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樹信念 依淨儀 知孝悌 求和諧▪P2

  ..續本文上一頁人際

  我們一般會認爲,“孝”就是指父慈子孝,“悌”就是指兄友弟恭。這樣的理解實際上還是狹隘的。將這個孝延伸出去,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無有以及人之幼”。人際交往之中,如果時時都有這種敬愛、贊美與怵惕之心,人與人的關系就自然會顯示出一片和諧。

  當我們能夠把每一個長者都當作自己的長輩來看待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會對我們展現出慈愛與包容;當我們能夠把每一個後輩都當作我們的子女來看待的時候,我們就都能夠包容他們,理解他們。

  在家庭生活當中更是如此。在動物界中隨處可見的模仿與印隨作用在孩子成長的初期體現得尤爲明顯。如果你能夠對自己的長輩敬愛與順從,你的孩子就會將這一印象刻錄在自己的腦海裏,並模仿你的行爲。由此可見,父母的行爲對于孩子來說起著多麼大的作用。

  有一個婚姻專家曾經寫過一篇《我們爲何愛自己的愛人》,他指出,其實我們所愛之人的模板或者說原型就來自于我們的父母。如果我們的母親是熱情、慷慨的,那麼當我們長大了以後,就容易被具有這樣特征的人所吸引。如果我們的母親是強壯而穩健的,我們就將愛上壯實而冷靜的伴侶。

  孝和敬需要順和從。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就是那麼簡單。如果在人際交往中,你感到不舒服、不快樂,那就是因爲我們還沒有掌握這個基本的原則。如果一味地要突出自己,不肯順從他人、聽從他人的意見,這樣他人就會成爲你的地獄,就會成爲你床上的一粒豌豆,讓你輾轉反側、夜不能寐。“我”在很多時候,都像一個魔鬼一樣,阻礙著幸福的憑臨。

  有這樣一段詩化的話,能夠回答我們的人生中何以産生無限的痛苦:“佛陀在菩提樹下問自己,真的有一個永恒不變的我嗎?從出生到死亡,我們的身體無時無刻不在變化。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沒有一個永恒不變的我。至于我們頭腦裏的、心裏的,更是千變萬化。昨天奉爲真理的,今天就可能認爲是謬論;今天認爲是朋友的,明天也許會當作仇人;現在喜歡的,可能沒過多久就厭棄了。所以沒有什麼是永恒的。可我們就執著于這個我,結果就産生很多煩惱。”

  多花一點時間去愛別人,少用一點時間去爲自己著想,這就是獲得幸福的秘訣。

  我曾經在跟安利的員工做分享的時候,講過“愛”這個字。“愛”是深深的理解和無盡的包容。如果我們在職場上,能夠把這個字深深地刻進自己的心裏,那別人一定會從內心接納你這個人,當然也會接納你的産品。實際上,這個字就是品牌,就是價值,就是你所期待的人生夢想。

  五、和諧,改變世界

  和是什麼呢?大家馬上會聯想到和睦、和諧。其實,從某一個角度上來講,和就是平衡。我們常說,身與心的和諧,事業與家庭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不都是在追求兩者之間的一個平衡嗎?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輕視另外一個方面,人生就會像失衡的天平那樣,充滿苦痛掙紮。

  這樣的例子有很多。當我們在上學的時候,老師會一直教育我們說,學習第一。但是當你長大成人以後,你要面對的東西遠遠超過學習知識這一個方面。當大家踏上社會,就應當認真對待工作,對待自己的身體,對待人際。當大家到了二十多歲的適婚年齡,就應當以良好的心態邁入家庭生活,認真地對待家庭。當大家有了孩子,就應該好好對待自己的孩子。這些都是人生的有機組成部分,都應當要尋求平衡。

  佛教裏面有“六和”的說法。第一,生和同住;第二,口和無爭;第叁,意和同悅;第四,戒和同修;第五,見和同解;第六,利和同金。以上這幾句話的意思就是讓我們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中,時時將“和”的思想貫穿其中。

  如果我們能夠讓身心和諧,也就能夠得到健康與快樂;如果能夠讓家庭和事業得到和諧,也就能夠得到美滿與成功;如果能夠讓人際關系和諧,我們的生活也就會左右逢源,近乎理想。

  要得到以上這些和諧,又需要我們記住一個最基本的理念:你種什麼因,就會得到什麼果。今天你得到什麼,就是由于從前你種下了什麼因;所以,今天的每一個起心動念,也就都會影響到未來。因果就是這樣沿襲的。你看,如果你注重休息,注重保養自己,你的皮膚就會比別人的靓麗;如果你注重學習,注重修心,你的學養就會比別人深厚;如果你願意在麻將桌上浪費時間的話,那可能你除了麻將上的優勢也就一無所有。我們今天將自己的二十四個小時安排在哪裏,以後就會在哪裏給你以果報。這就是因果。

  當我們明白這種規律,我們就知道應該怎樣去計劃自己的人生。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人就是會有惰性,會有懈怠,不願意去規劃自己的人生,或者總是希望能夠不勞而獲。

  我們佛教裏面有一句話叫做“菩薩畏因,世人畏果”。世人總是要等到犯下滔天大罪被揭發以後,才會畏懼;但是菩薩呢?一旦有一個不好的念頭升起,他就會怵惕,趕緊忏悔,當下製伏惡念。

  如果我們希望家庭美滿,當然就需要在家庭中投入很多的精力。一位女士,在外要辛苦地工作,回家要能夠轉換爲家庭主婦的身份,用最好的佳肴來招待客人。這非常地不容易,需要大家付出雙倍的努力。但是這努力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我們修煉的過程。當你投入的越多,你的成長就會越快,得到的福報也就會越大。

  今天的時間有限,我們就分享到這裏。今天大家來到這裏參加容大的招聘會,是一種殊勝的緣分。也希望大家能夠從更高的層次上對容大“信淨孝和”的理念有一定的了解。

  謝謝大家。

  

《樹信念 依淨儀 知孝悌 求和諧》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師父,您走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