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是我行,“富福”和合▪P2

  ..續本文上一頁合自己。你看別人穿的鞋好,直接要過來,未必就能穿上自己的腳。所以我給他講了兩點:第一,別人創造這種管理模式背後的思想,可以學。就是他産生這種管理模式好的思想背後推動力是什麼?第二,從自己的身上去找原因。你想花100萬,把別人的東西直接移植過來,完善自己。但他對你的文化,你的公司狀態都是不熟悉的,只是覺得把國際上認爲可行的方法套上來就夠了。結果你發現,並沒有完全溶解,好比把茶和咖啡攪在一起,是一杯渾濁的液體。所以真正好的管理,應該是從自己原有的狀態裏面去升華,去形成一種純淨的狀態。

  就像我和徐飛他們談論的一樣,中國的經濟如果想影響世界,首先中國的企業家就要有世界格局。不要總跟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而是從自己的管理體系中摸索出一種模式,然後給世界做輸出,做出貢獻。這樣才是中國的企業真正走向了世界,而不是我在世界上開了多少子公司、多少分店就可以證明的。

  那麼這種好的管理模式從哪裏來呢?當然從自己的一畝叁分地做起。

  我們可以學習、借鑒別人産生這種管理模式的思想。比如在某個問題上我們走不出來、困惑的時候,可以去學習,去探究,最終融合自己的情況創造出一種新的方法。

  其實一個人不管做什麼,把自己的最佳的一面發揮到極致,就是天才。香港的明星沈殿霞,我們叫他肥姐,她那麼胖,如果是我們,可能會唉聲歎氣,“爲什麼我的臉這麼好看,卻長在一個如此肥胖的身體上?” 但是她沒有。她每次都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所以盡管她很肥,但是大家都喜歡她。後來她去世了,記住她的人仍然很多。還有黃渤,我們都知道他不是帥哥,在這個聲色消費的時代是很不占優勢的,但他並沒有因此氣餒,他演土匪牛虻,簡直逼真極了。他演什麼像什麼,很有自己的特點。和沈殿霞一樣,他也是把自己最佳的一面展現得淋漓盡致,成功地規避了自己的短處。

  因此,每個人都可以是天才,都可以成功,但爲什麼最後都很平庸呢?因爲我們顧慮太多,我的頭發不好,怎麼當演員?我的腿不長,怎麼去跑步?就像我們講課,如果我老是在想,講的不好怎麼辦?沒有人聽怎麼辦?會不會得到認可?這麼想的時候我的心就不能安定下來,肯定講不好的。歌唱家開始訓練自己的時候,想象下面的觀衆是大白菜,這樣才能盡情地發揮,如果你在意下面每個人的反應,就不敢唱了。要知道,任何一件事情,沒有100%的人滿意,課講的再好,也可能有人打盹、玩手機、或往外跑。非常慚愧,有次我在聽一個老師講課,頭一天晚上忙的太晚了,第二天聽課的時候,我用力把眼睛睜開,又很快合上,結果他講課的時候我都在睡覺。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你不能說老師課講的不好。

  大格局,空掉“我執”

  一個人把自己的事業做到很大的時候,首先就應該與自己的格局相適應。什麼是格局,打個比方,今天一個人突然莫名其妙甩了你一耳光,你會不會痛苦,會不會破口大罵,或者是拳腳相加?當然一般人都做不到心平氣和、不與計較,但是想想,一個小人,如果我們和他去爭的時候,你會是一個大人嗎?和一個不理智的人論理你會是個理智的人嗎?這就告訴我們,在人生道路上,要不斷地反省自己。你是老板,今天一個單子丟了,一個高管走了,某件事沒有做好,在生活當中又碰到什麼問題了,都要及時反思。有位女士向我訴苦,她老公把另一套房子賣掉去澳門賭博,輸得一塌糊塗。還有個男人,說他妻子夜夜到舞廳去,吃搖頭丸,鬼混,他很痛苦。我說,你爲什麼要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別人身上呢?他自己不好,不幸福,難道你要跟著他一起嗎?如果你能從生命的高度去看:老婆出軌,財産破滅,家庭矛盾,這些都是小問題。爲什麼說佛法是世間的一切終極智慧,就因爲它能從生死的角度去看待人生,從無量生死的場合去看待這一期生命。所以,他所得出的結論就是人要修行。如果不修行,我們就會心隨境轉,逐物迷己。

  臺灣慈濟功德會的創辦人,是證嚴法師。有次她的弟弟跟別人打架,被誤殺了。後來這個凶手被抓到,按照法律要槍斃。當時證嚴法師年齡尚小,她就跟母親講,一個人,誤殺了我們的弟弟,如果法律使這個人償命了,那麼又將有一個母親痛失自己的兒子,你說我們于心何忍?!最後,她母親在痛哭失聲中,接受了她的建議,沒有要求對方償命。這件事情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

