄之源,癡爲畜生之源。這叁毒不但傷人,而且會讓我們墮入下叁道,永受輪回之苦。“叁毒”讓我們誠惶誠恐、坐立不安、夜不能寐,是種種煩惱的根源。
有的人會以此推論,認爲貪和奮發向上是一樣的。那麼,貪和精進是不是有區別呢?貪是貪婪的意思,是強烈的占有欲在作怪,是只願意得到而不願意付出,就像葛朗臺老頭,像周扒皮那樣。而精進則是發一個正念,積極地付出,不斷地努力,只有讓別人得到他想要的,你才可能得到你所要的。
現在大家都喜歡供養貔貅,爲什麼呢?貔貅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更重要的是它有嘴而無肛門,能吞萬物而從不瀉,所以人們認爲它會招財聚寶。我自己覺得因爲貔貅只進不出的特性而供養貔貅是不足取的。就像水流,只有從一方流入,再從另一面流出,才是活水。如果是只進不出,就成爲死水,死水就會腐爛發臭。
我們的企業也是一樣的,它是社會的一個樞紐,活動流轉,才使得社會經濟發展起來。這樣來思考,我們就不會千方百計克扣員工薪水,也不會損害客戶的利益了。只有這樣思考,我們的企業才能良性發展。所以,貪是人性最可怕的一個毒瘤。
那麼嗔又是什麼呢?嗔就是憤怒。你們說一說,憤怒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呢?是不是瞪大眼睛,高聲喊叫,肌肉緊繃,神經緊張,恨不得撲上去咬對方一口呢?這種狀態是舒服的還是難受的呢?既然是難受的,爲什麼還要這樣懲罰你自己呢?所以我們常說,當我們生氣時,就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而已。這是聰明人所做的嗎?做一個笨蛋難道是你所追求的嗎?
反過來,當你冷靜下來問自己千萬個爲什麼時,事情很快就會有轉機。爲什麼我們那麼痛苦,爲什麼我們的內心會充滿染汙?爲什麼天堂有路我不走,地獄無門我偏闖呢?所以當我們身處逆境時,就應該時刻提醒自己,這世上的所有事不過是“禍福無門,惟人自召”而已。
前幾天,有一個包工頭天天來向我討債,他幫我施工的時候所用的欄杆上的木頭居然是發黑的老木頭。我當時非常生氣,對他說:“你竟然用這樣的方法來欺騙我!”但是,當生氣的時候,我馬上刹車,觀想到了自己的狀態,覺得自己做錯了。我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解決問題就好了,爲什麼要動氣呢?後來我一分錢都沒有給他,只對他說:“這就是對你的懲罰。”當我們保持平靜的時候,你就會很智慧,很輕松地解決問題。
平靜的心是智慧養成的溫床。爲什麼一些人的學習能力要比另一些人強得多呢?在這個世界上,絕不是任何一個人都能夠成爲聖人、領袖,但是我做和尚,就要想著把和尚做好,不要去羨慕那些比你有財富、有能力的人。如果你連自己的本職工作都做不好,那麼怎麼去成爲比你更加優秀的人呢?
稻盛和夫有一本書叫做《人爲什麼活著》,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間,就是一個修煉心性、品質的過程,不在乎你是老總,還是在掃地,都是一個自我價值提升的過程。要別人尊重你,首先你要對自己的價值有充分的認定。當你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時,沒有人能夠否定你。
癡,就是愚昧,不明白真相。你去問別人,你癡愚不癡愚?沒有人會認爲自己是癡的。但事實是怎麼樣呢?就好像很多人不能夠客觀地承認生住異滅的過程一樣,我們對于世界的真相還看不透徹。如果都看透了,我們爲什麼要修行呢?
我再推薦給大家一個電視劇叫做《天道》,裏面的男女主人公結合了,但是男人就時時觀照自己說,我們可能會在某一天分開,所以他們非常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天。後來女主人公死的時候,男主人公雖然很傷心,但是也覺得沒有遺憾了。這就告訴我們觀照“無常”的道理,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東西。
今天的課就到這裏,謝謝大家。
《容世間之事 化寰宇之大》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