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树信念 依净仪 知孝悌 求和谐

  树信念 依净仪 知孝悌 求和谐

  ——贤宗法师在容大企业培训课程上的分享

  杨柳整理

  今天受到韩总的邀请,来这里与大家做一个简短的分享。

  我在很多的场合说过,我很欣赏“容大”的经营理念。“容大”的理念是什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那我们寺院的文化又是什么呢?“十方来,十方去,共成十方事;万人施,万人用,同结万人缘。”以上的这两个理念其实是高度对接的。“海纳百川”,这不如同是无量无边的“十方佛土”吗?“有容乃大”,这不就是说“打开心量,万人同缘”吗?虽然普法的方式不同,但正是由于理念的一致,因此,我们香海和容大结下了缘分。

  一、一念天堂,与物无对

  我们惯常的思维都是寻找这个世界的差异性,或者说,我们习惯用分别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他的学历是小学,你是研究生,你可能就会觉得差异很大,无法交流;他骑着三轮车去打扫厕所,你开着宝马去会所消费,你可能又会觉得自己和他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这种思维其实是很可笑的,因为所谓差异,不都是由于你的内心而分别出来的吗?这些差异不是一直都在变化当中的吗?作为人,我们的本质不就是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吗?那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差别,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纷争让你看不开呢?

  有一个人去市场买菜,看见一个菜农的面前堆着两堆西红柿。一堆标着三元每斤,一堆标着六元每斤。那个买菜的人凑近了看那两堆西红柿,无论怎么看都看不出它们有什么区别。终于忍不住问那个菜农:“这两堆西红柿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差别,为什么左边的只要三元,右边的却要六元呢?”菜农对他说:“它们的区别就是一堆三元,一堆六元啊。”为了迎合某些人对于等级与奢侈的追求,现在很多的商品价格已经不再根据其价值而浮动了。人的分别心实在是很奇怪的,一块一百万的石头和一块山里随手捡来的石头,其待遇会大大的不同。殊不知,那一块山间的顽石,可能才是真正的宝玉呢!

  今天在座的容大的各位贤才,也都是与我们香海具有殊胜之缘的同修。我也希望大家能够真正理解有容乃大的内涵,抹去分别心,专心地从事一份工作,从中汲取经验和养分,在工作中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接纳,我想这才是人生之为过程的真正价值所在。

  也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容大提出了“信净孝和”的思想。

  二、信念,改变格局

  “信”就是指“信念”。我们知道,孔子和他的学生之间,有这样的一次对话。孔子的学生问他:“老师,您认为一个国家要存在下去,需要什么必备的因素呢?”孔子说:“我认为只需要三件东西就够了:第一是“兵”,第二是“粮”,第三是“信”。”他的学生又问:“这三者中,如果一定要去掉一样,那应该去掉哪一样呢?”孔子说:“先去掉兵吧。”在倡导“仁爱”的儒家看来,兵虽然是建立国家的一个基本要素,但却不是一个安定的国家之存在的最高旨归。学生又问:“如果在粮和信之中一定要拿掉一样,又应该舍去哪一个呢?”孔子想了想说:“那只好舍去粮了。”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信念,那么他在这个世界是无法生存下去的。

  我们佛教说,信是一切功德的来源,也是一切幸福的始基。如果我们能用信念来规划自己的人生,那么我们所遇到的一切都能迎刃而解。因为我们相信,因为我们从此有了目标与梦想,因为我们的人生具有了信念所赋予的使命感。

  还是来说孔子。有一次他遇到了歹人,眼看情势危急,他的弟子们都感到十分绝望。这个时候他的学生问他:“老师,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孔子回答说:“天何以丧斯文?老天是不会让斯文断绝的,那何以会来断绝我的生命呢?”结果,果然又一次化险为夷。他在危难之时,仍旧相信,自己乃是“斯文”(学问、知识、仁义)的传播者,天如果毁灭了他,也就是毁灭了知识,毁灭了仁义。这种将自己的生命与信念相联系的观念,带给了他巨大的生命能量。

  经常有人问我:“师父,你们不可以吃鸡鸭鱼肉,不可以大快朵颐。那当你看到别人在吃的时候,会不会流口水呢?”我回答他说:“如果你在寺庙里住一个月,明白了我们为什么不沾荤腥。说不定你看见这些鱼肉,也会感到恶心呢!”因为在我们的生命中,不杀生已经成为了一种信念,它与我们的慧命的存在是一体的。我们接受它,就像接受宇宙运行的规律一样那么的自然。对于我们来说,那些肉食的味道太重了,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这些味道上的刺激,就不能够找到自己内心本然的清净。我很欣赏《老子》中的一句话:“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这些外在的东西使人习惯于向外计较、追求,而从来没有时间来观照自己的内心,这实在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我们做美容的同修也应该知道,如果我们能够多吃一点自然的、纯净的东西,不要去食用过多的肉类,那么我们的皮肤、我们的状态也能够变得更好。

