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生中最令人回味、最有價值的,不就是那些在當時看來是問題,是磨難的所在嗎?
比如在工作中,只有當老板給你的銷售額度沒有辦法完成,被扣了獎金的時候,你才會得到深刻的印象。如何銷售好産品呢?我也可以順便給大家幾點建議:第一,自己銷售的産品一定要認真試用,記錄好使用感受與效果。第二,要清楚解讀産品的特色,從研發到銷售再到客服,每個環節的特色都要讀透。第叁,曾經使用過的所有客戶的反映,都要做認真研究。第四,學習銷售技巧作爲補充。第四,積極向前輩和同侪中的精英學習,不要嫉妒和排斥別人。千萬不要看不起那些溝通技巧優秀的同事,認爲她只是會溜須拍馬。我們必須學會贊美別人。
除了贊美,還要學會理解他人,關心他人。當你的客戶今天對你愛答不理的時候,你就應該要關心她,試圖去問問她:“你遇到什麼不開心的事了嗎?我可以幫助你嗎?”
這些都是溝通的技巧,都需要我們不斷地加以學習。
在學習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求我們必須心胸開闊,要不斷地接受他人,接受問題。如此才有可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成長。我們可以隨時記錄《生活日記》或《工作日記》,把自己一時難以解決的事情記錄下來,想想如何解決;也把自己順利解決事情的方法記錄下來,以便作爲今後行動的參考。還可以把自己生活中的難題放到微博上,也會有人幫你出主意。而以上所有的方法,總是基于一點:你是否願意改變自己,提升自己?只要願意改變、提升、面對,便會産生巨大的能量,每件事都會得到圓滿地解決。反之,則永遠都沒有辦法跨過心靈的門檻,就會永遠處于困境當中,難以自拔。
在日本,曾經有一位畢業于貴族女子大學的女生,剛出來實習的時候,到了一家高級酒店。那裏的主管竟然讓她負責清洗馬桶。她頓時覺得非常羞辱,但又不好意思當場拂袖而去,就決定先幹一天活,第二天再離開這個酒店。當她正坐在洗手間裏愁眉不展的時候,她的師父走了進來,教她怎麼清洗廁所。她的師父非常認真地將廁所徹底清洗了七次,最後還將馬桶裏的水舀了一杯,喝了下去。見到這一幕,這位女生徹底震驚了。她從師父的行爲中領悟到,無論是多麼微小的事情,只要竭力去做,一樣可以達到很高的境界。她暗暗發誓,即使一輩子打掃廁所,也一定要掃出世界上最幹淨的廁所。她正是一直以這種標准來要求自己,後來才成爲了日本的郵電大臣。
當我們不能從一定的高度上思考問題,人生就會處處受限。事情的關鍵並不在于你做的這件事情有多麼要緊,而在于你能不能將每一件小事都做到最好。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才是獲得成功的前提與基礎。我們在完成日常事務的過程中,一定要站到超越所做之事的高度上來看待問題。而不是所謂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每天得過且過地生活。注意每一個細節,超越自身的格局,站在宏觀的、長遠的、發展的角度上思考問題,才能突破原先小我的局限。
美容業門檻不太高,從業人員流動性也比較大,未來這一行業的競爭會越來越強。如果現在大家還沒有宏觀與長遠的計劃,沒有危機意識的話,周圍一旦有勁敵出現,你的店面很有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受到沖擊。只有當大家都緊緊團結在一起,一致追求更高遠的目標,同時又將最高的標准落實到每一件日常的小事上,才能夠在行業的競爭中占領先機。
“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人生的格局=心量+堅持+利他。而我執、嫉妒、猜忌、攀比等則是我們最應該捐棄的東西。
這一切歸根到底,來自于我們的心如何看待世界,如何面對問題。
