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容世间之事 化寰宇之大▪P2

  ..续本文上一页们容大的品牌叫做金纳斯。我们的观音菩萨被称为“东方维纳斯”,听上去还挺有渊源。”为什么观音菩萨被称为“东方维纳斯”呢?因为她在西方人眼中象征着东方女性的圆满境界。不管是哪个寺里的观音菩萨都非常漂亮,这种漂亮让我们不敢亵渎,使我们内心中升起一种崇敬的情愫,使我们愿意屈膝而跪。这种漂亮并不是来源于表象,而是来自于一种难以言说的摄受力。如果寻根问底,这种力又是来自于哪里呢?

  我们知道,观音菩萨有一部经叫做《普门品》,经中说道,应以何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我们仔细揣摩一下这句话:如果要度化的人是个农夫,她就现身化作农夫;如果是个读书人,她也会化作读书人的样子来度化他。也就是说,他度化别人的方式是按照被度化的对象能够得度的条件而进行变化的。你们在跟客户对接的过程中,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呢?别人跟你说,我的企业遇到什么问题,你是不是会说我以前也有过这样的问题,然后再告诉他用怎样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其实沟通的艺术就是那么简单,为什么我们还会常常找不到对接的点呢?为什么会感到自己和别人生活在两个世界中呢?为什么不能试着了解别人的思想观念呢?因为很多人都习惯了自行其道,各扫门前雪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心理学家研究说,在普通人的日常对话中,有70%左右的内容都是在自说自话,对方的内容你根本都不会去顾及的,那就不能很好地处理问题了。

  昨天,我听了稻盛和夫讲课的视频,他说到婚姻时这样形容:“婚姻,是毫无理由地接受。”是不是这样的呢?无论你的另一半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你都要接受。这是什么?这就是无条件的爱,完全放弃自我观点和执见的爱。因为爱在开始的第一刻就充满了盲目性和不可知性,如果能够把这样的包容绵延下去,婚姻才能够得到幸福。但凡我们有所要求,我们的婚姻就不会理想。

  西方就曾经有人说过:“爱情就是深深的理解和无尽的包容。”对于喜欢探求爱的本质的人而言,无条件地付出就是其本质。当你的爱情、婚姻出现问题的时候,你就把这句话设定在自己的手机屏幕上就行了。天天看着它,你家庭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一个人为什么会不幸福?就是因为我们的观点和对方的观点不一致,所以两者才会矛盾重重。如果你本身的观点是包容,是忍让,即便对方有再多的观点,两个人也吵不起来。

  我有一次在某地遇到一位妇联主席。她外表看起来好像很阳光,很积极,但实际上八年以来天天失眠,都是借助安眠药在维持睡眠。仔细看,她的脸都是青黑的。我就和她分享了一则关于“空船理论”的寓言故事。从前,有一个年轻的农夫,性子暴躁。一天,他划着小船,去邻村运送货物。那天烈日当头、酷暑难熬,农夫汗流浃背,苦不堪言。他心急火燎地划着小船,希望赶紧完成任务,以便能在日落之前回家。突然,农夫发现,对面驶来另外一只小船,溯流而下,向着自己快速驶来。眼看两只船就要撞上了,但对方丝毫没有避让的意思,径直撞了上来。农夫大发雷霆,跺着脚斥骂、诅咒、喊叫,但是任他怎样叫嚣,对面的船依旧没有避让,终于两船重重地撞在了一起。此时,农夫彻底被激怒了,他厉声呵斥道:“你会不会开船,这么宽的河面,竟然撞到了我的船上?!”当农夫定下神来,仔细审视对面的小船时,他吃惊地发现,船上空无一人。他斥责、嗔怒的对象,仅仅是一条被人遗弃的空船而已。

  很多时候,你总是觉得自己说什么都是对的,对方也认为自己是对的,对和对碰在一起,争执就产生了。这世间的种种矛盾,归结到一点是什么?就是“不容”,不容就产生了种种不和谐的声音,不容就产生了种种矛盾,不容就没有办法把事业做大、家庭经营好。所以,我们是“容大人”,就要用容大的思想去思考,要打开自己的心量,有容乃大。一旦你给自己的人生设定了一个空间,你就只能在这个有限的世界里去思考、实践,自然而然的,你就会画地为牢。

  为什么我们的客户不能与我们长期合作?为什么我们的员工总是流动,总是留不住人才?就是因为施舍、奉献的意识还不够。你想想,如果这个房间里已经放满了家具,再让你重新设计,难度不是比设计空房间要大吗?如果你要布置一个会场,就必须先要把与会议无关的东西给搬出去。

