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清心靜慮凝神想象▪P2

  ..續本文上一頁沖破慣性思維所造成的局限,就必須通過獨立的思維和想象尋回自己,改變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

  

  叁、想象改變內心

  汪曾祺曾在《禮俗大全》中敘述過一個喪儀情節——“點主”。葬禮“開吊”以後,就要進行“點主”。“神主”棗木牌位上原來只寫某某之“神王”,主字上面的一點空著,經過一“點”,顯考或顯妣的靈魂就進入牌內,以後這小木牌就成了先人的象征。“點主”要請一位官大功高的人,當禮生高唱:“凝神——想象,請加墨主!”點主的人就用一枝新筆舔了墨在“神王”上點了一個瓜子點。“凝神,想象,請加朱主。”就會有人用白芨調好的朱砂,蓋在“墨主”上。于是禮成。汪曾祺評價這一禮俗說:““凝神——想象”這是開吊所用的最叫人感動、最富人情味的最藝術的語言,其余的都只是照章辦事,行禮如儀而已。”

  他爲什麼這樣說呢?在這一民間禮俗中,凝神——想象,這四個字中包含了子嗣對于先人最爲深切的追思與懷念。凝神是爲了把散亂在外的心神全部召喚回來,召喚到慎終追遠的情緒之中。一旦把內在的心神凝聚起來,過去親人在世時對于自己,對于家人的種種溫情與親切就自然地浮現于目前。想象什麼呢?想象先人進入了木牌之中,過去親人的靈魂寄居在一個軀體當中,現在他的肉體雖已腐壞,但靈魂卻完好地移入了靈位之中。這樣一來,親人的靈魂便還時刻盤桓在家宅之中,子嗣們會覺得他並沒有離開,從前的恩情也沒有離開,而是恒久地留存于家人們的心中。

  凝神——想象,是這一思想過程把人們的注意力從冷漠的黃泉轉移到溫情的人世之中,把人們的感受從對于死亡的畏懼與哀傷轉移到對于生命的護惜和珍愛之中。可以說,在想象中,冷漠而殘酷的現實遭際消失了,敬意與柔情從這一席生命中生長起來。如同這一祭儀所宣告的一樣,我們需要時刻斂聚心神,學會“凝神——想象”。

  我們剛才已經說到,講課時最好的狀態就是把自己身上所有紛零在外的思緒全部凝聚于一點,從這一點出發,通向語詞所觸及的所有時間、空間,通向語詞所能含攝的人、物和情感,讓身體中每一個具有靈覺的細胞都能夠從一種凝聚的狀態之中綻放出來。

  禅修中最爲注重的就是“覺”——覺受、覺察、覺醒。覺是一種開顯的過程。禅修時,我們首先會請大家坐著不動,把眼睛閉起來,這是對于雜亂念頭的攝受,教人把散逸浮躁的心念一個個攻克下來,沈潛下來,達到空無的狀態。但是如果執著于這樣的寂滅狀態,這種寂就成爲了死寂,因此在靜中,禅修又要求動。從靜坐中起來,無論是行住坐臥,每一個動作,都要保持一種覺受力,只有把這種覺受的能力運用到動態生活的每一個時刻,這種“覺”才是鮮活的、長久的、究竟的。

  在六祖慧能以前,禅宗在中國僅僅是一個一人傳一人,形同密法的教派。但爲什麼經過六祖,禅宗在中國衆多佛教流派中能夠成爲主流,以至于達到無禅不寺、無寺不禅的盛況呢?因爲他要求人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每一個尋常的舉動中去感受禅的妙谛。做設計的人能夠從禅中感受萬物的諧和,做企業的人能夠在禅中領會人心的奧秘,爲人師者能夠在禅中聆聽心靈的絮語……這樣,禅就成爲了一條通達的大道,這條道路無論與哪個向度對接,只要能夠接續上去,便能夠使人的心靈達到調暢與清靈。

  禅修爲人們提供的這條通道,一旦與各行各業的技術對接起來,便能夠使形形色色的人從術的層面達到道的層面,它能使喜茶的人找到茶道,喜花的人找到花道,經商的人找到商道。舉例而言,托爾斯泰說:“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卻擁有同樣的幸福。”不幸的原因雜沓歧出,沒有人能夠說清楚不幸所包含的具體範圍。有一對伴侶,他們在進入婚姻以前,想要用理性和智力所能達到的高度去總結出婚姻失敗的種種可能,比如婚姻中的嫉妒、不信任、金錢、親人的介入、孩子的教育、門第的懸殊、人生信仰的不同等等,他們想要通過這些失敗的前車之鑒提醒自己,盡量在婚姻中規避這些負面因素的出現,走向幸福的婚姻。但是隨著他們越來越多地聽到周圍的人對于婚姻的種種抱怨,才突然間驚覺,其實婚姻中的每一個盤子、每一粒塵土、每一杯水的溫度、每一絲氣味、每一個細小的舉動都有可能會造成爭端。這也就是說,要通過趨利避害的方式,僅僅用智性去經營婚姻,還是遠遠不能夠達到幸福的。爲什麼說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呢?因爲在幸福的家庭中,他們找到了一條道路,這條正確的道路就是深深的理解和無盡的包容。

