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冲破惯性思维所造成的局限,就必须通过独立的思维和想象寻回自己,改变自己,提升自己,超越自己。
三、想象改变内心
汪曾祺曾在《礼俗大全》中叙述过一个丧仪情节——“点主”。葬礼“开吊”以后,就要进行“点主”。“神主”枣木牌位上原来只写某某之“神王”,主字上面的一点空着,经过一“点”,显考或显妣的灵魂就进入牌内,以后这小木牌就成了先人的象征。“点主”要请一位官大功高的人,当礼生高唱:“凝神——想象,请加墨主!”点主的人就用一枝新笔舔了墨在“神王”上点了一个瓜子点。“凝神,想象,请加朱主。”就会有人用白芨调好的朱砂,盖在“墨主”上。于是礼成。汪曾祺评价这一礼俗说:““凝神——想象”这是开吊所用的最叫人感动、最富人情味的最艺术的语言,其余的都只是照章办事,行礼如仪而已。”
他为什么这样说呢?在这一民间礼俗中,凝神——想象,这四个字中包含了子嗣对于先人最为深切的追思与怀念。凝神是为了把散乱在外的心神全部召唤回来,召唤到慎终追远的情绪之中。一旦把内在的心神凝聚起来,过去亲人在世时对于自己,对于家人的种种温情与亲切就自然地浮现于目前。想象什么呢?想象先人进入了木牌之中,过去亲人的灵魂寄居在一个躯体当中,现在他的肉体虽已腐坏,但灵魂却完好地移入了灵位之中。这样一来,亲人的灵魂便还时刻盘桓在家宅之中,子嗣们会觉得他并没有离开,从前的恩情也没有离开,而是恒久地留存于家人们的心中。
凝神——想象,是这一思想过程把人们的注意力从冷漠的黄泉转移到温情的人世之中,把人们的感受从对于死亡的畏惧与哀伤转移到对于生命的护惜和珍爱之中。可以说,在想象中,冷漠而残酷的现实遭际消失了,敬意与柔情从这一席生命中生长起来。如同这一祭仪所宣告的一样,我们需要时刻敛聚心神,学会“凝神——想象”。
我们刚才已经说到,讲课时最好的状态就是把自己身上所有纷零在外的思绪全部凝聚于一点,从这一点出发,通向语词所触及的所有时间、空间,通向语词所能含摄的人、物和情感,让身体中每一个具有灵觉的细胞都能够从一种凝聚的状态之中绽放出来。
禅修中最为注重的就是“觉”——觉受、觉察、觉醒。觉是一种开显的过程。禅修时,我们首先会请大家坐着不动,把眼睛闭起来,这是对于杂乱念头的摄受,教人把散逸浮躁的心念一个个攻克下来,沉潜下来,达到空无的状态。但是如果执着于这样的寂灭状态,这种寂就成为了死寂,因此在静中,禅修又要求动。从静坐中起来,无论是行住坐卧,每一个动作,都要保持一种觉受力,只有把这种觉受的能力运用到动态生活的每一个时刻,这种“觉”才是鲜活的、长久的、究竟的。
在六祖慧能以前,禅宗在中国仅仅是一个一人传一人,形同密法的教派。但为什么经过六祖,禅宗在中国众多佛教流派中能够成为主流,以至于达到无禅不寺、无寺不禅的盛况呢?因为他要求人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每一个寻常的举动中去感受禅的妙谛。做设计的人能够从禅中感受万物的谐和,做企业的人能够在禅中领会人心的奥秘,为人师者能够在禅中聆听心灵的絮语……这样,禅就成为了一条通达的大道,这条道路无论与哪个向度对接,只要能够接续上去,便能够使人的心灵达到调畅与清灵。
禅修为人们提供的这条通道,一旦与各行各业的技术对接起来,便能够使形形色色的人从术的层面达到道的层面,它能使喜茶的人找到茶道,喜花的人找到花道,经商的人找到商道。举例而言,托尔斯泰说:“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却拥有同样的幸福。”不幸的原因杂沓歧出,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不幸所包含的具体范围。有一对伴侣,他们在进入婚姻以前,想要用理性和智力所能达到的高度去总结出婚姻失败的种种可能,比如婚姻中的嫉妒、不信任、金钱、亲人的介入、孩子的教育、门第的悬殊、人生信仰的不同等等,他们想要通过这些失败的前车之鉴提醒自己,尽量在婚姻中规避这些负面因素的出现,走向幸福的婚姻。但是随着他们越来越多地听到周围的人对于婚姻的种种抱怨,才突然间惊觉,其实婚姻中的每一个盘子、每一粒尘土、每一杯水的温度、每一丝气味、每一个细小的举动都有可能会造成争端。这也就是说,要通过趋利避害的方式,仅仅用智性去经营婚姻,还是远远不能够达到幸福的。为什么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呢?因为在幸福的家庭中,他们找到了一条道路,这条正确的道路就是深深的理解和无尽的包容。
