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禅心
——義烏企業家禅修賢宗法師開示
楊柳整理
一、格局成就人生的高度
今天,與各位義烏的企業家分享的主題是“企業家的格局”。
對于“格局”這個詞,大家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格局”是視野,格局是態度,格局是關于人生的願景,“格局”是關于宇宙的體悟。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格局”的含義也就不盡相同。但是,大家要相信,“格局”能夠使人寵辱不驚,使人來去適意,使人氣吞山河。
然而,要真正提升一個人的格局絕非易事。今天,我們就從佛教禅修的智慧中來思考企業家如何提升格局的問題。打開格局,可以使我們義烏的企業家對于如何走向全國,乃至走向世界有新的思考,讓世界對義烏有一種全新的理解。
大家身處在自己的行業中,每天面對的都是實在的事務,營銷産品,面對客戶。當大家對這一切都感到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時候,可能正是忽略了某些重要問題的時候。因爲身處其中的人,往往會因爲缺少“驚異”的發現的眼光,而讓事業走向慣性地運轉,走向某種狹小的畛域。
古話常 “隔岸觀火”,只有時時將自己的思維保持在比自己所處的地方更高的彼岸,才能夠真正看清一些東西,以使得企業能夠良性地運轉。比如說,大家在生産一些生活用品的時候,有沒有想到過,五十年以後,人們的生活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那個時候的人會想要什麼樣的産品?哪些東西會迅速地被淘汰,哪些能夠被保留下來?大家又是否想過,現在自己的事業所處的境地究竟如何,距離自己的願景還有多少距離呢?
以上的問題實際上也就是禅宗著名的話頭所要我們參悟的東西:“我是誰?我從哪裏來?要往哪裏去?”
如果缺少對未來的思考,缺少遠見,我們就無法把握現在;如果無法把握現在,就自然會因爲不知身之所處而感到迷惘與彷徨;如果身處迷惘而被驅役著製造産品,那便是盲目跟風,這樣,事業的路就無法久長。
從上面的例子中,我們看到,被很多人誤認爲曲高和寡的禅學思想,正在一個更高的角度指導著我們的現世生活。禅學的思想能夠幫助我們重新認識自己,重新思考自己,重新評價自己。
格局會決定一個人的未來,格局會決定一個人幸福與否,格局會使人灑脫、智慧地看待人生。
關于格局,有這樣一個故事:楚相晏子有一個管家叫做高僚。他忠心耿耿地跟隨晏子叁年,晏子開除了他。周圍的人很不理解,就問晏子:“高僚跟隨了你那麼久,並沒有過失,你爲什麼要開除他呢?”晏子回答說:“是啊。他跟隨了我叁年。我是一個粗鄙之人,過失良多,而他卻從來不糾正我的過失。那我要他何用呢?”(高僚仕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僚之事夫子叁年,曾無以爵位。而逐之,其義可乎?”晏子曰:“嬰,仄陋之人也,四維之然後能直。今此子事吾叁年,未嘗弼吾過,是以逐之也。”)
我們來反觀一下自己。當別人指責我們的過失時,我們是什麼反應呢?我們往往會覺得這個人怎麼不給我面子呢?這個人怎麼能這樣說我呢?而晏子卻認爲,一個不肯指出上司過失的人,並不是真正的良才。這不就是我們和晏子的格局存在差異嗎?
你們有沒有看過唐代的曆史呢?唐太宗有幾件事情讓我至今想起來仍然覺得敬佩不已。有一次,一個匈奴人進城遇到唐太宗,用刀子捅傷了唐太宗的右臂。皇帝旁邊的兩個侍衛馬上出來抓住了匈奴人,要將他殺掉。但是唐太宗製止了他們。他按住自己的傷口,說:“如果今天殺死他,以後必然會引起漢匈長久之戰。”于是他釋放了那個匈奴人。後來,這個匈奴人爲他所用,成爲了他身邊最貼身的侍衛。在以後的歲月中,這個匈奴侍衛叁次救太宗于水火。
唐太宗還有一個著名的谏臣叫魏征。魏征早年曾在太子李建成手下充當東宮僚屬。他當時審時度勢,多次勸谏太子要先發製人,殺掉李世民。可是太子不聽,果然,經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死太子,成爲了皇帝。唐太宗就問魏征:“你願不願意來幫助我成就大業?”魏征不願意。後來,由于受到唐太宗人格魅力的吸引,魏征終于同意幫助他。唐太宗曾下過一道密旨:無論魏征谏言如何傷人,都不可以處置他。正是因爲這樣,魏征一生直谏達兩百多次,用自己的忠誠與正直幫助唐太宗成就了貞觀之治。這是因爲什麼呢?還是因爲格局。
真正有能力的人不怕別人的意見,真正有思想的人都會在他的身邊安放一個與他格格不入的人,以充當他人生的明鏡。作爲一個企業家,就應該修海納百川的格局,修心包太虛的心量。具有如此心量的人,不會因爲別人開了四個廠,我只開了一個廠就感到不平衡;也不會因爲別人坐在正中間,自己坐在兩旁邊而感到不舒服。因爲心量開闊的人,不會以面子和金錢作爲自己人生的方向。