  推而廣之,我們身體的健康、企業的發展、人際的交往,都要找到這樣一條道路,使自己和智慧對接,和慈悲對接,和天地萬物運化的規律對接,惟其如此,我們才能在其自身地生活,而不被無明所牽引,不被世俗言論所綁縛。

  中國企業在未來的騰飛,也應該找到這樣一條通達的道路。作爲企業家所要學習的,並不是其他企業成功之表象,比如其他企業是如何裝飾的,如何設計自己的品牌圖案的,而是要盡量去學習別人成功背後的那一條道路,那一個理念。

  在重修香海禅寺以前,我們去海外考察了許多不同宗教機構的建築、運營模式。他們的文化並沒有經過文化大革命的斷層,因此在很多方面比我們領先許多。但是我們並沒有想去照搬照抄別人的成功經驗,因爲我們知道,所有的建築和運營形態無一不是在特定的文化土壤中按照自己的個性生長起來的。移植和摹仿,是無法使得文化長期留存于我們的土壤之上的。這就是“學我者死”的道理。在做一件事時,總有可學的部分和不可學的部分,一些涉及終極關懷的理念,比如真、善、美,這是應當去學習的,但別人的具體運作方式,別人的外在形態,卻不應該去偷師學習。只有從表象的背後找到隱藏的理念,從理念背後找到通達天地的大道,你才能夠時刻擁有創新的靈感與行事的先機。

  

  四、想象改變思維

  凝神想象,這是一個隨時隨地都能實踐的功夫。

  比如我們靜坐在院中,看春天裏,一棵樹被上帝之手渲染了無限鮮美、柔嫩的顔色,它不斷地向天上伸出俊美而秀颀的線條,它用世間最溫存的語言一路生長,一路低吟。它仿佛從來沒有看過這個世界一樣地驚奇,一樣地愛它,用純淨和生機點化世界的性靈,喚醒萬物的消沈。這時候,我們想到一個嬰兒,他也像春天的樹一樣柔軟,一樣潔淨。嬰兒被孕育,被帶到這個世界上,他既有生命的春天,就必經曆生命的寒冬,就必有一天會華發秋霜、齒牙動搖。然而在他生命的起點,他還是要那麼欣悅、溫和地看著這個世界,他的四肢那麼柔軟,你甚至可以隨意地將他粉嫩的、胖乎乎的小腿扳到他的頭頂。然而,爲什麼我們長大以後就沒有這樣的柔軟了呢?這是因爲我們的肌肉已經漸漸僵化了。那麼僵化的只有我們的肉身嗎?難道我們的思維不曾因爲沾染世俗的塵埃而變得越來越失去自性,越來越如同他者的傳聲筒一般嗎?如果思維一旦僵化,那麼人生的苦難就要真正開始了。因爲你不再是你自己,而是他人的幻影,你說著別人說的話,做著別人做的事情,穿別人都穿的衣,住別人都住的屋子,還要像別人所期望的那樣去生活。每當我們感受到自己的思維被蒙上塵埃之時,我們就應當打開窗子,去看看春天裏的樹,樹梢上的嫩芽。這種凝神想象的過程正是我們滌去心上埃塵之過程。

  再比如我在杭州飛往臺灣的飛機上,突然想到了兩個字——慈悲。什麼最慈悲呢?大地最慈悲。它孕育萬物的生長,使萬物在它的身上不斷輪回。在上古的神話中,人往往是由泥土塑造的,在女娲以土造人的傳說中,人類來自于土,這就象征著人如同樹木一樣,起自于大地,死後又歸于大地。大地負載著萬物而從來如此寬容,即使向它潑上最爲肮髒的水,它也一樣會用無限的溫情去將那些汙垢淨化。由這一點,我想到了《易經》中的坤卦。坤卦象征著大地,象征著女性,象征著陰柔,象征著甯靜,象征著柔順,象征著包容。

  我認爲,女性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慈悲,像水一樣的慈悲,甯靜、安和、寬容、秀美。水是一切生命的來源,女性也是人類生發的源泉。有些道理,看起來是荒誕的,但實際上卻符合自然的規律。比如古代說父母之喪要守孝叁年,很多人認爲這是無稽之談。然而,其中卻包含著自然的道理。母親孕育一個孩子,需要將近一年的時間,哺育他,教會他學習走路和說話,又需要兩年的時間。守孝叁年的古禮,實際是對于父母生養之恩的報答。從前弘一法師發願出家,他離開了最親近的夫人、最慈愛的母親,但當有一次他聽到母親孕育孩子的過程是何其不易、何其痛苦時,堅定如他,也難免泫然淚下以至嚎啕大哭,幾乎動了要還俗照顧母親的念頭。