推而广之,我们身体的健康、企业的发展、人际的交往,都要找到这样一条道路,使自己和智慧对接,和慈悲对接,和天地万物运化的规律对接,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在其自身地生活,而不被无明所牵引,不被世俗言论所绑缚。
中国企业在未来的腾飞,也应该找到这样一条通达的道路。作为企业家所要学习的,并不是其他企业成功之表象,比如其他企业是如何装饰的,如何设计自己的品牌图案的,而是要尽量去学习别人成功背后的那一条道路,那一个理念。
在重修香海禅寺以前,我们去海外考察了许多不同宗教机构的建筑、运营模式。他们的文化并没有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断层,因此在很多方面比我们领先许多。但是我们并没有想去照搬照抄别人的成功经验,因为我们知道,所有的建筑和运营形态无一不是在特定的文化土壤中按照自己的个性生长起来的。移植和摹仿,是无法使得文化长期留存于我们的土壤之上的。这就是“学我者死”的道理。在做一件事时,总有可学的部分和不可学的部分,一些涉及终极关怀的理念,比如真、善、美,这是应当去学习的,但别人的具体运作方式,别人的外在形态,却不应该去偷师学习。只有从表象的背后找到隐藏的理念,从理念背后找到通达天地的大道,你才能够时刻拥有创新的灵感与行事的先机。
四、想象改变思维
凝神想象,这是一个随时随地都能实践的功夫。
比如我们静坐在院中,看春天里,一棵树被上帝之手渲染了无限鲜美、柔嫩的颜色,它不断地向天上伸出俊美而秀颀的线条,它用世间最温存的语言一路生长,一路低吟。它仿佛从来没有看过这个世界一样地惊奇,一样地爱它,用纯净和生机点化世界的性灵,唤醒万物的消沉。这时候,我们想到一个婴儿,他也像春天的树一样柔软,一样洁净。婴儿被孕育,被带到这个世界上,他既有生命的春天,就必经历生命的寒冬,就必有一天会华发秋霜、齿牙动摇。然而在他生命的起点,他还是要那么欣悦、温和地看着这个世界,他的四肢那么柔软,你甚至可以随意地将他粉嫩的、胖乎乎的小腿扳到他的头顶。然而,为什么我们长大以后就没有这样的柔软了呢?这是因为我们的肌肉已经渐渐僵化了。那么僵化的只有我们的肉身吗?难道我们的思维不曾因为沾染世俗的尘埃而变得越来越失去自性,越来越如同他者的传声筒一般吗?如果思维一旦僵化,那么人生的苦难就要真正开始了。因为你不再是你自己,而是他人的幻影,你说着别人说的话,做着别人做的事情,穿别人都穿的衣,住别人都住的屋子,还要像别人所期望的那样去生活。每当我们感受到自己的思维被蒙上尘埃之时,我们就应当打开窗子,去看看春天里的树,树梢上的嫩芽。这种凝神想象的过程正是我们涤去心上埃尘之过程。
再比如我在杭州飞往台湾的飞机上,突然想到了两个字——慈悲。什么最慈悲呢?大地最慈悲。它孕育万物的生长,使万物在它的身上不断轮回。在上古的神话中,人往往是由泥土塑造的,在女娲以土造人的传说中,人类来自于土,这就象征着人如同树木一样,起自于大地,死后又归于大地。大地负载着万物而从来如此宽容,即使向它泼上最为肮脏的水,它也一样会用无限的温情去将那些污垢净化。由这一点,我想到了《易经》中的坤卦。坤卦象征着大地,象征着女性,象征着阴柔,象征着宁静,象征着柔顺,象征着包容。
我认为,女性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慈悲,像水一样的慈悲,宁静、安和、宽容、秀美。水是一切生命的来源,女性也是人类生发的源泉。有些道理,看起来是荒诞的,但实际上却符合自然的规律。比如古代说父母之丧要守孝三年,很多人认为这是无稽之谈。然而,其中却包含着自然的道理。母亲孕育一个孩子,需要将近一年的时间,哺育他,教会他学习走路和说话,又需要两年的时间。守孝三年的古礼,实际是对于父母生养之恩的报答。从前弘一法师发愿出家,他离开了最亲近的夫人、最慈爱的母亲,但当有一次他听到母亲孕育孩子的过程是何其不易、何其痛苦时,坚定如他,也难免泫然泪下以至嚎啕大哭,几乎动了要还俗照顾母亲的念头。
