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树信念 依净仪 知孝悌 求和谐▪P2

  ..续本文上一页人际

  我们一般会认为,“孝”就是指父慈子孝,“悌”就是指兄友弟恭。这样的理解实际上还是狭隘的。将这个孝延伸出去,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无有以及人之幼”。人际交往之中,如果时时都有这种敬爱、赞美与怵惕之心,人与人的关系就自然会显示出一片和谐。

  当我们能够把每一个长者都当作自己的长辈来看待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会对我们展现出慈爱与包容;当我们能够把每一个后辈都当作我们的子女来看待的时候,我们就都能够包容他们,理解他们。

  在家庭生活当中更是如此。在动物界中随处可见的模仿与印随作用在孩子成长的初期体现得尤为明显。如果你能够对自己的长辈敬爱与顺从,你的孩子就会将这一印象刻录在自己的脑海里,并模仿你的行为。由此可见,父母的行为对于孩子来说起着多么大的作用。

  有一个婚姻专家曾经写过一篇《我们为何爱自己的爱人》,他指出,其实我们所爱之人的模板或者说原型就来自于我们的父母。如果我们的母亲是热情、慷慨的,那么当我们长大了以后,就容易被具有这样特征的人所吸引。如果我们的母亲是强壮而稳健的,我们就将爱上壮实而冷静的伴侣。

  孝和敬需要顺和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就是那么简单。如果在人际交往中,你感到不舒服、不快乐,那就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掌握这个基本的原则。如果一味地要突出自己,不肯顺从他人、听从他人的意见,这样他人就会成为你的地狱,就会成为你床上的一粒豌豆,让你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我”在很多时候,都像一个魔鬼一样,阻碍着幸福的凭临。

  有这样一段诗化的话,能够回答我们的人生中何以产生无限的痛苦:“佛陀在菩提树下问自己,真的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我吗?从出生到死亡,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我。至于我们头脑里的、心里的,更是千变万化。昨天奉为真理的,今天就可能认为是谬论;今天认为是朋友的,明天也许会当作仇人;现在喜欢的,可能没过多久就厌弃了。所以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可我们就执着于这个我,结果就产生很多烦恼。”

  多花一点时间去爱别人,少用一点时间去为自己着想,这就是获得幸福的秘诀。

  我曾经在跟安利的员工做分享的时候,讲过“爱”这个字。“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无尽的包容。如果我们在职场上,能够把这个字深深地刻进自己的心里,那别人一定会从内心接纳你这个人,当然也会接纳你的产品。实际上,这个字就是品牌,就是价值,就是你所期待的人生梦想。

  五、和谐,改变世界

  和是什么呢?大家马上会联想到和睦、和谐。其实,从某一个角度上来讲,和就是平衡。我们常说,身与心的和谐,事业与家庭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不都是在追求两者之间的一个平衡吗?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轻视另外一个方面,人生就会像失衡的天平那样,充满苦痛挣扎。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当我们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一直教育我们说,学习第一。但是当你长大成人以后,你要面对的东西远远超过学习知识这一个方面。当大家踏上社会,就应当认真对待工作,对待自己的身体,对待人际。当大家到了二十多岁的适婚年龄,就应当以良好的心态迈入家庭生活,认真地对待家庭。当大家有了孩子,就应该好好对待自己的孩子。这些都是人生的有机组成部分,都应当要寻求平衡。

  佛教里面有“六和”的说法。第一,生和同住;第二,口和无争;第三,意和同悦;第四,戒和同修;第五,见和同解;第六,利和同金。以上这几句话的意思就是让我们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中,时时将“和”的思想贯穿其中。

  如果我们能够让身心和谐,也就能够得到健康与快乐;如果能够让家庭和事业得到和谐,也就能够得到美满与成功;如果能够让人际关系和谐,我们的生活也就会左右逢源,近乎理想。

  要得到以上这些和谐,又需要我们记住一个最基本的理念:你种什么因,就会得到什么果。今天你得到什么,就是由于从前你种下了什么因;所以,今天的每一个起心动念,也就都会影响到未来。因果就是这样沿袭的。你看,如果你注重休息,注重保养自己,你的皮肤就会比别人的靓丽;如果你注重学习,注重修心,你的学养就会比别人深厚;如果你愿意在麻将桌上浪费时间的话,那可能你除了麻将上的优势也就一无所有。我们今天将自己的二十四个小时安排在哪里,以后就会在哪里给你以果报。这就是因果。

  当我们明白这种规律,我们就知道应该怎样去计划自己的人生。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就是会有惰性,会有懈怠,不愿意去规划自己的人生,或者总是希望能够不劳而获。

  我们佛教里面有一句话叫做“菩萨畏因,世人畏果”。世人总是要等到犯下滔天大罪被揭发以后,才会畏惧;但是菩萨呢?一旦有一个不好的念头升起,他就会怵惕,赶紧忏悔,当下制伏恶念。

  如果我们希望家庭美满,当然就需要在家庭中投入很多的精力。一位女士,在外要辛苦地工作,回家要能够转换为家庭主妇的身份,用最好的佳肴来招待客人。这非常地不容易,需要大家付出双倍的努力。但是这努力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我们修炼的过程。当你投入的越多,你的成长就会越快,得到的福报也就会越大。

  今天的时间有限,我们就分享到这里。今天大家来到这里参加容大的招聘会,是一种殊胜的缘分。也希望大家能够从更高的层次上对容大“信净孝和”的理念有一定的了解。

  谢谢大家。

  

《树信念 依净仪 知孝悌 求和谐》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师父,您走了!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