  在我看来,我们的人生并没有聪明与愚蠢的区别,也没有富有与贫穷的区别,而只有思维上的不同。如果大家真的对于美容持有坚定的信念,认为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是为了让别人更加美丽,为世界增添色彩的话,那么你们就一定会想出无数种方法来服务你的客户,使他们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就像韩国有一部电视剧《妻子的诱惑》,里面的那个主人公就是对于美容持有正念,才依靠着这份事业来达成了自己的梦想。

  为什么韩总要让容大的各位家人都在自己的店里供养一尊观音菩萨呢?大家想过这个问题吗?因为观音菩萨有一个最基本的理念就是:“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她以世人的要求为自己的要求,以别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别人的痛苦为自己的痛苦。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如果我们都能够将别人对于美的期望转化为对自己的要求,那么我们的美容事业能不兴旺吗?希望我们容大的每一位家人都能够像观音菩萨那样对待自己的员工、客户,那么你的未来也一定能够像观音菩萨一样走进千家万户。

  为什么日常生活当中会产生种种的矛盾,种种的不和谐?那正是因为人容易将自己看得很高,把别人看得一文不值。如果想要改变自己狭隘的格局,那就一定要有放下我执、放下我慢的信念。

  三、净心,改变生活

  “净”就是洁净,洁净如水,通透如冰。你们知道水是怎么样的吗?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顾无尤。”人都想着往高处走,想要彰显自己的能耐,表现自己的本事。可是水呢?水愿意处在低处,它具有宽阔的胸怀,它利益别人,给人以生命,却不居功,不自矜。你看,水放在瓶子里,就变成瓶子的形状;放在茶壶里,就变成茶壶的形状。

  我们应该怎样向水学习呢?当我们在家里,面对孩子,我就是一个母亲,那么就问问自己,有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呢,有没有体现出慈爱的精神?如果面对先生,有没有温柔体贴,尽到一个妻子的责任呢?如果面对长辈,有没有尊敬柔和,尽到子女的责任呢?如果面对同事,有没有体现出干练、从容、优雅的自信呢?

  如果我们能够把水的这种柔和与洁净变成自己人生的信条的时候,那么我们的人生便能够事事如意。

  你再看,水从山上流下来,遇到坚硬的山石,就会拐个弯,绕开石头流走。看起来好像它总是在退让,总是在妥协。可是过了几百年以后,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坚硬的山石会被水流冲刷平整,变得毫无棱角,而水依然自如地流淌,谦退而从容。我们在生活中,不也应该是这样的吗?遇到挫折,要学会容忍;遇到不喜欢的人,要学会包容;遇到不成功的事情,要学会等待时机。我觉得一个女孩子最美丽的时刻就是体现在她拥有水的柔软,水的善良。

  我们的地球70%是水,我们的身体70%也是水,因此水是我们最重要的伙伴,也是我们最应该学习的偶像。我们如果能够向水学习,就能够得到无尽的宝藏。

  你们知道吗?有一本书叫做《水知道答案》。里面写道,如果我们在控制变量的条件下,对水进行赞美,它就能形成美丽的水结晶;如果我们对它进行诅咒,水结晶就会支离破碎。这说明,水的灵性是最具足的,毋庸置疑,水中蕴含了我们生存了许多法则。我们将这种理念运用到美容当中去,你就可以要求员工在遇到每一个客户时,都要赞美十句话,坚持这样做,相信你们的美容事业也会事半功倍。

  如果我们能够将这些如水的法则贯穿到自己的事业当中去,相信并不需要什么严苛的管理、僵硬的流程,就可以使客户感觉到宾至如归。

  诚然,我们需要人才。一个优秀的店长能够搞定一家门店,一个能干的员工能够搞定一批客人。但是进一步问一问,人才为什么能够为我所用呢?我们凭什么留住人才呢?还是要依靠企业文化和企业的理想啊。只有当你具备某一种理念、某一个品牌时,你才能吸引到相同频率的人才。

  你们刚才看到了主持活动的妙菩提,其实她只是我们寺院中多位优秀的人才之一。你们我们凭什么吸引到那么多的人才呢?也一样是依靠我们的理念与文化啊。当你用这些软性的实力去吸引人才的时候,人才必然会像百川之归海,怎么赶也赶不走。

  那么企业的文化和价值又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企业领导者所具有的人生使命。如果要想创造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就要有一种什么样的使命感。

  再接着说,使命背后所体匿的又是什么呢?是福德。如果我们想要让自己的事业常青,企业长久地存在于市场上。就一定要具有相当深厚的德行。这种德行是利他的、奉献的、忘我的。只有我们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福德,我们的企业才最终能够长久。

  四、孝悌,改变…

《树信念 依净仪 知孝悌 求和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师父,您走了!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