在桐乡濮院有一位女企业家,她每一次来到我们寺院与我谈话时,我都觉得她的身上带着一种柔和如水的气息。这种温柔而暗蕴刚强的气息使她的企业发展得非常迅速又十分平稳。她是如何做到的呢?她说,当她刚刚嫁给自己的先生时,发现两人在生活习惯上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她的先生白天睡觉、晚上起来活动,还喜欢把电视机开得震天响,她就每天劝服自己要包容先生,她尽量地对自己的先生好,尽量地原谅自己的先生。因为她明白,如果不能够包容和欣赏自己的另一半,那么他的心就会和你越走越远。她对于企业的员工也是同样地慈悲,员工们要买房、娶妻,她总是尽量给予他们最好的福利,只要经济允许,她一定竭尽全力去帮助自己身边的人。所以,当她的业绩有了提升的时候,连公司里的司机和扫地的阿姨都会为她感到高兴,因为他们知道,她的成长就是所有人的福音。一直以来,她就是坚持用如水一般的精神对待身边所有的人,她爱他们,疼惜他们,包容他们。她知道,人性是有其限度的,因此她能够尽量宽宥每一个人的行为。
自然中蕴藏着许多要妙幽微的道理,等待着人们用澄明的灵台去观照和思维,难道女人不能从大地的象征之中去反思自己的德行吗,难道男人不该从女性的柔顺中去提升自己的阳刚吗?
正如同天地运行的法则一样,在上的天,也就是男人,对女人要充满宠爱,正如天降甘露滋润大地一般;而在下的地,也就是女人,对男人要充满崇拜,正如大地仰望蓝天一般。男人如果不能去宠爱女人,那么就失去了你作为男人的本分,女人也不会对你有所尊崇。因为男人就如同是苍天一样的虚空和广大,作为男性,应该用自己的雄强与关爱去对待女性。女人不能崇拜男人,就违背了坤卦的卦德,如果她不能仰望天空,不能温柔和包容地对待男人,那么就自然会起争端。这就是两性相处的基本规律。如果女性的刚强超过了男性,这就会导致天翻地覆,家庭也就无法和谐幸福。
这符合宇宙运行规律的道,这就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道路,找到这条道路,人就和天地四时的运化结合在了一起,也就和洞明的心性对接了起来。
这就是由凝神想象而来所领悟的万事万物生存发展的基本原理,这就是由一个思维的点出发,去引领整个心神的静悟与洞察,这种如同白日梦一般的想象,实际上正是从人的心念上去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在根本上对治人生道路中的种种无明。
一次,有位朋友对我说:“一个男人让一个女人欣赏和喜欢,这没有什么了不起。但若一个男人能使男人同样欣赏和喜欢你,这才真正体现了男性的魅力。”我认为,真正完美的人格中,有一半是男性化的,另一半是女性化的。一半刚毅而勇敢,另一半柔和而坚韧。一半能够如山一样给予孩子稳健的父爱,另一半又能够如水一样给予孩子细腻的母爱。这样的人,性格中含有周遍而统一的因子,遇到各种各样的状况都能够从容应对。秦汉之交时,留侯张良就是这样的人,他是韩国的贵族,为了收复韩国的失地,光复韩国,他非常勇敢刚强,曾在博浪沙刺杀秦王,虽然没有成功,却一战成名。后来,他来到高祖刘邦幕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为刘邦取得了大汉的江山。然而同时,他又深谙黄老之学,深知“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一旦江山克定,便不生居功之心,飘然远引,因体弱多病,反而数次度过政治上的劫难。这位大英雄胸怀天下,太史公却记述他的相貌说他“相好如妇人”。在他的身上,刚柔和谐并存,阴阳与时运化,这样兼美的智慧使得他一生通达而又旷达。
由凝神想象所开启的思维,与世俗世界的普遍感知非常不同,它要求我们转入天地之道的高度,沉思静虑,重新唤回心灵的清净与轻安。在凝神想象之中,我们转变思维,洁净心灵,修证人生,乃至用一己之力为世界平添一份新的光彩。记住,起航的帆,海洋的源,泥土中的种子,永远都只在我们的心间。
《清心静虑凝神想象》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