  在南京,也有一個這樣的案例。德國奔馳公司派到中國南京的一個區域總裁,他們一家叁口,一個晚上在別墅裏被暗殺。這是國際案件,一定要破的,最後,很短時間內就破案了。原來,殺這個總裁的是蘇北一個偏遠農村裏叁個孩子。當這個案子破了人被抓到的時候,中方通知受害者的親戚朋友來到中國。這樣的案犯一般都要槍斃,最後這個人的母親,通過對叁個孩子的了解,發現他們不是十惡不赦的,只是沒有受到正規教育。所以她就發動自己身邊的朋友,投資成立了一筆基金,並在他們村裏資助叁個小孩上學,不管學到什麼程度,都可以用那筆基金供養到底。看到這件事情,我的內心受到極大震撼。我們中國一直說自己是禮儀之邦,一直在宣傳仁義廉恥,但實際上這幾年各種各樣的報道,給我們的感覺並非如此,根本與老祖宗的傳統道德不相應,反而是國外人做的好。所以最近我讀《道德經》的時候就發現一個道理: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一個人一天到晚講我怎樣怎樣,事實上可能並不是這樣;而一個人真正把事情做了,反而可能是沈默的。

  設若有人拿把劍,在一樓,而你在二樓或叁樓,他就傷不到你,因爲你和他不在同一個高度。再舉一例,假若你腿不好,人家說你是瘸子,你就暴跳如雷,這正說明你內心存在著巨大的自卑,正好點住了你的痛處。所以,當別人能傷害你的時候,說明你和他是一個頻道,你和他就是一個高度。

  能以這樣的高度來看待世間,就是智慧,沒有這個智慧,必須靠修行。所以我給大家提幾點建議:

  第一,每天靜坐,反醒自己。然後找一個牆壁,在上面寫自己喜歡的事情,或者做錯了的事,每天對著它們參悟、思考。

  第二,把你認爲較好的書籍,如《道德經》、《金剛經》、《南華經》等等,每天讀它們,用這種思想關照自己的內心。

  第叁,身邊至少有幾個比你優秀的朋友,有時間聚在一起交談。因爲他們會帶給你正能量,讓你不斷進步。

  第四,希望參加我們的讀書會。這不是爲了收你們的錢,因爲1000塊錢根本買不到多少好書,我們這個是非盈利的。進了讀書會就會不斷把好書推薦給你,同時你又可以推薦給家人朋友,輻射到更多的人。因爲現在的書籍太多,各種各樣,我們看不過來。所以給大家推薦的書,並不是我一個人看過的,都是身邊許多人看後覺得好,再推薦給我們。

  第五,有空去大海,或者高山上,或者沙漠裏,坐一天。不要帶一群人,就自己,或者一個和自己差不多頻率的人。當你看宇宙,看山河,看大海,看一切的時候,就會悟出很多。

  第六,如果你是一個領導,有一天去做公司裏最低賤的一件事情,比如打掃廁所,把馬桶洗幹淨,洗到能把裏面的水舀出來喝的程度。這樣做了之後,保證你有收獲。

  上一期讀書會,我們推薦了《讀佛即是拜佛》系列裏的《六祖慧能傳》,爲什麼要推薦這本書呢?因爲現在世界上(中國還沒有開始)已經有種非常普及的生活方式,叫靜心。說白了就是禅修的前提。練瑜伽,打坐,寫書法、繪畫,打高爾夫,都是靜心。在生活中靜心,在禅修裏靜心,將靜心貫穿到每一個過程。

  企業家們應該多讀讀《道德經》,它會讓你越讀心越靜,而心越靜就越容易産生智慧。此是其一。其二,要有空的思想。實際上靜是空的基礎,靜的進一步就是“空”,因爲你只有空了才能容納一切,如果心裝滿滿的,很多東西是進不來的。

  如果一滴水,放在哪裏才不至于蒸發掉呢,只有放進大海。什麼是大海?就是天下,就是芸芸衆生,就是利益一切。沒有明白這一點時,想賺錢、想做大公司,都很難,除非你宿命裏本來就有很大福報。如果把自己的一滴水融入大海,把自己的公司融入行業,把自己的行業融入天下,以利益芸芸衆生爲出發點,這樣想的時候,結果就不一樣了。因爲你的發心不同,結果當然不同。

  做到這樣的人,就不會覺得,我開個名車很有面子,住個豪華酒店,很了不起。也不會跟人炫耀說,我已經賺了30個億。此時,他不以得失萦懷累心,他的眼光、胸襟和價值,已經是天下式的。以天下爲己任,以大我代替小我。

  我們能修到這樣一個高度,一種自覺覺他、自他圓滿的無上境界,就突破了自己,超越了自己。這時候碰到的任何問題,都不再成爲問題。

  所以,我們要修行。一直修行。佛教的經典,是這個世界上所有宗教當中理論最豐富的。但是再多的理論,對我們人生來說都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在于,我們要把這種思想、理論付諸于實踐。這也便是《二十四章經》裏所說的:博聞愛道,道必難會。守志奉道,其道甚大。

  

《如是我行,“富福”和合》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