  在桐鄉濮院有一位女企業家,她每一次來到我們寺院與我談話時,我都覺得她的身上帶著一種柔和如水的氣息。這種溫柔而暗蘊剛強的氣息使她的企業發展得非常迅速又十分平穩。她是如何做到的呢?她說,當她剛剛嫁給自己的先生時,發現兩人在生活習慣上存在著巨大的落差,她的先生白天睡覺、晚上起來活動,還喜歡把電視機開得震天響,她就每天勸服自己要包容先生,她盡量地對自己的先生好,盡量地原諒自己的先生。因爲她明白,如果不能夠包容和欣賞自己的另一半,那麼他的心就會和你越走越遠。她對于企業的員工也是同樣地慈悲,員工們要買房、娶妻,她總是盡量給予他們最好的福利,只要經濟允許,她一定竭盡全力去幫助自己身邊的人。所以,當她的業績有了提升的時候,連公司裏的司機和掃地的阿姨都會爲她感到高興,因爲他們知道,她的成長就是所有人的福音。一直以來,她就是堅持用如水一般的精神對待身邊所有的人,她愛他們,疼惜他們,包容他們。她知道,人性是有其限度的,因此她能夠盡量寬宥每一個人的行爲。

  自然中蘊藏著許多要妙幽微的道理,等待著人們用澄明的靈臺去觀照和思維,難道女人不能從大地的象征之中去反思自己的德行嗎,難道男人不該從女性的柔順中去提升自己的陽剛嗎?

  正如同天地運行的法則一樣,在上的天,也就是男人,對女人要充滿寵愛,正如天降甘露滋潤大地一般;而在下的地,也就是女人,對男人要充滿崇拜,正如大地仰望藍天一般。男人如果不能去寵愛女人,那麼就失去了你作爲男人的本分,女人也不會對你有所尊崇。因爲男人就如同是蒼天一樣的虛空和廣大,作爲男性,應該用自己的雄強與關愛去對待女性。女人不能崇拜男人,就違背了坤卦的卦德,如果她不能仰望天空,不能溫柔和包容地對待男人,那麼就自然會起爭端。這就是兩性相處的基本規律。如果女性的剛強超過了男性,這就會導致天翻地覆,家庭也就無法和諧幸福。

  這符合宇宙運行規律的道,這就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道路,找到這條道路,人就和天地四時的運化結合在了一起,也就和洞明的心性對接了起來。

  這就是由凝神想象而來所領悟的萬事萬物生存發展的基本原理,這就是由一個思維的點出發,去引領整個心神的靜悟與洞察,這種如同白日夢一般的想象,實際上正是從人的心念上去改變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爲方式,從而在根本上對治人生道路中的種種無明。

  一次,有位朋友對我說:“一個男人讓一個女人欣賞和喜歡,這沒有什麼了不起。但若一個男人能使男人同樣欣賞和喜歡你,這才真正體現了男性的魅力。”我認爲,真正完美的人格中,有一半是男性化的,另一半是女性化的。一半剛毅而勇敢,另一半柔和而堅韌。一半能夠如山一樣給予孩子穩健的父愛,另一半又能夠如水一樣給予孩子細膩的母愛。這樣的人,性格中含有周遍而統一的因子,遇到各種各樣的狀況都能夠從容應對。秦漢之交時,留侯張良就是這樣的人,他是韓國的貴族,爲了收複韓國的失地,光複韓國,他非常勇敢剛強,曾在博浪沙刺殺秦王,雖然沒有成功,卻一戰成名。後來,他來到高祖劉邦幕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爲劉邦取得了大漢的江山。然而同時,他又深谙黃老之學,深知“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一旦江山克定,便不生居功之心,飄然遠引,因體弱多病,反而數次度過政治上的劫難。這位大英雄胸懷天下,太史公卻記述他的相貌說他“相好如婦人”。在他的身上,剛柔和諧並存,陰陽與時運化,這樣兼美的智慧使得他一生通達而又曠達。

  由凝神想象所開啓的思維,與世俗世界的普遍感知非常不同,它要求我們轉入天地之道的高度,沈思靜慮,重新喚回心靈的清淨與輕安。在凝神想象之中,我們轉變思維,潔淨心靈,修證人生,乃至用一己之力爲世界平添一份新的光彩。記住,起航的帆,海洋的源,泥土中的種子,永遠都只在我們的心間。

  

《清心靜慮凝神想象》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無常與新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