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上商道抱素禅
——賢宗法師于企業家班開示
杜柯整理
剛才我們打坐,教授了一些相關的基本知識。因爲怕大家靜不下來,所以放了一點音樂。當然,打坐聽音樂,其實並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這僅僅是一個初步方法。剛才聽的音樂,我們已經刻錄成光盤,會發到大家手上,如果你們覺得好,以後就多複製一些,送給身邊的朋友。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成爲善的傳播者,善的複製者,和善的推動者。
在座的基本上都是做企業的,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講企業家的修養和格局。
一、心即是理
不開玩笑地說,做和尚和做企業,還真有相通之處,爲什麼如此說呢?——其實,它們都是一種修行。
做企業,人人都想把企業做的風生水起,然而常常事與願違,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會碰到各種障礙、阻力。如何化解這些阻礙,重要的不在外在因素,關鍵在于我們的心。
禅宗中有幾個故事,可能大家都聽過,我現在想重複一下:
最經典的一個案例,就是慧能大師到廣州光孝寺的時候,看到一個法師在講《涅槃經》,課間休息,門外有個幡,在風中飄動。這時兩個和尚就在那裏爭論,一個說是風動,風吹著幡動,一個說是幡動,帆在沙沙響。爭得不可開交之際,慧能大師過去跟他們說: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而是仁者心動。
當時衆修都愣住了,被此見解深深折服,這裏面就講到一個心。
第二個故事,廟裏有兩個師父下山辦事,一個師兄,一個師弟。因爲下暴雨,河水漫漲,過河的時候,正好一個漂亮的村姑也要過河,但她不願意脫下鞋子受寒,在那裏猶豫不決,師兄跑過去,說我來背你過去,便把姑娘抱起來,送到河對岸。師弟在後面看著,心裏不是滋味。過了河姑娘走後,他就一直在後面絮叨不停:師兄啊,我們戒律早就規定,男女授受不親,你怎麼還把她抱過去呢?師兄不理他,一直到晚上,師兄實在煩了,就跟他說:唉,我在河邊就把她放下來了,師弟你怎麼還把她抱著呢?!
師弟聽了後,十分慚愧。
第叁個故事,宋代的蘇東坡,他有個朋友佛印禅師。有一天他到佛印那裏去,兩人相對而坐,他看到禅師胡子拉碴,穿一個百衲衣,形象十分潦草,就跟佛印說,你知道在我眼裏你像什麼嗎?佛印問像什麼,蘇東坡說,像一堆狗屎。佛印笑了,反過來問他,你知道在我眼裏大學士是什麼嗎?蘇東坡問:什麼?佛印說,像一尊佛啊。因爲平時蘇東坡愛跟佛印機鋒鬥嘴,經常鬥不過,這次終于贏了,好開心,回去跟小妹炫耀說,佛印今天終于成爲我的手下敗將了!蘇小妹問:此話怎講?蘇東坡說,我打坐的時候,說他像一堆狗屎,他竟然還贊歎我像一尊佛!哪知蘇小妹聽了後連連搖頭,說哥哥,你吃了大虧還不知道。佛法講一切唯心造,我聽說心中有佛的人,看到別人就是一尊佛;心中汙濁的人看到別人才是狗屎……蘇東坡啞了。
這叁個故事講完了,我們發現沒有,它們的共同點就是講心的作用和能動,心能轉物,心能造境,總之一句話——心即是理。
二、小勝靠智,大勝靠德
因此,我們的企業家,你未來的路能走多遠,就取決于你的心。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你把心訓練到什麼狀態,你的企業就在什麼狀態。
我們碰到問題時,往往會說,環境不好,客戶不好,員工不配合……等等,把一系列問題都歸結到別人身上,從來沒有去想自己的問題。這就是自己的心沒有打開,看問題不夠全面,不夠高卓,格局不大,眼界有限。
還有人做企業,也很努力,但一直做不大,爲什麼?這裏面也是一個心的問題,因爲他唯利是圖,目光狹隘,只想到自己拼命賺錢,把腰包鼓起來,買上好車好房,穿上好衣服,戴上金戒指,戴上名表,把自己搞得像裝潢了一遍,金光閃閃,走到哪裏耀武揚威,顧盼自雄,覺得自己很富有,覺得這樣才算成功了。然後房子呢,恨不得在每個城市買一套,還想在美國買,世界各地買,以這樣爲人生成功的標志。他卻不知道,真正以自己能力在世界各地買房的人——貪官除外——他們的人生境界,卻不是他所想象的。
大家靜下來時想一想,世界五百強爲什麼做得那麼好?——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然而其中有重要一點,他們的理念,他們的價值,就是爲了改變千千萬萬人的生活,用佛法講即是“利益衆生”,他們是滿足別人的同時滿足了自己,在利益別人時使自己獲得利益的。一定要把別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二位。別人是大利益,自己是小利益,這樣大利益就會滋養小利益,就像“大河漲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幹”一樣。可以想象,如果你給大家帶來的滿足是別人無法代替的,你對他來說就不是可有可無的;反之,別人可以選擇你,也可以選擇別人,爲什麼一定要選擇你呢?所以,創造自己獨一無二的商業價值才是最重要的,但這個商業價值,並不僅僅指物質層面,更是精神層面。