  我们遇到种种瓶颈,就是因为原先你的心里、脑里已经装满了东西,思维的成见、习惯、作风、行为模式,这些东西一直左右着我们,限制了我们的发展。

  所以,要幸福,要成功,关键的因素就是容大提出的这个“容”字。“容”是一种境界,是一种高度,是与佛相遇的必经之路,也是走向无限的不二法门。

  那个妇联主席听了我这个比喻之后,我又跟她聊了几次,困扰她八年的失眠竟然不药而愈。这不是我给她下了什么药,我只是将她自己引向“容”的开阔,“空”的自由而已。

  这也就是我们禅修中经常提到的“内察”,或者说是“观照”、“觉知”。就是向内去了解自己,疗救自己的心灵。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质会导电,有些则不会?这就取决于物质自身了。一块塑料导电了,它去问木头自己通电的原因,木头是不能够告诉它的。所以一个人幸福与否、成功与否,终究要向内察。别人责骂、讥讽我们的内容,如果恰恰是自己所缺少的东西,那么你就会感到特别的难受、不平;如果你的内心是丰足的,那什么言辞、问题都不会影响到你,你会一直感到非常快乐。

  十年前,别人说我长得像一只长颈鹿,我照照镜子,发现自己确实长得就像长颈鹿,所以不是很开心。但是今天别人无论说我像长颈鹿还是竹竿,我都只会付之一笑。自尊心强的人,别人只要稍加指责,就会很容易动怒,肯低头的人,永远不会撞到矮门。所以我们每时每刻都需要不断地修行。修行是什么?就是随时随地修正自己的行为、思想、言语。

  比方说,我们要让顾客买东西,就要不断地让你的员工在你的面前做产品销售的练习。这个人这样销售,那个人那样说,在互相的对比与学习中修正自己的销售模式,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这种练习是什么?就是修行。

  我时时都会提醒自己,我不是贤者,也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一个有缺陷的人。既然有缺陷,就要不断地修正自己,不断地努力。如果有人在我面前说自己是一个圣人,是一个完美的人,我也会在自己的心里打下一个问号。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只不过他有一个特长或者是品质值得我们向他去学习,这就是“见贤思齐”。不要把任何一个人想成是毫无瑕疵的人,否则终归会让你大跌眼镜。但是,我们的人生道路中,应该要有无数个老师。他的表情很安然,是我的老师;他很有慈悲心,也是我的老师;他善于洒扫庭除,更是我的老师。当我们这样想的时候,就能够做到“三人行必有我师”了。

  三、依法养己生 缘空修禅行

  当你的思维能够对于万事万物做最圆满的理解与思考时,这就是你幸福人生的开端了。为什么不圆满呢?因为我们习惯把局限的东西视为完美的,把生灭的东西视为是永恒的。在这里,大家恰恰忽视了一个事物最基本的原理——就是运动、变化、无常、生灭得原理。把世间的事物视为是永恒、不变、静止、常住的,那就如同是指鹿为马一样地可笑了。

  那么事物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好比说你今天买了一个很漂亮的木雕,拿在手里把玩,感到爱不释手,想要把它一直传承下去。你似乎认定它会永远像你今天看到的那么新,那么吸引人。你根本不会去想,有一天,它可能会被虫子蛀坏,有一天它可能会被小偷偷走,有一天它可能会被没收。当那一天真的来临的时候,你就会感到非常伤心、失落,甚至像猩猩一样地捶胸顿足。殊不知你在看到它的第一刻它就已经在坏灭的过程之中了。异、灭是每一个具体物质的最终宿命,人也好,物也好,都是一样的。

  傅大士写过一首有名的偈子:“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这四句看起来像是大反话,却真正在提醒我们生与灭之间、有与无之间、动与静之间无时无刻不在转变。手里拿着的锄头会永远都在吗?身下骑着的水牛会永远都行走吗?在你的眼中,可能桥梁比水流要坚固得多,因为水似乎总是在流动的,而究其本质呢?百年以后,水不是还在那里流淌,而桥梁早已坏灭了吗?

  事物并不像我们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单一。正反两方面都是同时存在的。你的先生如果不追求美的东西,那么怎么会被你的美貌所吸引呢?他既然追求美的东西,那当你衰老以后,他是不是会有不忠诚的可能性呢?你看到一个男士幽默风趣,其他的女人也一样感受得到,一样会被他吸引啊。如果你只是想接受其中的一面,而不接受另一面,那你怎么会幸福呢?所以,要怎样经营自己的婚姻,怎样获得幸福呢?还是要将自己的心打开,让它看清这个世界的基本原理,而不要注目于自己的甜蜜或者苦痛之中不可自拔。我在这里,就推荐《平凡的世界》、《绝对的隐私》、《合理的出轨》这几本书给大家看,书里面对于婚姻的本质以及婚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的分析都比较透彻。

  我为什么要给大家推荐这些书呢?无非是想告诉大家,我们生活在天地之间,一定有一些根本的至理是要靠自己去参悟的,悟透了这些道理、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这样才能使你自己的人生走向幸福的彼岸。如果总是执着于错误的观念,一己一时的得失,是不可能用俯视的角度来看待人生的。格局没有打开时,自然也就只能与幸福擦肩而过了。

  世间的规律说到底不就是“成住坏空”,或说“生住异灭”吗?这个规律早在古希腊的司芬克斯之谜中就已经完全地揭示出来。狮身人面的司芬克斯是巨人与妖蛇所生的怪物,他有人的头、狮子的躯体,还带着翅膀。司芬克斯生…

《容世间之事 化寰宇之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