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且思且行論管理▪P2

  ..續本文上一頁生存下去。國內的老板看到這家公司的行爲都會覺得非常不可思議,但是他們這種爲企業長期發展考慮的做法卻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爲什麼現在我們國人甯願花大價錢去購買外國的商品而不願意相信國貨呢?因爲現在國內的企業普遍存在著一種比較浮躁的心理。他們中有的人追求業績,追求聲名,而對于消費者的訴求考慮得還不夠。

  世博會期間,我們碰到了日本的一個議員,他說,日本要把唐招提寺中的鑒真像運到世博會的日本館中給大家參觀。爲了運送這尊佛像,他們做了以下幾個動作:首先,他們在佛像外面用一種粉末製作了整個佛像的模型。就算佛像在運送過程中真的遇到了什麼意外,他們還可以依據模型來對它進行恢複甚至重塑。第二,他們在佛像外面做了一個密封的、水火不侵的大箱子。僅這個箱子就價值十億日幣。這樣,就算佛像在運送中不幸遇到空難,他們還是可以保住這尊佛像。他們考慮到了所有可能發生的事件,行事非常謹慎。

  誠然,我們不能崇洋媚外;或者長他人之志氣,滅自家之威風。但是我在這裏要說明的是我們應該從其他國家的先進文化或技術中得到一些反思和借鑒。

  余秋雨曾經寫過一篇《西天梵音》。他就曾經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佛教怎麼會傳入的?”他認爲和“佛教怎麼傳入的”相比,前者才是一個“大問題”。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從堯舜到秦漢,從周易到諸子百家,幾乎把任何一角想得到的精神空間都嚴嚴實實地填滿了,而且填得那麼精致而堂皇。這片土地上的民衆,哪怕僅僅是鑽研其中一家的學問都足以耗盡終身。而且,一代接一代地鑽研上兩千多年,直到今天仍覺得深不可測。面對這樣超濃度的文化大國,一種純然陌生的異國文化居然浩蕩進入,並且快速普及,這實在不可思議。”的確,在佛教傳入以前,中國的諸子學說就已經蔚興,佛教這種外來的文化得以迅速在中國獲得帝王和民衆的推崇,實在是神乎其技。

  然而,在這種看似偶然的背後卻存在著深刻的必然性。這就是正信的必然勝利與正念的無窮力量。否則,怎麼會有那麼多高僧大德爲了取經不惜捐棄自己寶貴的生命?法顯又怎麼會以“白骨爲路標”走向無垠的沙漠呢?

  我們的企業如果沒有信念,也就沒有根,沒有魂。魂是什麼?就是企業創立者的人生使命與人生信仰。

  美國的很多州都有自己獨立的法律和行政製度。爲什麼這樣多樣化的政治、文化形態仍舊可以使其成爲一個國家,而且在遇到危難時同仇敵忾呢?這就是民族的根在起著微妙的作用。

  我們國家就更不用說了,大凡遇到天災,政府和人民總是高度一致地幫助災區援建而不存二心。這就是民族的精魂。那麼我們的企業是不是也應該在這樣的根性上反思和努力呢?信念可以發揮我們的能力,並把我們的潛能發揮到極致。

  《功夫熊貓》第一部中,最高的武功秘笈和最優秀的食譜竟然都是一張白紙。這不正是佛教“空”的境界嗎?只有將內心騰空,才能裝進一切;只有將萬緣放下,連放下這個概念也放下,我們才能夠拿起一切。否則,我們的境界總是有限。我們的智慧都是來源于這個空性。打坐的根本目的也就是培養內心中的空性。

  如果一個人靜不下來,就沒有辦法沈澱;如果一個人不能做到慎獨,他必定要受到思維的局限。反之,只要你能夠靜下來,你的眼神就會柔軟祥和,你的舉止就會高雅非常,你的心態就會無限寬廣。在《功夫熊貓》第二部中,有一句經典的臺詞“In the peace”,就是要把心靜下來。當大熊貓把心靜下來的時候,它便能夠回憶起從前遺忘了的一切事情,甚至連樹上落下一滴水珠都能夠在它的心中形成一種和緩而清涼的意象。

  四、實踐的管理學

  大家今天來到這裏,真的要感激主辦方,讓各位能夠來到佛教這個延續兩千多年的所在來學習禅修,學習靜心。這種靜心不是老師可以口授的,而只能通過心印。什麼是心印?我的心開示,你的心開悟,踐行自己所悟到的東西,這就是心印。我現在所說的話你都可以認爲是廢話,只有你的心真的懂了,自己做了,才會明白。

  我們現在引以爲金科玉律的話語,很多在我們的幼年就已經從父母、老師那裏聽過,但是在自己沒有經過冰與火的考驗的情況下,我們並不會真正明白其中的要妙之處。比如我們從小就知道“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也知道“到老方知非力取,叁分人事七分天”。但是這些道理,在光陰真正流過我們身邊以前,我們真能明白嗎,真能理解嗎?

  稻盛和夫說,企業管理的最高理念是“正念、利他、厚德、堅持”。這些詞彙我們難道不知道嗎?這些思想難道不質樸嗎?但是這些簡單的道理我們真的能做到嗎?如果真能做到,想必我們所能得到的成就要比現在高遠得多。這些平常的字眼,背後所具有的厚重道理,是只有踐行方可領悟的。

  每一個來到寺院皈依的信徒都要發四宏誓願:“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說,要奉獻利他,要放下挂礙,要勇猛精進,要志存高遠。我們要求每一個佛弟子都要向這樣的方向努力,使自己成長起來。

  如果企業也能以類似的理念來要求自己的員工,那麼他們不但能夠工作順心,而且也能得到健康的身體和幸福的家庭。如果企業能夠創造一種理念,使得員工人人都喜愛自己的工作,看待工作如同休假一般,獲得愉悅和價值,那這個企業必定能夠超越同侪,引領行業大潮。如果企業沒有信仰,那麼必定所有人都是奔著一個目的去的,那就是“欲”。所謂欲壑難填,欲望就像一個無底洞一樣,誰能夠填得滿呢?用金錢激勵員工雖然在短期看來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是隨著欲望的擴張,金錢越來越難填滿人們空虛的心靈。當一個人對于金錢無所餍足的時候,金錢就成爲他唯一的信仰。這時,你再要以什麼文化、信念來說服他,就已經太遲了。

  我向大家推薦一本書——《知道》,其中的一篇文章講到了唐太宗的治國精神。我覺得這種精神可以對大家做企業有很大的幫助。在座諸位都是非常愛學習的,所謂“以史爲鑒,可以知興替”,如果我們能夠從曆史中洞見到宇宙周行往複的規律,那對于事業、家庭甚至是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帶來莫大的助益。

  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裏。希望各位在這兩天裏,且思且行,有所收獲。祝福大家在香海禅寺生活愉快。

  

《且思且行論管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