《鬼谷子》這本書有人讀過。曆史上,鬼谷子是個大智人物,乃縱橫家之鼻祖,他有兩個最得意的弟子,蘇秦與張儀。戰國時期,他們在考慮國和國之間問題時,首先考慮的是什麼?天下。然後再擴充到各國,再考慮某個人所處的環境。我們做企業的時候,思想有沒有“天下”這樣一個概念?然後再去想國家,再去想企業,再去想個人。這是什麼?——這就是心胸,就是眼光,就是價值。
以前在上海,有一家百貨大樓,他們的生意一向不好,最後領導決定,把通往其他商場的後門全部關閉,這樣顧客就不那麼容易流失。本來以爲生意應該好些,哪知長此以往,生意反而更壞了。後來,一位智者對他們說:要想生意好,就把通往其他大廈的門全部打開,不僅打開,還要做好明顯的導引標志。經理聽後半信半疑,這樣不是客戶流失更大嗎?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們這樣做之後,營業額節節攀升,因爲來這裏購物非常便捷,很容易到另外的商家,而他們也認爲,這家商場如此善待顧客和同行,可見十分誠信,商品的質量一定靠得住。
還有香港的首富李嘉誠,成就他的“一道工夫茶”事迹,在坊間廣爲流傳。事情是這樣的:李嘉誠當年創建長江塑膠廠,把從意大利偷師學藝回來的塑料花生産技術應用上,一時生意火爆。由于産品供不應求,出現了降低産品質量來應付訂單的情況。這樣的結果是,許多客戶對低質量的産品要求退貨,銀行追債,客戶追款,塑膠廠頓時陷入困境,瀕臨破産。 李嘉誠愁眉不展,這一天,他的母親莊碧琴喊他:“兒啊,給媽媽泡一道功夫茶。” 李嘉誠便用地道的鳳凰茶給媽媽泡上一道潮州功夫茶。 莊碧琴吩咐李嘉誠坐下來,品了幾口茶後問:“你認識老家開元寺法號叫元寂那個住持麼?” 李嘉誠說記得。莊碧琴道:“元寂年事已高,希望找個合適的接班人。候選人是他的兩個徒弟,一個法號一寂,另一個法號二寂。元寂便把這兩個徒弟叫到跟前,說:“我給你們每人一袋稻谷,第二年秋天以谷爲准,誰收獲的谷子多,誰就是我的接班人。”到第二年秋天,一寂挑來滿滿的一擔谷子,二寂卻兩手空空。然而,元寂當衆宣布二寂爲接班人。”爲什麼呢?元寂微微一笑,對衆人說:“我給一寂和二寂的谷子,都是用滾水煮熟的。顯然,二寂是誠實的,理應由他來當住持。”于是,衆人悅服。” 莊碧琴說到此處,突然話鋒一轉,說:“兒啊,經商如同做人,誠信當頭,則無危而不克。” 李嘉誠聽罷母親的話,深有啓悟。他立刻轉變作風,不久,他的誠信打動了銀行、供貨商和員工,形勢因之好轉,危機成就了商機。李嘉誠從此在商界站穩了腳跟。
由此可見,經商和做人是一個道理,來不得半點虛假。人品等于財富,奉獻等于積蓄,天長日久,則福至心靈,天佑吉祥,做事無往不利,財富自然來到身邊。
叁、大道同源
廣義地講,冥神凝慮就是禅。禅修要求我們“獨一靜處,專精思維”,去覺察自己的內心。通過禅修可以讓我們的內心得到清淨,過濾,然後對目前的事情更加明了、透徹,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去完成自己,超越自己。
這便是禅修對于我們生活意義之一端。
我曾經跟學者說,你寫的那本小說有多少人看, 你做的那個研究有多少人感興趣,你闡發的思想對社會有多大幫助?……如果你所做的事,使這個世界上每個人得到改變,那你就成爲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偉大學者。
同理,我們企業怎樣才能做到偉大的企業?——你所選擇的行業、方向和目標,都跟這個世界的脈搏起伏是同一個頻道,衆生痛你痛,衆生樂你樂,換句話說,衆生就是你,你就是衆生,你和衆生打成一片,已經不分彼此,這時候,你就不僅僅是一個企業家了,甚至是一個布道者,是一個思想家,一個慈善家。此時,你不僅僅有錢,還有用錢難以買到的高貴靈魂。
電視劇《一代大商》,主人公是瑞蚨祥的創始者,因爲他破産救了很多人,最後同行的人在一起開會,說以後你想做什麼事,我們都給你提供免費資金。因爲他心中有大家,大家的心中就有他,他已經不是自己一個人了。這其實就是企業家的境界,他有“以天下之憂爲憂、以天下之樂爲樂”這樣一種精神,把自己的人生徹底融入到芸芸衆生中去,爲這個世界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在《淮南子》裏面還有這樣一個故事:
田子方曾經任過齊國的相國。在他還寒微時,有一次,路上看到一匹老態龍鍾的馬,他心生感觸,問趕馬人:“這是誰家的馬?”趕馬人說:“這原是公家王室的牲口,因爲老病不中用了,便被牽出來賣了。”聽了此話後,田子方感慨說:“這馬壯年的時候,人們拼命地使用它的力氣,老了病了就抛棄它。仁慈的人是不應該這樣做的。”于是他用一束帛贖回這匹老馬。當時國人聽說此事後,都從內心擁戴了田子方。這即是他日後騰達之始。
由一匹老馬可以看出人心,一個賢能仁慈的人,他…
《無上商道抱素禅》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