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禅法 利有情▪P2

  ..續本文上一頁已。前幾年我遇見一個朋友花了叁千多塊買了一件衣服,衣服上有很多破洞。何苦花這個錢來顯示自己的不同呢?穿了這個衣服難道你就不是原本的那個人了嗎,別人就不認識你了嗎?那些在表面上做文章的人,都是內心極度匮乏的人。真正有內涵的人,外表平平穩穩,就像一口很深的井,默默無言,不顯山不露水。

  我常和別人調侃說:你們別看我買了那麼多書,書架上擺得滿滿的,當我的架子上放得越滿,我心中的知識就越少。這不也是一種反差嗎?我時時以這種反差來提醒自己,要將知識內化成心靈的養料。

  據說,大學者錢鍾書先生家中一本書也沒有,因爲他的學問都裝在了腦子裏。這不是也很值得我們警戒自己嗎?

  我們要從書本中不斷學習,用知識來淨化自己的心靈,提升自己的境界,而不是將它們作爲一種擺設,作爲炫耀的資本。

  叁、佛在人間

  我們提升自己以後,就一定要利益有情。凡一切有作爲的大企業,都有這種爲人民服務的精神。爲什麼沃爾瑪會做到今天這種成績呢?因爲它秉持著將世界上性價比最高的東西帶給老百姓的信念。大家來到沃爾瑪以後,不用擔心同樣的貨品比別家貴,總是能買到最好的東西。

  物流和網絡帶給我們以革命性的變化。快遞在我們這裏來得比香客還要勤,他們每天都要來香海禅寺十幾趟。網絡的力量也非常巨大,我們後面這幢樓的空調全部都是在網上訂購的。這次動車在溫州追尾的事件,微博發揮了巨大的輿論作用。

  可能很多人認爲出家人應該不食人間煙火,寄居山林之間,遨遊四海之上;晨鍾暮鼓,遠離人世。前幾天有些上海的朋友來到香海以後大吃一驚,沒有想到這裏居然是一個現代化的寺廟。他們在來到這裏以前,以爲這裏沒飯吃,沒地方睡,甚至還有人帶來了蚊帳。

  我一直要求寺裏的義工,在每一位客人離開寺院,不住那間客房以後,一定要把床上的東西全部洗過換過,房間也一定要每天保持清潔。我在這方面非常在意。

  這個世界不斷地發生變化,我們佛教如果一方面要利益有情,另一方面卻脫離時代,那是不可能幫助到更多的人的。我們需要有更多、更新的知識和外在的設施來與衆生對接,因此就不可能做一個寄居山林的隱士。所謂“美玉藏頑石,蓮花出淤泥。須知煩惱處,悟得即菩提。”這就是我對于入世的觀點。

  但是,了解這個世界,不是爲了讓一些塵俗間不好的習氣來汙染我們,決不能隨波逐流。否則,不僅不能利益有情,而且會使自己的慧命也受到傷害。

  有這樣一個故事:小鎮裏住著兩個富翁。一個富翁很喜歡收藏古玩。書畫玉石,一應俱全,而且價值連城。他的孩子們就整天勾心鬥角,想盡辦法去他那裏騙東西。那個富翁非常舍不得那些藏品,怕被自己的孩子或者小偷偷了去,因此整天都不敢離開他所住的地方。及至臨終時,他的孩子都不理他,只想著拿走他的東西。他把孩子們的貪婪都誘導了出來,生而痛苦,死而有憾。

  而第二個富翁呢,他用自己的錢成立了一個基金會。如果有讀不起書的孩子,他就會資助他們上學;如果有看不起病的,他就幫助他們看病。他晚年時,子孫都非常孝順,他的身體很健康,心態也很樂觀。每逢過年過節,曾經受過他幫助的人就會回到小鎮看他,給他帶來世界各地的美食珍馐;一旦他碰到什麼困難,大家都會馬上來幫助他。兩個富翁同樣有錢,但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就使得他們的生命呈現出了完全不同的樣子。

  大家有緣走進寺院真的是一種福報。通過這次機會,大家應該好好地思考一下人活著的意義。人如何有尊嚴地活著,快樂地活著,獨立清醒自在地活著呢?這些都需要我們靜心反思。

  原始人活在深山老林之中,所需的究竟是什麼呢?衣、食、住叁者而已。樹葉獸皮以蔽體,雜蔬野果以充饑,岩木洞穴以棲居,如是足矣。我們現在所需的不也不外乎如此嗎?

  有一次,我看到一個記錄片,一個體驗者被直升機帶入深山老林中,要他自己度過十幾天的時間。這個受過高等教育的現代人,在這十幾天裏,都在做些什麼呢,你們猜一猜。就是不斷地在找吃的,甚至連屎殼郎也抓起來吃,把翅膀和頭拔掉,很艱難地把蟲子咽下去。他身上只有一把刀,只要是一切沒有毒的東西,他都找出來吃掉。

  我們工作、賺錢都是爲了讓自己活下去。那究竟什麼是活下去呢?活下去有那麼難嗎?需要那麼多嗎?天地生我,父母養我,事業助我,還不夠嗎?在這個物質豐盈的世界中,是不是很多人扭曲了活下去的意義呢?

  有很多身價上億的老板,到了我們這裏,說香海禅寺的飯是最好吃的。這是因爲我們這裏的菜少、油少,你除了多吃飯以外別無選擇。

  現代人的選擇實在太多,繁多的選擇導致了人們心神浮躁,不能安住。一個電視機有幾百個臺,一桌菜有幾十種,一畢業可以做的工作有幾千樣,你根本就難以選擇。選了這樣,丟棄了那樣,所以總是不滿足。

  人最重要的就是“少欲知足”,少一點欲望就多一點滿足,多一點需求就少一點內心的平衡。

  諸位回家以後,如果每天都能拿出二十分鍾來好好反思這一天的作爲,是否違背了天地的道;反思這一天的軌迹,是否符合你人生的夙願。堅持這樣做,你的生活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最後我送給大家一句話,出自《太上感應篇》:“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你想得到怎樣的生活,便去種那樣的因,方能得到與之相應的果報。

  祝大家在香海的叁天學習、生活愉快,我們盡量給大家提供最好的服務。如果有什麼困難,可以和班主任說。但是記住一點,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只有內心的豐足才是究竟。

  今天的分享到此結束。阿彌陀佛。

  

《修禅法 利有情》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