四、用心學習
之前所談的所有問題,想要解決或提升,都要通過主動地學習。一個脫離了學習的人,他的人生都會聚焦在一些生物本能的需求上,比如空虛了就會開始開電視,無聊了就會開始聊八卦,寂寞了就會出去泡吧等等。這些消遣的方式偶一爲之可以,一旦形成習慣,人的靈性就會遭到嚴重的毀絕。
一個人把自己業余的時間投到哪裏去,以後的人生道路就會在某一方面受到巨大的影響。我之所以能夠去許多地方講課,最大的益師就是持續不斷地主動學習。我們所學的佛學專業知識畢竟是有限的,佛學如海浩瀚,我們即使窮盡一生,又能夠領悟多少呢?加之我們身處現代社會,還有許多其他方面的知識需要去學習。對知識和形而上的追求,對人生修養的追求,教我們一生都不能懈怠,一直勇猛精進。我們是僧侶,要和社會中的大衆溝通交流,其中需要學習的技巧和准則就更多了。
以前上學的時候,我也絕少出去玩,80%以上的課外時間全部用來學習。到了周末,就帶著兩個饅頭和一瓶水,到山裏去看書,一看就是一整天。面對自然,學習的心態靜好而闊達,學習的悟性似乎也比平時坐在教室裏高了一大截。到了畢業的時候,我的書已經非常之多,用青島啤酒的箱子裝了20多箱,讓一輛五噸的卡車幫我帶了回去。
青春、貌美、財富,這都只是一時的。帶領你的人生一直在正道上行進如馳的,就是學習。大家有空的時候可以主動地多讀一些好書,參加一些培訓或者報考一些學位。
而且,如果不讀書,人的品位都會停留在比較低級的層次上。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這些都是人作爲生物的原始品味,它指向炫目的色彩,指向悅耳的聲音,指向美味的盛宴。而卸去以上一切僞裝之後,人之爲人的終極意義又在哪裏呢?五音、五色、五味,哪一個是你呢?這時,我們的生活便會完全被感官所驅動,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當我們的人生修養達到一定的境界以後,我們不拒斥,同時也不狂熱地追求那些外表豔麗的事物,不會刻意追求名牌,也不會因爲別人使用比我們更好的東西而感到一絲不快。有修養的人,他的內心是豐足的,他不再將自己的精神聚焦到這些物質的東西上來。
我身邊有一位朋友,婚姻不是很幸福。我就問他原因。他告訴我說:“當初喜歡她是因爲她身材高挑,長得非常動人。後來結婚了,發現雙方在志向、理想和性格上的差異實在太大了。她要求我每個月給她叁萬,我就按數給了她。後來,她不滿足,又想要開店。可是她並不懂得經營,一切又都要我幫她打理。也不好好帶孩子,成天和朋友出去吃飯、喝酒、唱歌……”我回答她說:“的確,你們在各方面差異都很大。但是一個女孩子,把自己所有的青春都給你了,還幫你生了孩子,你就不應該只看到她的缺點。而應該多多地贊美她,幫助她。多想想當初欣賞她的原因。”
大家作爲剛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要尤其注重培養自己高雅的心性。這個社會,在平等的背後,文化資本的積累使得一些與衆不同的圈子形成。如果我們不注重對自己心性、學養的積累,那麼這些高雅的圈子便是畢生難以進入的。但是也不要因爲自己目前所在的環境而感到自卑。只要從現在開始努力,一樣可以獲得不俗的成就。出身、教育,不是我們應當用來否定自己的原因,而相反是我們上下求索的動力。
學習並不局限在書本和課堂中,生活中人們說話的方式、走路的動作,微笑的表情都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余成歲,律呂調陽,自然中的一切無不值得我們爲之服膺與參省終生。只有在實踐和理論相結合以後,才可能得到大徹大悟。到那時,做事情、看問題,無不是清楚明了,曆曆分明。
今天我對大家所說的話,並非教育與培訓,而只是分享我在人生中所經曆和感受到的一些經驗,與各位共勉。
《心的妙用》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