一個心量開闊的人會注意從生活中向內反思自己的現狀,而不會向外去抱怨與責難。他也會問自己:爲什麼我周圍的人才會離開?爲什麼我的家庭不能達到和諧?爲什麼我的孩子總是不聽話?但是他不會將這些問題的答案歸因于外在的因素,而更願意用自己的修行提升格局,來對治這些煩惱。
學習、思考、觀照、覺察,這樣的思想會對我們的人生産生很大的幫助。
大家可能會想,用以上的方式提升自己的格局,對人生有什麼實在的益處呢?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做這樣的反問:當我們一味執著于煩惱和妄想,對我們的人生又有什麼實在的助益呢?既然煩惱和妄想是不好的,那麼我們就應該記得要時時把自己從瑣碎的生活中拔脫出來,時時記得仰望星空。因爲當我們仰望星空之時,是不會執著于那些雞毛蒜皮的蠅頭小利的。
古希臘的第一位哲學家泰勒斯,曾經因爲在仰望星空時跌了一跤,而被無知的少女所嘲笑:“偉大的哲學家啊,您深知宇宙至理,怎麼不知道腳下有水塘呢?”後來,泰勒斯通過夜觀天象測明的天氣的走向,及時種植了橄榄,等到橄榄收獲的時候,賺了許多錢。他只是爲了告訴人們:一個格局高遠的人,要做塵世間的事情是非常容易的,只是他還有更要緊的事情要做。不屑于財富而已啊。
當我們能夠矚目遠方,格局就會慢慢提升起來。
二、禅修初體驗
當我們要開始討論禅的時候,首先讓我們先來一起實踐禅。
請大家把手機設置爲靜音,不能有震動。身體自然地坐直,頭、身體、臀部成一直線。閉上雙眼。全身放松,面帶微笑。你可以聽到耳旁的風,你可以聽到身邊任何微細的聲音,你可以覺察到自己身體中的變化。你感覺到此時此刻,安坐此處,身心兩適。煩惱放下,挂礙放下,過去放下,未來放下,你的心凝視當下。
現在開始用腹部進行深呼吸。慢慢地把氣吸進來,吸到不能吸入爲止,然後在腹部停留四秒鍾,然後再慢慢地把氣呼出去。每一次吸氣時,我們都吸入無量的喜樂、安甯以及正面的能量;每一次呼氣時,我們將身體的毒素、郁結、憂傷一一排出體內。跟著我的聲音,重複幾次深呼吸。吸氣,停留四秒鍾,呼氣……
現在你感覺到自己的頭部放松,你的肩膀放松,你的手臂放松,你的胸口放松。隨著每一次的呼吸,你都會感到更加放松。接著,你的腹部放松了,背部放松了,臀部放松了,放松了,大腿放松了,小腿放松了,雙腳放松了,現在整個人從頭到腳已經完完全全放松了,你現在非常甯靜,非常喜樂。
把雙手伸出來,搓自己的手,把它們搓得熱熱的,捂在自己的眼睛上。通過中指壓住上眼眶,從裏面往外面拉。當你壓下去的時候,眼睛會有酸麻的感覺,這種感覺使你的疲勞暫時得到了釋放。重複五六次。
然後,用中指重重地壓住下眼眶,緩緩地往外拉。也是重複五六次。
接下來把雙手放在頭頂,大拇指在眼睛在耳朵中間的地方按壓,順著按,逆著按,交錯進行,按二十下。
現在請放松,用雙手敲擊自己的頭,把頭上每一個部位都敲一遍。此時,眼睛還是閉著,感覺雙手敲擊頭頂的整個過程。隨後,用手捏捏耳朵、搓搓頸部,再用雙手按摩自己的面部。
伴隨著雙手的敲擊,我們的身體所沾染的煩惱、習氣,都被一一趕走,你感到釋然,萬緣放下,甯靜無限。
以上就是一個簡單的禅修法。我們用這種方法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身體,這就是佛家所謂的“命功”的修行法之一。我們只要把禅修的方法嫁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就會發現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樣的案例太多了。我們杭州有一個做二手車市場的朋友,學習了禅修以後,把這種方法帶回了自己的生活中,每天早上開始工作以前,帶領自己的團隊做十分鍾的禅修。現在,他的企業文化建設在全國都是領先的。很多大公司都到他那裏去學習。爲什麼會産生這樣的效果呢?就是因爲每一個禅修者通過向內的覺察和觀照,都會明白自己是誰,自己究竟要做什麼。
還有一個河南來的公司總監,身體一直不好,吃藥吃了十五年。學習了禅修以後,他每天堅持按正確的方法打坐叁個小時。幾年以後,他竟然能夠將藥停服,身體也好了起來。禅修使他發生了莫大的改變。
大家都知道,佛教行世已經有二千余年了。它一直通過禅修的諸方法來培育美好的心靈。如果這種方法是不適宜的,那麼它必然早已消亡于世了。
說到企業希望得到持久與永恒,便會聯想到宗教的持久與永恒。宗教憑借什麼長存于世呢?那些宗教的祭儀、律法、經典只是宗教傳世的手法,而更爲重要的是,宗教對人的心靈所産生的淨化與陶冶。它指導人們向善,指導人們擺脫種種罪愆,回複美好與本然的人性,它幫助人們不與惡行爲伍,恪守中道,諸惡莫作,衆善奉行。
叁、企業如何留住人才
我們知道,企業如果想持久地發展下去,需要很多優秀的人才。那麼這些人才怎麼才能吸引進你的企業呢?靠金錢,靠名位,這都是不持久的。一旦有別的企業…
《商道禅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